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 陜西 西安,710062)
(西北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730070)
路易·艾黎是新西蘭作家、教育家,鄧小平曾為路易·艾黎題詞: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永垂不朽。20世紀40年代,他在寶雞開辦的以手腦并用、創(chuàng)造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為辦學宗旨的培黎工藝學校搬遷到甘肅省山丹縣。1953年,山丹大地震,學校遷往蘭州,改名蘭州培黎石油技工學校,艾黎為名譽校長,但在1981年,路易·艾黎為了繼續(xù)倡行他的辦學思想,經過國際工業(yè)合作社建議中國政府,再次恢復了山丹培黎農林牧學校。50年中,山丹和蘭州兩個培黎學校,為中國的石油和農林牧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了數千名技術人才。2006年蘭州培黎石油學校合并到蘭州師專,隨后升格為本科層次的蘭州城市學院。2014年,蘭州城市學院將路易·艾黎的辦學思想定為校訓,促使學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發(fā)展中學術性大學設置過多問題的突顯,特別是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日益突出,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和新建本科院校轉型問題引起廣泛的爭論。以此為背景,總結近年來路易·艾黎教育思想研究的成果,以教育學理論體系為框架,系統(tǒng)研究路易·艾黎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更深刻地學習路易·艾黎精神和思想,為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和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提供借鑒。
辦學思想主要是指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方針、指導思想、辦學目標、辦學原則、辦學途徑的系統(tǒng)思想,其中這些要素之間有許多交叉重疊。路易·艾黎曾經認真學習《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共產主義手冊》、《矛盾論》、《實踐論》,注意吸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主要包括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論述,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論述。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成為路易·艾黎創(chuàng)辦培黎學校、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方法論基礎。
路易·艾黎創(chuàng)辦山丹培黎學校,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起來,教育與當地經濟結合起來,實行半工(農)半讀,教、學、做結合。把創(chuàng)造分析、手腦并用確立為教育宗旨,堅持產教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辦學理念。為了貫徹辦學思想,山丹培黎學校的第一任校長、犧牲在學校工作崗位的何克,還寫出了師生喜愛的《校歌》。歌詞是:我們生活/我們學習/我們生活學習在培黎/紡織車輛/鋼鐵機器/工業(yè)技術都具備/求知生產不相離/毋自暴/毋自棄/親愛團結,齊心合力/發(fā)揮合作精神/為新中國奠定工業(yè)建設的石基。艾黎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人的大腦和手的勞動,創(chuàng)造著世界。因此,教育要按照這個原理,做到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做到手腦并用,協(xié)調發(fā)展,不可偏廢?!?/p>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簡稱。廣義的德育指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公民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是指學校教育工作者按照社會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開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活動。路易·艾黎的德育思想包括師德教育思想和生德教育思想,兩種思想融合一體。學校起名培黎,主要是為了紀念20世紀初來華創(chuàng)辦了南京金陵農學院的美國朋友約瑟夫·培黎,同時也暗喻為中國的黎明培育新人。他在培黎學校的辦學過程中,主張學生思考與創(chuàng)造性勞動結合,始終強調,無論中國教師還是外籍教師,都要有獻身精神,成為學生靈魂的誘導者,每位教師都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他認為學生是學校的主人,要從小給學生委以重任。艾黎和他的同事們把所有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兒女,用慈母般的愛去關心他們。當親眼看到紗廠煤礦童工當牛做馬式的勞動和農民爺孫在黃土地上辛勤的耕作,艾黎先生不僅心疼這些可憐的孩子,感到他們體力勞動的艱苦,而且體會到必須改善他們的生產條件,感到科學技術對他們的重要。他提出教育的重點應放在農村,把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作為辦學目標和宗旨,包括要培養(yǎng)工業(yè)、農業(yè)、牧業(yè)和醫(yī)學方面的科學技術人才。
路易·艾黎的德育思想核心是熱愛祖國、熱愛勞動。1944年隆冬,何克率領運輸隊和30名學生,開始了遷校的“小長征”。遷校隊伍,頂風雪,迎嚴寒,途經天水、秦安、蘭州,翻越4800多米的高山,長途跋涉1100多公里,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1945年3月輾轉到山丹。經過幾年努力,學校先后建起了紡織廠、機械廠、陶瓷廠、造紙廠、玻璃廠、皮革廠、印刷廠、建筑隊等。開辦農場三處,耕地3000多畝,以農為主,農牧并舉,兼營小型手工業(yè),是農、牧、工的組合體,還創(chuàng)辦了日產50噸的半自動機械化煤礦。學校運輸隊成為河西規(guī)模最大的生產運輸企業(yè)。學校開設的醫(yī)院有先進的醫(yī)療設備,并設有床位,除滿足師生就診外,還面向社會為貧困百姓免費治病,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好評。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上午上課下午到工廠,另一部分則是上午在工廠下午上課。學生定期輪換工種,力圖達到一專多能。他認為“應該用干出來的實際成果,衡量學生的優(yōu)劣和辦學的成敗”。
路易·艾黎的德育是愛的教育,有的學生回憶說,他因為貪玩拖拉機,忘記去工地勞動,被艾黎叫去嚴肅批評,并脫了褲子打屁股,隨后再給兩顆糖;全校400名學生都是他親自理發(fā),而且是在他家里;學生拉肚子、傷寒發(fā)燒、割包皮手術住院,他都親自去探望,問長問短;解放后有的學生被誤解為政治問題,他親自寫材料向政府解釋;為了開闊學生視野,他親自帶學生到馬蹄寺旅游考察。這些關愛行為被學生們廣泛傳頌。
路易·艾黎教學思想的核心就是創(chuàng)造性教育、服務社會教育。就教學模式而言,要求學生不能只吸收知識,要求教師不能只灌輸知識。就教學方法而言,要求教師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注重營造創(chuàng)新思想、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教學實踐而言,要求教師貼近生活實際、貼近現(xiàn)實需要,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情感,提高質疑能力。學生們主動學習、思維活躍,師生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形成求實、嚴謹、生動的教學氣氛。
學校開設的課程有英語、中文、數學、理化、工業(yè)常識、世界工業(yè)發(fā)展史、歷史經濟地理、電工原理、制圖、內燃機原理、自然常識等。本國教師執(zhí)教文化基礎課,聘用外籍教師任教專業(yè)基礎課,聘請企業(yè)退休技術工人指導校辦工廠。美英國等8個國家的20多位外籍教師在校任教,其中新西蘭為最多。無論中國教師還是外籍教師,艾黎都要求他們要有獻身精神,成為學生靈魂的誘導者。每位教師都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教學相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先生,而在實際操作中又是工藝師傅;實施創(chuàng)造性教育,教師應當教學生是什么,還要教學生為什么;教育一定要與實際結合,專業(yè)技術課教學必須要有實用性;課堂教學必須與現(xiàn)場教學結合,教、學、做結合。教學方法要生動活潑,反對滿堂灌。學校要以學生為本,把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予以重視。艾黎這樣要求教師,他自己首先做到,而教師自然以他為楷模,人人效法。艾黎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道德品格、管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彰顯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奉獻精神、實踐精神、追求精神。
艾黎建立了適合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管理機制,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教育、管理、服務一體化。山丹培黎工藝學校創(chuàng)建以來,始終堅持勤儉辦學的原則,始終把教學、生產、自救、服務四原則貫穿在辦學全過程。教學是生產、自救、社會服務的前提;生產是教學、自救、社會服務的保證;自救是生產、教學和社會服務順利開展的必備條件;而社會服務又成了教學的目的。學生在生產自救活動、社會服務的實踐中,進行摸索、探究、操作,并熟悉原理,進行著有效的學習。生產的目的一方面服務于教學,一方面是為了自救、擺脫困境,教學、生產、自救、社會服務協(xié)調進行。
學生不僅參與學校決策,還參與生產管理、常規(guī)管理。學校成立學生自治會,還設立監(jiān)事會。學生是校務委員會成員,學校的教學計劃、建設計劃、重大項目,學生參與討論決定;實習廠的負責人也是學生擔任,學校的財務、體育、衛(wèi)生、紀律、倉庫、食堂管理都是學生擔任。學校要求學生自己縫補衣服、洗曬被褥、洗澡滅虱、講究衛(wèi)生,每月還發(fā)給每個學生五角硬幣,便于生活,增強獨立性。這些舉措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組織、協(xié)調、指揮的能力。
總而言之,艾黎的教育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fā)展教育思想,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是手腦并用、創(chuàng)造分析的思想,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是創(chuàng)造性教育思想,是愛的教育思想,是服務社會的教育思想,是產學結合的教育思想,是學生參與管理的教育思想,是教學做相結合的教育思想。這些思想不僅是我們職業(yè)技術教育的遺產,也值得普通教育學校參考。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我國教育界普遍流行學術教育、學歷教育思想,歧視勞動教育、忽視技能教育的背景下,學習路易艾黎的教育思想,反思理論教育過度問題,重塑手腦并用、創(chuàng)造分析的理念,有利于各級各類學校更好地處理理論與實踐、學術與技術、知識與技能的關系,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1] 陳新路:艾黎——中國農村職業(yè)教育的先驅[N].張掖日報,2007-12-02.
[2] 段兆兵.路易·艾黎的教育實踐活動和理論探索[J].教育史研究,2004,(1).
[3] 山丹培黎學校辦公室:培黎學校第一任校長喬治·何克[EB/OL].http://www.sbsedu.cn/wygkcn_Chou Artide.asp? EC_ArticleID=2104.
[4] 龍曉勤.路易艾黎和培黎大學[N].人民日報,2000-08-26.
[5] 何光.路易·艾黎的合作思想與當前中國的改革[J].中國集體工業(yè),1998,(2).
[6] 李屺陽.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路易艾黎[J].教育與職業(yè),1991,(4).
[7] 吳全民,路易·艾黎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J].科教文匯, 2012,(09).
[8] 葛勤、胡秉珍.手腦并用創(chuàng)造分析——訪路易·艾黎生前好友、原山丹培黎學校教師李明[N].張掖日報,2007-09-21.
[9] 成彥發(fā):路易艾黎在中國的教育事業(yè)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10]劉鐵林.在山丹培黎學校的往事回憶[EB/OL].http: //gansu.gscn.com.cn/system/2016/04/21/011348744_01.
[11]余臨、關仲和、王穎.路易·艾黎教育思想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