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業(yè)縣龍安鎮(zhèn)揚前小學(537800) 黃美枝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與文本、作者乃至編者進行對話。對話是當前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審視目前的課堂對話,我們發(fā)現(xiàn)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原因固然有很多,但關鍵的是沒有真正理解對話的本質(zhì),沒有落實好對話的“三關鍵”(即傾聽、理解與互動),導致課堂只剩下“熱鬧”。怎樣抓好閱讀對話的“三關鍵”,提高對話教學效率呢?
沒有傾聽就沒有對話。這里的傾聽,不僅是用耳朵聽,而且是一種對學生全方位的關注。這種傾聽是教師對學生反饋的一種呼應,既關注學生的神情心理,也要關注他們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有意識的傾聽,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在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的學習方向,促進閱讀對話向縱深發(fā)展。
比如,教學語文S版第十冊《居里夫人的三克鐳》這一課,在引導學生概括內(nèi)容時,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作者寫作的重點是“三克鐳”,但有兩三個學生卻沒有發(fā)言。筆者在捕捉到這一信息后,立刻提問他們。他們認為,作者寫作的重點是“居里夫人”。對此,筆者沒有急于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分組辯論。最后,他們得出結論,課文雖然寫的是“三克鐳”的故事,但主要表現(xiàn)的卻是居里夫人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
案例中,如果沒有傾聽,教師也能告訴學生答案,但課堂卻少了一點精彩與韻味。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傾聽,從學生語言、表現(xiàn)乃至體態(tài)中捕獲信息,從而對癥下藥,采取針對措施。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真正落實,對話教學的效果才能得以真正提升。
提到傾聽,我們會想到評價,認為學生發(fā)言結束了,教師點評一下,對話就算已經(jīng)完成。這種把對話狹義理解為傾聽,或者評價,至少說是不完全的。對話固然包括評價,但是評價并不完全等于對話。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對話的過程。這里的“對話”更多是指形式,而其實質(zhì)卻是理解。沒有理解的對話,是徒有虛名的對話,是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的對話。具體對話中,教師不僅要認真去傾聽,更要努力去理解學生的思維,為提升對話實效創(chuàng)造條件。
比如,語文S版第八冊《只揀兒童多處行》這一課中,有這樣的一句“花兒與兒童一樣……”。在對話中,有一個學生結結巴巴地說:“學生生長得快……”班上學生哄堂大笑。但是,筆者卻對他表示肯定,然后補充:“你的意思是兒童與花兒一樣,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睆倪@里可以看出,教師已經(jīng)聽懂了學生的意思,并且?guī)椭鷮W生提煉概括。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而且還能引導學生思維,提升對話的實效。
理解是閱讀對話的實質(zhì)。案例中,正因為有了教師的理解,才會有后來對話的精彩。如果教師不主動去理解學生,那么這個學生的回答也許就是一個笑話。這不僅挫傷他學習的信心,更會影響課堂對話的效率。教師要明白,傾聽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而不是為了評價。因此,在具體對話過程中,教師要融入課堂對話中,并主動去傾聽、理解學生的思維與觀點,從而推促閱讀對話的精彩生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對話是在理解學生表達基礎上的一種師生互動。這種對話是多元的、互動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信息的交流一種單向的,教師發(fā)出信息,學生接收信息,師生之間沒思想情感的溝通與交流,這樣也就沒有課堂的互動,因此也談不上對話。
比如,教學語文S版第九冊《十年后的禮物》這一課,筆者曾以“禮物”為話題,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思考十年后最想得到的禮物是什么。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后,筆者再次提問:“那達格妮十年后收到的禮物是什么?大音樂家愛德華·格里格為什么要十年后送給她禮物呢?愛德華·格里格沒有達格妮的地址,十年后又是怎樣把禮物送給她呢?”連續(xù)幾個來回,不僅形成了多元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還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演繹閱讀對話的精彩。
多元對話,是需要學生的參與。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換位思考,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即學生為什么要這么想、這么說。只有把這個問題吃透了,才能真正形成多元互動。而這對學生的成長,對閱讀教學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閱讀對話應該是師生進行心靈互動的平臺,它需要的是以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對話的本質(zhì)是為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是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