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憶,高翔,張小兵,劉志明,夏思良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病理表現(xiàn)為靜息狀態(tài)下患者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異常升高。高血壓控制不良可累及心、肝、腎等器官,造成多器官功能損傷,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心室肥厚是高血壓疾病的嚴重并發(fā)癥,臨床上約有20%~40%的高血壓患者伴隨左心室肥厚,極易導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猝死等,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有研究[3,4]表明,T細胞亞群、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及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T1R)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存在一定聯(lián)系。因此,本研究觀察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細胞比例與AngⅡ、AT1R的變化及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與分組連續(xù)入選2016年5月~2017年12月于南京江北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收治的160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65例,年齡43~73(58.06±5.41)歲。納入標準:高血壓患者診斷依據(jù)2010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相關標準[5],即靜息狀態(tài)下患者收縮壓大于140 mmHg(1 mmHg=0.133kPa)或舒張壓大于90 mmHg;左室肥厚判斷依據(jù)超聲檢查符合左心肥厚診治指南相關標準[6],即左室重量指數(shù)(LVMI)男性大于115 g/m2,女性大于90 g/m2;同意參加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免疫功能障礙患者;排除甲狀腺功能異常、心肝腎等臟器異常者;排除急慢性感染及近期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患者;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女性。根據(jù)是否伴左心室肥厚分為觀察組80例(高血壓伴左室肥厚)和單純高血壓組80例(高血壓無左室肥厚)。收集同期本院體檢的40例健康人群為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5~73(57.88±5.43)歲。本研究符合相關倫理批文,所有受試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Th1、Th2和Th17細胞比例測定受試者入組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4 ml,置于肝素鈉抗凝管中保存,取ELISA板條,加入標本液100 μl,36℃下反應60 min后洗板,加入生物素化的Th1、Th2和Th17抗體100 μl,孵育30 min后洗板,再加入TMB反應液100 μl孵育15 min終止反應。在450 nm下檢測吸光值,對比標準曲線計算Th1、Th2和Th17細胞比例。
1.3 AngⅡ及AT1R水平測定抽取受試者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低速離心10 min,取血清備用。取ELISA板條,加入血清100 μl,36℃孵育60 min洗板,加入生物素化抗體100 μl,孵育30 min后洗板,再加入TMB反應液100 μl孵育15 min終止反應。在450 nm下檢測吸光值,計算AngⅡ及AT1R水平,操作試劑盒為Bio-Swamp公司產(chǎn)品。
1.4 超聲心動圖測定患者取左側臥位,采用飛利浦心臟超聲于安靜狀態(tài)下檢測,探頭信號為P4-2,頻率2.5~35 MHz,以50 mm/s速度掃描。二維超聲取左室長軸切面測量左房內(nèi)徑(LAD),M型連續(xù)掃描測定左室質量指數(shù)(LVMI)。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數(shù)據(jù)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各指標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臨床資料比較三組受試者性別構成、年齡、體質指數(shù)及吸煙情況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三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2.2 各組Th1、Th2和Th17細胞比例比較觀察組患者外周血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大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外周血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大于對照組,三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受試者外周血Th2細胞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各組Th1、Th2和Th17細胞比例比較(±s)
表2 各組Th1、Th2和Th17細胞比例比較(±s)
注:Th1:Th1細胞;Th2:Th2細胞;Th17:Th17細胞;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單純高血壓組比較,bP<0.05
項目 觀察組(n=80)單純高血壓組(n=80)對照組(n=40)P值Th1(%) 22.49±3.11ab 13.82±2.41a 10.15±2.33b <0.001 Th2(%) 1.63±0.41 1.67±0.49 1.71±0.51 0.876 Th1/Th2 14.81±4.78ab 9.29±3.75a 7.22±3.97b <0.001 Th17(%) 2.43±0.45ab 1.17±0.31a 0.89±0.26b <0.001
2.2 各組外周血AngⅡ及AT1R水平比較觀察組患者AngⅡ及AT1R水平明顯高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AngⅡ及AT1R水平又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各組AngⅡ及AT1R水平比較(±s)
表3 各組AngⅡ及AT1R水平比較(±s)
注:AngⅡ:血管緊張素Ⅱ;AT1R: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單純高血壓組比較,bP<0.05
項目 觀察組(n=80) 單純高血壓組(n=80) 對照組(n=40) P值AngⅡ(pg/ml) 523.35±75.68ab 438.57±73.56a 316.52±68.95b <0.001 AT1R(pg/ml) 2979.36±437.58ab 1825.36±352.77a 1352.76±257.65b <0.001
2.3 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AngⅡ、AT1R與Th1、Th1/Th2、Th1的相關性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AngⅡ、AT1R水平與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呈顯著正相關(P均<0.05)(表4)。
高血壓是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其發(fā)生受遺傳基因、環(huán)境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據(jù)統(tǒng)計[7],我國目前高血壓患者約2.7億人,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加劇,高血壓發(fā)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高血壓被認為是腦卒中、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心臟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tài),心臟容易發(fā)生重構性改變,導致左心室肥厚[8-10]。
表4 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AngⅡ及AT1R與Th1、Th1/ Th2、Th17細胞的相關性
研究發(fā)現(xiàn)[11],機體免疫-炎癥反應在高血壓患者心臟重構過程中發(fā)揮關鍵作用。Th類細胞處于機體免疫應答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直接參與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生過程,Th1和Th2屬于兩種重要輔助T細胞[12]。正常狀況下,體內(nèi)Th1與Th2細胞因子相互作用,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若兩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則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fā)生[13]。Th17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T細胞,具有促炎作用,在高血壓的發(fā)生和血管功能紊亂病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4]。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大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外周血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又大于對照組,說明高血壓患者機體處于免疫失衡狀態(tài),Th1、Th17細胞因子的激活不僅參與高血壓的病理過程,且與患者心肌肥厚存在一定關系,而Th類細胞在高血壓及心肌肥厚發(fā)病過程中的具體作用機制有待深入研究。
AngⅡ是一種血管收縮活性因子,通過與1型受體(AT1R)的結合,產(chǎn)生大量自由基,激活下游信號傳導,從而參與心室肥厚過程[15]。病理情況下,大量表達的AngⅡ會引起血管舒張功能障礙,導致高血壓的發(fā)生;同時AngⅡ的高表達又可激活AT1R,促進心肌細胞生長,從而造成左室肥厚[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AngⅡ及AT1R水平明顯高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AngⅡ及AT1R水平又高于對照組,證實AngⅡ是導致高血壓疾病和左室肥厚的重要因子。
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AngⅡ、AT1R水平與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呈顯著正相關,表明T細胞亞群和AngⅡ在高血壓伴左心肥厚病理過程中存在一定關聯(lián)。其原因可能是Th類細胞影響巨噬細胞的激活,促進機體炎癥反應和產(chǎn)生自由基,造成血管上皮和內(nèi)皮損傷,最終導致高血壓及心室肥厚等疾病,而AngⅡ會加重血管炎癥,促進Th類細胞的表達。
綜上所述,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和AngⅡ水平明顯升高,兩者相互作用,共同參與高血壓和左心肥厚的發(fā)生過程。然而在臨床上能否通過改善機體免疫狀態(tài)和拮抗血管緊張素受體來緩解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病情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