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平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就”的語法性質(zhì)有二。一是構(gòu)詞語素,主要用作動詞性的構(gòu)詞語素(如“遷就”“就業(yè)”等),也用作介詞性構(gòu)詞語素(如“就殲”“就擒”等)。二是詞。作為詞,“就”具有多功能性,可以用作動詞(如“各就各位”“高不成,低不就”等);可以用作介詞(如“就近入學”“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等);可以用作話題標記(如:“就你這樣縛雞無力之徒,能在和平時代像個人一樣過完自己的一生也就不錯了。”);可以用作副詞。本文所謂的“就”主要限于它的副詞用法*關于副詞“就”的意義和用法,或梳理為7類21項(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80-283頁),或分析為13項(馬欣華、常敬宇《談“就”》,《語言教學與研究》,1980年第2期,第55-62頁),或歸納為8項(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編《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89-293頁),或概括為8項(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2012年版,第697頁)。本文基于前人的成果給出了新的概括。。
研究“就”的主要文獻,除《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等辭書外,還有王還(1956)、馬欣華和常敬宇(1980)、馬真(1981)、Paris(1981,1985)、陸丙甫(1984)、Biq,Y.O(1984,1988)、施關淦(1985)、邢福義(1987)、白梅麗(1987)、史金生 (1993)、陳小荷(1994)、Lai(1995,1999)、陸儉明(1997)、邵敬敏(1997)、張誼生(2000)、王弘宇(2001)、李宇明(2001)、張寶勝(2003)、周守晉(2004)、Hole(2004)、王群(2005)、楊德峰(2005)、陳立民(2005)、徐以中和楊亦鳴(2010)、司羅紅(2013)、強星娜(2013)、金立鑫和杜家俊(2014)、金立鑫(2015)等。這些文獻對虛詞“就”的研究主要取兩個視角。一是就“就”論“就”,即就“就”的語義、用法的發(fā)展進行歷時梳理,就“就”的句法分布規(guī)律、語法意義、語義功能、情態(tài)意義以及焦點標記和話題標記功能等進行探索;其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主觀量分析法、語義指向分析法、韻律分析法、比較分析方法(主要與“才”等虛詞進行比較考察)等。二是對“就”所在的構(gòu)式進行整體研究,探討其整體構(gòu)式義(包括構(gòu)式義派生)、構(gòu)式內(nèi)部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就”在構(gòu)式內(nèi)的語義語用功能以及構(gòu)式出現(xiàn)的語境條件等。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擬另辟蹊徑展開新的探索:把副詞“就”的用法概括為8種,并以之為綱逐一考察它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諸句式、格式[注]嚴格地說,“句式”“格式”“構(gòu)式”是三個不同的概念,為了表述的方便,本文有時不加區(qū)分。中的預設、隱涵觸發(fā)功能。
“就”用作時間副詞,表示兩件事緊接著發(fā)生,進入特定句式、格式往往具有觸發(fā)預設隱涵的功能。
(一)“就”進入“一X就Y”句式
1. “一X就Y”句式的語義類型
按其內(nèi)在語義關系的不同,可把此句式分為甲、乙兩種。
甲種的“一X就Y”,其語義特征是:X、Y代表兩個不同的事件或狀態(tài)。例如:
(1)一干起活來就什么都忘了。
(2)爸爸一進屋孩子就不哭了。
例(1)中的X是“(主體)進入干活狀態(tài)”,Y是“(該主體)忘卻所有其余的事情”; 例(2)中的X是“爸爸進入屋子”,Y是“孩子停止哭鬧”。
乙種的“一X就Y”,其語義特征是:X、Y合作表達同一事件或狀態(tài)。例如:
(3)我一等就等了幾個月。
(4)居然,一射就射中了。
拿例(3)來說,“一等就等了幾個月”中的動詞“等”雖出現(xiàn)兩次,但表達的仍然是同一個事件。這個句子完全可改寫為“我一等就(是)幾個月”。同理,例(4)也可改寫為“居然,一下子射中了。”
2. 甲、乙中X與Y的具體語義關系及其預設、隱涵觸發(fā)功能
(1)甲種“一X就Y”中的X與Y的具體語義關系及其預設、隱涵觸發(fā)功能
我們認為,“一X就Y”中的X與Y的語義關系有兩種,即必然緊密相隨關系和偶然緊密相隨關系[注]“一X就Y”格式最基本的構(gòu)式義就是“X與Y的緊密相隨”。。
必然緊密相隨關系,就是時間上的緊密相隨關系再加上邏輯上的條件關系[注]此時,“一X就Y”中的“就”系用作關聯(lián)副詞,理應放在后文探析,如此安排主要考慮到句式的整體性特征。。例如:
(5)綠色的叢林底下,仙人掌瘋狂地生長,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荊棘的陷阱。
(6)我的妻子,天天都是,我一進門,她就哇啦哇啦地叫個沒完……
拿例(5)來說,(我們)不小心與(我們)掉進荊棘的陷阱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在時間上是先后相繼關系,在邏輯上是充分條件關系。例(6)也類似。
在判斷句式中所反映的行為與結(jié)果的緊密相隨關系,屬于典型的必然緊密相隨關系。例如:
(7)這個活兒你一學就會。
(8)這個漏子一捅就破。
“(你)學”與“(你)會”之間、“捅漏子”與“破漏子”之間,都是行為與結(jié)果的關系。當然,這類語義關系只是發(fā)話人的主觀認定,帶有夸張色彩,客觀情況未必就是必然緊密相隨。
偶然緊密相隨關系是這樣一種情況:兩個具體事件雖然在時間上是緊密相隨的,但它們的同現(xiàn)卻具有偶然性。如例(2)所述的兩個具體事件爸爸進屋和孩子不哭,它們之間雖然在時間上是先后相繼的,但二者之間的同現(xiàn)純粹是偶然的。又如:
(9)他一解釋我就懂了。
同例(2)一樣,例(9)也不表示判斷,它只是陳述兩個具體事件,即:他解釋和我懂。這兩個具體事件之間的關系顯然也是偶然緊密相隨關系。
1)當X與Y之間具有必然緊密相隨關系時,陳述句式“一X就Y”預設“X是Y的充分條件”,隱涵“出現(xiàn)X而不出現(xiàn)Y是不可能的”。 如例(5)(6)劃線部分的預設分別是“(人們)不小心是(人們)掉進荊棘陷阱的充分條件”、“我進門是她哇啦哇啦地叫個沒完的充分條件”;隱涵分別是“(人們)不小心而沒掉進荊棘的陷阱是不可能的”、“我進門而她不哇啦哇啦地叫個沒完是不可能的”。
必須注意:
(a)用“一X就Y”格式表達判斷時,還有一隱涵,即“極易出現(xiàn)Y”。 如,例(7)(8)的預設分別是“你學這個活兒是你會這個活兒的充分條件”、“捅漏子是破漏子的充分條件”;隱涵分別是“你學了這個活兒而你不會(這個活兒)是不可能的,這個活兒極易學會”、“捅漏子了而不破漏子是不可能的,極易破漏子”。
(b)當“一X就Y”句式進入廣義論證結(jié)構(gòu)(充當“論據(jù)”)[注]王弘宇認為,“一…就…”格式所處的會話結(jié)構(gòu)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提出一個肯定斷語,另一部分用一個例證對此斷語進行具體說明?!耙弧汀备袷接迷诶C部分。(王弘宇《說“一A就C”》,《中國語文》,2001年第2期,第134-140頁)雖然他的這個分析是對所有“一X就Y”格式而言的,不無以偏概全之嫌(有關批評見王光全《也論“一X就Y”結(jié)構(gòu)》,《漢語學報》2005年第3期,第13-19頁);但還是反映了部分語言事實。時,它還含有一個預設,即“‘X和Y’為真”。如,例(6)就是廣義論證結(jié)構(gòu),其論點是“我妻子天天都向我抱怨”,“一X就Y”格式的實例(“我一進門,她就哇啦哇啦地叫個沒完”)在其中具有論據(jù)功能。因此,例(6)還預設 “‘我一進門’和‘她哇啦哇啦地叫個沒完’為真”。
2)當X與Y之間具有偶然緊密相隨關系時,“一X就Y”格式預設“X與Y發(fā)生的時距極短;X、Y是事實”。如例(2)(9)所含有的預設分別是“爸爸進屋之時與孩子止哭之時的時距極短;爸爸進屋和孩子止哭都是事實”、“他解釋之時與我懂之時的時距極短;事實上他解釋了,我懂了”。
(2) 乙種“一X就Y”中的X與Y的具體語義關系及其預設、隱涵觸發(fā)功能
乙種“一X就Y”中的X與Y的具體語義關系可能是動作與時量(如例(3)),也可能是動作與效果的關系(如例(4))。
乙種的“一X就Y”的具體形式有三種:(a)“一V就(V了)NumP”;(b)“一V就Vc”;(c)“一V就V+到+時點詞語”。
“一V就(V了)NumP”預設“V是事實;NumP算是長的/多的”。如,例(3)的預設是“我等是事實;幾個月(的時間)算是長的”。又:
(10)二兩的饅頭,他一吃就五個。
例(10)預設“事實上他吃了;五個(饅頭)算是多的”。
“一V就Vc” (V與VC共一主語,VC為動結(jié)式結(jié)構(gòu)) 隱涵“V的效能非常高”。如,例(4)預設“射擊的效能極高”。又:
(11)這條鱔魚,我一抓就抓住了。
例(11)隱涵“我抓的效能很高”。
“一V就V+到+時點詞語”預設“V是事實;該時點算是晚的”;隱涵“V的效能非常高”。例如:
(12)他一睡就睡到10點。
例(12)預設“他睡是事實;10點算是晚的”;隱涵“他睡的效能非常高”。此隱涵屬于字面意義,在特定語境中,“他睡的效能非常高”可能是反語,具有反諷功能(即實施批評)。
(二)“就”進入“還沒/未X就Y”句式
“還沒/未X就Y”是這樣一種句式:X、Y分別陳述兩個不同的事態(tài);形式上,X、Y可以是兩個不同的分句,X也可以是Y的時間狀語從句。
該句式所描述的事態(tài)是這樣的:本應后實現(xiàn)的事件或狀態(tài)卻提前得以實現(xiàn)。它帶有夸張意味,因而曾被稱作“超前夸張句式”[1]。例如:
(1)還未走出化妝室,蕾絲麗就聽到海莉的笑聲……
(2)他還沒落地時雅麗就搶著做了干媽。
例(1)中的“蕾絲麗走出化妝室”是X;“蕾絲麗聽到海莉的笑聲”是Y。例(2)中的“他落地”是X;“雅麗搶著做了(他的)干媽”是Y。
陳述句式“還沒/未X就Y”預設“Y是事實;一般地,Y應在X之后實現(xiàn),Y的實現(xiàn)算是早的”。如,例(1)預設“蕾絲麗聽到海莉的笑聲是事實;一般地,蕾絲麗聽到海莉的笑聲應在蕾絲麗走出化妝室之后,蕾絲麗聽到海莉的笑聲算是早的”;例(2)預設“雅麗搶著做了(他的)干媽是事實;一般地,雅麗搶著做了(他的)干媽應在他落地之后,雅麗搶著做了(他的)干媽算是早的”。又:
(3)西瓜還沒有成熟,葉子就枯萎了。
(4)小山還沒有綠就有人來踏青了。
例(3)(4)的預設義,可按照上述分析模式進行。
(三)“就”進入“(剛/才)VP1 就VP2 ”句式
陳述句式“(剛/才)VP1就VP2”(VP1與VP2可以同主語,也可以不同主語)預設“從VP1到VP2的距離很短”。例如:
(1)他說完就迅速的離開了。
(2)你剛離開,他就來了。
(3)怎么才來就走?
例(1)(2)(3)中的“就”所觸發(fā)的預設分別是“從他說完到他離開的時距很短”、“從你離開到他來到的時距很短”、“從(你)來到(你)走的時距很短”。
(一)“就”表示某事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多用于評判句式
1.“就”進入“V就V在X”格式
“V就V在X”格式[注]研究該格式的文獻主要有趙靜貞(1986)、胡習之(1989)、趙曼(2003)、宛新政(2006)、陳穎(2014)等,它們主要研究它的“構(gòu)式義”、它的內(nèi)部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等。主要用作評價。其中,前一個V可以是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可以是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后一個V可以是前一個V的省略式。“在X”是一個或者簡單或者復雜的介詞短語。
(1)“V就V在X”格式中的“V就V”部分所含有的預設
“V就V”部分含有的預設,即“V是已然事實”。例如:
(1)這件事情怪就怪在沒有一個高層領導出來說個話。
(2)清人研究語言文字成功也就成功在這兒。
例(1)(2)的劃線部分分別預設“這件事情(很)怪是事實”、“清人研究語言文字成功了是事實”。
(2)“V就V在X”格式中的“在X”部分所含有的預設
“在X”中的X,可以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指示代詞;也可以是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還可以是小句、復句或句群。
當X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指示代詞時,“在X”含有存在預設,即“存在X所指的事物”。如,例(2)的非劃線部分預設“存在著‘這兒’所指的事物”。又:
(3)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有差距,差就差在想象力上。
例(3)劃線部分分別預設“想象力是存在的”。
當X是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時,“在X”含有事實預設,即“X的所述是已然事件或已然狀態(tài)”。例如:
(4)太和縣的辦法好就好在把提取的辦法規(guī)范化了。
(5)你輸就輸在沒有防備之心。
例(4)(5)的劃線部分分別預設“把提取的辦法規(guī)范化是事實”、“沒有防備之心是事實”。
當X是小句、復句或句群時,“在X”也含有事實預設,即“X是事實”或“‘X’為真”。如,例(1)的非劃線部分預設“事實上沒有一個高層領導出來說個話”。又:
(6)論面料……可謂五花八門,然怪就怪在不但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而且慨嘆買不到合適御寒內(nèi)衣的仍大有人在!
例(6)劃線部分預設“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許多人慨嘆買不到合適御寒內(nèi)衣,這都是事實”。
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在“V就V在X”(V是動詞)格式前出現(xiàn)“要、想”等詞語[注]偶然也有不帶“要、想” 等詞語的情況,這需要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確認。例如:“現(xiàn)在我都是使用第三方軟件,存就存在卡上。”“我今天死就死在這兒,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那么該格式很可能表達的是假設性語義關系。其斷言義則是:“如果要實施動作行為V,就選擇X作為實施V的處所?!边@時,只有“在X”部分含有存在預設(而“V就V”部分沒有預設)。例如:
(7)你要扔就扔在我臉上吧!
(8)為了穩(wěn)住他,蘇靈機一動,說家里真正要藏得住人的地方?jīng)]有,要藏就藏在暫時閑置的冰柜里。
例(7)只預設“我有臉面”,而不預設“你扔是事實”;例(8)只預設“存在暫時閑置的冰柜”,而不預設“藏人是事實”。
2.“就”進入“NP+就+VP/AP”句式
在對話語境中,判斷句式“NP+就+ VP/AP”預設:“受話人不知道VP/AP 的主體;NP是受話人身邊的或熟悉的事物?!彪[涵:“‘NP+AP’的真實性不可置疑?!?/p>
(9)老趙就學過法語。
(10)這兒就很安靜。
例(9)預設:“受話人不知道學過法語是誰;老趙是受話人熟悉的人?!彪[涵:“老趙學過法語的真實性不可置疑?!崩?10)預設:“受話人不知道很安靜的地方在哪兒;‘這兒’所指之地就在受話人身邊。”隱涵:“這兒很安靜的真實性不可置疑。”
“就”用作肯定語氣副詞兼時間副詞,表示事情必將在短期內(nèi)發(fā)生。
這首先體現(xiàn)在祈使結(jié)構(gòu)里,“就”進入“T就(要)VP/AP,S1”或“S1,T就(要)VP/AP”句式。在這里,“T就(要)VP/AP”作為 “理由”使S1言及的某個命令、請求、提議得以支撐。
“T就(要)VP/AP,S1”或“S1,T就(要)VP/AP”(T是表示將來的時間副詞或名詞)預設“VP/AP具有必然性”。例如:
(1)我馬上就來,你們等我一下。
(2)不要走,你喜歡的籃球賽明天就開始!
例(1)(2)的預設分別是“我馬上來具有必然性”、“籃球賽明天開始具有必然性”。
其次,在具體對話語境中,“就(要)VP/AP”句式表示承諾,預設“從講話的那一刻到完成、實現(xiàn)VP/AP的時距很短”。例如:
(3)甲:你快點來!
乙:我這(會)就去。
(4)甲:什么時候能吃上飯?
乙:飯就(要)好了。
例(3)(4)中的乙言的預設分別是“從講話的此刻到我發(fā)出動作‘去’的時距很短”、“從講話的此刻到飯好(熟)的距離很短”。
(一)“就”使用于陳述性或判斷性語境,表強調(diào)語氣
在陳述性、判斷性或評述性語境中,用“就”來加強肯定語氣。
1.“NP+一直/始終+就+VP/AP”預設“‘NP+一直/始終VP/AP’為真”;隱涵“并非NP+有時/間或+不+VP/AP”。例如:
(1)她的英語成績一直就很好。
(2)我始終就在那個公司工作。
例(1)(2)的預設分別是“‘她的英語成績一直很好’為真”、“‘我始終在那個公司工作’為真”;隱涵分別是“并非她的英語成績有時不很好”、“并非我間或不在那個公司工作”。
2.“NP+就+(V)在+方位詞”預設“‘NP+(V)在+方位詞’為真”或“‘NP+(V)在+方位詞’是事實”;隱涵“并非NP+不/沒+(V)在+方位詞”。例如:
(3)書就在枕頭邊。
(4)她就住在這個院子里。
例(3)(4)的預設分別是“書在枕頭邊是事實”、“她住在這個院子里是事實”;隱涵分別是“并非書不在枕頭邊”、“并非她沒住在這個院子里”。
3.“S1,T(那/你/咱們)就(更)別/不用說了”[注]當話題T與前一小句S1中的對應成分在語義上有著主觀量極差從而形成語用衍推關系時,“就”后須加“更”。如例(5)不能加“更”,而例(6)(7)則必須加“更”。(s1是一個陪襯性小句,其內(nèi)往往帶有“尚且”、“都”、“連/既然…都”等詞或格式;T是話題,屬于體詞性成分)預設“如果不需要說,那就別說”或者“如果事物的性狀已經(jīng)無法用語言表達,那么就不需要用語言表達”;隱涵“T的性狀會達至極點”或“某事物的性狀已經(jīng)無法用語言表達”。例如:
(5)女兒終于考上了大學,那個興奮啊,就別說了。
(6)他對自己的同胞弟弟都是這個樣子,對外人就更不用說了。
(7)國家大事尚且如此,至于個人小事,那/你/咱們就更別說了。
例(5)預設“如果事物的性狀已經(jīng)無法用語言表達,那么就不需要用語言表達”;隱涵“那個興奮的狀態(tài)已經(jīng)無法用語言表達”。例(6)(7)的預設都是“如果不需要說,那就別說”;隱涵分別是“她對(待)外人之差會達至極點”[注]短語“這個/那個樣子”通常代指事物的負面性狀。、“個人小事的相關性狀會達至極點”。
(二)“就”使用于祈使性語境,表強調(diào)語氣
在祈使性語境中,用“就”來強調(diào)祈使語氣?!癟就VP(吧)”(T是表示將來時點的名詞性成分)預設“受話人或當事人有著VP的意向;受話人或當事人準備在該時點之后的某個時點實施VP”。例如:
(1)你明天就去報到(吧)!(請比較:“你明天去報到(吧)!”)
(2)還是七點就到車站吧,免得趕不上點。
例(1)預設“你有去報到的意向;并且你是準備在明天之后的某個時點去報到的”;例(2)劃線部分預設“你(或你們/我們)有到車站的意向;并且你(或你們/我們)是準備在七點之后的某個時點到車站的”。
(一)“就”表示對事件或狀態(tài)發(fā)生、呈現(xiàn)的時點的評論[注]關于“就”的“時點”評論功能,金立鑫也有所論及。他提出“X就Y了”格式的主觀量是“低X就高y”(原則),并闡述了對該原則的限定。(見金立鑫《關于“就”和“才”若干問題的解釋》,《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6期第35-44頁)由于金文所謂的“X就Y了”,其外延很廣,因而它要對“低X就高y”(原則)進行限定。本文實際上從分析預設義、隱涵義的視角再一次證實了“低X就高y”(原則)?!疚陌言摳袷街械摹癤”或“Y”限定為“時點”表達式。
1.“就”強調(diào)事件或狀態(tài)早于預期而發(fā)生、而呈現(xiàn)。
(1)陳述句式“時點詞語(+其他成分)+就+VP/AP+了”(“就”的語義指向“時點詞語”)預設“對VP/AP而言,時點詞語所指的時間算是早的;VP/AP是事實”;隱涵“理應V得比該時點晚些”。
(1)她媽媽十八歲就生下她了。
(2)這里的桃子4月中旬就熟了。
(3)小時候她們就是好朋友了。
(4)從12歲起,他就知道什么叫世態(tài)炎涼了。
例(1)(2)(3)(4)是預設分別是“對生下她而言,十八歲算是早的;生下她是事實”、“對桃子成熟而言,4月中旬算是早的;桃子成熟是事實”、“對她們是好朋友而言,小時候算是早的;她們是好朋友是事實”、“對他知道什么叫世態(tài)炎涼而言,12歲算是早的;他知道什么叫世態(tài)炎涼是事實”;例(1)(2)(3)(4)的隱涵分別是“理應在十八歲后生下她”、“理應在4月中旬后桃子成熟”、“她們是好朋友理應是成年時期的事”、“他知道什么叫世態(tài)炎涼理應是成年時期的事”。
上述諸例的預設觸發(fā)機制正是“就”的評論功能。再看例(5):
(5)a.老李一周前就到廠里了。
b.老李一周前到廠里了。
例(5a)預設“對到達廠里而言,一周前算是早的”。因為,“就”具有評論性,它的出現(xiàn)隱含著發(fā)話人有某個心理預期,如預期老李兩天前、一天前或今天到廠里。而例(5b)卻沒有類似(5a)這樣的預設。
其實,例(5a)預設是可以通過句子擴展法加以驗證的。
c.廠慶活動是昨天報到,老李一周前就到廠里了。
d.﹡廠慶活動是昨天報到,老李一周前到廠里了。
例(5c)的前一分句陳述了廠慶活動報到的規(guī)定日期是昨天,發(fā)話人期待老李到廠的日期應是前天或昨天早些時候,而老李實際到廠的日期則是一周前,于是發(fā)話人主觀認為“一周前到廠算是早的”。 例(5d)之所以可接受性差,是因為其前后兩個分句有著明顯的對比意味,而發(fā)話人卻沒有加以評論。
Reichenbach(1947)在分析相關句式時提出了三個時間概念,即事件時間(E)、參照時間(R)和說話時間(S)[2],金立鑫和于秀金(2013)又增加了一個預期時間(P)。漢語語料呈現(xiàn)的情況是(……→表示時間推移):
有的話句只涉及事件時間和說話時間,如例(5b):
E S
…………?……………………?…………→
有的話句只涉及事件時間、參照時間和說話時間,如例(5d):
E R S
…………?…………………?…?…………→
有的話句則涉及上述四個時間,如例(5c):
E P R S
…………?………?……?……?……→
例(5a)也涉及E、R、S和P,只不過P未被說出。
有了預期時間(P),并且預期時間與事件時間(E)、參照時間(R)出現(xiàn)了差距,發(fā)話人就必須用“就”加以評論。
(2)“時點詞語+就+V+量化名詞+了”預設“時點詞語所指的時間算是早的;量化名詞所指的等級算是(較)高的”。例如:
(6)張三40歲就當局長了。
(7)我弟弟15歲就是大學生了。
例(6)(7)的預設分別是“40歲算是早的;在行政等級系統(tǒng)里‘局長’算是高等的”、“15歲算是早的;在學歷等級系統(tǒng)里‘大學生’算是高等的”。
必須注意:上述格式如果去掉“了”,變?yōu)椤皶r點詞語+就+V+量化名詞”,就會生成歧義句。該式預設“時點詞語所指的時間算是早的”或“時點詞語所指的時間算是晚的”;“量化名詞所指的等級并不算高”或“量級名詞所指的等級算是(較)高的”。請看:
(8)a.張三40歲就當局長。
這是一個歧義句,只有有了上下文,才能確定其預設義。譬如:
b. 張三40歲就當局長,而我40歲時還什么都不是。(重讀“局長”)
c. 張三40歲就當局長,而我40歲時已經(jīng)是廳長了。(重讀“就”)
例(8b)預設義與例(6)一樣;而(8c)的預設義則是“40歲算是晚的;在行政等級系統(tǒng)里‘局長’并不算高”。
2.“就”強調(diào)事件或狀態(tài)晚于預期而發(fā)生、而呈現(xiàn)。
陳述句式“(NP+)VP+就+時點詞語+了”(“就”的語義指向“時點詞語”)預設“對VP而言,時點詞語所指的時間算是晚的”;隱涵“理應V得比該時點早些”。
(9)別看電影了吧!不然,睡覺就10點了。
(10)他上完大學就22歲了。
例(9)的劃線部分和例(10)的預設分別是“對睡覺而言,10點算是晚的”、“對上完大學而言,22歲算是晚的”;隱涵分別是 “理應在10點之前睡覺”、“理應在22歲之前上完大學”。
(二)“就”表示對相關事物“數(shù)量”的評論
1.“就”強調(diào)相關事物“數(shù)量”少于預期[注]本文所謂的“數(shù)量”包括事物的個體量、范圍量、程度量,也包括事件的時段量、動作量等,用數(shù)量(名)短語(“NumP”)表達。時點詞語(如“18歲、三天前、8點”等)雖然形式上表現(xiàn)出“數(shù)量”,但其所指不屬于本文所謂的“數(shù)量”;時點詞語不可用“NumP”標記。。
“NumP就+VP+了”預設“NumP算是少的”。例如:
(1)我三句話就震住他了。
(2)他一腳就把小王撂倒了。
例(1)(2)的預設分別是“三句話算是少的”、“一腳(動作量)算是少的”。
“V(了)+NumP就不V了/停住了”預設“NumP算是少的” 。例如:
(3)他吃了三碗就不吃了。
(4)她哭了兩聲就停住了。
例(3)(4)的預設分別是“三碗算是少的”、“兩聲算是少的”。
2.“就”強調(diào)相關事物“數(shù)量”多于預期或少于預期,具體語義必須依據(jù)上下文語境確認。
“就(V了)+NumP”預設“NumP算是少的”或“NumP算是多的”。例如:
(5)a.他外語就(考了)70分。
這是一個歧義句,只有有了上下文,才能確定其預設義。譬如:
b.他外語就(考了)70分,這次排名肯定要靠后了。(重讀“就”)
c.他外語就(考了)70分,這次排名肯定要進步了。(重讀“70分”)
例(5b)預設“70分算是少的”(隱涵“理應考得更多”);而例(5c)則預設“70分算是多的”。
“VP +就+NumP”預設“NumP算是少的”或“NumP算是多的”。例如:
(6)a.周主任發(fā)言就兩個多小時。
這也是一個歧義句,只有有了上下文,才能確定其預設義。譬如:
b.周主任發(fā)言就兩個多小時,討論的時間還有。(輕讀“就”)
c.周主任發(fā)言就兩個多小時,張書記還要做總結(jié),哪有討論的時間啦?(重讀“就”)
例(6b)預設“兩個多小時算是少的”;而例(6c)則預設“兩個多小時算是多的”。
“NumP1 +就+ NumP2”預設“對NumP2而言,NumP1算是少的/小的”(此時,NumP1重讀)或“對NumP1而言,NumP2算是少的/小的”(此時,NumP2重讀)。例如:
(7)a.十塊錢就買了兩只雞腿。
這同樣是一個歧義句,只有有了上下文,才能確定其預設義。譬如:
b.十塊錢就買了兩只雞腿,現(xiàn)在的雞都是激素喂的,也便宜。
c.十塊錢就買了兩只雞腿,現(xiàn)在的錢已經(jīng)不當錢用了。
例(7b)預設“十塊錢算是少的;兩只雞腿算是多的”;而例(7c)則預設“十塊錢算是多的;兩只雞腿算是少的”。
邵敬敏(1997)、盧英順(1995)、周守晉(2004)等也曾用語義指向分析法探討了此格式的“主觀量”歧義問題。它們指出,“就”的語義不僅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認為下面例(8)(9)是有歧義的。
(8)三個人就抬起了五百斤。
(9)兩個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盧英順(1995)對例(8)的分析是:“當‘就’的語義前指時,蘊含著‘人少’;當‘就’的語義后指時,蘊含著‘所抬起的重量小’的意思”[3]。周守晉(2004)對例(9)也作了類似的分析[4]。
3.“就”進入“僅X就Y”句式
“僅X就Y”句式具體又有以下三種類型(語例取自王弘宇1999):
(1)“僅XP就V+NumP”
陳述句式“僅XP就V+NumP”(XP不是數(shù)量短語,是表示時空范圍或數(shù)量的狀語成分)預設“NumP的時間(或數(shù)量)算是長的/多的;XP的時間(或空間、或品種數(shù)量)范圍算是小的”。例如:
(10)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的民族,僅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三千四百余年的歷史。
(11)千里黃河故道果樹飄香,去年僅蘋果、葡萄、梨的產(chǎn)量就達四千多萬斤。
(12)北京市僅三環(huán)路內(nèi)就有不下十萬只狗。
例(10)(11)(12)的預設分別是“三千四百余年的時間算是長的;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時間范圍算是小的”、“四千多萬斤的數(shù)量算是多的;蘋果、葡萄、梨的產(chǎn)量之品種數(shù)量范圍算是小的”、“十萬只狗的數(shù)量算是多的;三環(huán)路內(nèi)之空間范圍算是小的”。
(2)“僅(僅)用(了)NumP就VP”
陳述句式“僅(僅)用(了)NumP就VP”(“僅[僅]”和“就”的語義同時指向NumP)預設“NumP算是短的/少的”。例如:
(13)日本從戰(zhàn)敗的廢墟上,僅僅用了不足三十年的光景,就拔地而起,躋身世界經(jīng)濟大國之列,各國輿論探其奧秘,無不折服其傾全力抓教育的戰(zhàn)略決策。
(14)滅火開始,10支水槍同時舉起,僅用二十六公斤藥劑,六秒鐘就將油火全部撲滅。
例(13)(14)的預設分別是“三十年的光景算是短的”、“二十六公斤藥劑算是少的”。
(3)“僅…NumP1…就V…NumP2…”
陳述句式“僅…NumP1…就V…NumP2…”預設“NumP1算是短的/少的;NumP2算是長的/多的/遠的”。例如:
(15)僅在日軍占領南京后一個月內(nèi),就發(fā)生日軍強奸中國婦女的事件兩萬多起。
(16)他僅用五發(fā)子彈就打死了四只老鼠。
(17)張大軍當即向庫里報警,接到報警的官兵僅用四分鐘就從五百米外的營房趕到了火災現(xiàn)場。
例(15)(16)和例(17)劃線部分的預設分別是“一個月(的時間)算是短的;兩萬多起算是多的”、“五發(fā)子彈算是少的;四只老鼠算是多的”、“四分鐘(的時間)算是短的;五百米(的距離)算是遠的”。
“就”用作意志語氣副詞,相當于“偏、偏偏”,表明當事人(通常是發(fā)話人)態(tài)度堅決,意志不容改變?!熬汀币话阈枰刈x。
(一)陳述句式“NP就VP”預設“有人勸阻/阻攔/阻撓NP+VP”;隱涵“NP+VP之意志不可更改”。
(1)你不讓我干,我就要干。
(2)他就要去上海,我攔不住。
例(1)后一分句預設:“有人阻攔我干?!?此預設已被前一分句[“你不讓我干”]說出)隱涵:“我要干之意志不可更改?!崩?2)前一分句預設:“有人阻攔他去上海?!?此預設已被后一分句[“我攔不住”]說出)隱涵:“他要去上海之意志不可更改?!?/p>
(二)陳述句式“(NP)就不VP”或“(NP)不VP就不VP”預設“有人要求NP+VP”;隱涵“NP+不VP之意志不可更改”。例如:
(3)不吃,不吃,就不吃。
(4)我就不信這個邪!
(5)不去就不去,你說什么也沒有用。
例(3)預設“有人要求(我)吃”;隱涵“(我)不吃之意志不可更改”。例(4)預設“有人要求我信這個邪”[注]在一定語境下,此句的預設也可能是“有人信這個邪”。;隱涵“我不信這個邪之意志不可更改”。例(5)的劃線部分預設“有人要求(我)去”;隱涵“我不去之意志不可更改”。
“就”用作范圍副詞,相當于“只”。 通常,其語義指向后邊的成分,究竟后指哪一個成分,往往要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來判定。
(一)“就(人稱代詞)+NumP”預設“NumP算是少的”。例如:
(1) 就這兩個房間,是我們可以自由進出的,請不要隨便進入其他房間。
(2)讓你挑選的就他們十個人,你在他們中間挑吧。
例(1)(2)分別預設“兩個房間算是少的”、“十個人算是少的”。
注意:若“就”的前后都有NumP成分(如孤句“我一個月就一萬元”),則它屬于評論語氣副詞。這時,其語義指向往往是不明確的,因而就會出現(xiàn)歧解。(詳見下文)
(二)“就這樣,S1”(S1是總結(jié)性小句;“就”同時具有語篇連接功能)預設“‘這樣’所指的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過”。例如:
(3)就這樣,她終于學會了使用筷子。
(4)就這樣,我們度過了苦難的童年。
例(3)(4)的預設都是“‘這樣’所指的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過”。
(三)NP+就+VP”(如“小明就喜歡踢足球”[注]此處僅僅是假定“就”用作范圍副詞;其實,此句中的“就”也可能被用作強調(diào)語氣副詞。等)。這類句式中,“就”的預設、隱涵觸發(fā)功能與“就”的具體語義指向相聯(lián)系。此處不再贅述,此句式實際上就是“NP+只+VP”。詳見拙文《只字句中“只”的語義功能考察》(《江蘇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就”用作關聯(lián)副詞,主要起關聯(lián)作用。包括八個方面:
(一)“就”與“這”,“那”等詞連用組成一個推斷性句子。
判斷句式“這/那+就+說明/要求/意味著/告訴(我們)p”(p是一個命題)預設“‘這/那’所指的情況是‘說明/要求/意味著/告訴(我們)p’的充足理由或依據(jù)”。例如:
(1)這就要求我一直努力學習。
(2)那就說明小王并不愛小李。
例(1)(2)分別預設:“‘這’所指的情況是‘要求我一直努力學習’的充足理由”; “‘那’所指的情況是說明‘小王并不愛小李’的充足依據(jù)”。
(二)“就”與“要是、如果、假如、的話”等詞語組成一個假設關系復句;或者與“只要”等組成一個條件關系復句。前者如:
(3)如果/假如沒有太陽,世界就一片漆黑。
(4)你要是不困了,就別睡了。
(5)她來的話 ,你就過來叫我。
后者如:
(6)只要努力鉆研,就能攀登科學高峰。
(7)只要你帶著手機,就不怕沒有錢花。
注意:有時不帶上述關聯(lián)詞語,“p就q”(p、q表示命題)句式中“p”與“q”語義關系仍有可能是假設關系或條件關系。例如:
(8)在西方留學,我們就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即“只要留學西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
(9)有錢就行善。(即“如果/只要有錢就行善”)
(10)沒有吃的就去偷。(即“要是沒有吃的就去偷”)
不管是假設關系還是條件關系,我們都可以把這類句式概括為“如果/只要p,就q”。該句式預設“p是q的充分條件”;隱涵“p、q的聯(lián)系是直接的,二者之間沒有中介”。拿例(3)(6)(8)而言,它們的預設分別是“沒有太陽是世界一片漆黑的充分條件”、“努力鉆研是能攀登科學高峰的充分條件”、“(我們)留學西方是我們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的充分條件”; 例(3)(6)(8)的隱涵分別是“沒有太陽與世界一片漆黑的聯(lián)系直接的,二者之間沒有中介”、“努力鉆研與能攀登科學高峰的聯(lián)系直接的,二者之間沒有中介”、“(我們)留學西方與我們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的聯(lián)系直接的,二者之間沒有中介”。
(三)“就”與“因為”“既然”等關聯(lián)詞連用組成一個因果關系復句,其句式是“因為p,就q”或“既然p,就q”。此兩個句式的預設都是“p是q的充足理由;并且P是事實”。例如:
(11)因為我怕她傷心,就沒敢告訴她這件事。
(12)我們既然拿來了,就不帶回去了。
例(11)(12)的預設分別是“我怕她傷心是(我)沒敢告訴她這件事的充足理由,并且我怕她傷心是事實”、“我們拿來是(我們)不帶回去的充足理由;并且我們拿來是事實”。
(四)“就”與“為了”共現(xiàn),構(gòu)成“為了p,就q”句式。該句式預設“p是q的直接動機”。例如:
(13)為了往上爬,他就不擇手段投機鉆營。
(14)為了趕時間,就少休息一會兒吧。
例(13)(14)的預設分別是“往上爬是他不擇手段投機鉆營的直接動機”、“趕時間是少休息一會兒的直接動機”。
(五)“就”與“有”共現(xiàn),構(gòu)成“有NP1,就有NP2”句式,該句式預設“有NP1是有NP2的充分條件”。例如:
(15)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脈。
例(15)的預設“有山是有水的充分條件;有水是有脈的充分條件”。
(六)“就”與“說”/想共現(xiàn),構(gòu)成“說/想X就X”格式,該格式通常預設“想X是實施X的充分條件”[注]關于“說X就X”格式,有學者認為其中的“說X”與后一“X”的語義關系還有另一種可能,即承接關系。其證例即“她作風潑辣,辦事風風火火,說干就干,說斷就斷”。對此說法及其證例分析,筆者不敢茍同。其實,此格式中的“說”的意義已經(jīng)虛化,“說X”與后一“X”的語義關系只能是依變關系。當然,“X”的具體語義是比較復雜的,有時語義比較實(如“我說值多少就值多少”),有時語義比較虛(如“怎么說丟就丟”)。限于篇幅,本文暫不深究。。例如:
(16)他身邊的太監(jiān)、宮女就怕他喝醉酒,喝醉酒以后,說打就打,說砍就砍,毫不含糊!
(17)邊軍不管用,武將怕死,他們什么時候想來就來!
例(16)(17)中劃線部分的預設分別是“想打是實施打的充分條件;想砍是實施砍的充分條件”、“想來是實施來的充分條件”。
(七)“就”進入“ X就X”格式
關于“X就Y”格式,趙靜貞(1984)、楊德峰(2005)等都有專題研究,本文基于前人成果再從預設、隱涵視角進行探索。
1.“(要)X就X,S1”或“S1,(要)X就X”[注] 此格式出現(xiàn)的語境通常是:受話人提出或轉(zhuǎn)述了某個建議、要求,發(fā)話人對此建議或要求作出回應。“就”兼表慷慨語氣。(S1是一個小句)預設“X不合發(fā)話人的意愿”;隱涵“發(fā)話人(我)對X無所謂或很無奈,但我接受或同意X”。
(1)甲:你還是去一趟吧,不去可能不妥當!
乙:去就去,大不了多出點錢。
(2)我不勉強他,他要走就走。
例(1)中乙言的劃線部分預設“(我)去不合我的意愿”;隱涵“對(我)去不去(那里)我無所謂,但我同意去”。例(2)的劃線部分預設“(他)走不合我的意愿”;隱涵“對(他)走不走我無所謂,但我同意他走”。
注意:格式中的“X”可以是謂詞性成分,也可以是體詞性成分,其深層語義都表現(xiàn)為一個命題(其中的主語成分、謂語中心成分都可以根據(jù)語境補出)。“X”為體詞的,如:
(3)“別人還打出租車呢,兩塊就兩塊?!倍菊f。
例(3)劃線部分中的“兩塊”實指“乘小面包車要兩塊”。
顯然,例(3)的預設義、隱涵義分析仍適合使用上述分析模式。
2.“X就X吧,S1”或“S1,X就X吧”(S1是一個小句)預設:“X不合發(fā)話人的意愿;X是事實或‘X’為真。”隱涵:“發(fā)話人對X無所謂或很無奈?!?/p>
(4)甲:那兒沒煤氣,很不方便的!
乙:不方便就不方便吧,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
(5)不給就不給吧,再求也沒用。
例(4)中乙言的劃線部分預設“(那兒)不方便之現(xiàn)狀不合我的意愿,‘(那兒)不方便’為真”;隱涵“我對(那兒)不方便之現(xiàn)狀無所謂”。 例(5)的劃線部分預設“不給(某物)不合我的意愿,不給(某物)是事實”;隱涵“我對不給(某物)很無奈”。
同樣應該注意:上面格式中的“X”形式上常常表現(xiàn)為體詞,但其深層語義仍是一個命題。例如:
(6)“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說。
例(6)中的“女的”實指“來的是女的”。自然,此例預設義、隱涵義分析同樣適合使用上述分析模式。
3.“V就V,不V就不V,S1(祈使句)”或“不V就不V,V就V,S1(祈使句)”(此格式中的V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預設“要么不V,要么V,只有這兩種選擇”;隱涵“請在V與不V中作出選擇”。例如:
(7)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不接受,別猶猶豫豫的!
(8)對就對,不對就不對,應明確表態(tài)!
例(7)(8)劃線部分的預設分別是“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只有這兩種選擇”、“要么對,要么不對,只有這兩種選擇”;隱涵分別是“請在接受和不接受中作出選擇”、“請在對和不對中作出選擇”。
4.“NumP1就NumP1,NumP2就NumP2,S1(祈使句)”預設“其數(shù)量應是確定的”;隱涵“請確定其數(shù)量”。例如:
(9)你送的兩千就兩千,三千就三千,不要含糊其辭!
(10)請假請五天就五天,六天就六天,別吞吞吐吐,好不好!
例(9)(10)劃線部分的預設分別是“送(錢)的數(shù)量應是確定的”、“請假的數(shù)量應是確定的”;隱涵分別是“請確定送(錢)的數(shù)量”、“請確定請假的天數(shù)”。
5.論辯結(jié)構(gòu)“A就A,不A就不A,S1(反問句或判斷句)”或“不A就不A,A就A,S1(反問句)”預設“要么不A,要么A,只有A與不A兩種可能”。例如:
(11)咸就咸,不咸就不咸,怎么既咸又不咸呢?
(12)不黑就不黑,黑就黑,不可能既不黑又黑!
例(11)(12)劃線部分的預設分別是“要么咸,要么不咸,只有咸與不咸兩種可能”、“要么黑,要么不黑,只有黑與不黑兩種可能”。
6.陳述語境下,格式“不V就不V,V(起來)就X”(格式中的V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X表示狀態(tài)的極限)預設“對主體而言,他/她/它(們)只有V與不V兩種可能”;隱涵“主體不能掌握V的度”。例如:
(13)我這個人不喝就不喝,喝起來就沒完。
(14)這個地方,不冷就不冷,冷起來就讓人受不了/要冷就冷得讓人受不了。
例(13)(14)的預設分別是“我只有喝與不喝兩種可能”、“這個地方只有冷與不冷兩種可能”;隱涵分別是“我不能掌握喝的度”、“這個地方,天不能掌握冷的度”。
7.祈使語境下,“不V就不V,要V就V個樣子”預設“有人(通常是受話人)V得不夠認真、效果差”。例如:
(15)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出個樣子!
(16)不學就不學,要學就學出個樣子!
句(15)(16)分別預設“有人干得不夠認真,效果差”、“有人學得不夠認真,成績差”。
8.表態(tài)語境下,“不V就不V,要V就V(他)個X”(X表示狀態(tài)的極限)預設“只有V與不V兩種選擇”;隱涵“X應是V的目標”。例如:
(17)不拼就不拼,要拼就拼(他)個你死我活!
(18)不說就不說,要說就說他個狗血噴頭!
句(17)(18)分別預設“只有拼與不拼兩種選擇”、“只有說與不說兩種選擇”;分別隱涵“你死我活應是拼的目標”、“狗血噴頭應是說(責備)的目標”。
(八)“就”進入“(NP+)VP(,)就好了”句式
“(NP+)VP(,)就好了”句式來源于“要是(NP+)VP,那就好了”。具體形式上,它可以分為三種:(a)“要是(NP+)VP(,)就好了”;(b)“只要(NP+)VP(,)就好(了)”;(c)“(NP+)VP(,)就好了”。具體語義上,它可分為兩種:對已然事態(tài)的否定性祈愿和對未然事態(tài)的肯定性祈愿。總之,不管何種形式,其內(nèi)容都是表示祈愿。
1.對已然事態(tài)的否定性祈愿句式“要是(NP+)VP(,)就好了”或“(NP+)VP(,)就好了”預設“事實上,(NP+)不/沒VP”;隱涵“(NP+)不/沒VP是不應該的,對此我感到很遺憾/我為當事人感到遺憾”。例如:
(1)要是昨天你不去看她,就好了。
(2)下午我去聽課就好了。
例(1)預設:“‘昨天你去看她’是事實。”隱涵:“你去看她,是不應該的;對此,我為你感到遺憾。”例(2)預設:“‘下午我沒去聽課’是事實?!彪[涵:“下午我沒去聽課,是不應該的;對此我感到很遺憾。”
2.對未然事態(tài)的肯定性祈愿句式“要是(NP+)VP就好了”或“(NP+)VP就好了”隱涵“(NP+)VP是發(fā)話人或當事人的最大愿望”。例如:
(3)他曾不斷地在心中念叨: “有臺相機就好了,有臺相機就好了! ”
(4)他說:“明天要是能見到她就好了,我要充分征求她的意見呢。”
例(3)(4)的劃線部分分別隱涵“有臺相機是他的最大愿望”、“明天能見到她是他的最大愿望”。
3.對未然事態(tài)的肯定性祈愿句式“只要(NP+)VP就好了”或“不/別/沒有VP就好了” 隱涵“(NP+)VP是發(fā)話人的最低愿望”。例如:
(5)我不要求有什么報答,只要你們不說我壞話就好了。
(6)別灌我的迷湯了,不忘記我就好了。
例(5)(6)的劃線部分分別隱涵“你們不說我壞話是我的最低愿望”、“不忘記我是我的最低愿望”。
以上,我們從語用功能的維度對“就”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諸句式、格式中的預設、隱涵觸發(fā)功能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探析,同時還概括出它所在句式的預設(義)、隱涵(義)分析模式(析出規(guī)律)。但愿這項工作能夠進一步開闊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的視域,促進其研究向縱深發(fā)展,能夠為計算機的漢語處理做一點奠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