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23001) 邱光軍
傳統(tǒng)教學評價重甄別與選拔,重結果輕過程,重量化輕質性,評價主體和方法單一,結果使片面追求分數(shù)和升學率不斷升級,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扼殺了師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摧殘了師生的身心。改革課堂教學,要從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制度開始,發(fā)揮教學評價為教學改革服務的功能,強調其監(jiān)督與檢驗作用,以質性評定統(tǒng)整、取代量化評定,評定的功能由側重甄別轉向側重發(fā)展,從而變“枯燥乏味”的知識型課堂為充滿智慧樂趣和生命關懷的生命型課堂。
課堂教學,毋庸置疑最主要的應該是真實的。所謂真實,就是真正面對學生當下的需求,真正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空間,真正以學生的學情為教學的出發(fā)點,進行全面預設,但教學時不固守預設,更關注動態(tài)生成。
關注預設應從學生多維度的需求出發(fā),因此要加大學情分析的力度與廣度。學情包括學生的知識、能力、心理的發(fā)展需求,包括性別特征、年齡愛好、學習方式等。如,知識層面,先要分析學生已有的,再分析他們未知的方面;學習方式要分析學生在不同年級的學習力,包括個人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探討、集中突破的能力,歸納總結、提升推理的能力等。同時,要對班級學生的性別構成、興趣愛好等進行分析,而不以教師的經(jīng)驗推理替代科學有效的分析,從而制定有效的預設策略。
關注生成要始終以真實有效生成為目標,而不以盲目生成、滿課亂跑為體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思維價值。教師要適時地抓住生成的時機和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積極的、正面的、價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勵、利用;對消極的、負面的、價值低的生成,應采取更為機智的方法,讓其思維“歸隊”,回到預設的教學安排上來。課堂教學因預設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課堂教學應要強調知識學習的邏輯性,以提高效率。如何教授知識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認為,教學沒有絕對性,也不應該有模式。方法可以創(chuàng)新、多樣,但應始終堅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guī)律,注重知識的結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東一點、西一點的散點式、碎片化情況的發(fā)生,要以結構的方式逐步呈現(xiàn),并逐步梳理清晰。只有這樣,才能對教材解讀實現(xiàn)從解構到建構的目標。
首先知識結構具有整體性。一切事物都是有機的整體。知識結構與其他事物一樣,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成整體的各部分之間都相互依賴、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如果知識結構只有數(shù)量的優(yōu)勢,而沒有相互協(xié)調、配合融通,就很難產(chǎn)生知識結構的整體優(yōu)勢。其次,知識結構具有有序性。從一般知識結構的組成來看,它是從低到高、從核心到外圍的結構層次。由低到高是指從基礎知識到專業(yè)技術知識,直至前沿科技知識,要求知識由淺入深的積累,并逐步提高。從核心到外圍是指在核心知識確立的情況下,將那些與核心知識有關的知識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核心知識的中心作用。如果課堂教學不注重知識的有序性,那么知識結構就會雜亂無章,主次不分,發(fā)揮不了它的整體作用。
開放的反義詞是封閉。教學追求的開放是為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開放。封閉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比比皆是,常常以“是”或“不是”來回答問題,學生只能在二者之間選擇,根本無法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
我們不再欣賞追求教案的精心設計,有條不紊地實施,以期達到行云流水般的課堂;不再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引領到教師設計的教程中;不再把學生的已知設想成難點,扼殺學生出乎意料的未知……
只有課堂開放了,才有生成的可能及生成的空間。向哪里開放?鑒于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特點,我認為課堂的開放應是多維的,要求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情境、具體的問題選擇開放的維度。具體來說,要向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開放,激活他們已有知識;要向學生的思維和興趣開放,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向學生的生活開放,讓學生有話可說;要向學生的潛能開放,促進學生的成長;要向學生的群體開放,生成新的課堂教學資源。當然,課堂有放即有收,教師應針對課堂實際及時進行調控,確保課堂的節(jié)律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的深度影響學生的深度,教師的廣度決定學生的廣度。而教師的深度和廣度來自教學評價的導向。學校的教學評價要鼓勵教師深度理解文本,適度教學;要鼓勵教師對教學創(chuàng)新解讀,不以千篇一律的解讀為目標,不以課標解讀為唯一標準答案,不以教師思維窄化、教學方式的小心翼翼為達成目標。鼓勵教師的創(chuàng)新即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鼓勵教師的深入解讀就是鼓勵學生的深入解讀。
但是,在鼓勵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鼓勵標新立異,要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及其認知規(guī)律。教師要正確把握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之間的關系。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對學生狀態(tài)和教材文本正確解讀的基礎之上,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具有邏輯合理性,體現(xiàn)在單元背景下的整體觀照,具有鮮明的育人價值,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思維品質。同時,設計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注重其內在的關聯(lián)和層次的遞進,對問題的解決有合理的預案,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扎實有效。
真實的課堂是不完美的,是會存在遺憾的。但是,遺憾也是一種美,因為遺憾會催生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我們不能要求一堂課完美無缺,不能要求師生在課堂上“不越雷池半步”,因為教師和學生都是活的生命個體,在共同學習過程中不可能嚴格按照流程圖執(zhí)行,這也是課堂的可貴之處。我們本著客觀的態(tài)度去審視課堂的價值,重在評價師生的課堂呈現(xiàn)的狀態(tài),評價課堂生成的已有價值,更多地關注問題的成因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度。
課堂評價是審視課堂的一把尺子。但評價的尺度、內涵十分豐富,把握好它體現(xiàn)了評價者對課程、教師、學生的理解,也體現(xiàn)著評價者對課堂教學價值的判斷。合理運用評價手段,促進課堂轉型,應當成為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價值追求。
[1]葉瀾.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J].教育參考,1997(4)
[2]謝新峰.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沈玲玲.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策略探析[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5).
[4]陳玉琨.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