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法家視野下的“堯”形象探究

2018-02-09 00:31唐肖萌
淄博師專論叢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堯舜賢人法家

唐肖萌

(青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青海 西寧810008)

《禮記·中庸》有言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班固評儒家思想沿用了這一說法。在儒家看來,堯是上古賢君的代表,君德的典范。關(guān)于堯的德行,《尚書·堯典》是這么記述的:“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嗣骺〉隆杳耢蹲儠r雍”[1](P2-3)堯做事嚴肅節(jié)制、深思熟慮,舉賢任能,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寬厚、大度等這些品德光耀千秋。他能把這些品德發(fā)揚光大,使九族之內(nèi)關(guān)系和諧,九族之外的人各司其職,眾民從化而變得和善。戰(zhàn)國后期的法家對儒家極力推崇的這個賢君進行了強烈的批判,并把他改造成了一個宣傳法家法治、改革等思想的工具,利用他來推行法家的學說。

一、法家對堯的批判

法家對堯的批判主要體現(xiàn)在對“禪讓說”的批判和對賢人政治的否定上。

(一)對“禪讓說”的批判

“禪讓說”一直為儒家所推崇,并以此來稱贊堯的賢能。法家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他們認為天下沒有大的吸引力。“讓”天下是脫離苦海,與賢能無關(guān)。真正的高士不屑于擁有天下?!俄n非子·五蠹》指出堯占領(lǐng)天下的時候用茅草蓋房子,吃野菜等粗糙的食物,穿獸皮葛衣?!白尅碧煜率菫榱吮苊膺@種苦,不足以被贊揚?!胺蚬胖屘熳诱呤侨ケO(jiān)門之養(yǎng)而離臣擄之勞也,古傳天下而不足多也?!盵2](P1041)其次,他們認為所謂的禪讓只是為君者的一種手段,被給予天下的人一定不會接受,君主最后并沒有失去對天下的統(tǒng)治權(quán)。“人所以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于許由,許由必不受也,則是堯有讓許由之名而實不失天下也。”[2](P775)(《外儲說右下》)另外,禪讓行為本身也是虛偽的。《說林上》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湯想要伐桀又怕落天下人口實,演了一出“讓天下于務(wù)光”的戲,最終逼得務(wù)光投河自殺,讓天下最終也沒有實現(xiàn)。韓非子借這樣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來說明禪讓的虛假性。《說疑》中直接把堯、舜、禹禪讓的做法定義成弒君行為,對其進行了猛烈的批判。“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盵2](P925)他把儒家津津樂道的文武商湯都批成了亂臣賊子,與儒家針鋒相對。

現(xiàn)在看來,法家的說法似乎更符合成王敗寇的歷史規(guī)律。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公天下變?yōu)榧姨煜率潜厝坏?而政權(quán)的更替必然伴隨著斗爭?!岸宜衣兜摹幢茍?禹逼舜,’這一事實,在《汲冢竹書紀年》中也得到了相應的證明”[3](P47),是有可信度的。

法家批判儒家借以宣揚堯的賢能的“禪讓說”的同時進一步否定了賢人政治,重新探究了明主、賢臣在維護統(tǒng)治中的作用。

(二)對賢人政治的否定

明主、賢臣一直是儒家所推崇的最佳配置,他們對堯、舜、禹的賢能有大量描述,也給了極高的評價?!墩撜Z.泰伯》指出“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4](P82)這里把堯的功勞推崇到與天同齊的程度。在儒家看來,堯與舜相互成就是最理想的君臣關(guān)系。在法家看來,一方面,明主與賢臣不可兼得,過于強調(diào)臣的賢能就是君的失職,過于強調(diào)君主識人之明則對臣子不公。這一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難一》中。農(nóng)民爭田,漁夫爭碼頭,制作陶器的人做出來的陶器質(zhì)量不好等等問題都被舜解決了。而此時堯是君,舜是臣,把這么多問題丟給臣子,那國君在干什么?“方此時也,堯安在?”[2](P795)天下之所以有這么多問題就是因為堯的失察。如果國君把國家治理好了,就不會有這些問題,臣子的賢能也就無從說起。所以“賢舜則去堯之明察,圣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2](P796)他們認為明主和賢臣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另一方面,賢人的壽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天下的問題是無休止的,僅僅依靠個別賢人慢慢解決,逐漸感化,收效甚微。另外,賢人的出現(xiàn)具有極大的偶然性,不可過度依賴賢人。“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2](P888)(《難勢》)要想治天下必須“賞罰使天下必行之?!盵2](P796)(《難一》)即實行法治,依靠法家法、術(shù)、勢等思想。他們認為強調(diào)人治是不懂統(tǒng)治之術(shù)的表現(xiàn)。這與重德行、重教化、輕刑罰的儒家形成鮮明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法家也講德,但這個“德”與儒家道德、德行的含義不同。“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盵2](P111)(《二柄》)可見法家的德和獎賞聯(lián)系在一起,與刑罰相對,其不靠內(nèi)在修煉,且極具物質(zhì)性、功利性,而是靠外在的獎賞和刑罰迫使百姓趨利避害。

總之,法家認為一再強調(diào)明主、賢臣不足以治國,治國必須靠法家的法治。所以在法家筆下,儒家的賢君就被改造成一個宣傳法家法治學說的工具。

二、法家對堯的改造

這里的改造指的是法家通過堯之口宣傳法家的學說。他們通過堯來宣揚以“法”“術(shù)”“勢”為核心的法治思想。他們還認為堯舜之道已不適合當世,借此宣揚他們的變法革新思想。

(一)以“法”“術(shù)”“勢”為核心的法治思想

法家認為治國必須以法為本,輔以馭臣之術(shù)和君主的權(quán)勢、地位,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儒家一再推崇的賢君堯也無法治國。

1.法

在法家筆下,堯變成了一個法治的擁護者和推行者,離開法無以治國。

“服虎而不以柙,禁姦而不以法,塞偽而不以符,此賁育之所患,堯舜之所難也?!盵2](P492)(《守道》)就像制服野獸必須有籠子,阻止姦臣肆意妄為必須要有法律?!墩f疑》更舉出堯、舜、啟、伊尹、武王誅殺他們的父兄子弟的例子,指出丹朱等人之所以被殺,原因是“害國傷民敗法”[2](P924)在這里堯顯然成了大義滅親、推行法治的典范的法家代言人。既然有法,那就要以法為準則,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正所謂“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盵2](P88)(《有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否則天下就會亂套?!袄?禁所利,雖神不行;譽所罪,毀所賞,雖堯不治?!盵2](P673)(《外儲說左下》)賞罰不明必然產(chǎn)生混亂,任何人都無法治國。同樣的思想還表現(xiàn)在《飾邪》中,賞罰嚴明,即使民眾少也可富強,反之國雖大也只能是“地非其地,民非其民”,[2](P308)遑論治國。

法家重法治的思想無疑有益于規(guī)范人的行為,有其進步意義,但與今天的法治相比還是有局限的。首先法家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看似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則“是一種專制前提下的處罰上的平等”[5](P137-138)。所有的法律都是為君主統(tǒng)治服務(wù)的。其次,過于看重法和刑罰的作用,說到底就是統(tǒng)治者用嚴刑峻法使得人人自危來維護統(tǒng)治。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離婁上》)。當時秦國的法律非常嚴苛,人民動輒得咎,結(jié)果秦二世短命而亡,物極必反。正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七十四章》),班固評法家“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殘害至親,傷恩薄厚”,道出了法家重刑少恩的本質(zhì)。

法家認為治理國家除了以法為本,還應輔以術(shù)和勢兩種手段。儒家的賢君堯在他們筆下變成了無術(shù)之人,他們認為堯治理國家離開勢無從談起。他們借堯之口論述這兩種手段的重要性。

2.術(shù)

法家所謂術(shù)就是君王的馭臣之術(shù)?!靶g(shù)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2](P868)(《難三》)“術(shù)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zhí)也。”[2](P906)(《定法》)君主掌握大臣的所長所短,使之物盡其用,掌握臣子的生殺大權(quán),恩威并施,使臣子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力?!胺抑灾v究術(shù)是因為他們認為‘君臣之利異’(《內(nèi)儲說下》)?!盵6](P39)這與主張君臣一心,合舟共濟的儒家明顯不同,所以堯在他們筆下就變成了一個馭下無術(shù)之人?!峨y三》指出堯自身賢德,但把重要的政事交給舜,最終失了天下是因為無術(shù)。《忠孝》也指出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君臣各司其職。堯自以為明卻不能以御臣之術(shù)對待舜,舜自以為賢不能像對待君主那樣對待堯,這都是不對的。法家這一番改頭換面無非為了突出術(shù)的重要性。

3.勢

“勢者,勝眾之資也?!盵2](P996)(《八經(jīng)》)“法家之所謂勢,實質(zhì)上就是指政權(quán)和國家機器來說的?!盵6](P40)勢指君主的權(quán)勢、地位,是君權(quán)得以施展的平臺。在法家看來,沒有勢為保障,即使像堯這樣的君主也根本無法獲得治國的機會。“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盵2](P508)(《功名》)。沒有權(quán)勢的支撐,像堯這樣的賢人也無法施展才能。法家對勢的論述集中體現(xiàn)在《難勢》中?!皥驗槠シ虿荒苤稳?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盵2](P886)堯沒有得勢之前說話不起作用,南面而王后就可以令行禁止。勢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得勢,其他人便無法改變局面,無論桀紂還是堯舜,無論賢或不肖。勢治不可亂,勢亂不可治。最終得出結(jié)論“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2](P888)還是回歸到了法治思想上,堯在這里變成了一個襯托勢的重要性的工具。

勢中還包括天時和群眾的作用?!胺翘鞎r,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2](P507)(《功名》)“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2](P479)(《觀行》)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強調(diào)民眾的作用不同于儒家的“民本”思想,更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統(tǒng)治者通過一系列陰謀手段和嚴刑峻法來限制百姓的行動。法家獎勵耕戰(zhàn),于是他們想盡辦法讓老百姓只能參與耕戰(zhàn),心甘情愿地服從統(tǒng)治。從長遠看,這是害民。秦代焚書坑儒的愚民政策及其結(jié)果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除了法治思想,法家另一主要思想便是變法革新。

(二)變法革新思想

《商君書·更法》指出:“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盵7](P5-6)韓非子繼承了這種思想,在《五蠹》和《顯學》中有更充分的論述?!叭粍t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論世之事,因為之備?!盵2](P1040)(《五蠹》)他認為世間沒有恒久之至道,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律,要與時俱進。堯舜之道已經(jīng)過時,堯舜成了復古派的代表。堯“讓”天下是因為當時的物質(zhì)條件有限,天子也要不辭勞苦,“讓”天下就是脫離苦海?,F(xiàn)在則不同,一個縣令都可以為后世子孫集聚無數(shù)財富?!拜p辭古之天子,難去今之縣令?!盵2](P1041)再用堯舜之道這種古老的方法去治國無異于守株待兔。這種提法在《顯學》中更為激烈。當時的顯學于儒墨兩家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支派?!叭宸譃榘?墨分為三。”[2](P1080)各派觀點均有分岐卻都覺得得到了孔、墨的真?zhèn)?。實際上真儒真墨已經(jīng)被改頭換面?!翱啄愕缊蛩?”[2](P1080)誰都無法確定堯舜的真面目,真正的堯舜之道已無法還原,更不能為現(xiàn)世所用?,F(xiàn)在還想取法堯舜者非愚則誣。這與儒家尊崇往圣先賢,“祖述堯舜”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比,儒家的圣人在法家筆下成了被批判的對象。

好古也好,革新也罷,在當時都是為了在亂世尋找一條出路,無可厚非?,F(xiàn)在看來,變法革新的思想更有利于歷史進步,正如《周易》所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p>

堯這一形象在法家遭到了批判和改造。法家為什么找一個儒家的圣人下手探討法家思想呢?一方面是由于法家和儒家的師承關(guān)系,另一方面是借助儒家的影響力為自己的學說爭取一席之地。

三、改造堯舜的原因

(一)儒、法的師承關(guān)系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都師從荀子,荀子被稱為先秦的最后一位大儒,其思想深受思孟學派的影響。但荀子對儒家傳統(tǒng)的仁義思想做了改造,他主張禮法并重,王霸兼行。這已經(jīng)有了外儒內(nèi)法的色彩,直接促進了法家的誕生。所以韓非必然受過儒家思想的熏陶,又接觸了法治、霸道的思想。所以他能找到一個儒家的圣人替自己發(fā)聲,又能把他進行改造為自己服務(wù),成為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二)提高法家學說影響力的需要

儒家、墨家在當時被稱為顯學,儒家孔子弟子三千。孔子死后,儒分為八,在當時影響較大。而且儒家代表人物往往“知識淵博,注重個人道德修養(yǎng),主張實行德政、仁政,他們的個人聲望比較高”[8](P121)。所以,找他們?yōu)榉宜枷氪愿茏屓诵欧?。不光堯?連孔子也被韓非改頭換面用來宣傳重刑思想。《內(nèi)儲說上》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著火,救火不力,孔子出主意救火的人不必賞,不救火的人重罰,結(jié)果命令還沒有傳達完火就滅了。這明顯與孔子的形象不合。這樣做只是給其學說尋找依據(jù)。圣人孔子都覺得重罰有必要,那就必然合理。不光法家,道家也通過儒家之口宣傳自己的學說。如莊子借孔子和顏回的對話闡明其“坐忘”的主張,虛構(gòu)孔子向老子學道的故事以宣揚道的博大精深等等。所以法家把儒家的賢君改造得面目全非,為法家思想發(fā)聲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之,法家通過批判堯禪讓一說,進而否定了賢人政治,將堯改造成了一個宣傳法家法治和革新思想的工具。這一改造一方面緣于儒法的師承關(guān)系,另一方面是為法家的學說站穩(wěn)腳跟尋找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曾運乾.尚書正讀[M].北京:中華書局,1964.

[2]陳奇猷.韓非子集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羅祖基.先秦諸子的堯舜觀[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1992,(2)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8.

[5]蘭建軍.儒法合流的根本原因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8,(2)

[6]金景芳.戰(zhàn)國四家五子思想略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2)

[7]石磊.商君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1

[8]趙玉潔.談韓非對儒家學說的吸收與改造[J].河北大學學報,2000,(3)

猜你喜歡
堯舜賢人法家
否認“堯舜”,民國教科書被查禁
堯舜禪讓(上)
堯舜禪讓 (下 )
國慶七十周年有寄
小小書法家
賢人喝賢酒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努力打造班級文化,塑造現(xiàn)代小賢人
蒲江县| 栾城县| 永春县| 安岳县| 光泽县| 绥棱县| 金塔县| 芒康县| 承德市| 余干县| 剑阁县| 江源县| 上杭县| 揭阳市| 华宁县| 青铜峡市| 福安市| 东安县| 上杭县| 鱼台县| 平顶山市| 大足县| 荣昌县| 江陵县| 秦皇岛市| 乌拉特中旗| 龙岩市| 木里| 治县。| 奉贤区| 会理县| 大连市| 镇雄县| 溧水县| 岳阳县| 水富县| 竹北市| 卓资县| 霍林郭勒市| 瑞金市|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