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山水寫意園林之美學(xué)理念及其當代價值

2018-03-03 05:34:20曾繁仁
文藝研究 2018年7期
關(guān)鍵詞:借景造園山水

曾繁仁

中國園林為世界三大園林之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的瑰寶。中國園林包括皇家園林、宗教寺觀園林與私家園林三大類。私家園林多處于山水之中,為文人墨客息心遣興、暢神舒懷之用,故可稱之為“山水寫意園林”。這類園林最具中國特色,最能充分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精華。本文以計成的《園冶》與文震亨的《長物志》、李漁的《閑情偶寄》為主要依據(jù),著重探討山水寫意園林的造園藝術(shù)理念與審美特征。

一、暢神寫意,天人合一——造園之文化根源

“寫意”是中國繪畫的重要技法之一,相對于工筆畫來說,寫意畫不追求細節(jié)逼真,而是以簡勁的筆墨表現(xiàn)對象的情趣和畫家的意趣。中國寫意畫以自然山水為重要表現(xiàn)對象,由此產(chǎn)生出寫意山水之類的畫種。山水畫興起于漢末魏晉時期,當時,由于儒教衰落、政治動蕩,加之玄學(xué)的發(fā)展,士人以清談玄理為精神追求。東晉南渡之后,更發(fā)展為寄情山水、放浪情懷,促使以自然山水為對象的山水繪畫的興起。最早的山水畫論為晉宋時期宗炳的《畫山水序》,該文指出:“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像。至于山水,質(zhì)有而趣靈?!庇终f:“圣賢映于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余復(fù)何為哉?暢神而已。神之所暢,孰有先焉?!弊诒J為,自然山水以“趣靈”而成為審美對象,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以應(yīng)目會心為理”,“以形寫形,以色貌色”,由于“萬趣融其神思”,從而使人于“澄懷味像”之時得以“暢神”①。這表明,山水畫興起之際即強調(diào)以“形”“色”寫其“趣靈”,“融其神思”②。唐代是山水畫的發(fā)展期,出現(xiàn)了以李思訓(xùn)等為代表的北宗青綠著色山水和以王維為代表的南宗水墨山水。王維開啟了中國以筆墨為主、重“寫意”的文人畫傳統(tǒng),他主張“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③,又明言“凡畫山水,意在筆先”④。

幾乎與山水畫的興起同時,山水寫意園林也勃然興起。魏晉之時,在皇家園林與貴族園林之外,私家園林開始出現(xiàn)。加之當時玄學(xué)的流行,私家園林的山水寫意傾向得到發(fā)展。晉石崇在河南孟縣金谷澗中建有著名的金谷園別業(yè),“其制宅也,卻阻長堤。前臨清渠,百木幾于萬株,流水周于舍下。有觀閣池沼,多養(yǎng)魚鳥。家素習(xí)技,頗有秦趙之聲。出則以游目弋釣為事,入則有琴書之娛。又好服食咽氣,志在不朽,傲然有凌云之操”⑤。金谷園有山林之盛,建園、游園之目的在于寄托“志在不朽,傲然有凌云之操”⑥。王羲之著名的《蘭亭集序》乃為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眾文人會聚山陰蘭亭“修褉事”而作,既描寫了蘭亭“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的山林風(fēng)物,又指出蘭亭之會“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暢敘幽情”⑦的園林審美活動。唐代王維在長安附近的輞川建有別業(yè),并寫有著名組詩《輞川集》,歌詠其間的重要風(fēng)物,典型地表現(xiàn)了文人園林的山水寫意特點。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fù)為誰?空悲昔人有”⑧,表現(xiàn)了古今之“悲”;《華子岡》“飛鳥去不窮,連山復(fù)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⑨,表現(xiàn)了“惆悵”之情;《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⑩,表現(xiàn)了“空寂”之意。如此等等。

宋代以降至明清,文人的山水寫意園林得到更大發(fā)展,先后出現(xiàn)了計成的《園冶》、李漁的《閑情偶寄》、文震亨的《長物志》等專論山水寫意園林的理論專著。特別是計成的《園冶》,被譽為世界造園史上最早的系統(tǒng)論著,既是有明一代造園的總結(jié),又對整個造園史之藝術(shù)理念、審美追求等進行了系統(tǒng)發(fā)揮,成為我國園林美學(xué)的理論結(jié)晶。這部全面深刻的造園論著成書于崇禎四年(1631),距今387年,其意義非同小可,歷史上將之與《考工記》并列,是很恰當?shù)摹?/p>

中國山水寫意園林和山水繪畫、山水文學(xué)一樣,都根源于中國文化之精神,其中最主要的是“天人合一”之哲學(xué)觀與文化觀。傅抱石曾指出,“西洋畫是科學(xué)的,中國畫是哲學(xué)的、文學(xué)的。所以中國畫是抽象的、象征的”,因此極重“寫意的精神”?。宗白華更指出:“‘測地形’之‘幾何學(xué)’為西洋哲學(xué)之理想境?!诿駮r’之‘律歷’為中國哲學(xué)之根基點?!辈⒄J為“中國‘本之性情,稽之度數(shù)’之音樂為哲學(xué)象征”?。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是一種詩性的哲學(xué),藝術(shù)的哲學(xué),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儒家的“比德”“言志”說等,道家的“道法自然”“大象無形”論等,佛學(xué)禪宗的“境界”追求等等,都對中國山水寫意園林的藝術(shù)理念與審美追求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二、境仿瀛壺,意境創(chuàng)造——造園之藝術(shù)目標

計成的《園冶》是對中國傳統(tǒng)造園,即園林建筑經(jīng)驗的總結(jié)。造園之藝術(shù)目的是什么呢?陳從周認為,是意境的創(chuàng)造。他說,“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言意境,造園亦言意境”;“園林之詩情畫意,即詩與畫之境界在實際景物中出現(xiàn)之,統(tǒng)名之曰意境”??!耙饩场边@一東方美學(xué)概念,是儒道釋思想交融匯合的成果。唐代王昌齡在《詩格》中提出了“詩有三境”之說,即“物境”“情境”與“意境”:“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于境,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晚唐司空圖《與極浦書》說:“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笸庵?,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譚哉?”?這些關(guān)于意境的論述,主要就詩歌尤其是山水詩而言,但意境的審美特征,如情境合一、含韻外之致等,也與寫意園林之意境相通。計成在《園冶》中多次提出“境界”“妙境”與“深境”之說,他關(guān)于園林意境的更形象的表述是“境仿瀛壺”與“壺中天地”。他說:“境仿瀛壺,天然圖畫。意盡林泉之癖,樂余園圃之間?!保ā秷@冶·屋宇》)?“瀛壺”,即漢代以來傳說的海外三神山之一的瀛洲,為神仙逍遙之所?!熬撤洛瓑亍敝f,即要求所造之園既如“天然”自生,又可供人怡情逍遙。這就要求造園要能以小見大,有令人向往的神韻。他又說:“磚墻留夾,可通不斷之房廊;板壁??眨[出別壺之天地?!保ā秷@冶·裝折》)這是要求造園時在磚墻之間留有夾隙,板壁上要開空窗,從而導(dǎo)引向深邃、悠遠的境界?!皠e壺天地”出自《后漢書·費長房傳》,費長房曾在市中見一老人懸壺賣藥,市罷即跳入壺中。后費長房與老翁“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

計成對園林意境的經(jīng)典表述,是他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冶·園說》)。這與唐人張璪論繪畫之“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意相近,均言天人合一、人工與天然交融,這正是造園之要旨、意境之所在。首先當然是“人作”。所謂造園,即是造園師運用石、水、樹、花等物質(zhì)材料,在地面上建造出如畫的山水、臺閣與亭榭。從中國寫意山水的角度看,造園可以說就是使二維的、平面的繪畫三維化、立體化。計成本人善畫,“少以繪名,性好搜奇,最喜關(guān)仝、荊浩筆意,每宗之”(《園冶·自序》)。他曾為吳玄造園,有意識追求“宛若畫意”“想出意外”。園成,姑孰曹元甫“稱贊不已,以為荊、關(guān)之繪也”(《園冶·自序》)。計成的“人作”,還包含著“意在筆先”之意。如他在談到造園之“借景”要“應(yīng)時而借”時,就進一步發(fā)揮道:“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筆先,庶幾描寫之盡哉?!保ā秷@冶·借景》)“意在筆先”要求造園師在造園時發(fā)揮主導(dǎo)作用,所謂“從心不從法”?,“三分匠,七分主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園冶·興造論》)等等。山水寫意園林是造園師的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他們畫在大地上的山水畫。清人李漁自稱“生平有兩絕技”——“一則辨審音樂,一則置造園亭”。他的造園,“因地制宜,不拘成見,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使經(jīng)其地、入其室者,如讀湖上笠翁之書,雖乏高才,頗饒別致”(《閑情偶寄·居室部·房舍》)?。當然,造園之對于意境的追求,不僅僅停留在“人作”之上,還有“宛自天開”,即合于自然的一面,正如計成所說,“有真為假,做假成真。稍動天機,全叨人力”(《園冶·掇山》)。就是說,山水寫意園林最重要的是要“做假成真”,通過造園師的聰明智慧使園林呈現(xiàn)“天然圖畫”,有“宛自天開”之妙。計成在談到造園疊石為山時,批評不擅造園者在廳前綴一壁,樓前樹三峰,顯得不倫不類。他主張“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園冶·園山》),即強調(diào)掇山應(yīng)該自然而然,不拘一格,如此方能創(chuàng)造佳境。他還針對廳前、圍墻外的園林布置提出正面意見:“或有嘉樹,稍點玲瓏石塊;不然,墻中嵌理壁巖,或頂植卉木垂蘿,似有深境也?!保ā秷@冶·廳山》)可見,這樣的布置是為了營造深幽之境。此外,關(guān)于池上疊山,計成認為:“池上理山,園中第一勝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點其步石,從巔架以飛梁。洞穴潛藏,穿巖徑水;峰巒飄緲,漏月招云。莫言世上無仙,斯住世之瀛壺也。”(《園冶·池山》)可見,“佳境”“深境”“妙境”等勝境之創(chuàng)造為造園之第一要務(wù)。造園如能做到“宛自天開”,使人造的園林如“天然圖畫”,則可成就自然勝境,所謂“竹里通幽,松寮隱僻。送濤聲而郁郁,起鶴舞而翩翩。階前自掃云,嶺上誰鋤月?千巒環(huán)翠,萬壑流青。欲藉陶輿,何緣謝屐”(《園冶·山林地》),一派清、幽、雅、閑的出世境界。這樣的園林,正如明人文震亨《長物志》所說,自然可以產(chǎn)生忘懷息心的審美效果:“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保ā堕L物志·室廬》)?

三、巧于因借,以動觀靜——造園之自然觀

關(guān)于造園的原則,計成有句話說得非常精當,即“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園冶·興造論》)。“巧于因借”包含著豐富內(nèi)涵,揭示出山水寫意園林造園實踐中的自然觀,也就是在造園中如何因應(yīng)、借助自然這一非常核心和重要的問題。所謂造園,重要的是處理好園林設(shè)計與自然素材的關(guān)系。首先,計成提出需要“巧”加處理。這個“巧”字反映了傳統(tǒng)造園理論與實踐非常重視自然,重視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并將之放到首位。當然,這也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tǒng)使然。即使在前現(xiàn)代社會的歷史條件下,造園理論與實踐對于自然的尊重也已達到了非常自覺的程度。關(guān)于“因”,計成說:“因者,隨基勢之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刪椏,泉流石注,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徑,頓置婉轉(zhuǎn),斯所謂‘精而合宜’者也?!保ā秷@冶·興造論》)所謂“因”,指造園時要充分因順、借助自然環(huán)境原有的“高下”“端正”等形態(tài),進行適宜的創(chuàng)造。計成強調(diào)造園要因順、借助自然的地勢與體形,盡量不做根本性的改變。具體來說,就是造園要適宜地處理自然中之樹木、水石等等原有資源,對亭、榭、徑等進行合理的安排。他提出的原則是“互相借資”“精而合宜”,做到人意與自然、自然與自然之間相互適應(yīng)、相互協(xié)調(diào)。計成提出了“不妨偏徑,頓置婉轉(zhuǎn)”問題,認為“因借”需要考慮到造園之曲折、偏徑與虛實婉轉(zhuǎn)這樣的造園藝術(shù)要求。對此,我們另節(jié)論述??傊凇耙颉钡膯栴}上,計成提出的上述原則,實際上是一種人與自然的適應(yīng)與和諧。此外,計成講造園之“因借”,還提出了因于時令的問題。在談到園林中“書屋”的安排時,他說:“惟園林書屋,一室半室,按時景為精,方向隨宜?!保ā秷@冶·屋宇》)這就是說,造園時安排“書屋”要考慮到不同時令的景色特點,做到不同時令均可欣賞到美麗的景色。這一看法和中國畫論強調(diào)山水繪畫要能夠揭示不同時令之下自然風(fēng)景之特色是相應(yīng)的。如王維在《山水論》中就提出“凡畫山水,須按四時”,寫春景要“霧鎖煙籠,長煙引素”,狀夏景要“古木蔽天,綠水無波”,繪秋景要“天如水色,簇簇幽林”,摹冬景要“借地為雪,樵者負薪”?,如此等等。計成還提出根據(jù)山林審美之需要而“因”的問題,他在談到造園掇山問題時說,“宜臺宜榭,邀月招云;成徑成溪,尋花問柳”,“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緣易逗”(《園冶·掇山》)。園林之中某處,是該修臺修榭,該辟成小徑還是引水成溪,都要根據(jù)欣賞風(fēng)景的需要,臺一般建在地勢較高之處,便于眺望;榭一般建于水旁,便于欣賞水景。當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創(chuàng)造山林意境,更深地發(fā)掘山林的意味。

計成的造園理論與實踐在對待自然環(huán)境方面還非常重視依據(jù)自然山水樹木之性,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明人鄭元勛在給《園冶》做的《題詞》中指出,計成之造園,“所謂地與人俱有異宜,善于用因,莫無否若也。他認為,計成善于因地因人而制宜,尊重“地”與“人”之性,通過“巧于因借”而使人與自然合“宜”。計成在談到造園選址時,特別提到“多年樹木,礙筑檐垣,讓一步可以立根,斫數(shù)椏不妨封頂”(《園冶·相地》)。他主張,在造園過程中如遇多年生長的老樹妨礙房屋的建造,就要保護老樹,將建筑的基址挪移開去,避免傷及老樹之根,再適當剪去老樹的枝丫,使得建筑物可以封頂。在造園選石的問題上,計成從珍貴的石材屬于非再生資源的角度提出“石非草木,采后復(fù)生”(《園冶·選石》),因而主張節(jié)用。這一觀點非常可貴。此外,計成還倡導(dǎo)造園時對自然材料的選擇和使用要盡量保留其原貌,使之生“野趣”或“野致”。如在講到園林之圍墻的修建時,他在石砌和編籬之間選擇后者,因為編籬可以保留“野致”:“凡園之圍墻,多于板筑,或于石砌,或編棘籬。夫編籬斯勝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保ā秷@冶·墻垣》)

關(guān)于“借”,計成指出:“借者,園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畽,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保ā秷@冶·興造論》)所謂“借”,就是突破園林所構(gòu)成的空間上的內(nèi)外界限,使園內(nèi)園外“無拘遠近”都可“得景”。顯然,“借”以“得景”即風(fēng)景的欣賞原則。計成認為,園林雖有圍墻以分內(nèi)外,但“得景”卻應(yīng)“無拘遠近”,造園既要“別內(nèi)外”,又要巧借外景,對外景“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使于園內(nèi)可觀“晴巒聳秀,紺宇凌空”,園內(nèi)園外“盡成煙景”。這就是他所倡導(dǎo)的巧妙地對于自然的因借。計成的所謂“借”,內(nèi)容廣泛,“夫借景,林園之最要者也,如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yīng)時而借”(《園冶·借景》)?!敖杈啊卑ㄒ蜻h近、方位、時令而借等內(nèi)涵,遠借高山湖泊,近借樹木花草,仰借天上的彩虹飛雁等等,不一而足。時令是指節(jié)氣,早中晚夜與春夏秋冬四時景致均有區(qū)別,都可以不同地借用。朝霞夕陽、春花秋月、夏日炎炎、冬雪飄舞,都在借景的范圍。此外,還有聲音與色彩的借用等。計成指出:“蕭寺可以卜鄰,梵音到耳;遠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氣青霞,鶴聲送來枕上;白蘋紅蓼,鷗盟同結(jié)磯邊?!保ā秷@冶·園說》)這里所談到的“借景”,有氛圍之借,如蕭寺、紫氣;有景物之借,如遠峰、紅蓼;有聲音之借,如梵音、鶴聲等,非常豐富。這種遠、近、深、仰、鄰等等“借景”,既是景的豐富,又揭示出園林審美是一種從不同視角的觀賞,是一種動態(tài)中的觀賞。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以特有的多視角透視為結(jié)構(gòu)模式,因此,中國的藝術(shù)審美是一種行動中的人對于景物的欣賞,而不是以焦點透視所構(gòu)成的西方古代藝術(shù)所要求的靜止的觀照。這種多視角透視,中國傳統(tǒng)畫論中稱之為“三遠”,即自上而下之“高遠”,自前而后之“深遠”,自近而遠之“平遠”,從而產(chǎn)生“山形步步移”與“山形面面看”?和“從四方上下各面看取”?的審美效果。這種審美效果,在山水寫意園林的造園中主要是通過“借景”達到的。因此,“借景”提示出園林審美的特有的以動觀靜的審美方式。李漁《閑情偶寄》中提出“取景在借”之說,并以三個典型案例生動地描述了造園中“借景”以達到以動觀靜的效果,還設(shè)計出相關(guān)圖案,非常有價值。其一是通過“便面”借景,指在湖舫兩側(cè)各開一扇形舷窗,處身船舫中,透過敞開的舷窗隨舟之行而觀賞兩岸風(fēng)景?!白谄渲?,則兩岸之湖光山色、寺觀浮屠、云煙竹樹,以及往來之樵人牧豎、醉翁游女,連人帶馬盡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圖畫。”(《閑情偶寄·居室部·窗欄·取景在借》)。其二是以窗為畫,借外景以實之。如窗外“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寬止及尋。而其中則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鳴禽響瀑,茅屋板橋。凡山居所有之物,無一不備”,于是,“裁紙數(shù)幅,以為畫之頭尾,及左右鑲邊。頭尾貼于窗之上下,鑲邊貼于兩旁,儼然堂畫一幅,而但虛其中。非虛其中,欲以屋后之山代之也”。他稱這種窗子為“無心畫”“尺幅窗”,認為“坐而觀之,則窗非窗也,畫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畫上之山也”(《閑情偶寄·居室部·窗欄·取景在借》)。這是一種以動觀靜的“借景”。其三是借枯木為景?!叭±细芍闭?,順其本來,不加斧鑿,為窗之上下兩傍,是窗之外廓具矣。再取枝柯之一面盤曲、一面稍平者,分作梅樹兩株,一從上生而倒垂,一從下生而仰接。其稍平之一面則略施斧斤,去其皮節(jié)而向外,以便糊紙;其盤曲之一面,匪特盡全其天,不稍戕斫,并疏枝細梗而留之。既成之后,剪彩作花,分紅梅、綠萼二種,綴于疏枝細梗之上,儼然活梅之初著花者?!崩顫O稱這種窗為“梅窗”,并自認為“生平制作之佳,當以此為第一”(《閑情偶寄·居室部·窗欄·取景在借》)。這也是一種以動觀靜之“借景”。

山水寫意園林之自然觀繼承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內(nèi)涵豐富,幾乎滲透到造園理論的一切方面,“因借”只是其重要一維。不過,也有學(xué)者認為,中國園林有“反自然”的傾向。漢寶德在其《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的自序中說,“我也感覺到中國園林反自然的本質(zhì)”?,但該書正文并未就此展開論述。如果不是印刷錯誤,我認為這可能和該書主要根據(jù)漢賦等文獻的記載來探討中國早期皇家園林有關(guān)?;始覉@林勞民傷財、破壞自然的現(xiàn)象當然存在,但中國古典園林總體上是遵循著“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tǒng),尤其是山水寫意園林,以“因借”為其宗旨,有著很明顯、很強烈的順應(yīng)自然、尊重自然、親和自然的傾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于前現(xiàn)代之農(nóng)業(yè)社會,本質(zhì)上有一種天然的親近自然的意識。因此,中國園林理論特別是山水寫意園林這種對于自然的順應(yīng)與尊重,應(yīng)該是我們今天的園林建設(shè)乃至城市建筑應(yīng)該繼承之處。相對而言,西方傳統(tǒng)造園的那種大規(guī)模改變自然的行為倒真的帶有反自然的本質(zhì)。如著名的法國凡爾賽宮,就是在原本無水、無景、無樹的最荒涼的不毛之地上建造的,占地逾6000公頃,從1662年動工,歷時二十七年,分三個階段建造,最終成為歐洲歷史上最大最豪華的宮苑之一,體現(xiàn)了法國國王“征服自然的樂趣”?。

四、精在體宜,宜居有方——造園之宜居觀

計成認為,造園最終之歸宿是“精在體宜”,所謂“得體合宜,未可拘率”(《園冶·興造論》),即言造園最基本的是“得體合宜”,而不可拘泥于陳規(guī)。這里用一“精”字,說明“得體合宜”反映了造園的質(zhì)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謂“體宜”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具有“處所”的適宜之意,大致相當于我們在生態(tài)美學(xué)研究中常用的西語“place”,非常重要。計成的“體宜”觀念,表現(xiàn)在他對“許”字的重視上。明末阮大鋮為《園冶》所作的《冶序》中談到他游覽計成所建寤園之感受時說:“樂其取佳丘壑,置諸籬落許,北垞南陔,可無易地說明寤園是一個山林美麗、籬落錯置、最適合隱居的處所。在談到造園廊房基址的選定時,計成強調(diào)“或余屋之前后,漸通林許”(《園冶·廊房基》)?!傲衷S”,即通向林間處所。因此,計成所謂的“體宜”,涉及到對于自然環(huán)境之處置的“合宜”:“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間進,量其廣狹,隨曲合方?!保ā秷@冶·興造論》)這是總的原則。具體要求,如門樓基址的“合宜”:“園林屋宇,雖無方向,惟門樓基,要依廳堂方向,合宜則立?!保ā秷@冶·門樓基》)再如“曲折”與“端方”關(guān)系處置的“合宜”:“曲折有條,端方非額。如端方中須尋曲折,到曲折處還定端方。相間得宜,錯綜為妙?!保ā秷@冶·裝折》)如此等等。文震亨的《長物志》和李漁的《閑情偶寄》對造園之“得體合宜”有較為全面的闡述。前者有《海論》一篇,主要討論造園之“避忌”與“合宜”問題,其總的原則是“隨方制象,各有所宜。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長物志·海論》)。具體來說,其一是用途的“適宜”。如“承塵”(天花板)不可濫用,“此僅可用之廨宇中”?!扳萦睢奔垂偕?。內(nèi)室需有女眷回避男賓的“避弄”,“暖室不可加簟”。“簟”即竹涼席?!懊姹毙⊥ィ豢商珡V,以北風(fēng)甚厲也”等等。其二是氣候條件之“合宜”。如“南方卑濕,空鋪最宜”?!翱珍仭奔粗v究室屋之空敞通風(fēng)。其三是防止低俗。小室“忌紙糊,忌作雪洞,此與‘混堂’無異”?!盎焯谩奔丛∈摇S葹榭少F的是,文震亨將“得體合宜”的觀念發(fā)展為對自然資源與人的生存之健康的思考,提出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看法。如,他講“鑿井”,提出“井水味濁,不可供烹煮。然澆花洗竹,滌硯拭幾,俱不可缺”(《長物志·鑿井》);又如,他講雨水的運用,認為“秋水為上,梅水次之”,春水乃“和風(fēng)甘雨”,故勝冬水,而“夏月暴雨”“最足傷人”,故“不宜”(《長物志·天泉》)。地下水以“清寒”者為上,“瀑涌湍急者勿食,食久令人有頭疾。如廬山水簾、天臺瀑布,以供耳目則可,入水品則不宜”(《長物志·地泉》)。至于江河之水,以“去人遠者”為佳,“河流通泉竇者,必須汲置,候其澄澈,亦可食”(《長物志·流水》)。

計成提出的“巧于因借”與“精在體宜”,這兩個方面是緊密相聯(lián)、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共同構(gòu)成了山水寫意園林之完備的宜居理念?!耙司印保钱敶鷳B(tài)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也是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山水寫意園林所呈現(xiàn)的宜居觀包含五個方面內(nèi)容。其一,宜于人的生命與生存。這是山水寫意園林宜居觀之首要,涉及到居住、飲水、風(fēng)寒、雨暴、氣候、朝向、便宜等等諸多方面。其二,宜于人的精神與社會生活。山水寫意園林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暢神寄情、消閑怡志,是一種對于清、雅、幽之境界的追求。其三,宜于人與自然的互相促進。這里的“相宜”,也可以稱為“互因”,也就是人與自然互為依靠,互相借資。這在山水寫意園林之理論論著中反映得較為明顯,計成等人所謂的“因”,不僅僅是因于自然環(huán)境,而且也包括自然環(huán)境因于人,宜于兩者的互因互借。只有宜于自然環(huán)境,才能宜于人;同樣,也只有宜于人,才能宜于自然環(huán)境。這里的“因”與“宜”之關(guān)系有辯證的意味,或者說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特有的陰陽相生的太極思維的意味。李漁在論述房舍與人之關(guān)系時,提出了“宜”“適”與“稱”三個概念。所謂“宜”,即宜于人之春夏秋冬之居住,不可“宜于夏而不宜于冬”;所謂“適”,即指將“宜”普及到所有人群,包括主人與賓客,“及肩之墻,容膝之屋,儉則儉矣,然適于主而不適于賓”;所謂“稱”,即指環(huán)境與人相稱,所謂“吾愿顯者之居,勿太高廣。夫房舍與人,欲其相稱”(《閑情偶寄·居室部·房舍》)。其四,宜于自然。中國山水寫意園林的“因借”,包括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尊重與保護,如計成提出的遇老樹要“退一步可以立根”,以及對石材等珍稀資源要節(jié)儉使用等,非??少F。其五,宜于發(fā)揮自然的造福于人類的積極作用。造園理論中,強調(diào)通過近借、遠借、鄰借、仰借、四時相借等多種途徑,使人能充分欣賞到自然美景??傊袊剿畬懸鈭@林之宜居觀是非常全面而先進的,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值得借鑒。

五、虛實蜿蜒,充滿生意——造園之生命藝術(shù)觀

“巧于因借,精在體宜”作為山水寫意園林之造園原則,具體體現(xiàn)為虛實相生的、以時間處理空間的特殊的東方式造園手法?!耙颉庇谧匀皇菍?,“借景”于自然則是虛。所謂“體宜”,是一種最恰當?shù)目臻g處理,是通過“巧于因借”實現(xiàn)的“體宜”。這種在時間的流動中安排布置空間的方法,使造園達到境界全出。宗白華說:“建筑和園林的藝術(shù)處理,是處理空間的藝術(shù)。老子就曾說:‘鑿戶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抑檬怯捎谑抑兄臻g,而‘無’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節(jié)奏?!?這里所謂“無”即是虛,“無”之道的生命節(jié)奏,實際上是虛實相生產(chǎn)生的生命節(jié)奏?!吨芤住ひ讉鳌酚醒?,“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說明陰陽相生是變易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天地社會發(fā)展的本真、人生大道的本性,也是生命藝術(shù)的產(chǎn)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造園的無與有、虛與實、因與借的相反相生,就是這種陰陽相生規(guī)律的反映。這是一種“充滿生意”的生命之美,文震亨在講到造園之“廣池”問題時說,“池傍植垂柳,忌桃杏間種。中畜鳧雁,須十數(shù)為群,方有生意”(《長物志·廣池》)。這里使用的景色都是虛實相生的,例如垂柳之動與水面之靜、桃花之紅與杏花之白、鳧雁之游與荷葉之靜,都是虛實相生,相反相成的,如此“方有生意”。李漁在講“取景在借”時講到運用“便面畫”“尺幅窗”“梅窗”等時,都包含著通過人的創(chuàng)造性布置、更移,使窗之靜與畫之動虛實相生,生機畢現(xiàn)。他說:“便面不得于舟,而用于房舍,是屈事矣。然有移天換日之法在,亦可變昨為今,化板成活,俾耳目之前,刻刻似有生機飛舞,是亦未嘗不妙?!保ā堕e情偶寄·居室部·窗欄·取景在借》)

虛實相生可以說是山水寫意園林造園之基本規(guī)律,是創(chuàng)造境界的必要途徑?!秷@冶》之導(dǎo)論《園說》即貫穿了虛實相生的基本精神。計成說:“徑緣三益,業(yè)擬千秋。圍墻隱約于蘿間,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樓憑遠,縱目皆然;竹塢尋幽,醉心即是。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梧陰匝地,槐蔭當庭;插柳沿堤,栽梅繞屋。結(jié)茅竹里,浚一派之長源;障錦山屏,列千尋之聳翠。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保ā秷@冶·園說》)這段話可以看作是計成對園林之景物設(shè)計與審美體驗的總要求。在這里,“圍墻隱約”“架屋蜿蜒”“窗戶虛鄰”“栽梅繞屋”“障錦山屏”等,都是虛實相生之幽深靜雅的詩情畫意,充滿靈動的生機。在造園各方面的具體要求上,計成也始終強調(diào)虛實相生。如關(guān)于“相地”,他提出“如方如圓,似偏似曲;如長彎而環(huán)璧,似偏闊以鋪云”(《園冶·相地》),即要求園基之選址,要方圓得當、偏曲有致,狹長彎曲似回環(huán)之璧,地勢廣闊似層疊的云彩,將曲折、環(huán)繞、層疊等虛實結(jié)合放到首要位置。關(guān)于“立基”,他提出“房廊蜒蜿,樓閣崔嵬”(《園冶·立基》);關(guān)于“廳堂立基”,他提出“深奧曲折,通前達后”(《園冶·廳堂基》);對于“裝折”,要求做到“曲折有條,端方非額”,“相間得宜,錯綜為妙”(《園冶·裝折》);設(shè)置曲水流觴,要注意“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觴,似得天然之趣”(《園冶·曲水》)。相對而言,造園之“借景”最能得虛實相生之妙,所以計成指出,“夫借景,林園之最要者也”,“構(gòu)園無格,借景有因”,“因借無由,觸情俱是”(《園冶·借景》)。借景與情之所系密切相關(guān),一切景語皆情語,虛實相生是一種生命情緣的生成。此外,計成還重視色彩虛實之對比,所謂“畫彩雖佳,木色加之青綠;雕鏤易俗,花空嵌以仙禽”(《園冶·屋宇》)。這是一種木色與青綠、空花與雕鏤等不同色彩、形狀的虛實對比。至于聲音之虛實對比,則有“竹里通幽,松寮隱僻。送濤聲而郁郁,起鶴舞而翩翩。階前自掃云,嶺上誰鋤月”(《園冶·山林地》)。這是以竹里通幽、松寮隱僻之虛對比濤聲郁郁、鶴舞翩翩之實。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風(fēng)景之隱與現(xiàn)是造園之虛實的典型表現(xiàn),山水寫意園林以曲徑通幽見長,多設(shè)照壁,將景致隱于壁后,使林木花草與亭臺樓閣互相掩仰錯置,造成一種“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使之蘊有含蓄的韻味。

總之,園林之虛實相生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有的超凡脫俗的生命樣態(tài),為山水寫意園林之意境也。鄭元勛在其《影園自記》中寫他欲以城南廢圃為“養(yǎng)母讀書終焉之計”,并說該園“環(huán)四面柳萬屯,荷千余頃,萑葦生之,水清而多魚,漁棹往來不絕。春夏之交,聽鸝者往焉。以銜隋堤之尾,取道少紆,游人不恒過,得無嘩。升高處望之,‘迷樓’、‘平山’皆在項臂,江南諸山,歷歷青來。地蓋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間,無他勝,然亦吾邑之選矣。這段關(guān)于“影園”的景物描寫,包含著非常豐富的虛實對比,如柳荷萑葦與清水,動態(tài)之漁棹與水之清靜,無嘩之靜寂與鸝鳴,迷樓、平山與江南諸山,柳影、水影、山影與實景等。正是在這豐富多彩的虛實對比中,“影園”的清、幽、雅之意境得以畢現(xiàn)。虛實相生也是一種生命節(jié)奏,在山水寫意園林之虛實對比之中呈現(xiàn)優(yōu)雅靜穆的生活節(jié)奏,感染著我們,熏陶著我們。這就是山水寫意園林帶給我們的永久陶冶。

六、山水寫意園林的當代價值

中國古典園林被公認為是世界園林之母,對于世界園林發(fā)展給予了重大影響。日本歷史上著名的“神泉苑”“枯山水”“石庭”“茶庭”等,明顯受到中國園林的直接影響。17世紀流行于英國乃至整個歐州的“英中式園林”(Jardin Anglochinois),更主要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的啟發(fā)。山水寫意園林作為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意義。

首先,山水寫意園林得到世界范圍內(nèi)的廣泛認可和積極肯定。隨著生態(tài)美學(xué)的興起,中國山水寫意園林日益受到西方環(huán)境美學(xué)家的重視與贊賞。美國環(huán)境美學(xué)家阿諾德·伯林特本世紀以來多次來華講學(xué),期間多次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等地參觀中國園林,專門寫了《中國園林的自然與家園》一文,論述中國園林特別是山水寫意園林的審美特點。他說,中國文人園林所構(gòu)成的獨特人居空間,拓展了我們對城市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存在關(guān)系的理解,其造園傳統(tǒng)也模糊了人工與自然的差異,使得人們置身其中,猶如置身自然之中,在那里我們找到了自己。加拿大環(huán)境美學(xué)家艾倫·卡爾松1997年撰寫《論日本園林的審美欣賞》一文,他在將日本園林,主要是“茶園”和“漫步園”與法國、英國園林進行比較后說:“我發(fā)現(xiàn),上述類型的日本園林很容易進行審美欣賞。置身其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費力氣就可以進入一種平靜和安寧的觀照狀態(tài),它以我感覺到很快樂、生活得很好為標志。新時期以來,中國園林進一步得到世界范圍的認可,產(chǎn)生新一輪中國古代園林國外移植之風(fēng)。1981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仿造蘇州網(wǎng)師園之殿春簃小院建成了明軒。明軒內(nèi)建有月亮門、曲廊、山石、竹木、花草和魚池等,特別是書房之天井,墻角壁前疊石立峰,植有叢竹、臘梅、天竺、芭蕉,透過紅木邊框之窗框形成國畫小品,寫有對聯(lián)“巢安翡翠春云暖,窗護芭蕉夜雨涼”,以及“燈火夜深書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富有詩情畫意。書房前有石欄平臺,漁網(wǎng)狀花街鋪地,以示漁隱。山水寫意,意味深長。明軒成為境外造園的經(jīng)典之作,被譽為中美文化交流的永恒展品,吸引了眾多外國友人,受到廣泛贊譽。此外,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士等都有對于山水寫意園林的移植營造,蔚然成風(fēng)。

其次,山水寫意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生態(tài)美學(xué)的智慧結(jié)晶,對于當代生態(tài)美學(xué)建設(shè)意義重大。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原生性的生態(tài)文化,因為中國古代是農(nóng)業(yè)社會,以農(nóng)為本,“天人合一”成為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模式。中國傳統(tǒng)的儒釋道都倡導(dǎo)“與天相和”“生生之謂易”的文化理念,這種理念滲透于一切文化藝術(shù)之中,包括山水寫意園林。山水寫意園林的造園理念,諸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巧于因借,精在體宜”“虛實蜿蜒,方有生意”等等,都融注著豐富、深刻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提供了“家園”“宜居”與“詩意地棲居”這些生態(tài)美學(xué)范疇的東方表達,對于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美學(xué)建設(shè)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卡爾松在論述日本園林解決自然與造園的矛盾時指出,“日本園林體現(xiàn)自然因素和藝術(shù)因素辯證關(guān)系的最明顯方式,是通過將人工因素小心地安置在復(fù)雜的自然語境中。日本園林景觀的一個本質(zhì)方面是人工制品通過自然因素的擴散。這段話可以說是計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翻版,頗能說明山水寫意園林及其理論的當代價值。伯林特認為,中國山水寫意園林“提供了‘環(huán)境審美交融的最佳條件’”?。伯林特是運用其環(huán)境美學(xué)的“介入式審美”或“融入式審美”觀念來闡釋中國山水寫意園林的,也可以說是對“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當代闡釋。山水寫意園林所提倡的借景,如遠借、鄰借、仰借與俯借等等,以及湖舫之便面等,均是一種以動觀靜之法,是一種中國園林特有的“融入式審美”。從這一角度說,中國山水寫意園林在當代具有普適意義。

中國傳統(tǒng)山水寫意園林的當代價值提示我們,應(yīng)該充分重視它的藝術(shù)理念與審美追求所蘊涵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將之運用到當代園林建設(shè)之中,使當代園林建設(shè),乃至城市建設(shè)繼承中國文化傳統(tǒng),體現(xiàn)生態(tài)審美觀念,建設(shè)更加美好同時又具有時代意義的新的園林,造福于人民。當然,當代園林建設(shè)也應(yīng)該注意借鑒西方園林在處理人與自然和諧關(guān)系方面的有益經(jīng)驗,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以中國傳統(tǒng)為根本,樹立文化自信,大膽吸收傳統(tǒng)的精華加以發(fā)揚,建設(shè)新的人民喜歡的山水寫意園林。

①② 宗炳:《畫山水序》,潘運告編注《中國歷代畫論選》上,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3頁,第13頁。

③ 王維:《山水訣》,《中國歷代畫論選》上,第90頁。

⑤⑥ 石崇:《思歸嘆序》,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4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44頁,第344頁。

⑦ 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4冊,第273頁。

⑧ 王維:《孟城坳》,陳鐵民《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413頁。

⑨ 王維:《華子岡》,《王維集校注》,第415頁。

⑩ 王維:《鹿柴》,《王維集校注》,第417頁。

? 傅抱石:《中國繪畫之精神》,葉宗鎬、萬新華選編《傅抱石論藝》,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172頁。

?宗白華:《形上學(xué)——中西哲學(xué)之比較》,林同華主編《宗白華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587頁。

?陳從周:《說園》,《陳從周全集》第6卷,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18頁。

? 王昌齡:《詩格》,肖占鵬主編《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匯編評注》上,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346頁。

? 司空圖:《與極浦書》,郭紹虞、王文生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第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01頁。

? 計成:《園冶》,楊光輝編注《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4輯,同濟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頁。本文下引《園冶》均據(jù)此書,僅注篇名。

? 《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743頁。

?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國歷代畫論選》上,第158頁。

? 郭熙:《林泉高致》,《中國歷代畫論選》上,第228頁。

? 陳滯冬編《張大千談藝錄》,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版,第4頁。

?漢寶德:《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4頁。

? 朱建寧:《西方園林史》,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頁。

?阮大鋮:《冶序》,《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4輯,第3頁。

猜你喜歡
借景造園山水
愛在一湖山水間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鄭州市人民公園內(nèi)的廉潔文化元素
山水之間
一處山水一首詩
壹 造園·納瑞集祥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19:52
《山水》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2:00
江南園林造園手法在新中式園林中的應(yīng)用初探
清漪園賅春園造園藝術(shù)及園林審美探析
這半江月誰家之物——借景抒懷類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古典皇家園林造園藝術(shù)特征辯證評價——以諧趣園為例
龙胜| 甘肃省| 吉林省| 平顶山市| 吴川市| 杭州市| 尉犁县| 湖北省| 天等县| 高平市| 铜鼓县| 东安县| 衡东县| 南澳县| 六盘水市| 邯郸市| 珲春市| 资源县| 曲松县| 玉树县| 阿合奇县| 嘉义市| 石渠县| 菏泽市| 玉田县| 蓬安县| 凤凰县| 微博| 萨嘎县| 汝阳县| 河北省| 河源市| 和田市| 长岛县| 班戈县| 宁安市| 樟树市| 天台县| 武汉市| 卫辉市|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