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朱光發(fā)
機械通氣(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挽救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治療之一,但呼吸機使用不當可引起醫(yī)源性肺損傷(呼吸機所致肺損傷,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l),加重患者肺臟的病理和功能損害,甚至導致死亡,一直受到臨床高度關注[1-4]。從病理學角度上說ARDS肺臟由正常、不張和實變?nèi)N肺組織組成的不均勻性肺損傷,ARDS 患者多出現(xiàn)非均勻性的、彌漫性的肺泡損傷的病理變化,患者多存在下肺及背側肺區(qū)的病變重,而上肺及前側肺區(qū)的病變則比較輕微,患者的肺前部至背部可以區(qū)分為比較正常、陷閉及實變區(qū)[5]。其中,中到重度ARDS時,由于廣泛性的肺不張、肺水腫和肺實變,正常肺組織僅剩20%~30%,因而是小肺或嬰兒肺(baby lung)。機械通氣特別是小潮氣量的保護性通氣方法是臨床治療ARDS 患者的主要方式,治療ARDS時MV傳統(tǒng)策略是用一定的VT(通常為10~12 mL/kg)以維持正常水平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并加用呼氣末正壓(PEEP)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1mmHg=0.133kPa),又不至于明顯影響體循環(huán)。盡管上述傳統(tǒng)MV策略能夠有效地改善肺內(nèi)氣體交換、減少呼吸功,但相當一部分患者的肺功能還是進行性惡化并出現(xiàn)VILl、多臟器功能綜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最終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 (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VILI的發(fā)生取決于呼吸機和肺的相互作用,即呼吸機施加于肺的壓力、容量、流速和頻率以及肺實質(zhì)對此的反應性,將機械通氣使肺擴張時肺組織內(nèi)所產(chǎn)生的壓力稱為應力,以跨肺壓來評估。非生理性的應力、應變可導致VILI,將其作為機械通氣的避免VILI的潛在目標,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果呼吸機應用10~12mL/kg(理想體質(zhì)量,理想體質(zhì)量計算方法:男性:理想體質(zhì)量(kg)=50+0.91×[身高(cm)-152.4];女性:理想體質(zhì)量(kg)=45.5+0.91×[身高(cm)-152.4])的潮氣量進行通氣,不使用PEEP,正常的肺泡會因為過度膨脹造成損傷。同時,局部擴張的肺泡與萎陷肺泡之間產(chǎn)生剪切力進而加重肺損傷。這兩種機制導致了VIL[6]。Nieman等[7]研究也證實這種潮汐式的肺容積變化所致的肺萎縮傷是VILI的根源之一。此外,在肺機械性損傷的基礎上肺內(nèi)炎性細胞聚集和炎癥介質(zhì)釋放進一步促進了VILI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生物傷)。血漿可溶性尿激酶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受體(suPAR)作為免疫炎癥的一個生物指標,可以從側面反映VILI的程度。過度通氣引起肺組織過度拉伸導致大量例子通道開放,釋放促炎因子[8],MV還能促進肺內(nèi)炎性細胞和炎性介質(zhì)通過受損的肺泡-毛細血管屏障進入血液,從而引發(fā)或加重SIRS,并進一步發(fā)展成為MODS/MOF。
1998年Amato等9]首先提出提出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將將53例早期ARDS分成2組,一組以常規(guī)MV(VT12 mL/kg,保證最低氧合的PEEP和正常PaCO2),另一組以保護性MV(PEEP在P-V曲線LIP之上2.0 cmH2O(1cmH2O=0.098kPa),VT≤6 mL/kg,優(yōu)先使用壓力限制型通氣模式且驅(qū)動壓<20 cmH2O,允許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結果發(fā)現(xiàn)保護性MV組與常規(guī)MV組相比,盡管所用的PEEP較高(最高達20 cmH2O),VILI發(fā)生率明顯降低(7%vs. 42%),28天生存率提高(71%vs. 38%),患者脫機率也提高(66%vs.29%)。繼后有包括ARDS net在內(nèi)的5項研究[ 10-14]比較了肺保護性機械通氣對于ARDS的影響,由于患者的基礎疾病、VT、PEEP、Pplat、合并癥(肺炎、膿毒癥)的不同,結果不一。2007年和2013年Petrucci等[ 15-16]分別對上述6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得出低VT(≤6mL/kg)和低Pplat(≤31cmH2O)顯著降低ARDS患者住院并發(fā)癥和病死率。
盡管如此,肺保護性MV關鍵參數(shù),如低VT、低Pplat和高PEEP,均通過各自發(fā)揮效應,減輕肺臟過度牽拉和剪切力,減輕VILI。鑒于VILI是由多種因素如潮氣量、驅(qū)動壓、流速、PEEP及呼吸頻率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臨床研究各家參數(shù)設定標準不一,側重點也不一樣,而且臨床醫(yī)生設定參數(shù)也可能會遇到困境。如需要增加PEEP,VT不變的情況下,Pplat必然要增加,Pplat增加后是否增加VILI?再者,為了減少VILI,小VT是按照患者標準體質(zhì)量計算出來的。實際上,如前所述,ARDS肺臟由于廣泛充血、水腫、實變,可參加氣體交換的肺臟顯著減少(嬰兒肺),可參加集體交換肺組織多少可以通過呼吸系統(tǒng)順應性(CRS)反映出來。如果采用CRS對VT進行校正,可能較單用VT更好,降低VILI。VT/CRS比值就是所說的驅(qū)動壓(ΔP=Pplat-PEEP)。肺應力能直接反映作用于肺組織的壓力,但臨床檢測比較繁瑣,在患者胸壁彈性阻力無明顯升高的前提下,驅(qū)動壓的檢測能夠間接評估肺應力的變化。Amato等[ 17]對于先前的9項ARDS機械通氣RCT研究,結果證實低ΔP與患者存活率具有顯著相關性,單獨調(diào)節(jié)VT或PEEP不能降低病死率,只有與降低ΔP平行的調(diào)節(jié)才能與生存率增加有關。驅(qū)動壓在數(shù)值上等于平臺壓減去PEEP,當驅(qū)動壓過大時,可能對對跨肺血管壓力的變化大,容易產(chǎn)生血流動力學的不穩(wěn)定從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Bellani等[18]研究進一步證實,ARDS患者的病死率與驅(qū)動壓的變化相關,并且驅(qū)動壓控制在15cmH2O以內(nèi)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ARDS患者VT調(diào)應該是基于CRS進行校正,而不是標準體質(zhì)量。至此,ARDS的機械通氣治療向前邁進了一步。
應用Amato等[ 17]的研究結果于臨床還有許多問題。首先,ΔP沒有上限,設定MV參數(shù)時,VT、Pplat和PEEP等需依患者具體情況,實行個體化通氣。其次,跨肺壓(Pplat-Ppl)是肺擴張的直接動力[1,19-20],在Pplat和PEEP均相同的情況下,對于一個有較強自主呼吸內(nèi)能的患者,由于胸腔產(chǎn)生負壓,靜態(tài)跨肺壓也會提高,后者可導致嚴重肺水腫和損傷。對于中重度ARDS患者,過強的自主呼吸導致過大的潮氣量會增加費應變加重肺損傷,所以Papazian等[21]研究提示,對于重度ARDS患者,早期肌松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對中重度ARDS患者,早期短時(48h)應用肌松劑可降低住院病死率、ICU病死率、28d病死率和氣壓傷發(fā)生率,且不增加ICU獲得性肌無力發(fā)生率。再次,驅(qū)動壓也會受到胸壁彈性阻力的影響,此時驅(qū)動壓并不能真實的反應肺應力的變化。當胸壁彈性正常時,Pplat與跨肺壓接近,但當胸壁順應性顯著降低時,如肥胖、大量胸腔積液、胸壁損傷、大量腹水、腹腔高壓、嚴重水腫等,Pplat的一部分消耗在擴張胸壁上,其作用于擴張肺的部分壓力(Ptp)隨之而降低,吸氣末Ptp過低,不能打開肺泡,肺泡募集減少,通氣效率減低,呼氣末Ptp為負值,肺泡陷閉,加重肺剪切損傷[22-23]。研究證明,ARDS患者胸壁彈性(Ecw)的影響占整個呼吸系統(tǒng)彈性的7%~67%[20]。這時測得的ΔP增加就是一種假象,不能真實地反映肺擴張的壓力。臨床應根據(jù)實際需要開展跨肺壓檢測,由于胸腔內(nèi)壓直接測定為有創(chuàng)性,臨床上無法實施,臨床常通過監(jiān)測食管壓的變化來間接反映胸腔內(nèi)壓的變化。最后,ΔP與患者預后研究是薈萃9項研究結果得出的結論,限定ΔP能否最終改善ARDS的預后還需采用多中心RCT研究加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