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蘋
葉圣陶曾說過:“我們最當自戒的就是淪沒在虛空之中,內(nèi)心與外界很少發(fā)生關系。一個干涸的源頭,哪里會傾注出真正的活水來?”由此可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豐富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智能。如何讓習作與生活接軌呢?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嘗試。
一、充分利用身邊資源,解決學生的材料問題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經(jīng)說過:“教語文要有積累的意識,學語文好比攢錢,這個‘錢要天天攢,天天花,一直到老?!蔽依斫庥诶蠋熣f的“攢錢”的意思,實際上就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解決學生沒事可說、沒事可寫的問題。
1.鼓勵閱讀,在閱讀中去做好積累
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薄岸嘧x”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是學生汲取人類思想精華,提高思想認識的有效途徑。雖說農(nóng)村小學的圖書室不夠健全,但是它也能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的材料。于是,我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所推薦的一些書目找來讓學生讀。這樣,我定期把學校圖書室里的一些圖書借到班級里讓學生閱讀。為了解決圖書不足的問題,我發(fā)動學生把家里的圖書帶到班級里來讓學生閱讀,讓家里條件好的學生買一些圖書,讓大家共同分享。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解決這個問題,我發(fā)動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摘抄本,把在閱讀當中認為好的詞語和句子摘抄下來。一學期下來,學生手里就記了滿滿的一本子了,為以后的習作打下了基礎。“誰也說不準哪塊云彩會下雨。”
2.培養(yǎng)觀察能力,教給習作的方法
作文本應順其自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悉心體味,“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但是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本來最富有個性的作文變成了虛假的、機械的應試訓練,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話、真情、真感受難以尋覓。魯迅先生說:“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痹趯嶋H教學中,我就教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因此,我嘗試在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首先,觀察事物要全面、細致。觀察全面,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找出重點;看得細致,才能掌握事物的細節(jié),抓住特點。如要反映校園生活的作文,讓學生親自在校園內(nèi),用自己的視覺、聽覺、味覺細細去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校園可寫的東西有很多:藍天下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綠茵場上追逐撒歡的同學,綠樹成蔭的教學樓,盤旋在花樹間的鳥兒的鳴叫,校園中的大榕樹,清新?lián)浔堑哪嗤恋姆曳肌幪幗允蔷埃镂锟扇胛?。這樣,學生積累了觀察素材后,寫起作文就會言之有物,并且有點有面,有詳有略。如此訓練,會使學生感悟到只有細致全面地觀察,筆下的人、事、景、物才會逼真。
其次,觀察事物要有順序。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觀察事物的特點,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有條理地觀察,才能看得有序,寫得有序。觀察靜態(tài)事物可按空間順序,按上下、左右、內(nèi)外、遠近,從整體到局部等順序進行觀察。觀察動態(tài)事物一般按時間順序觀察,弄清事物的活動、發(fā)展、變化的具體過程。
最后,觀察時要展開合理的想象。觀察進行合情合理的想象,能夠豐富觀察的感受,充實作文的內(nèi)容。告訴學生觀察時展開合理的想象,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尋找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適時安排學生仿寫
模仿是小學生習作的重要途徑,符合兒童思維發(fā)展中從“再造想象”到“創(chuàng)造想象”的規(guī)律。心理學也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由于兒童知識、經(jīng)驗的貧乏,模仿就成了他們學習的心理需要。可以說,兒童的一切學習最初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習語言文字和各種技能的最初階段,都需要借助模仿這一個階梯,模仿是兒童學習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講讀課文的同時,有機地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及寫作特點,進行課文內(nèi)容仿寫。
現(xiàn)行的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名篇佳作,各有所長,許多文章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或者有的文章的某一段值得借鑒。因此,每教完一篇課文,教師必須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學生剛學完一篇課文,興趣未消,對文章的寫作特點、層次安排都非常清楚,正是練習的好機會。比如:(1)可以補寫課文的內(nèi)容。如在《愛如茉莉》一文中,“我”騙爸爸吃餃子的部分,文中只用了一句話輕輕帶過,我以此為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寫出文中這一情節(jié)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凡是能補寫的我都盡量讓學生來寫,但有一條要求:補寫的內(nèi)容必須是學生頭中有的東西,不讓學生進行無米之炊。(2)可以進行被于永正老師稱為“造段的練習”。如在《飛向月球》一課中,要求用“先……再……然后”造句,為了能夠使學生容易寫,我組織了一些活動,然后讓學生用上這幾個詞寫一段話,結(jié)果學生寫出很好的一段話,再也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了。
三、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機會進行練習
1.創(chuàng)設情景法
情感投入是作文的動力,生活的激情是進行寫作的最起碼的準備。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去感受,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快樂。比如:在參加完學校運動會之后,就讓學生寫一篇《比賽中的運動員》的習作;為寫好一篇有關比賽的習作,我就組織全班進行一次游戲活動,用游戲來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然后讓學生把這次活動記下來;為有困難的學生捐錢捐物,這樣一篇題為《送溫暖》或者《關愛在集體中》的習作就寫出來了。特別是每年的重大節(jié)日,我一次都不放過,這些都是生活的素材,再加上教師適當?shù)闹笇?,素材當然就有了,場景也會各不相同。學生的活動豐富了,生活有了色彩,文章有了源頭活水,便有了情趣,有了親情,有了關愛。
2.參觀游覽法
把學生帶出去,或春游,或秋游,或參觀等等。我經(jīng)常把學生帶到本地的風景區(qū)去,如去本鄉(xiāng)的公園參觀游玩,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四周的景物,如公園的假山、清水河等等。這樣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觀景之樂,然后布置學生寫一篇題為《游西雙湖》的習作,這樣的習作非常生動有趣。
讓學生親歷生活,獲得體驗,將生活的素材轉(zhuǎn)化為習作的內(nèi)容,作文就不再是無米之炊,而真情實感的流露正是生活作文的本質(zhì)。只要我們有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有意無意地搭建習作與生活的彩鏈,就能切實幫助學生解決積累素材少、練習機會少的問題,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創(chuàng)作出出色的習作。在生活中作文,提高了學生的情智,于無聲中讓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