范志紅
人們都知道,米飯是血糖生成指數(shù)(GI)高的食物,其實,米飯只要做得合理,糖尿病人也可以適當吃。
大米品種不同,血糖反應有差異
顆粒細長的秈米(如泰國香米、印度米、南方秈米類型),血糖指數(shù)會低一些。這主要是因為粳稻和秈稻品種的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比例不同。短圓的粳米(如東北稻花香、天津小站米、日本越光米之類)質地更粘些,中國人最愛吃,而它們的血糖指數(shù)就高一些。粘性的糯米(它們是粽子、湯圓、打糕、糍粑之類的原料)則更高一些,甚至超過白糖。一般來說,米粒的外觀更為細長,直鏈淀粉含量越高,則GI值越低。
煮飯時間長、加水量多,GI值高
一般來說,煮飯時間越長,GI值越高。比如說大米煮5分鐘GI值僅為58,但煮了15分鐘后GI值就躍升到了83,一下從中等GI值食物變成了高GI值食物。
煮米飯時加水的操作也有影響,一般來說,同樣的大米數(shù)量,加水越多則煮出的飯越軟,GI值越高。同樣的加水量,先浸泡幾個小時之后再煮,和不泡米直接煮飯相比,泡米之后煮出來的米飯GI值顯著高于未浸泡的。
加工工藝同樣影響血糖變化
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把白米飯換成糙米飯或加入雜糧一起煮的飯,能降低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所以,很多營養(yǎng)學家提倡吃糙米,日本也推薦用一半白米和一半糙米混合起來煮米飯。
那么,如果不吃糙米,是否存在一種精制方式既可以降低GI值又能提高營養(yǎng)素含量呢?還真有這種讓其它大米羨慕嫉妒恨的東西——蒸谷米。蒸谷米是以稻谷為原料,經清理、浸泡、蒸煮、干燥等水熱處理后,再按常規(guī)稻谷碾米加工方法生產的大米制品。蒸谷米的GI值比普通精白米低一些。然而,由于很多人嫌棄它的顏色發(fā)黃,覺得口感不夠軟,市場反應不佳。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嘗試一下。
如何降低米飯的血糖反應?
考慮到米飯不加油也不加鹽,熱量值不算太高。它的餐后血糖峰值雖然高,但后期的血糖水平比較穩(wěn)定,和面包、饅頭之類相比,較不容易出現(xiàn)餐前低血糖情況,所以它并不是減肥者和糖尿病人百分之百要戒掉的食物,但降低白米飯的比例是必須的。比如說,早餐主食吃燕麥粥,午餐主食吃白米飯,晚餐主食吃雜糧豆粥,至少讓家人可以有一餐吃得比較愉快,他們的情緒也就能夠得到滿足。
如果能選擇高直鏈淀粉含量的大米品種或者蒸谷米,減少浸泡時間,略減加水量,再配合豐富的蔬菜和蛋白質菜肴,人們可以繼續(xù)享受每天一餐大米飯的陪伴,同時兼顧血糖控制和預防肥胖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