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江炎
云天蒼蒼,雪原茫茫。
張寶相率領(lǐng)一隊精騎奔馳在荒原上。一連數(shù)日不止不息的追蹤令他疲憊不堪,臀部麻木,髀肉僵硬,兩唇開裂,雙目赤紅。但是他依舊揚鞭策馬,憑借戰(zhàn)場上多年的嗅覺,他知道自己離獵物越來越近了。
獵物就是頡利,東突厥可汗。
貞觀四年正月,大唐兵部尚書李靖以奇兵銜枚疾進,直驅(qū)突厥牙帳。狼狽的頡利可汗趁夜驅(qū)馬西逃,隱沒在遼闊的荒原上。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不愿舍棄這個獲取軍功的天賜良機,遂率三千軍卒一路追蹤。終于追捕到了掉隊的突厥王庭衛(wèi)騎,他不禁心中竊喜:落單的頡利是逃不出這片荒原的。
覆蓋著一層薄雪的荒原上一望無際,偶爾有幾株高大的樺木或是倔強的胡楊遮擋視線。所以,當(dāng)色調(diào)單一的原野中出現(xiàn)一個炫目的紅點時,張寶相就像在石子堆里看到金子一樣興奮。目標(biāo)很快就出現(xiàn)在眼前。那是一匹戰(zhàn)馬,一匹曾經(jīng)令人生畏的戰(zhàn)馬——雪原火龍駒。除了頸部一圈白色鬃毛,通體火紅。騎著雪原火龍駒的頡利可汗曾奔行陰山東西,縱橫大漠南北,屢敗強敵。而今,這匹日行千里的寶馬竟僵臥在了荒原上。
戰(zhàn)馬已死,但身體猶溫,被利刃割裂開的頸部血跡似乎還沒有凝固。自古以來,草原人視戰(zhàn)馬如性命。生于草原、長于草原的張寶相明白,一個人落到食馬肉、飲馬血的境地,只能說明他已經(jīng)瀕臨絕境了。張寶相大手一揮:“搜!”
可是,搜遍了這片荒原,居然不見頡利的影子。種種跡象表明,頡利就在三五里之內(nèi),張寶相似乎已經(jīng)能嗅到他滿嘴的血腥味兒和滿身的酸臭味兒。
頡利,你在哪里?
目光落在不遠(yuǎn)處的丘塬上。灌木間,一只灰黃狐貍在四處躲藏;頭頂上,一只覓食蒼鷹在前后盤旋。笨狐貍啊,為什么不回到洞里呢?張寶相是軍伍中的粗人,可他也知道:如果想藏身,是雀兒就該藏在樹林里,是狐貍就該鉆進洞里……
張寶相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帶著手下合圍了那座丘塬。狐貍落荒而逃,向一叢灌木下鉆去,但旋即,又回身向另一個方向竄逃。
灌木下是一個新打開的洞,周圍有新翻泥土的痕跡。張寶相矮下身子往里面看了看,于是他看到了這輩子最為高興、最為開心的一幕:往日里顯赫高貴、威風(fēng)強悍的頡利,被卡在狐貍洞里動彈不得,額頭上留有血印,估計是霸占狐貍窩的代價。
公元630年,頡利可汗束手就擒,東突厥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