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萍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甘肅 天祝)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中的各種新手段、新方法層出不窮,得到了學校的重視和運用。近幾年,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微課在各學校中被廣泛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增加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而且也可以使課堂利用率得以提高。因此,本文對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應用的意義進行了研究。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加寬廣的教育平臺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從教師教學來看,信息技術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同時也為教師教學帶來了更多新鮮的體驗和挑戰(zhàn)。教師在其課程準備、資料搜索、教學方案制定、教學反思探索等方面由于新型教學模式的介入有了多角度教學突破,微課的出現(xiàn)幫助其有效節(jié)省信息技術課程的準備時間,在減輕課程壓力的同時擁有多余的時間、空間及精力去享受課外生活。
微課的出現(xiàn),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不同需求,而且還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使學生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平臺。充分利用微課,學生的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頻繁,學生的知識信息儲備量不斷增加。課后,學生利用微課能夠對課堂上教師所講的難點、重點進行分析和學習,這樣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及觀察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夠保證信息技術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基于以上對微課意義的分析,下面對其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幾點具體分析:
高中信息技術的授課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充分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信息時代,并且掌握相應的理論與實踐知識,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傳統(tǒng)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往往更強調整體式教學,這種教育的缺憾是無法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微課的課程選擇模式并不同于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完全可以結合其在信息課程上的弱勢或真正的興趣所在對微課類型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選擇。這種方式有效規(guī)避了傳統(tǒng)課程的選課束縛對學生造成的困擾,為學生的個性塑造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條件。
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其理論知識心領神會,其對于學生的實操能力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只有具備豐富計算機操作經(jīng)驗的學生才能在理論課程中游刃有余,而缺乏經(jīng)驗的學生則很難輕易接受信息技術的理論教學,微課因其課程針對性特征,可有效針對不同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進度和能力,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行之有效的課程方案,使所有學生在課堂中皆有收獲。
比如,在進行“信息加工與表達”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時,我在課程準備的過程中將課程的主要內容運用多種表現(xiàn)的方法做成了一個微課視頻課件,課件中包含了信息理論的知識鎖鏈與實際操作中的多項注重要點。學生可通過在微課中的自主學習與研究過程,逐漸完成對其設置的課程要求。在此過程中,由于學生掌握程度上的參差不齊,對于計算機領悟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自學進程較為流暢和迅速,而程度差的學生則需適當停頓,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理論運用能力。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微課的學習期間完全互不干擾,根據(jù)自身真實情況可隨意控制微課進度,這不僅不會延誤教學的進展,還能有效緩解學生學習所帶來的緊張感與壓力。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點是復雜且有序的,知識點數(shù)量較多卻并不分散,每個章節(jié)都有自己的知識點與框架結構,將其有機整合在一起。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注重散亂知識點的講解,而不是將知識框架的整合方式教授給學生,那么學生的信息技能很難得到提高。微課的學習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生的思維中形成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留存,教師可利用這一特性將知識點框架滲透到微課教學中,讓學生逐漸加深對框架結構的印象,從而真正掌握知識整合的方法。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高中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具有先進性與實用性的學科,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將微課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