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馬梅玉
隨著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國內體育人口急劇增加。國內具有高關注度的CBA和中超聯賽卻體育暴力事件層次不窮。不僅有損聯賽的品牌形象,而且有背于和諧體育文化的建設要求,對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形成了羈絆。因此,作者通過CitespaceⅢ和CNKI的引文分析功能對國內體育暴力研究的脈絡、現狀和研究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為體育暴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1.1 文獻資料法
以“體育暴力”為主題詞模糊檢索CNKI數據庫,檢索時間為不限,將文獻導入Endnote后,剔除報紙和通訊等文章后,共675篇文獻。
1.2 可視化分析法
通過CNKI引文分析和CitespaceⅢ進行計量學和可視化分析,對研究的熱點和演進進行歸納。
2.1 總體研究趨勢
圖1 體育暴力主題文獻的發(fā)文量分布
論文發(fā)表的數量多少可以反映出一個主題研究的總體趨勢及受關注程度。由圖1可見,國內關于體育暴力的研究的總體趨勢是逐年增多的。分析原因,(1)隨著我們國家體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其衍出來的事物也逐漸增多,體育暴力問題的日益凸顯。(2)國內體育暴力研究科研力量的提高,研究方向的逐步精細化。(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對于體育暴力的解決辦法的研究迫在眉睫。
2.2 國內主要科研力量分布
發(fā)文作者和機構代表了一個主題的主要科研力量。從圖2可以明顯發(fā)現,發(fā)文作者的前十名來自十個不同單位,無一所專業(yè)體育院校,而發(fā)文機構統(tǒng)計中,上海體育學院一枝獨秀。由此可見國內的研究力量較分散,呈現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但上海體育學院和山西大學總體研究實力稍強。
圖2 體育暴力發(fā)文作者和機構統(tǒng)計
2.3 發(fā)文期刊和學科分布
圖3 體育暴力發(fā)文期刊和學科分類
由圖3可知,國內刊登體育暴力主題的論文最多的兩個期刊是《體育文化導刊》和《體育與科學》,可見體育體育暴力的研究多屬于體育文化討論的范疇。從學科分類來看,對體育暴力的研究主要涉及體育、新聞與傳播、教育學和法學等學科領域。
2.4 研究熱點分析
圖4 體育暴力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
排序關鍵詞頻次排序關鍵詞頻次1競技體育4411體育運動112體育暴力4112原因113暴力2313體育104體育新聞2314暴力行為105對策2215體育信息96語言暴力1716攻擊性行為97大學生1417運動員98青少年1418足球99影響1119球場暴力910體育傳播1120體育文化8
將體育暴力文獻的關鍵詞利用CitespaceⅢ進行圖譜分析,得到圖4,其中的節(jié)點越大,代表頻次越高,表明關注度越高,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越密集,說明關鍵詞共現頻次越高[1]。由圖4結合表1發(fā)現,體育暴力的研究熱點主要分布在競技體育的暴力行為、體育暴力概念的探討、體育新聞中的語言暴力、體育暴力的原因分析、體育暴力的文化分析、不同人群的體育暴力的分析等研究領域。
一個領域的高被引文獻代表了該領域的知識基礎,通過對高被引文獻進行分能更加清晰、深入地了解我國體育暴力研究的發(fā)展脈絡和研究基礎。翟繼勇在《對體育暴力概念的探討》中,認為體育暴力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并對體育暴力進行了分類,認為體育暴力可分為建設性暴力和破壞性暴力,破壞性暴力又分為運動暴力、看臺暴力和混合暴力三種。建設性暴力是體育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而破壞性暴力是競技體育的異化。并對不同的體育暴力的概念進行了敘述和詳解,分析了兩者之間的聯系[2]。龐建民等在《對競技體育中異化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對競技體育的異化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中競技體育中的暴力事件是異化的一種表現,認為政治因素的沖擊、商業(yè)化和競技體育職業(yè)化、人文精神的喪失是競技體育異化的原因,相應的提出克服競技體育異化的對策[3]。項世新在《體育暴力成因初探》中分析認為,體育暴力是體育發(fā)展中的倒退現象。體育的社會功能、傳播媒介、社會心理、人的本質因素、競技場上的互動、競技項目六方面是體育暴力產生的主要原因,并對每種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4]。
譚紅春在《對體育“暴力”的文化人類學解讀》中從文化人類學的視角首先對暴力和體育暴力進行了界定,然后通過暴力與集體記憶、暴力與社會秩序、暴力與“虐戀”文化3 個層次,探討競技體育“暴力”文化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價值和理由。認為應辯證的看待體育暴力,它是人類暴力文化的延伸和補充,在社會沖突中起著緩沖和平衡的作用,為人類心理能量的釋放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5]。
肖鴻波在《體育新聞中的語言暴力》就體育中的語言暴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解釋了語言暴力的概念,列出控制、貼標簽和攻擊是其主要形式,并認為語言暴力產生的原因有媒體的低俗化、對體育精神的曲解和體育從業(yè)人員素養(yǎng)的缺失體育新聞中語言暴力泛濫的主要原因?;诖?,提出了加強監(jiān)管、教育和素養(yǎng)提高等方面的對策[6]。
石巖在《競技體育中的攻擊與暴力:運動心理學界的一次爭論》文章中,國際運動心理學界對于體育與暴力中的焦點問題,體育中攻擊與暴力的本質、缺乏運動員和觀眾之間的區(qū)別、媒體的影響、裁判員的心理技能和國際運動心理學會的忠告這五個方面展開爭論。作者就這次爭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是國際運動心理學界以往忽視體育中攻擊與暴力問題的研究;二是這一學科的不斷細化帶來的影響;三是單一學科研究的局限性[7]。
曲伶俐等在《競技體育暴力行為的刑法解讀》,作者對體育暴力進行了劃分,認為競技體育具有暴力性是其固有屬性,而體育暴力則是競技體育的異化。就體育暴力的不同的概念進行了分析對比,而后就構成刑法中的競技體育暴力行為具備五個條件進行詳細的解讀。最后,提出規(guī)避體育暴力帶來的危害不僅需要刑法的介入而且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與之配套,認為明確行業(yè)法規(guī)自治的范圍,為刑法介入奠定基礎;完善體育法,為刑法介入提供依據;加強刑事司法解釋及立法工作,為刑法介入掃清障礙[8]。
總結分析以上7篇高被引文獻,從體育暴力概念的探討出發(fā),分析體育暴力產生的原因,認為體育暴力是競技體育異化的結果。而后從人類文化學、運動心理學的角度對體育暴力進行深入探討。體育新聞媒體的語言暴力是體育暴力傳播產生的原因,可以用刑法介入的手段減少體育暴力的發(fā)生。
圖5 體育暴力研究關鍵詞時區(qū)圖譜
通過關鍵詞時區(qū)圖譜可以分析研究熱點隨時間的演變[1]。由圖5結合不同時間的高頻文獻總結得出體育暴力演進的趨勢有:(1)從體育暴力的概念探討到體育暴力的成因分析再到預防對策的研究。(2)關注對象從競技體育中的體育暴力研究向學校體育體育暴力擴展,研究對象人群由競技運動員向青少年、大學生轉變。(3)體育學領域和心理學、文化人類學到教育學和法學交叉研究增多。(4)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涌現,新聞媒介在體育暴力的成因、傳播和干預方面的研究關注度升高。
綜上所述,國內體育暴力的研究呈上升趨勢,關注度逐漸提高,但目前國內未形成明顯的科研領軍人物,研究機構也較分散,研究水平不高,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體育暴力的概念、成因、干預對策方面,另外研究的對象、領域擴大趨勢明顯。國內體育聯賽開展的日益火爆,競技體育的暴力性成為體育文化的一部分,但異變而來的體育暴力則成為阻礙競技體育乃至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桎梏,因此,加強競技體育行業(yè)規(guī)范,凈化體育新聞傳播媒介,同時借助法律的效力,將極大地減低體育暴力的危害,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
[1] 陳悅,陳超美,劉則淵,胡志剛,王賢文. CiteSpace 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 [J]. 科學學研究, 2015, 33(2): 242-53.
[2] 翟繼勇, 劉一民, 賈學明. 對體育暴力概念的探討 [J]. 遼寧體育科技, 2003, 01): 67-8.
[3] 龐建民, 林德平, 吳澄清. 對競技體育中異化現象的分析與研究 [J]. 體育文化導刊, 2007, 01): 47-9.
[4] 項世新. 體育暴力成因初探 [J]. 體育科學, 1987, 01): 8-10+94.
[5] 譚紅春. 對體育“暴力”的文化人類學解讀 [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9, 03): 227-31.
[6] 肖鴻波. 體育新聞中的語言暴力 [J]. 新聞知識, 2006, 03): 17-9.
[7] 石巖. 競技體育中的攻擊與暴力:運動心理學界的一次爭論 [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3, 04): 1-4.
[8] 曲伶俐, 吳玉萍. 競技體育暴力行為的刑法解讀 [J]. 山東社會科學, 2010, 03): 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