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英 白學本
[摘 要]隨著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急劇增長,教育難題日漸凸現(xiàn)。這就要求全體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真分析留守兒童的問題現(xiàn)狀,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確保留守兒童得到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學;留守兒童;問題現(xiàn)狀;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03-0079-02
目前,農(nóng)村經(jīng)濟大面積轉(zhuǎn)型,城鎮(zhèn)化進程大踏步前進,農(nóng)村閑散勞動力日漸增多,越來越多的農(nóng)民進城務工,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急劇增長,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問題和教育問題逐漸凸現(xiàn)。在這種嚴峻的現(xiàn)實面前,如何確保留守兒童的良性發(fā)展,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本人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對如何科學地進行留守兒童教育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現(xiàn)狀
1.親情關愛缺乏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與父母接觸的時間較短,相互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少,深層次的情感交流更是欠缺,導致部分留守兒童孤獨自卑,精神壓抑,有的甚至性格孤僻,平時不愿意與教師和同學溝通,容易心理失衡、行為失控,甚至道德失范,出現(xiàn)心理偏差。
2.管理監(jiān)護欠缺
父母長年在外務工,多把孩子交給祖父輩們看管,由于老人文化層次較低,往往生活上操心得多,教育上投入得少。加上教育方法欠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大打折扣,逐漸形成教育管理的盲區(qū),從而導致留守兒童身上出現(xiàn)許多問題。
3.學習信心不足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家中,家庭教育氛圍較差,生活和學習中往往缺少關愛和幫助,久而久之在學習上就會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如果祖父輩們嘮叨多了,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將學習的興趣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
4.不合群,行為怪異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總覺得在生活上不如別人,得不到父母的呵護,在很多時候還會受到欺負和冷落。為了舒緩這種壓抑的情緒,他們往往以網(wǎng)絡、電視劇中的反面人物為榜樣,表現(xiàn)出一些怪異的行為,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5.學校與家庭銜接困難
不少留守兒童的家長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寄托在教師和學校上,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孩子在學校中出現(xiàn)一些棘手的問題,教師與家長溝通困難,有時教師甚至聯(lián)系不上家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合拍,銜接困難,直接影響了對孩子的有效管理。
二、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1.扮演好“代理家長”的角色
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的問題。由于家長長期不在家中,留守兒童總會覺得自己孤立無助,有困難無人幫助,有委屈無處傾訴,久而久之便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自信心缺失,直接影響學習的勁頭。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如果教師能扮演好留守兒童“代理家長”的角色,在生活細節(jié)上多關心多幫助,為他們排除后顧之憂,自然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深入學生的心中,教育就會得心應手。我班上曾經(jīng)有一名學生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改嫁外地,他與爺爺相依為命,自卑心理嚴重。得知這一情況后,我多次找他談心,與他成為朋友,他也很信任我。為了更好地幫助他,我扮演了“代理家長”的角色,給他買衣物,找機會給他補課,增加感情投入。后來從班上的同學口中得知,他的自卑心理少了,開始主動與同學交往,學習的勁頭也更加大了。
2.做好心理咨詢工作
學校要培養(yǎng)一個有一定水準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隊伍,通過談心、組織主題活動等形式,發(fā)現(xiàn)和挖掘留守兒童的深層問題,找到制約他們良性發(fā)展的教育短板,精準施教,通過個性化教育方案,讓他們?nèi)笔У臇|西快速補齊。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產(chǎn)生新的問題,因此必須形成心理咨詢的長效機制,在不同的活動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及時彌補教育短板,讓他們形成前進的耐力,隨時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我們學校設有專門的“留守兒童之家”,里面擺了許多鮮花和圖書,同時還配有棋盤等娛樂設施,課余時間心理咨詢教師召集留守兒童一起讀書,交流讀后心得,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相互談心,了解了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為他們建立成長檔案。在心理教師的精心培育下,留守兒童逐漸揚起了理想的風帆,鼓起了學習的信心。
3.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lián)系制度
教師的關心和教育固然重要,但永遠代替不了家長。在孩子的腦海中,父母是永遠的依靠,來自父母的精神支撐是他們前進的最原始動力,在他們生活上有困難和心里有委屈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了解是最全面最深刻的,在學校教育中來自孩子父母的信息是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善于運用書信、電話、家訪等途徑,與留守兒童家長經(jīng)常聯(lián)系,在相互溝通中挖掘制約孩子健康成長的深層問題,找到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孩子有重大問題時,教師要責成其父母親自參與解決。條件允許的話,要利用合適的機會組織留守兒童家長到學校聚集,開展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4.辦好“家長學校”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备改甘羌彝ブ杏绊懞⒆拥闹苯右蛩兀瑫r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如果父母的教育和感染不當,對孩子的影響是長遠的,同時也是刻骨銘心的。但是多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許多父母對孩子只是“母雞式”的關心,想法雖好但往往缺少智慧,缺乏藝術。如果家長的知識素養(yǎng)得不到提升,教育方式欠妥,將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學校要認真建設好“家長學校”,尤其是要讓留守兒童的家長加入到家長學校之中,讓家長更多地認識教育,了解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以便在家庭教育中不走入誤區(qū),少走彎路。我校的家長學校重點邀請家庭教育較為成功的家長和家教工作缺失的家長,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家長加入。家長學校要求家長和教師建立微信群等交流平臺,共同關注和探討教育經(jīng)驗。
5.做好結(jié)隊幫扶工作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工程,要想真正見到實效,必須舉全校之力,發(fā)動全體教師自覺做好結(jié)隊幫扶工作,讓留守兒童真正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做好師生的結(jié)隊幫扶工作,首先要求結(jié)隊教師深入留守兒童家中進行詳細摸底,深入了解幫扶對象家庭的特殊狀況,結(jié)合其在學校的表現(xiàn),弄清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之處,對癥下藥,精準施力。其次是建立健全檔案,將幫扶的途徑和取得的成效進行詳細記載,在對比分析中摸索經(jīng)驗,不斷將此項工作引向深入,做出實效。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學校和教師除了積極做好自身的教育和幫扶工作外,還應呼吁社會加強輿論引導,讓父母、臨時監(jiān)護人、社會各界人士都來關注和關心留守兒童,共同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家、校和社會環(huán)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良性發(fā)展鋪平道路,讓“留守一族”陽光自信地走向社會的廣闊天地!
(特約編輯 斯 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