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輝
(河南油田 新聞中心,河南 南陽 473132)
敏感性,具體指新聞記者得知新聞事件時,應當及時分析其新聞價值,并以獨特的視角對其進行編輯、報道。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而對于新聞編輯記者而言,新媒體大環(huán)境對其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和要求。與過去相比,如今的新聞記者必須具有更高的新聞敏感度,因為這樣才能夠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只有用自己靈敏的新聞嗅覺,及時發(fā)掘有價值的新聞,才能確保為人們提供的新聞資訊具有一定的時效性。
所謂新聞敏感性,具體指記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對生活中各類事件中所隱藏的新聞價值具有敏銳的嗅覺。[1]記者要能夠搶在他人前面看到事件的新聞價值,并以獨特的眼光對其進行編輯及報道,占據(jù)新聞市場的先機。具體來講,敏感性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闡述,一方面是記者在新聞素材發(fā)掘方面的敏感性,一方面是在新聞編輯中的新聞視角敏感性。
在新聞編輯領域,記者發(fā)揮的作用極為重要,決定著新聞報道水平及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力。所以,新聞記者首先要確保自身具有很強的敏感性,這樣才能夠保證報道出來的新聞資訊更貼近大眾的閱讀需求。新聞記者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針對社會上的某一現(xiàn)象或者某一現(xiàn)實事件,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對事件內涵、起因、經過、事態(tài)發(fā)展進行科學的評述。尤其在報道政治類新聞資訊時,記者要確保報道的內容真實,評價客觀、理性,為大眾提供正確的政治輿論導向。以黨的十九大會議報道為例,新聞記者在報道時需要就習近平總書記的發(fā)言進行深度剖析,從政治視角分析會議發(fā)言中有關政治、民生、經濟問題及未來發(fā)展動向。
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新聞效果。因此,新聞工作者應當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事件中所包含的新聞價值。[2]記者可以站在宏觀的角度對某一事件進行評判,也可以從創(chuàng)新的視角加以分析,然后從眾多視角分析中選擇最具有新聞價值的評判方式進行編輯和報道,這樣才能夠確保自身發(fā)表的新聞資訊與大眾的新聞需求相符合,才更能夠讓自己的新聞報道在繁雜的同類資訊中脫穎而出,進而增強自身在新聞行業(yè)的影響力。
新聞敏感性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記者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因此,新聞記者應當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次新聞報道,深入了解新聞事件,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后,再深入分析事件的新聞價值。如此一來,才能夠使自身新聞報道更有水平。
新聞行業(yè)不同于其他行業(yè),涉及的工作范圍廣泛、內容多元。只要有新聞價值,不論哪一行業(yè),都需要記者運用靈敏的新聞嗅覺對其進行報道、跟蹤。這對記者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記者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夠保證記者在分析各類新聞事件的時候,提出更加獨到的見解?,F(xiàn)如今在,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動下,信息傳遞與交流渠道日益多元化,國際新聞交流也越發(fā)頻繁。作為新時期的新聞記者,必須對某一篇新聞報道有著超強的敏感度,能夠利用自身的知識,深入剖析新聞事件,掌握事件的核心要素,從而開展高效率的新聞報道。同時,專題新聞報道對新聞記者的知識面要求更高。因此,各領域的記者要想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性,當務之急便是積極擴展自身的知識面。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新聞傳播渠道應運而生,新聞行業(yè)面臨較大的發(fā)展壓力?,F(xiàn)如今,新聞傳播趨于大眾化,人們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便可以上傳某一熱點事件的具體情況,并發(fā)表相關言論,由此大大提升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但這也存在一定弊端,因為缺少系統(tǒng)審核,所以人們很難甄別信息的真實性。因此,新聞記者應當注重增強自身的信息分析能力,并善于利用現(xiàn)代化工具采集與發(fā)掘具有一定新聞價值的社會事件。在編輯并報道某一事件之前,記者應當深入調查事件的真實原因及發(fā)展情況,并利用自身專業(yè)技能深入剖析事件的新聞價值及輿論導向,確保傳播給大眾的新聞資訊具有前瞻性、時效性、真實性和權威性,為受眾還原真實事件。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就要在生活中時刻保持敏感的思維。[3]無論大事小情,都要用敏銳的新聞邏輯思維看待,一旦發(fā)現(xiàn)其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便要立刻行動起來,馬上了解事件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夠確保自身的工作搶在他人之前,占據(jù)新聞市場的主導地位。新聞報道拼的就是先機,如果你比別人晚一分鐘報道同一事件,那么你的報道就失去了前瞻性和時效性。所以說,先機很重要,而掌握先機的重要途徑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訓練敏銳思維,習慣性地站在新聞視角審視事件。同時,新聞記者應當善于發(fā)掘相關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順藤摸瓜,透過幾個相似事件反映具體的社會現(xiàn)象。
記者的個人素質是決定新聞敏感能力建設的重要因素,記者要不斷學習,并積極涉獵全新領域,從而提升自身的新聞職業(yè)素養(yǎng),為提升新聞敏感度作鋪墊。在新聞領域,民生與政治一直是十分熱門的新聞話題,所以要深入了解和學習這兩方面的知識。每當國家或政府推行全新政策時,記者要密切關注政策推行動態(tài),并為民眾詮釋政策新聞價值。同時,記者應當定期進入基層,與基層群眾進行深度訪談,從而更加精準地了解民生,從群眾口中了解一些有價值的民生事件,對其進行發(fā)掘、跟蹤與報道。只有不斷實踐和總結,才能夠使自身的新聞敏感度獲得顯著提升。
新聞題材源自生活,新聞報道服務于生活。不管怎樣,新聞與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因此,記者為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性,應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發(fā)掘生活中的新聞素材。比如,記者可以跟隨慈善機構深入鄉(xiāng)村進行志愿者服務,在服務期間就當?shù)亟逃闆r進行調研,并發(fā)掘新聞價值,透過某一鄉(xiāng)村地區(qū)的教育情況,闡述國內農村教育的普遍問題。同時,新聞記者在獲取新聞素材之后,不要忙于編輯和報道,而是先要對事件的真實性進行調查,然后再豐富素材內容,補充數(shù)據(jù),確保報道的新聞內容更具有說服力,使受眾獲取更加全面的新聞內容。新聞編輯記者應敢于創(chuàng)新,在參與社會活動時,善于利用照相機、筆記本記錄事件的具體經過,確保新聞素材信息的完整。
新聞事件并不是固定的,什么時候、在什么地點發(fā)生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因此,記者要做的便是細心留意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善于發(fā)掘事物中蘊含的新聞價值,并在他人發(fā)現(xiàn)之前用敏銳眼光,從獨特的視角論述事態(tài)的發(fā)展,闡述具有前瞻性、時效性的新聞觀點或看法。為此,新聞記者應當從信息分析、反應力與行動力以及自身知識面等方面完善和提高自身,確保自身的素質符合一名合格記者的新聞敏感度標準,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在新聞行業(yè)中立足。
[1]蔣可心.新聞編輯記者如何提高新聞敏感性[J].新媒體研究,2017,3(06):115-116.
[2]吳明.試析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J].西部廣播電視,2016(19):171+178.
[3]陳紅.談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新聞傳播,2015(2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