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利
[摘要] 目的 探討NT-proBNP(N-terminal pro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Hcy(Homocysteine,Hcy)、D-二聚體(D-dimer,D-D)和FIB(forward information data base,FIB)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同期選擇在本院體檢中心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50 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的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的水平,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水平。 結果 疾病組患者的NT-proBNP、Hcy、D-D和FI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Ⅳ級組患者的NT-proBNP、Hcy、D-D和FIB水平顯著高于Ⅱ級、Ⅲ級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水平逐漸增加。 結論 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各項指標的檢測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具有臨床價值,且可以作為評價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Hcy;D-二聚體;FIB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29-0129-03
Discussion 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NT-proBNP, Hcy, D-dimer and FIB dete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LI Chuanli
Clinical Laboratory, Central Hospital of Zibo Mining Group Co., LTD, Zibo 255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T-proBNP(N-terminal pro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Homocysteine(Hcy), D-dimer(D-D) and forward information data base(FIB) dete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In the same period, 50 healthy people who received a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NT-proBNP, Hcy, D-dimer and FIB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NT-proBNP, Hcy, D-dimer and FIB levels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 grading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NT-proBNP, Hcy, D-D and FIB in the disea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NT-proBNP, Hcy, D-D and FIB in the level Ⅳ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evel Ⅱ and level Ⅲ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With the increase in cardiac function grading, NT-proBNP, Hcy, D-dimer and FIB levels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NT-proBNP, Hcy, D-dimer and FIB has a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NT-proBNP; Hcy; D-dimer; FIB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疾病發(fā)展至終末階段的共同表現,死亡率極高。CHF 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認為可能與炎癥反應、神經內分泌等多種機制密切相關[1]。
越來越多的證據研究顯示,NT-proBNP水平在房顫、心室肥厚等心臟疾病患者中呈高表達,可作為臨床診斷心臟疾病的診斷依據之一[2]。Hcy為同型半胱氨酸,屬于蛋氨酸循環(huán)中的中間產物,是一種含巰基的非必需氨基酸。有研究證實,高Hcy血癥患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3]。心力衰竭時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危險性增加,FIB、D-D 二聚體為反映體內高凝狀態(tài)的指標[4]。
D-D是交聯(lián)后纖維蛋白被纖溶酶降解的產物,為體內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性纖溶功能亢進的分子標志物之一。D-D血漿水平增高往往提示高凝-纖溶狀態(tài)的存在,但D-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達情況文獻報道較少。纖維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 纖溶酶作用于纖維蛋白原不產生D-二聚體[5-6]。本研究旨在探討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聯(lián)合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為疾病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51~82歲,平均 (69.76±11.33)歲。基礎疾?。汗谛牟?9 例、擴張型心肌病21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例、心臟瓣膜病5例。心功能分級符合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Ⅱ~Ⅳ級。心功能分級:Ⅱ級27 例,Ⅲ級12例,Ⅳ級11 例。所有患者均經心臟彩超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同期選擇在本院體檢中心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50 例作為對照組,除外急性冠脈綜合征和卒中(3 個月內)、栓塞及血栓形成者,除外肝腎、血液、免疫、感染及腫瘤性疾病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0~80歲,平均(68.12±11.53)歲。兩組的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晨采集空腹靜脈全血4 mL,分離血漿,放在-2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水平。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漿中NT-proBNP水平變化,試劑盒均由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Hcy采用雙試劑循環(huán)酶法,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ECK-MAN 公司提供)檢測。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的水平,及不同心功能分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疾病組與對照組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水平比較
見表1。疾病組患者的NT-proBNP、Hcy、D-D和FI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心功能分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水平比較
見表2。Ⅳ級組患者的NT-proBNP、Hcy、D-D和FIB水平顯著高于Ⅱ級、Ⅲ級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水平逐漸增加。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種心臟疾病晚期表現的一種綜合征,以心臟的功能和結構異常導致心室功能不全為特征,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發(fā)展的最終歸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7]。
NT-proBNP是腦鈉肽(BNP)前體肽鏈結構的氮末端產物,可以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和交感神經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利尿、利鈉、擴張血管的作用[8]。當發(fā)生心力衰竭心肌細胞受到刺激后,可促進機體合成和分泌BNP,導致血清BNP水平明顯升高;隨著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漿BNP水平也逐漸升高[9]。由于NT-proBNP的半衰期較BNP長,因此,檢測NT-proBNP水平可以作為判斷心室功能、心力衰竭程度的敏感指標,能客觀反映患者的心力衰竭狀態(tài)[10]。本研究表1、2結果顯示,血漿NT-proBNP水平能夠作為診斷心力衰竭心功能的重要指標,且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高,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也明顯增高,提示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評價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同型半胱氨酸(Hcy)為含硫氨基酸,屬于蛋氨酸循環(huán)中的中間產物,是一種含巰基的非必需氨基酸,近年來被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分層及預后評估,認為其與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11]。
Hcy是蛋氨酸轉變?yōu)榘腚装彼嵬緩街幸粋€中間產物,近年來Hc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逐漸受到人們關注,認為其與炎癥反應、血栓形成、平滑肌細胞增殖等關系密切,并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參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對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心衰癥狀惡化發(fā)揮重要作用[12]。
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人體血漿中Hcy的含量很低。但作為一種硫醇,Hcy可以通過氧化應激和激活基質金屬蛋白酶損傷心血管內皮細胞和功能,促進炎性反應,從而導致人體出現心肌肥大和心肌損傷[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疾病組患者的Hcy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心衰程度分級越高,Hcy水平也越來越高,說明Hcy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F 患者心功能受損嚴重程度。
D-D 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被纖溶酶水解后產生的特異性降解產物,為體內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性纖溶功能亢進的分子標志物之一。D-D血漿水平增高往往提示高凝-纖溶狀態(tài)的存在。劉銳[15]研究證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著心衰程度分級越高,其血清D-D水平越來越高。本研究表1、2結果與上述觀點是一致的。
FIB 是肝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亦是機體炎癥反應的一種敏感標志物,有白細胞吸附作用[16]。本研究表1、2結果結果顯示,疾病組患者的FI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與程多智等[17]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證明FIB的檢測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具有臨床價值,且隨著心功能分級的逐漸增高,患者血漿FIB水平也逐漸提高,提示FIB水平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評價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NT-proBNP、Hcy、D-二聚體和FIB各項指標的檢測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具有臨床價值,且可以作為評價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18]。
[參考文獻]
[1] 楊貝,曹朝鵬,程駿.血漿BNP、D-二聚體及超敏CRP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6):1073-1074.
[2] 原永明,王慧,尹良平,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 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 檢驗醫(yī)學,2015,29(6):591-592.
[3] 廖書勝,陳煒,邱小鷹,等. 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和血脂水平檢測在急性腦梗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33(2):402-403.
[4] 符春苗. 血漿D-二聚體和N末端B型利鈉肽原水平對超高齡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評估價值[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1):127.
[5] 李廣華,龔彩平,葉聯(lián)珍,等.血漿D-二聚體水平在心血管疾病中應用價值的探討[J].血栓與止血學,2014, 20(1):29-32.
[6] 唐細田,肖琳.同型半胱氨酸與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及近期預后相關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5):618-619.
[7] 保婧,張巍,曹麗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D-二聚體及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的臨床意義[J]. 寧夏醫(yī)學雜志2015,37(11):1016-1017.
[8] 林養(yǎng),林榮華,鄭海珍,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D-二聚體及超敏CRP 檢測的臨床應用[J].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31(1):66-67.
[9] 羅立,黃怡,翦林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16(12):1711-1713.
[10] 文海英,曾盛芝,雷紅,等.NT-proBNP、cTnl、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20(10):1340-1342.
[11] 賀勇鋒,劉建修.慢性心力衰竭與D-二聚體水平關系的臨床觀察[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9):2681-2682.
[12] 趙明英,單華,李朝暉.血漿B 型利鈉肽聯(lián)合D-二聚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22(6):506-507.
[13] 李治國,周霞,張浩,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檢測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老年學,2014,34(11):3137-3138.
[14] 劉澤,吳軍,馮德光,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濃度變化[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0,9(4):363-364.
[15] 劉銳.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D-二聚體含量與心衰程度的關系研究[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 15(1):69-71.
[16] 曹海學,胡澤平,駱志剛,等.心力衰竭患者腦利鈉肽檢測的臨床意義[J].安微醫(yī)藥,2010,14(3):316-317.
[17] 程多智,譚瑩,趙穎,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hs-CRP、NT- proBNP 與心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0):1094-1095.
[18] 盧紅艷,寧偉明,蘇新養(yǎng).血清CRP、Fib 及NT-proBNP對慢性房顫并發(fā)早期心衰的診斷價值[J]. 海南醫(yī)學,2017, 27(8):1271-1272.
(收稿日期: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