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226500)
文本細讀,就是反復、仔細、琢磨地閱讀,就是深入地、細膩地、真切地闡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語言、細節(jié)和語境三個維度,引領學生進行文本細讀。通過文本細讀,學生能準確把握文本的真義、作者的意圖。
文本的表達就是一種語言藝術。文本細讀就是要引導學生玩味語言、琢磨語言、感悟語言。語言就是文本密碼的載體。一個詞、一個句子可能就是了解整個文本的密碼,就是開啟整個文本解讀的鑰匙。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就蘊藏在關鍵詞句中、重要標點符號中。讓學生沉潛語言,咀嚼、品味語言是文本細讀的必由之路。
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船長》一文,筆者引導學生三次咀嚼語言、品析文本,使學生獲得對文本的深度理解,提升了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首先抓住一個“涌”字,并和“流”字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到“涌”字能夠表達出水流速度之快、流量之大,將學生帶入文本所創(chuàng)設的“險”的語境中;其次,抓住“不可開交”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輪船遇險后亂的場面;其三,抓住“井然有序”,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亂”到“有序”的根本原因在于船長的指揮若定。這樣,帶領學生走入現場,使他們體悟船長最為精彩的語言。
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fā),然后再回到語言,反復地回往。”擷取文本語言,細讀文本語言,能夠讀出文本的關鍵點。在咀嚼、推敲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文本解讀能力得到發(fā)展。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先生認為,文本細讀可以先從作品中的某些細節(jié)入手,再從細節(jié)中去探尋作品的主題。在文本中,許多看似不經意的細節(jié)往往是作者的用心之所在,用心琢磨,往往能夠開掘出深意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琢磨文本細節(jié),不斷拓展學生的文本解讀思維空間、想象空間。
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師先讓學生圍繞“瞎鬧”“亂勾”“亂鬧”等詞語,到文本中找尋描寫的細節(jié),體會祖父對“我”的疼愛。學生從中找到了“哪里是在下種啊……”“哪里會溜得準……”等句子,并進行感悟,從而一步步逼近文本的核心。接著,引導學生圍繞“澆水”“拔草”等具體活動,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自由生活,體會到祖父對作者的愛。最后,還讓學生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將這種情感寄寓在園子里的蜻蜓、螞蚱等小動物和倭瓜、黃瓜、玉米等景物的具體描寫上的,從而開掘了文本言語的豐富內涵。這樣的文本解讀細致入微,但細而不碎。
從文本“怎么說”入手,可以傾聽文本內在的聲音,傾聽文本跳動的脈搏,傾聽作者內心深處的思想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他們感同身受,逐漸領悟到文本表達的深層意蘊。
文學家瑞恰茲認為,語境是語言產生的意義源泉,決定著文本的意蘊內涵和筆力走勢。語境是打開文本的鑰匙,把握語境的過程就是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對文本產生認知的過程?!白髡咚加新?,遵路識斯真。”立足文本的整體語境,對發(fā)展學生知人論世的語文學習思維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一個學生在粗讀課文后,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九百多級掃上山,九百多級掃下山,而他卻說不累,是否有虛偽的嫌疑?”這暴露了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抓住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教師讓學生立足文本的整體語境,聯系上下文理解老人說的話,并討論交流。通過細讀第七自然段的側面描寫,學生感受到老人掃路的勞動量非常大,應該是很累的;通過第十、第十二自然段,學生找到老人身累心不累的緣由。立足整體語境,就能理解老人的這種“以苦為樂”“樂此不?!钡木売?。
立足文本的整體語境,能開掘出文本細讀的深度,充分發(fā)揮語境潛在的力量與作用。只有將文本細讀融入整體語境之中,才能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文本細讀是學生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只有深入文本,從文本中的語言、細節(jié)以及語境的視角對文本進行細讀,才能讓學生讀出文本的深度、趣味,讀出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