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騎兵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chǎn)生、期待實現(xiàn),同時又產(chǎn)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從接受課文的第一個信息(比如見到標題)時,他們的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他們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chǎn)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閱讀期待”來提高閱讀質量呢?
一、激發(fā)期待,走進文本
閱讀教學的質量取決于學生接觸文本那一刻期待的程度。怎樣在閱讀伊始就激發(fā)學生的期待呢?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教師應該用自己的情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啟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例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時,我?guī)е荒樀纳衩卣f:“這篇課文老師特別喜歡。文中有許多快樂得讓人沉醉的趣事,你能找出來嗎?當然越多越好?!睂W生興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有喜歡溜土的,有喜歡鏟地的,有喜歡吃黃瓜的,也有喜歡澆水的。格魯吉亞杰出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認為,衡量教師好壞的一條重要標準是你的學生是否有閱讀的愿望。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充滿期待,沒有期待的閱讀是被動的,也是很難深入的。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學生。”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產(chǎn)生“閱讀期待”,須對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徹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深入剖析作品,進入角色,挖掘出創(chuàng)作時的匠心,力爭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教師要以飽滿的精神,將文章中的情與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講解之中,洋溢于講臺之上,再反轉過來如水似的流到學生心中,喚起學生的情思,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師一起去體會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一篇課文教學之始的導語,應該像詩一樣精練、感人,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當然,教師要煽情,要動情,也不是任意地讓感情泛濫,要以自己獨特、真摯、強烈、坦蕩的情懷與學生見面,叩擊學生的心弦,使自己、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鳴。
二、借助期待,深入感悟
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边@座橋梁本身就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需要學生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挖掘出來,才能與作者會面,達成情感的契合。學生有“過橋”的期待,怎樣讓“過橋”的過程深刻難忘呢?
兒童的情感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可以由生成到發(fā)展再到穩(wěn)定;也可以由生成到淡化再到泯滅。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chuàng)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聽到了,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心馳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兒童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孩子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fā)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頭涌動,這是閱讀成功的契機,應及時把握,并順勢將閱讀過程推進到課文精彩片段詞句,使學生全神貫注地品悟那些深浸著作者情感的詞句,讀出其神韻。當學生通過音樂和圖畫,對《月光曲》的內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時,水到渠成了,再讓學生盡情地朗讀。學生在朗讀中,讀出了音樂的優(yōu)雅、輕盈、熱情和不可遏制的沸騰,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韻味,走進了貝多芬的情感世界。
三、充分表達,催生期待
小學生喜歡情節(jié),喜歡形象,“閱讀期待”容易滿足,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新的期待來源于欣賞、評論、表達甚至創(chuàng)作的需要。及時引導兒童抒發(fā)內心的情感,不僅是閱讀的需要,而且也是心理的需要。當學生對《月光曲》有了深層的感悟,對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時,就要讓學生痛痛快快地去評說,去寫作,進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要品出自己的疑……這時的讀已經(jīng)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xiàn)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chuàng)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境界,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就會催生更多更深的閱讀期待。
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币驗椤伴喿x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斷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的。只有在有效的閱讀期待中,才能不斷提升整體的閱讀質量。
作者簡介: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qū)校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