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目前,農村學?!半S班就讀”智障兒童教育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一是“隨班就讀”的智障兒童放任自流狀況越來越顯著;二是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模式仍然被忽視。對此,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也進行了一些策略方面的探索,一是準確定位智障兒童,科學明確教育目標;二是按照“一人一案”精準施策。
[關鍵詞]隨班就讀;智障兒童;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03-0061-02
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在我國很早就有,但正式提出是在1988年公布的《中國殘疾人事業(yè)五年工作綱要》中。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農村學校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模式受到的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
一、令人擔憂的教育現(xiàn)狀
1.“隨班就讀”的智障兒童放任自流狀況越來越顯著
近些年,盡管人們逐漸接受了智障兒童“隨班就讀”,但農村學校智障兒童“隨班就讀”教育的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適齡智障兒童不能持續(xù)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師對智障兒童放任自流,教師對智障兒童的學習指導和訓練不足,智障兒童“一人一案”的精準施教措施沒有兌現(xiàn),教師對智障兒童教育方法的針對性培訓跟不上,學校對智障兒童的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等,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說明智障兒童“隨班就讀”教育現(xiàn)狀在學校層面上不容樂觀。
2.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模式仍然被忽視
在研究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模式上,近幾年針對農村學校的研究缺失也不失為一個問題。在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模式方面,研究的成果基本上集中在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在此領域涉及很少;城市中學教師、高校教師是此課題科研的主體,但農村教師缺少這方面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教師教學態(tài)度、教學模式,但從智障兒童的角度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的研究少。這些都從理論支撐的角度影響著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策略的實施及效果呈現(xiàn)。
二、農村學校智障兒童“隨班就讀”教育策略
1.準確定位智障兒童,科學明確教育目標
智力障礙也稱智力殘疾、智力低下、精神發(fā)育遲滯、智力落后、智能障礙等。我國的定義是指智力顯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適應行為的障礙。在準確定位方面,一定要以國家給出的智力鑒定標準做好智障兒童的定位工作。例如我校有一名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驗,確定屬于中度弱智兒童。其學習困難源于身患唐氏綜合征,家庭沒有對此進行提前干預,加上早期教育缺失和同伴的鄙視、疏遠,導致其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增加了學習困難。而許多學校把有其他方面疾病或學習無效果的學生都視為智障學生,這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學的。而且,就“隨班就讀”的智障兒童來說,也不能讓其在學校放任自流。應該制定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目標,讓部分肢殘、輕度弱智、弱視和重聽等殘障學生進入普通班就讀。例如,我對上述學生所定的教育目標重點在于改善其周圍環(huán)境,讓大家與我一起關愛他們,幫助他們,以培養(yǎng)其健康心理和喚起其自信,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所以說,確定目標,就是要讓這些特殊學生能夠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互相交流,并使其獲得必要的特殊指導和訓練,開發(fā)智力,以便使這些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2.按照“一人一案”精準施策
早在199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市就召開了“世界特殊教育大會”,頒布了《薩拉曼卡宣言》,以此為標志,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被向前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即“全納教育”時代。我國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中提到,要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我們以此為課題,對農村學?!半S班就讀”智障兒童教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研究,按照“一人一案”教育方式精準施策。結合我校實際和特色,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手段,我們對我校農村智障兒童實施“一人一案”,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針對智障兒童的差異性和個體發(fā)展的特殊需要,確定適宜的目標、選擇適合的內容、運用最佳的方式進行個別化訓練,強化親子同訓。使每個兒童在不同的起點得到最佳的康復,切實開展智障兒童的精準施教,不斷加強智障兒童的能力訓練。
例如,我們根據個案強化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訓練,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設計物品配對活動,通過顏色、方位、形狀等不同物體的特征,讓其認識物體的存在。再如,我們強化智障兒童感知能力的訓練。通過開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知覺等多方位訓練,讓智障兒童用手去感受,分辨冷水和熱水。又如,我們強化智障兒童運動能力的訓練。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開展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樓梯、跑、跳、反應速度、力量、手眼協(xié)調及平衡訓練,不斷強化精細訓練,讓智障兒童的運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正是在新的發(fā)展理念指引下,結合我校的實際,我們總結了“一人一案”精準施教策略,切實解決我校農村智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給其他農村學校今后的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研究工作提供參考和幫助。
3.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學校“隨班就讀”智障兒童教育管理體系
在管理方面,我們常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弊鳛橐粋€集體,即使是具有特殊性的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班級,應該具備的規(guī)章制度絕不可少。所以,制定公正、公平、可行、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以加強對班級的管理極為必要。因此,在智障兒童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結合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科學規(guī)范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
一是我們在細致掌握班級學生身心發(fā)展、智能開發(fā)、文化背景的基礎信息上,著眼班級整體發(fā)展的目標和個體成長的需求,制定了個人發(fā)展和班級發(fā)展彼此兼容的班級常規(guī)。例如,為了保持教室內的秩序,我們在充分尊重班規(guī)的前提下,制定了有利于學生表達或參與的規(guī)范方式,對學生就座、聆聽、表達、行走、交往等基本行為方式進行了規(guī)范。
二是我們從保障學生安全的高度,制定了班級安全責任管理制度。作為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班級,其特殊性決定了必須預先杜絕任何不安全情況的發(fā)生,為此以相應的制度予以保障,就能使這項工作長期化。例如,我們針對生活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分組活動情況,從周一到周五明確了負責活動的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以確保在每一個時間段都能有專人對學生進行全程照顧和管理。
三是我們根據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班級的不同需要,制定了不同方面的分項管理常規(guī)。例如在生活方面,我們制定了晨掃、課間、進餐、午休、收發(fā)等常規(guī),并根據學生能夠承擔相應工作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務,提出各自的工作要求。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們制定了早操、課堂、作業(yè)、禮貌、游戲等分項學習常規(guī),對每一項內容提出明確的要求。為了滿足個別學生的需求,我們制定了對過敏史學生食物專供、對有某項活動障礙的學生安排適合的活動和照顧等特殊需要常規(guī),以確保智障兒童在“隨班就讀”中不發(fā)生類似的問題。例如在培養(yǎng)合作能力方面,我們制定了班級學生互助常規(guī),通過確定班、組長與各自的合作伙伴,明確分工和職責,以彰顯合作互助的班級成長氛圍。
總之,為了貫徹落實“十三五”期間對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使命,在教育精準扶貧的新發(fā)展理念統(tǒng)領下,我們將呵護“折翼天使”的能力與智慧,按照“一人一案”精準施策,實施我校“隨班就讀”智障兒童教育對策,把這項工作向縱深推進。
(特約編輯 斯 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