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周尹然是一名青年藝術(shù)家,2017年4月入圍2017屆“藝術(shù)8·中國青年藝術(shù)家獎”。在她工作室的墻壁上,掛著許多款式各異的針織帽,這些帽子大部分都是綠色的,每一頂都出自她媽媽之手,由她間接收購。女兒為什么要偷偷采購媽媽織的綠帽子呢?
有人用1000元錢收購了媽媽一年的時間
2015年,周尹然去成都商討開展覽的細節(jié),順便回了一趟老家瀘州。她想給父母一個驚喜,因此沒有提前透露自己要回家的消息。到家時,她剛好遇見小販在向媽媽收購帽子,整整兩麻袋的帽子只換來幾百元錢。
周尹然非常詫異,問媽媽怎么回事。媽媽說:“有人收我就織嘍,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奔殕栔拢芤坏弥?,媽媽織一頂帽子平均要花費一天左右的時間,獲得的勞務費是兩元多錢,也就是說有人用1000元錢收購了媽媽一整年的時間,而且收購方提供的毛線品質(zhì)極差,媽媽經(jīng)常被扎得雙手生疼,眼睛也老花了不少。了解到這些細節(jié)后,周尹然覺得胸口堵得難受,作為女兒,看到媽媽在做這樣粗糙的活計,她自責又難過。
周媽媽是傳統(tǒng)的勞動婦女,雖然女兒經(jīng)常塞錢給她,但她從來都不收,反倒覺得靠自己的勞動換來的錢花得格外踏實。對此周尹然頗感無奈。她想起小時候,家里的條件并不寬裕,但媽媽總會設(shè)法給她開辟一方小小的天地,用自己的方式將她保護起來,讓她在自己構(gòu)筑的小天地里過得舒服而自由。正因如此,她這個小鎮(zhèn)姑娘才得以走上了藝術(shù)之路,并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驚世駭俗的作品。現(xiàn)在媽媽老了,她也想為她構(gòu)筑這樣一方天地。
看得出,媽媽很喜歡織帽子,她希望媽媽能在這項技藝中收獲更多的快樂,但媽媽更在乎的卻是經(jīng)濟收益。如果由自己來收購媽媽所織的帽子再好不過了,但她知道執(zhí)拗的媽媽肯定不會接受這樣的提議,認為賺自己人的錢很荒謬。回北京后,周尹然依然在牽掛這件事。
想來想去,周尹然終于想出了一個妙招,她想既然自己不能出面收帽子,那不如虛擬一個人物來向媽媽收購帽子。于是她虛擬出一個名叫“葉子”的人物,并請來自己的大學同學扮演“葉子”。就這樣,“葉子”開始以某國際品牌中國方收購商的身份向周尹然的媽媽收購帽子,并為之提供毛線,周尹然則會根據(jù)收購來的帽子數(shù)量定期付錢給“葉子”,請對方給媽媽結(jié)賬。
就這樣,每隔一段時間,周尹然都會收到家鄉(xiāng)郵寄給“葉子”的快遞包。收到這樣的包裹,周尹然感到莫名的溫暖,她總是小心地拆開包裹,將帽子拿出來一頂頂觀賞和摩挲,然后詳細地記錄和歸檔,將它們掛在工作室的墻面上。慢慢地,就掛滿了一整面墻壁。
手藝讓媽媽變得更加自信
剛開始同“葉子”合作時,周媽媽并不自信,總覺得國際大品牌的收購商很難看得上自己的活計,但女兒鼓勵她大膽發(fā)揮:“就按你的想法來織,你覺得怎么好看怎么來,不要去模仿市面上的款式。你不知道,人家越是大品牌,越看重自主創(chuàng)作。自主創(chuàng)作你懂啵?就是由你擔任設(shè)計師來設(shè)計帽子,設(shè)計成什么樣都由你說了算。你就是個織帽子的藝術(shù)家。”
女兒的一席話,讓當媽的覺得新鮮又神圣,自己一把年紀了,還能當藝術(shù)家?雖然對女兒的話半信半疑,但她還是決定干一行愛一行,多花點心思把活兒干好。每次收到媽媽的包裹,周尹然都會發(fā)現(xiàn)媽媽又發(fā)明了許多新款式,看著那些形態(tài)各異的帽子,她頗有些激動。她知道,在很大程度上,媽媽的精神面貌都反映在了帽子上。看得出,在織這些帽子的時候,媽媽很專注、很滿足,也很用心。
為了保護媽媽的雙手,周尹然給媽媽寄去的都是高品質(zhì)的毛線,那些毛線大多是綠色的,因為她覺得綠色能保護媽媽的視力。但因為“綠帽子”的寓意并不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織“綠帽子”的周媽媽時常聽到鄉(xiāng)鄰們的閑話,以至于她有點不好意思出門,只能悄悄躲在家中織帽子。但時間久了,她慢慢悟到:“干嗎要管別人的閑話,我自在就好,開心就好?!庇谑撬_始大大方方地織綠帽子,還故意把針線帶到外面去,一邊織帽子一邊跟人聊天,慢慢大家也就習慣了,不再有人對她指指點點。
因為織帽子,周媽媽有了更多收入,有了這些錢,向來節(jié)約的她變得大方了許多,可以“多買一點水果,多吃一些肉,還可以在趕集的時候買件鮮亮點的衣裳,給女娃娃(周尹然)多寄點好吃的?!?/p>
早些時候,周尹然曾試圖教媽媽使用微信,媽媽總推說自己腦子笨、記性差,學不會這些新鮮玩意兒。但為了和“葉子”更好地溝通,周媽媽主動裝上了網(wǎng)線,并在老伴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微信。她隔三差五就把自己編織的新帽子拍照發(fā)給女兒和“葉子”看,還自己當起了模特,帶上自己織的帽子玩自拍。每次周尹然都會鼓勵媽媽:“媽,你織得真是越來越好看了。”“葉子”也會附和:“阿姨您手藝真不錯,我最喜歡您織的帽子的風格,您不知道這些帽子多受顧客們的歡迎……”
習慣使用微信后,周媽媽每天都會給女兒發(fā)發(fā)語音,跟她聊聊家常。周尹然明顯感覺到媽媽變了,變得更自信,也更自由了。
從一個人的“葉子”到許多人的“葉子”
2017年1月,周尹然在北京箭廠空間舉辦了一個小型展覽,展出了媽媽手織的300多頂帽子中的60頂。帽子展出后,引發(fā)了許多參觀者的興趣,不少人主動聯(lián)系周尹然,表示想購買其中的一頂或者多頂帽子。周尹然婉拒了人們的要求,表示這些帽子都是自己的個人收藏,不對外出售,但看到人們喜歡媽媽織的帽子,她覺得這些帽子是可以量產(chǎn)的。
因為手織帽子被北京的貿(mào)易商不定期收購,并且能織更好的毛線,賺更高的手工費,周媽媽也成為了左鄰右舍女性羨慕的對象,大家紛紛找上門推銷自己的手藝,請她幫忙問一問“葉子”,收不收自己織的帽子。周媽媽很想幫鄰居們的忙,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問“葉子”,便請女兒代為打聽。
周尹然想,如果織帽子能讓更多的媽媽過上更美的生活,變成更好的自己,為什么不讓她們加入到織帽子的行列當中,去創(chuàng)作更多更有特色的帽子呢?于是,周尹然成立自己的品牌“周小葉帽子”,正式開啟了一個有關(guān)織帽子的項目。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三十多位阿姨加入到了“周小葉帽子”的項目當中,她們都是周尹然媽媽的親戚和朋友,也都是一群媽媽。她們每天圍坐在小鎮(zhèn)的廣場上,有說有笑地編織著各式各樣的帽子,很多人的手中都拿著綠色的毛線,但沒有人再以編織“綠帽子”為恥,反而將其視為某種榮耀。每織好一頂帽子,大伙兒便爭相試戴,七嘴八舌地“點評”帽子作者的織工和創(chuàng)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得開心極了。周家的磚瓦房外,也掛上了一塊綠色的牌子,上面寫著:“葉子帽子收貨點”。
周尹然喜歡看媽媽們坐在一起織帽子的場景,這樣的場景特別有愛。談及創(chuàng)立“周小葉”品牌的初衷,她說:“我最初只是為了讓媽媽的一針一線變得有價值,從我媽媽到更多媽媽的轉(zhuǎn)變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面對的不再是冰冷的工業(yè)產(chǎn)物,而是帶著熱情與溫度的手工織品。生產(chǎn)的過程中不再有工業(yè)廠房轟鳴的機器聲,有的只是媽媽們的歡聲笑語、閑話家常?!?/p>
至今,周媽媽和那些興高采烈織帽子的媽媽們?nèi)匀徊恢?,周尹然就是那個背后的“葉子”。
(本文主人公的媽媽和其他帽子制造者并不知道帽子背后的故事,故而應主人公要求,對其本人和品牌名稱使用了化名。本文謝絕一切形式的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