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26000) 教授
小學語文教材中,說理文只有寥寥數(shù)篇。因為,所占比例很小,出現(xiàn)頻率低,所以教學定位、功能往往模糊不清。有些教師只看重它所傳達的“意”,于是一味地升華,說教布道,與思想品德課混為一談;有些教師只注意到它“言”的特別,于是教學變成了寫作指導課、知識介紹課。為使說理文教學走出誤區(qū),體現(xiàn)它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上的獨特功用,著名特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姜樹華老師用課例《滴水穿石的啟示》進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姜老師通過兩個板塊——“對比啟示,感悟自然現(xiàn)象”“品讀事例,體會說理智慧”的教學,引導學生在言與意的分析中感受理性表達的魅力,觸摸說理智慧。姜老師的課堂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在學《滴水穿石的啟示》之前,學生只接觸過《說勤奮》這一篇說理文。姜老師根據(jù)課文的特性和學生的學情來定位教學的準心,設置教學重心,幫助學生豐富說理文學習經(jīng)驗,學習理性地表達觀點,提升言語智慧,并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是在言意揣摩中認識說理文言語的準確性,錘煉思維的嚴密性。教學第一自然段,姜老師設置了一個引導學生回憶文本、換用詞語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興致盎然,很快回憶出“持之以恒”等六個詞語,實現(xiàn)了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詞語、積累語言的目的。接著,姜老師讓學生討論:“既然有這么多詞語可以替換,可課文為何只用‘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兩個詞語呢?”問題出乎意料,課堂商討非常熱烈。在言意揣摩中,學生感受到說理文嚴謹?shù)难哉f風格、言語智慧。
二是在言意揣摩和言語實踐中了解、學習說理文言語的概括性,鍛煉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姜老師精心引入課外資源“李時珍的故事”片段,讓學生體會兩種語言表達的優(yōu)劣。經(jīng)過討論,學生達成共識:兩種表達,各有千秋,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合宜與否。這樣,由言語現(xiàn)象到言語本質(zhì)、由知到行,教學的深度不斷推進,學生的思維也逐步深刻。
與不少教師閱讀教學止步于句段,只注重片言只語、局部段落的肢解、雕琢不同,姜老師教學運用的是篇章思維,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他尊重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指導學生由整體入手去研究部分,又由部分回到整體,在全局架構和整體語境中帶領學生據(jù)言悟意、由意察言,在言與意的雙向通途中學習語文。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姜老師回到整體,指導學生回讀全文,在言意歸納中發(fā)現(xiàn)作者的謀篇智慧。首先是合上課本,回憶課文結構:現(xiàn)象引入—現(xiàn)象說明—證明說理—反面說理—得出結論;接著,欣賞文路,推敲這樣結構的意圖與妙處。這樣教學,不僅思路清晰,而且結構合理。由線性的句段思維到立體的、綜合的篇章思維,學生在學習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言與意、局部與整體的交叉整合中提高了思維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
“啟示,啟發(fā)提示,使有所領悟?!边@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啟示”的釋義。《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通過事例闡釋道理的課文。文本之意,即通過穿石的水滴和眾多的事例所提示、強調(diào)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是小學生應該學習的精神、應該具備的人生智慧。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在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的同時,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修養(yǎng),促進精神成長。姜老師著眼語文課程以文化育這個“大意”,讓學生在學語習文的過程中獲取教益、受到啟迪、提升智慧。
盡管學生對說理文比較陌生,學習難度不小,但姜老師仍然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姜老師將對比閱讀的方法運用到極致。既有局部的對比,如解釋式語言與觀點式語言的分析對比,也有整體性的對比,如現(xiàn)象與觀點、事例與道理的對比;既有文內(nèi)的對比閱讀,也有課內(nèi)資源與課外資源的對比研讀。在多角度、多側面的對比閱讀中,學生不僅對說理文的文體個性和言說方式有了清晰、具體的認識,而且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策略,提高了思維的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