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痹诮虒W中,巧妙靈活地運用繪畫手段,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 巧布剪貼畫,繪美麗秋色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由三個部分組成,識字教學、拼音教學和課文教學?!肚锾臁肥呛⒆觽兯鶎W第一篇課文,意義非凡。這篇課文共55個字,5個句子,篇幅短小,語言活潑,節(jié)奏感強,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課文。我把上課的時間安排在了深秋,能明顯感受到天氣變涼的時候,孩子們的身與心都準備好了迎接秋天的時候,因為在這一整個秋季里,我領著孩子們看過花壇里那幾棵繁茂的桂樹,領略過它米黃色的小花,花開花落的美好;我也陪著孩子們一起仔細地觀察過操場跑道邊那一顆銀杏,葉片由綠變黃、由淺黃變深黃,終而隨風飄落;我也在晴朗地天氣里和孩子們在操場嬉戲玩耍,抬頭仰望大雁南飛的壯觀景象。這就是季節(jié)更迭,氣候變化。
因而,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寫滿生詞的樹葉,有淡黃、深黃、淺紅、深紅;人字形大雁、一字形大雁……上課伊始,這些寫滿生詞的樹葉不僅是我用來鞏固前一課時所學的重要形式,也成了孩子們構圖繪秋色的必要內容。事先在黑板上繪好一棵光禿禿的樹干,能把生詞讀正確的孩子們走上講臺,巧妙地、心有靈犀地把這些樹葉分別貼于樹干處、半空中、地下,不一會兒,秋天就真像秋天了。此時,秋天的美已無需多講多說,光看看,就了然于心了。
這一教學設計,頓時讓課堂如深秋的楓葉一般紅地熱烈起來,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們興趣盎然,瞬間刺激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的注意力立刻回到課堂,并積極參與其中,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公。構圖繪秋色這一設計既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真正把教師的要求轉變?yōu)閷W生的需要。
二、 觀賞剪貼畫,誦秋之神韻
兒童的認識是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抽象的說教性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繪畫語言,把繪畫引進對課文的理解之中,可以促進學生動腦、動手、自動參與學習的過程。
例如,《秋天》一課中描寫秋天的天空,“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我沒有用過多抽象的說教性的語言來講高、藍和新詞“那么”。我同樣運用剪貼畫,讓孩子們觀察秋天的天空,讓他們從圖畫中感悟高、藍這兩個描寫秋天天空特點的詞語,不做過多解釋。將“多么”一次的理解貫穿其中,并利用楓葉圖讓孩子們練習用“多么”一詞說話,從而指導學生更有情感地朗讀句子。
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形象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將畫面的內容表達出來,有效地促進了其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再拿起書本來讀,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有高有低,聲情并茂。在讀中結合畫的訓練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謂是“一箭雙雕”。
這篇描寫秋天的散文只有短短三個自然段,第三自然段雖有兩句話,但只有幾個字?!鞍?!秋天來了!”這短短的幾個字體現了秋天的美麗以及作者對秋天的盼望和喜愛之情。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這種情感體會是很難的,但是黑板上直觀的剪貼畫——藍藍的天空,高飛的大雁,鋪滿大地的金黃的落葉,這些是具體可感的,給孩子們的感受也是最直觀的,因而這兩句話的朗讀就顯得水到渠成。但是如何讀出對秋天的盼望及喜愛之情卻是難點,最關鍵是對兩個感嘆號的理解以及第一句話的朗讀。在這里,我用了示范朗讀地方式來處理,因為這樣的方式最直接,最有效。通過不斷、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激起學生心目中最原始的對美的喜愛和盼望。
這一課,孩子們在繪圖與誦讀中完成了與秋天的一次別樣的遇見,在孩子們用小手親自繪出的秋天里感悟秋天、品讀秋天,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提升了孩子感悟能力和閱讀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