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苗苗
(聊城大學(xué)東昌學(xué)院,山東 聊城 252004)
90后新生代女星周冬雨,從成名作《山楂樹之戀》開始,作為新一代“謀女郎”受著追捧與光環(huán)進入了演藝圈。同時,這部電影也讓她給公眾留下了清純、安靜的形象。在之后的幾年里,周冬雨接拍了不少作品,其中既扮演了與靜秋相似的人物,也塑造了一些有突破性的角色,最終在《七月與安生》中憑借對李安生一角的出色飾演,獲得了第53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完成了演員道路上的一個重大突破。這也是對其銀幕形象轉(zhuǎn)型成功的肯定,讓她的戲路更加寬闊。從早期安靜、柔弱的清純少女到近年鬼馬多變的新女性形象,是其對表演可塑造性和自我本我表演的開拓與再認識。
《山楂樹之戀》這部電影,張藝謀導(dǎo)演就將其定義為一部干凈、自然、簡單的純愛電影。為了完美地詮釋那種干凈、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張藝謀導(dǎo)演起用新人來演繹,因為新人沒有科班出身的演員身上的那種表演痕跡。而當(dāng)時的周冬雨只是一名高三的學(xué)生,身上沒有任何的表演痕跡,更不懂什么是表演,因此她本身就是靜秋。有學(xué)者把演員的表演創(chuàng)作歸類劃分為本色、類型與性格三種。本色表演是演員僅以本色表演,即主要是用他的外形、氣質(zhì)、魅力塑造人物。電影理論家邵牧君在《為本色表演正名》中引用一些論點說明本色表演存在的合理:“演員在電影中改變外形的可能性,比戲劇中受到大得多的限制?!薄把輪T的成功,除了他們的個人才能以外,首先是由于和角色的吻合,由于劇本的材料和演員的一切資質(zhì)相吻合。”
電影《山楂樹之戀》是周冬雨本色出演,也正是她本身與劇本的一切相吻合,讓“清純”成了周冬雨的標(biāo)簽,成為名聲鵲起的又一幸運的“謀女郎”。
周冬雨曾在采訪中不止一次說過:演員是被動的,你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隨便地更改劇本,或者選擇,而且當(dāng)你被標(biāo)簽化,也只能被動接受。類型表演,是演員的系列人物創(chuàng)作都是近乎一種類型的人物。演員也認定這是他的表演優(yōu)勢所在。類型化表演,即以類型化的角色為基礎(chǔ),尋找在外形和氣質(zhì)、風(fēng)度上相一致的人來扮演,以達到演員即角色、角色即演員的效果。
正如周冬雨飾演一系列的清純電影角色,《山楂樹之戀》讓她成為“清純”的消費符號,之后很多類似的角色又來找她演,以至于后來的作品就像都是另一個故事的“靜秋”。比如《傾城之淚》中的自小失去雙親又罹患癌癥的給力妹,《宮鎖沉香》中單純?yōu)榍樗V、最后收獲愛情的沉香,《湘江北去》中的楊開慧,《同桌的你》國產(chǎn)青春片中可愛文靜的高中生周小桅,以及同為青春片的《少年班》聰明卻冷若冰霜的周蘭,等等。對于周冬雨來說,這種類型角色她如魚得水,但都離不開“清純”的標(biāo)簽。但對于一個演員來說,她不想被定性,誰都想突破自己、挑戰(zhàn)自己。雖說演員是被動的,但在這被動中也有主動。
周冬雨將自身形象這一個不可變因素中的優(yōu)勢最大化,開拓與再認識自我,按自身外部的差異和不同角色內(nèi)外部條件的要求,創(chuàng)作可塑性的自己。表演的可塑性是演員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演員,尤其是初學(xué)表演的演員,一定要努力開掘自己的可塑性去嘗試不同的角色,在表演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
2015年,寧浩導(dǎo)演的《心花路放》中,周冬雨主動要求出演90后小鎮(zhèn)殺馬特周麗娟,成為轉(zhuǎn)型的一部代表,顛覆了以往的清純形象。在片中,發(fā)廊妹周麗娟經(jīng)常一臉大濃妝,頂著金色爆炸頭,標(biāo)準(zhǔn)的“洗剪吹”“殺馬特”,身穿亮黃色花衣加上五顏六色的毛拖鞋,而且內(nèi)心特別善良、單純,與黃渤飾演的耿浩有不少感情對手戲。周冬雨在電影《奔愛》中首度挑戰(zhàn)百合戀,飾演瀟灑不羈的白茄子。她也進軍電視領(lǐng)域,在諜戰(zhàn)劇《麻雀》中飾演女一號徐碧城——一個雙面間諜,在一路的成長中蛻變。雖然對于這部電視劇中周冬雨飾演的女一號,觀眾褒貶不一,但也是周冬雨對一種新女性形象的挑戰(zhàn)。周冬雨在《謊言西西里》中飾演的開朗的元氣少女小悠,作為俊浩的女友,遺忘與現(xiàn)實交錯展開,每一個場景都蘊含深意,面對俊浩離別時的歇斯底里,追逐俊浩時的勇往直前,抑或在面對離別時的從容淡定。這些角色都更加豐滿、立體,是對演員演技的一種挑戰(zhàn)。
新的嘗試,對清純類型化銀幕形象的挑戰(zhàn),使得周冬雨不再只有“清純”“謀女郎”這些標(biāo)簽,成為獨立、勇敢、生活化、鬼馬但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多個形象的新生代演員。
就一名演員來說,增強表演的適應(yīng)性和可塑性,完成人物化人物塑造,是每個演員的終極目標(biāo)??伤苄允切枰獧C遇的。有很多優(yōu)秀演員說自己的可塑性很強,但是沒有展示的條件,那也只能說演員具有可塑性的潛質(zhì),但沒有機會展示出來??墒窃跈C遇來臨之前,你需要有所準(zhǔn)備。周冬雨就是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的演員,從《山楂樹之戀》到《七月與安生》這幾年的時間里,她并沒有滿足于眼前,一直在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塑造更多的形象。因此,當(dāng)機遇和準(zhǔn)備都有了,那就成功了。在影片《七月與安生》中,周冬雨飾演的安生不再是清純的小女生,是個帶有男孩氣、勇于追求自由但又渴望安定的一個擁有豐富情感的人物。年少的安生是個放蕩不羈、自我的女生,但她心里脆弱又沒自信,害怕被別人拒絕和討厭,總是想引人注意,想討別人喜歡,卻完全不懂得保護自己。26歲后的她才終于變得有點成熟、世故和堅強,變得自信,但內(nèi)心始終保持純真一面。周冬雨把安生多變的外表與內(nèi)心形象塑造得淋漓盡致,告訴我們,在那些和性、愛情無關(guān)的關(guān)系里,女生能夠給予女生的東西——忠誠、付出、無私、原諒,都不會比她們能給予自己伴侶的少。周冬雨與馬思純完美地演繹了七月與安生的故事,讓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史無前例地出現(xiàn)了“雙黃蛋”,這是對周冬雨演技的最大肯定與褒獎。該影片中最后在醫(yī)院簽字的3分鐘哭戲讓觀眾印象深刻,從苦笑到不愿接受,再到悲痛隱忍的淚流滿面,情緒上的層次感一氣呵成,演繹出了安生對七月的不舍,從不能接受到隱忍地接受,也把暗藏的對七月的感情表達了出來。周冬雨演活了安生,安生成就了周冬雨。
繼安生之后,周冬雨飾演的角色,如《喜歡你》中的西餐廚子顧勝男,《奇門遁甲》中的神秘掌門小圓圈,《春風(fēng)十里不如你》里敢愛敢恨的小紅??梢钥闯?,周冬雨已形成了自己的人物性格表演,即演員的創(chuàng)作幅度很大、戲路很寬,什么角色都敢演,并能做到裝龍像龍、裝虎像虎。正如陳可辛導(dǎo)演所說,周冬雨是一個神奇的演員,演什么都像是這個角色就應(yīng)是她來演。正因如此一旦人們議論影視演員的演技時,似乎唯有性格演技是最佳,本色與類型都是次之。當(dāng)本色、類型、性格三類表演合為一體,這種現(xiàn)象說到底仍是一個表演可塑性的開拓問題。但這個可塑性的開拓則有著演員本人主觀的努力和客觀的創(chuàng)作機遇問題。
周冬雨憑借在影視作品中對自己的磨煉,通過不同飾演的角色,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可塑性,使得自己的銀幕形象更為性格化。這種性格化的表演給大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打開了票房市場。周冬雨從出道到如今已經(jīng)8年,8年里,從清純的“謀女郎”到鬼馬多變的新一代90后實力派演員,其間有爭議也有褒獎,不斷地挖掘塑造角色。從這個背后也看到新一代演員的崛起以及90后同齡大眾的審美心理需求。同時,信息時代的迅速發(fā)展,文化的多元化更加要求演員的表演要有可塑性,銀幕中的演員形象不再僅僅是類型化表演,也要求演員對不同的影視作品的形象進行更加完美的性格化創(chuàng)作。如今,周冬雨仍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嘗試著塑造更多不同性格的人物,一直在表演的可塑性和對自我再創(chuàng)作中的開拓與再認識中前行。同時,周冬雨也進軍綜藝,為自己增加更多的經(jīng)歷,從不同方面探尋自己,為在表演創(chuàng)作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周冬雨如同一塊正在雕琢的璞玉,在未來的演藝路上會更加出彩耀眼。
[1]劉詩兵.影視表演基礎(chǔ)[M].中國傳媒大學(xué)出版社,2017:19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