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來看,小學期間的語文學習是奠定語文學習的基礎,對其今后的語文學習和人際交流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老師在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同時要著重加強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和提煉管理,培養(yǎng)學生閱讀其他文章的能力,避免出現(xiàn)只會閱讀教材中的文章的現(xiàn)象。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豐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和閱讀的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閱讀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出自己的潛力,并做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方式,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獲取知識,發(fā)展?jié)摿Γ岣呔C合能力與素質(zhì)。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僅包括了基礎文字的學習,還包含了對小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案例或者閱讀的方式融入課堂中,通過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為今后語文學習過程中其他方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針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師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加強語文閱讀教學,形成學生扎實的語文基礎。以下是結合筆者多年的實踐工作與研究,針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展開的策略研究。
一、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方面的綜合性素質(zhì)與能力,也就是從閱讀、理解、表達、書寫、交流等各個方面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通過閱讀,可以將書本中所描述的信息和閱讀者已有的概念相結合,通過二者的碰撞,可以構建出一種全新的思維過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人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在閱讀同樣的作品時,由于個人閱歷的不同,所感所悟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jù)我國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以外,更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具體內(nèi)容包含了情感、價值觀、對待周圍人與事的態(tài)度、人際交往的實踐能力和學習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閱讀能力需要學生具備較為全面的能力,要具備能夠理清文章結構的能力。從閱讀的具體過程來看,閱讀能力主要包括了對文章的認識與解讀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對文章的鑒賞和評價能力,以及能夠在今后的寫作或者其他形式的實踐活動中運用文章的能力。每一種能力相互之間互為補充,其中對文章的認讀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礎,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認讀能力,才能提高理解能力管理,進而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
二、把握閱讀活動的本質(zhì)
閱讀活動的本質(zh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閱讀對讀者來說是一種交流和吸收的過程,是讀者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獲得認知體驗的過程,讀者可以從書本文章中獲取相應的知識。第二,閱讀對讀者來說是一個心智活動的過程,并且這種活動是主動的、積極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性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認知、分析、概括、推理、總結等心智活動,將通過閱讀所感知的各項知識同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結合起來,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在后期的學習中根據(jù)需要隨時利用。第三,閱讀是一種智力層面的技能。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理解,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專業(yè)的技能,這也是閱讀成功的重要標識。
三、開展有效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也就是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引起或者建立一些帶有情感標志的場景,其主要特點是生動、形象,便于理解,可以引起學生的體驗共鳴,從而促進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與實際運用能力,并通過場景練習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和使用技能。情境教學的核心就在于建立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要建立這樣的場景,僅僅通過語言表述是不可行的,還需要通過一定的物質(zhì)作為場景建立的媒介,對教學的流程進行詳細設計,激活學生參與情境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的方法如下:
(1)設置適當?shù)那榫硨氲秸n堂中。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之 前,教師需要在課前有一定的導入過程,保證學生可以平穩(wěn)過渡到新課程的學習中。在導入課程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要對全班學生的整體心理情況進行分析,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建立有針對性的情境。例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桂林山水的具體風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桂林地區(qū)特有的自然風貌,通過視覺上的吸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描述。通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師生互動交流。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具有關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豐富教學方式,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文章中去,增強學生對文章的認同感和情感體驗。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增加感情互動的頻率。
(3)課后復習溫故知新。通過課堂上的情境教學,互動交流,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學習,但是在課下學生基本上不會主動地詢問或者復習,尤其是面臨著新的文章學習,多數(shù)學生都不會回頭看以前的知識,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提高了,但是知識的穩(wěn)固性卻得不到有效保障,長此以往也無法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今后的課程學習中結合先前所學的文章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復習以前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保證了教學效果。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閱讀效果,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訓練內(nèi)容,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和教材要求,豐富教學方式,同時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主要方法和特點如表1所示。
四、結語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逐漸積累才能慢慢實現(xiàn)。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地引導和教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和閱讀習慣,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對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明確各種閱讀的目的,形成科學、正確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與素質(zhì),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新美.淺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速讀旬刊,2017(3).
作者簡介:許鎮(zhèn)華,女,1979年生,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閱讀、作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