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南京理工大學 張權;蘭州理工大學 任育新)
學術話語研究是專門用途語言研究和機構話語研究的重要內容。依其形式,學術話語又可分為學術寫作話語和學術口語話語。長期以來,專門用途語言的學術話語研究主要聚焦于專門用途英語(ESP)的研究。其重要標志為1980年創(chuàng)刊的The ESP Journal(1986年更名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英語作為載體的學術話語研究從此開始一直是學術話語研究的熱點。2002年創(chuàng)刊的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進一步聚焦學術用途英語研究,其先驅者之一John Swales 發(fā)表了一系列以體裁分析和學術話語為主題的研究成果, 其中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Swales 1990)和Research Genres:Explorations and Applications(Swales 2004)已成為體裁分析和學術話語研究的兩部經(jīng)典著述。另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學者Ken Hyland 系統(tǒng)探討了英語學術寫作話語,出版了一系列聚焦英語學術寫作話語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 如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Hyland 1998),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Hyland 2000),Metadisc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Hyland 2005)以及Disciplinary Identities:Individuality and Community in Academic Writing(Hyland 2012)。密歇根英語學術口語語料庫 (The Michigan Corpus of Academic Spoken English, 縮寫為MICASE)和英國英語學術口語語料庫(British Academic Spoken English,縮寫為BASE)的建立推動了英語學術口語話語的研究。隨后,華威大學、 雷丁大學和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合作建立了英國英語學術寫作語料庫 (British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 縮寫為BAWE),密歇根大學英語語言所(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建立了高年級學生(高年級本科生、1—3年級研究生)論文語料庫(The Michigan Corpus of Upper-Level Student Papers,縮寫為MICUP)。這些語料庫的建設為深入考察英語學術口語話語和學術寫作話語拓寬了語料來源。
近年來,學術話語研究開始超越以英語為單一載體的研究。有些中國學者開始探討漢語語境下的學術口語話語特征、 身份建構及權勢關系建構等核心內容 (任育新2013a, 2013b,2013c, 2014, 2015, 2016)。陳新仁主持了一個學術研究專欄,探討語用身份在漢語語境下學術話語中的建構問題(《外語研究》2016年第2 期)。但對漢語語境下的學術話語的話語特征、語用功能及諸如身份建構、權勢關系建構、言語行為實施等眾多方面的專題研究仍有待于進一步展開。
從語用學視角出發(fā)探討學術話語有助于拓展學術話語研究的視域, 揭示學術話語的外在特征和內在運作機制,對學術話語實踐具有一定的意義。鑒于此,本專題從語用學視角出發(fā),集中開展學術口語話語、學術寫作話語、新媒體語境下的學術話語等方面的專門研究。
任育新基于漢、英語料的分析,對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機構權勢的建構特征進行探討。研究發(fā)現(xiàn),答辯委員會主席的直接交際對象具有多樣性,其機構權勢的建構體現(xiàn)在與不同直接交際對象的多重互動中,涉及多種語用行為。漢、英不同語境下,答辯委員會主席機構權勢的建構在具體語用行為實施上存在差異。
黃梅和張權從話題、策略和功能三個方面考察了漢語語境下學術講座中的贊美言語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在此類互動中,贊美的主要話題是對講座專家成就、表現(xiàn)/能力和性格的描述。顯性贊美程式化程度較高,解釋是最常見的隱性贊美策略,其次是推測和傾慕。贊美言語行為的主要功能在于開啟話題、保持和諧以及表達欣賞。
李夢欣對陳新仁(2017)的學術批評話語分析框架提出了修正方案,并基于中國外語類核心期刊論文語料,對比分析了理論探討型和實證研究型論文中學術批評話語特征的異同。研究發(fā)現(xiàn),兩類論文在學術批評的對象、維度、強度、分布位置、策略類型、面子取向等多個層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姜萍、黃慧、鄭友奇基于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中論文標題的分析,發(fā)現(xiàn)這類論文標題通過前置主題和多模態(tài)以滿足微信平臺時空要求,選擇學術熱點及設置懸念以迎合讀者的期待,適度采用大眾流行語以顯示其親和力,聚焦敏感信息以觸發(fā)互動交流。這些體現(xiàn)了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中,論文標題設計對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積極順應。
總之,本專題作者為我們展現(xiàn)了語用學研究視角下,非英語語境或多語言語境尤其是漢、英雙語語境下的學術話語研究,拓展了學術話語研究的視域,超越了以英語為單一語言載體的孤立研究。毋庸置疑,作者的這些有益探索十分有助于揭示學術話語的共性本質、不同研究視角下學術話語的不同體現(xiàn)方式,以及不同語境下學術話語的文化語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