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衛(wèi)輝市幼兒園)
因為我園直接參與調(diào)查留守兒童的工作,對他們的了解比較多,因為長期(半年左右見一次面)與父母分離、和爺爺奶奶在一起,而呈現(xiàn)出不愛說話、膽小、不自信等一系列問題和現(xiàn)象,尤其活動初期,盡管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真的置身于這些孩子中間,和他們對話、交流,還是讓每位參與者有著更深的感受。
如首次到實驗園開展中班教學活動《我和爸爸》時,老師在活動中問孩子們:“你的哪些地方與爸爸長得一模一樣?”沒有人回答。
老師問:“我們做錯了什么事情,爸爸也沒有生氣?”同樣沒有人回答。老師只好先示范,舉個例子,說自己在家打破杯子,爸爸沒有生氣。之后,再次問孩子們上述問題,一名孩子回答:“我打破杯子,爸爸沒有生氣”,完全是老師說過的內(nèi)容。
大班教學活動《我的爺爺一定有辦法》中,讓孩子用剪刀時,很多孩子不會用剪刀,后經(jīng)了解,為了安全起見,幼兒園沒有讓孩子們使用過剪刀。上述系列問題,在前期活動中尤為突出,我們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送教教師課前與幼兒互動時的各種準備,尤其是知識準備不夠充分,對當?shù)貓@所孩子的了解不太夠。
2.孩子們參與活動積極性低,開放性問題回答比較少,情緒不高。
1.適宜的互動游戲,拉近師幼距離,增進幼兒對繪本內(nèi)容的理解。我園教師張靜在組織中班教育活動《一直愛你,永遠愛你》時,將繪本中長尾巴和小尾巴之間玩的三個游戲《藏貓貓》《你追我趕》《鉆山洞》等游戲作為師幼互動小游戲,在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玩,并和孩子分享做游戲的感受。
大班教學活動《我媽媽》時,看到繪本中有“我媽媽是舞蹈家,還是個航天員”內(nèi)容時,感覺離農(nóng)村孩子生活經(jīng)驗有點遠,我們在組織授課活動前,老師和孩子一起進行才藝展示活動,盡管該活動孩子們參與性不高,但他們領略到老師優(yōu)美的舞姿,感受著舞蹈帶給自己的愉悅,為教師在繪本中引出“舞蹈家”一詞做了好很好的準備。
活動前的諸多互動、準備工作使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了繪本,遷移到自身,對媽媽有了更多面的認識。
中班教學活動《我和爸爸》時,我園劉松勤老師和孩子們進行互動游戲《口香糖,粘哪里》,孩子們問:“口香糖,粘哪里”,老師帶動集體做:“粘在肚皮上”,夸獎孩子:“你們的小手粘的可真牢,我都拉不動。”孩子們的興趣更高漲。
見到孩子們已經(jīng)和老師融為一體,老師和孩子們做了以下溝通內(nèi)容:
(1)和老師在一起開心嗎?(開心、高興)為什么開心?(和老師玩游戲開心)
(2)在幼兒園和老師玩游戲開心,在家里和爸爸玩什么很開心呢?(玩滑梯、玩蹦蹦床、和爸爸一起在棋牌室打牌玩)
由和老師游戲遷移到回憶和爸爸一起游戲,教師很巧妙地利用互
動游戲?qū)⒑⒆訋氲搅撕桶职窒嗵幍那榫爸?,孩子樂意去表達,為孩子深入理解繪本《我和爸爸》做好了有效鋪墊。
2.授課活動中,環(huán)節(jié)微調(diào)整,孩子參與活動更有效。大班教學活動《魔法親親》原設計中,開始是完整欣賞故事,我們細讀繪本之后,感覺該繪本文本內(nèi)容長,其中很多詞語,孩子們比較陌生,就及時調(diào)整活動環(huán)節(jié),結合孩子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段欣賞,孩子們通過分段了解、感受、表達繪本,加深了對《魔法親親》的領悟。
大班教學活動《小紅帽》原設計結尾環(huán)節(jié),是進行情境扮演游戲,根據(jù)班級孩子的現(xiàn)狀,我們將示范環(huán)節(jié)換成了老師和老師共同配合進行游戲。老師各種生動的表情、豐富的語言和肢體動作都給孩子隱性的引領,每個孩子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可以模仿、學習的點,從而為下個環(huán)節(jié)自己找同伴扮演角色做了很好的鋪墊。
1.孩子情緒愉悅并嘗試用肢體動作進行情感表達。更多的孩子喜歡參與到老師組織的活動當中,常常玩的不亦樂乎,真正展現(xiàn)出了孩子童真一面??吹较矚g的老師、家長,也會用手主動去拉、伸開雙臂擁抱對方。
2.孩子的語言表達明顯提升。大班教學活動《我媽媽》中,提問:如果是你的話,你會跟媽媽說些什么悄悄話,讓媽媽知道你很愛她呢?
孩子們回答:媽媽,我想你了。媽媽,你辛苦了。媽媽,我愛你。媽媽,別出去干活了,好嗎?媽媽,我現(xiàn)在長大了,懂事了,我愛你……
別離父母的孩子,都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
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在和這些缺少陪伴的孩子的相處中,我們邊付出邊成長,邊成長邊收獲。揪心與愉悅相伴,心酸與欣喜相融。我們期望,讓快樂伴隨孩子時間更長!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促進農(nóng)村學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家園互動有效教育途徑研究》(課題編號:JCJYB1616078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