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市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223600)
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鑰匙。其中,閱讀能力更顯重要,因為,一個學生如果能準確、快速地領(lǐng)會語言的意思,并表達出自己的見解,那么就能促進他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如何才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葉圣陶先生曾說,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是語文教學“懸著”的“明晰目標”。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大膽地朗讀,并對朗讀聲音響亮、讀得正確、讀得有感情的學生,予以充分的肯定。這樣,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章含意,體驗讀書的喜悅。在《云雀的心愿》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這里的風沙真討厭!”小云雀埋怨地說。
“孩子,以前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來由于人們亂砍濫伐,樹木越來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護,就慢慢地變成了貧瘠的沙漠?!眿寢屝奶鄣卣f。
這是小云雀和云雀媽媽看到漫天飛舞的黃沙時說的一段對話。在朗讀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基礎(chǔ)上,我再讓學生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小云雀的埋怨、不滿以及云雀媽媽的心疼、難過的感情。為了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拉近學生和小云雀、云雀媽媽的距離,我問學生:“平時你和別人對話有旁白嗎?”學生不約而同地說:“沒有。”于是,我鼓勵學生去掉旁白再對話,體會一下兩種朗讀的不同感受。
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都很投入。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來。他們已經(jīng)把自己當成了對話中的人物——小云雀和云雀媽媽,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體會到了人物的情感。最重要的是,他們喜歡這種朗讀。
可見,把閱讀的內(nèi)容“瘦身”,省掉了旁白,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領(lǐng)會課文的語意。這樣,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朗讀,不僅讓學生感悟多姿多彩的生活,而且能領(lǐng)會到作者的美好情感和文章深刻的內(nèi)涵,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也得到發(fā)長足的發(fā)展。
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在辯論和說理的時候搶占優(yōu)勢?為什么有的人在談判或外交場合能夠妙語連珠、令人信服?主要是他能夠把握其中的精髓,準確理解并思考對策,巧妙表達。在閱讀中,想要讓學生把握文本的精髓,就要從“動手畫——層層找出關(guān)鍵詞句”開始,讓學生快速把握文章意圖,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姥姥的剪紙》一文有一段描寫姥姥勤于練習剪紙的文字:“數(shù)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痹诮虒W時,教師一般會讓學生想象著姥姥練習時的情景,自由朗讀體會姥姥的勤勞認真。但季瑾老師在執(zhí)教時,突破了這個常規(guī)教法。她把個人朗讀轉(zhuǎn)變成師生合作共同朗讀,由散文變成了詩歌。
(師)數(shù)九隆冬——(生)剪!
(師)三伏盛夏——(生)剪!
(師)日光下——(生)剪!
(師)月光下——(生)剪!
(師)燈光下——(生)剪!
(師)摸黑——(生)剪!
學生口中迸出一個個簡潔利索的“剪”字,讀出了語言的韻味,讀出了語言的音樂美、節(jié)奏感。姥姥那勤勞認真的形象和對剪紙藝術(shù)的熾熱追求,不言而喻。
在閱讀中畫出關(guān)鍵詞,是一個進步的階梯,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它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如何讓學生感悟古詩詞美妙的意境,汲取它的精華,這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來教學古詩詞,學生肯定缺乏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不能很好地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我一改以往的教學方法,從圖、景、文入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解詩意、悟詩境,上演了一堂“異樣”的古詩詞教學。如,教學《天凈沙·秋思》這首詞,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首先,在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文后,我并沒有急著讓學生去理解古詩詞中字詞的意思,而是指導學生看課文的插圖,說說上面有些什么。學生的回答囊括了畫上所有的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瘦馬、詩人……然后,我鼓勵學生借助已有的畫面,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讓插圖變成一幅活生生的風景畫。其間,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并適時指導,集“百家”之長,共同描述。這樣,每個學生的腦海里都生成了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秋思圖。通過想象和交流,學生理解了這首詞的內(nèi)容,很好地感悟了詞的意境。
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我注重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質(zhì)疑—小組釋疑”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讀完課題后,大膽地質(zhì)疑:“誰脫險?脫什么險?怎樣脫險?脫險的結(jié)果怎樣?”通過質(zhì)疑,學生感到這個課題很有趣,能引人入勝。在課堂上,我抓住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相機進行引導。實踐證明,只要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便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質(zhì)疑、釋疑。這比只靠教師設(shè)計問題、提出問題,更能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要求教、學、做結(jié)合起來,同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這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在《風娃娃》一課最后的總結(jié)階段時,我問學生:“如果你是風娃娃,你應該怎么做呢?”全班學生馬上舉手,爭著回答問題。
生1:如果我是風娃娃,我會輕輕地吹,不會把別人的衣服吹跑。
生2:如果我是風娃娃,我不會做壞事,我會輕輕地吹,幫人們把風箏吹起來,把衣服吹干,讓小樹跳舞……
生3:如果我是風娃娃,我不僅也把衣服吹跑,讓人們沒有衣服穿,也要把小樹吹斷。
(全班同學都哄堂大笑)
師:同學們,風娃娃做了壞事,人們都是怎么對它的呢?(學生稍稍安靜)
生1:被人責罵了。
生2人們會不喜歡它,討厭它。
師:那風娃娃被人責罵了,自己高興嗎?
生:不高興。
師:那你應該怎么做?心情如何?
生:我?guī)蛬寢寬叩兀瑡寢尡頁P了我,我很高興。
……
作為教師,我們要把握住正面教育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為此,我還要求學生在課后寫一篇日記,把自己對風娃娃的想法寫出來,以便下次繼續(xù)討論。
在《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的教學中,我布置了課后作業(yè)——《讀〈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有感》。通過習作,學生不僅寫出樟樹的特點和宋慶齡的品質(zhì),并且把“香氣”“不怕蟲”等優(yōu)點一一與宋慶齡的品質(zhì)進行對應。動手寫,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guī)椭鷮W生理解了文章意圖,把握了課文的思想。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要從讀、畫、想、寫著手,循序漸進,積極引導,讓學生愛上閱讀、更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