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盼盼 許國賀 齊立萍 李 賀
《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內容繁多,包括建設項目從勘察、設計、施工過程的全部招投標程序[2];各種合同簽訂時如何明確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發(fā)生糾紛時如何解決、賠償?shù)?;在雙方履行合同過程中如何對建設項目進行管理等內容,且每一項內容幾乎都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以上內容在上課的過程中需要向學生全部講述,同時此課程的前期課程較多,需要教師在上課的同時回憶學生之前所學知識。鑒于此,此門課程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較高,現(xiàn)階段主要存下的弊端有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理論教學上,多數(shù)教師采用的是板書授課和引用案例的教學手段,部分教師以多媒體為輔并加以案例。因為此課程理論知識中有大篇幅的法律條文,采用此方法教學,容易變成對法律條文的解釋,學生聽課的時候會產(chǎn)生疲勞,學習到的知識有限。另外引用案例,雖然可以暫時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因為此課程內容聯(lián)系較為緊密,案例是為某一個知識點所設,并沒有一個完整全面的案例能夠將課程中大部分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較為片面。同時因為此課程法律條文較多,幾乎全部是文字內容,使用多媒體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不大。
此課程先行課程有工程估價、工程制圖、施工技術與組織、建設法規(guī)、工程項目管理等多門課程,這就要求此門課程的教師,必須對所有涉及到的知識詳細了解,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將各門課程的聯(lián)系結合起來。例如在講合同管理這一方面的內容時,關于“什么是合同”屬于建設法規(guī)的內容,兩門課程的內容有交叉??紤]到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先行課的相關知識,教師再講課的時候會對這方面內容略過,不再進行備課,而學生實際上對這方面的內容掌握的參差不齊,最終導致先行課的知識無法與現(xiàn)在所學知識無法融會貫通,學生對這門課的知識一知半解。
目前該課程理論期末試卷成績占較大比重,平時成績占較少比重,平時成績主要考慮學生的出勤量、作業(yè)水平、平時表現(xiàn)等,期末試卷主要是以選擇題、填空題等主觀題加上簡答題、案例題等形式。此種考核方式單一,學生只需在考試前進行突擊背誦即可,實際并沒有完全掌握這門課程的精髓,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針對教學手段單一的弊端,教師可以嘗試改變教學手段,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將案例利用情景模擬的方法帶入課堂,講解時讓學生充當案例中的角色,這樣可以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案例中,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出現(xiàn)錯誤,提高學生對于這類知識的積極性。另外可將學生分成招標方、招標代理機構、3個及以上的投標方、政府監(jiān)督機構、評標委員會(由教師和抽取的學生組成)的小組,按照招投標的程序,在教師講解過相關知識后,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模擬,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招投標的程序中來。為了使所有學生都能充分把握所學知識,可將學生隨機換組,多次進行招投標過程模擬。在最后選擇出中標單位后,簽訂合同,為了提高學生對合同文件體系的的興趣,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對于其中的內容分成不同板塊讓學生進行兩組辯論,教師進行最后的點評。
鑒于此課程與其他課程交叉內容較多,為了教好這門課程,教師平時授課時需要時刻將多門課程內容之間聯(lián)系起來,這就要求教師提高其綜合知識的能力。教師可在平時備課時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從教材、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介上面學習,同時對于課程交叉內容中有疑惑的地方,請教此課程的授課教師。最后可抽出時間去聽取交叉課程教師的授課,提高教師的綜合知識能力。
改變傳統(tǒng)期末試卷考核的方式,在考慮出勤情況、平時表現(xiàn)、平時作業(yè)等組成的平時成績的前提下,降低期末試卷考核成績的比例,加入學生角色扮演和辯論表現(xiàn)的成績。對學生上課時角色扮演的行為進行評分,評分規(guī)則如下:學生對自己及自己小組的成員不評分,每組小組成員的成績皆有其他小組和教師給定,采用十分制;評分分為個人分和小組分,個人分由其他小組每個成員和教師給分,小組分有其他小組成員商定后每個小組給出一個分數(shù),最后教師再給出其對每個小組的評分;最后小組得分,由小組成員均分,得出每個學生的角色扮演成績,所有評分采用匿名制。另外在學生進行合同內容進行辯解時,采用現(xiàn)場匿名打分制度,滿分10分,學生對除了自己以外的學生打分,教師給每位學生打分,且教師打分成績占較大比重。通過此考核體系,不僅能極大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力,同時也是對學生上課表現(xiàn)的肯定,為學生以后進入建筑行業(yè)工作打下基礎。
總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以多門先行課程為基礎,課程專業(yè)知識較多,且相關法律條文規(guī)定占較大比例,教學改革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教師所教知識,而且要求教師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這樣才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進一步建立高效課堂。
[1]張潔,趙永清,陸仁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教學改革初探[J].才智,2016(26):36,38.
[2]袁露.關于建筑工程項目招投標合同管理的分析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2):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