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廣東海洋大學藝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000)
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是我們一直奮斗的目標,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人們帶來安定生活的同時,人們開始追求多元化的音樂元素,漸漸忘記了紅歌的激勵作用。在市場經濟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對于“紅歌”的學習可以讓我們銘記祖國和歷史,培養(yǎng)人們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創(chuàng)建文化軟實力有重要作用。在國家大力號召“文化自信”的今天,欣賞革命歌曲不僅是精神上的享受,更飽含著對祖國的祝福。
自1923年瞿秋白譯配《國際歌》之后,這樣富有革命理想的節(jié)奏就成了共產黨人對建立新中國的精神追求。隨后的1924年,《“五四紀念”愛國歌》問世,結合了時代特色,展現出青年人的愛國情懷。在北伐戰(zhàn)爭期間,出現了《工農兵聯合起來》《紅軍紀律歌》等歌頌紅軍歌頌領袖的紅歌,并多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在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際,大批的愛國青年創(chuàng)造了抗戰(zhàn)救亡歌曲,號召人們?yōu)榱诵轮袊慕⒍度氲綉?zhàn)斗中,其中耳熟能詳的歌曲有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盧肅的《團結就是力量》等,這些歌曲中無不蘊含著中華民族不屈的斗志。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紅歌主要表達了人們?yōu)榱私ㄔO美好家園的期盼,展現出辛勤勞作的精神面貌,如《唱支山歌給黨聽》《歌唱祖國》以及《紅色娘子軍》《冰山上的來客》等影視歌曲。改革開放時期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走進新時代》等一大批紅歌經常在國慶文藝匯演中傳唱,指引人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1]。
當前,很多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不能感受音樂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把經典紅歌融入教學體系可以弘揚真善美,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接受愛國思想的熏陶,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紅歌融入小學教育、初中教學、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個領域,形成校園教學和成人學習,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紅歌的魅力,在聆聽、欣賞過程中傳唱經典紅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指出,要讓人們追求文藝的永恒價值,感受藝術打動人心的地方,從而發(fā)現自然美、感受生活美。通過優(yōu)秀的藝術文化形式傳達正能量的價值觀,讓人們具有較好的道德的修養(yǎng),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健康向上[2]。
在人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通過開展群眾性的歌唱活動,可以引導公民樹立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目標。中宣部聯合中央文明辦發(fā)起的“愛國歌曲大家唱”的活動,經過全國人民的熱情參與,最終由專家在網絡中挑選出100首愛國歌曲,這些歌曲包括了不同時期國家發(fā)展的成就,特別是近60年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表達了對祖國的歌頌、對黨的贊揚,深厚人民群眾的喜歡[3]。曲目推出后,受到了國家文化部文明辦等多部門的肯定,通過舉辦紅歌會、愛國演出會等形式,舉辦多種歌唱活動,地方文化部門也積極響應,在很多單位的文藝演出和節(jié)慶表演中,都在這100首歌曲中進行選取,如“五一勞動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中社區(qū)群眾都可以通過演唱的形式表達出正能量;中央直屬機關舉辦的歌詠比賽中,黨員帶領干部職工可以高暢祖國贊歌;教育系統(tǒng)也要響應號召,進行單位職工的演唱比賽。此外,還可以以省級單位進行群眾性的文化會演,如內蒙古地區(qū)可以擬定“最美草原”的主題;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區(qū)可以開展“歌唱母親河”的大合唱比賽;青島可以舉辦“愛我中華、喜迎上合峰會”的機關干部合唱大賽;端午佳節(jié)廣東等地除了賽龍舟可以舉辦“百歌頌中華”的歌詠活動。以上多種文化活動都能展現出人們對祖國的歌頌,并展示了新時代人們安居樂業(yè),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面貌[4]。
幾年來,網絡媒體是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fā)貨了重要作用,電視節(jié)目中也鮮有紅歌類節(jié)目,比如江西衛(wèi)視舉辦的《中國紅歌會》,隨著連年的播放,人們紅色文化更加了解,然而隨著紅歌改編變得離譜和節(jié)目商業(yè)元素的融入,這檔紅歌節(jié)目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最終遭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停播通知[5]。紅歌作為時代的印記,是很多老一輩革命家不會忘卻的記憶,當激昂的紅歌被所謂的鮮肉長城情歌或者說唱,紅歌就已經失去了獨特的韻味,網絡媒體和電視節(jié)目應該利用自身的傳播優(yōu)勢,把紅色文化發(fā)揚光大,而不是對紅色文化的踐踏!傳唱紅歌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制度的保障,如果沒有規(guī)章制度作為依托,就有可能重蹈《中國紅歌會》的覆轍,正如國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24字方針規(guī)定的一樣,不對紅歌演唱進行規(guī)范的管理,就會導致很多人忽視紅歌的作用,甚至對肆意對紅色文化進行踐踏,卻無計可施、無跡可尋,或只依靠干口號的方式進行。當今社會宣揚正能量,講求民主、法治的思想,追求公平。公正的權力,唱紅歌本身就是對祖國的贊美,對家鄉(xiāng)的歌頌,充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6]。
針對紅歌被市場化的現狀,社會上喊出了“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和“歌曲創(chuàng)作不能向錢看”的口號這也反映了當下的音樂創(chuàng)作需要保持初心。然而在和平年代人們是否具不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不需要學習雷鋒的好榜樣,新紅歌創(chuàng)作要怎樣體現出革命精神,這都是新時代下人們對紅歌思想要考慮的問題,以此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廣大音樂創(chuàng)作者需要重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感受“五四時期”一批青年志士不畏生死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重溫紅軍“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長征精神;新中國成立初期西柏坡人民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為了保障人們有糧食供給、勇于開拓、艱苦奮斗的“北大荒精神”;在鄧稼先先生和錢偉長等科學家身上體現出的熱愛祖國、艱苦奮斗,永攀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新時期為了實現“中國夢”,幾代航天人展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這些都是紅歌中可以體現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繼續(xù)發(fā)揚的。著名詞作者閆肅先生對紅歌的發(fā)展要表現出了憂慮,號召文娛界還給紅歌“一片青山綠水”,因此習總書記對閆肅老師給予了高度評價贊其具有浩然正氣,體現著億萬中華兒女積極奮進的精神[7]。
傳承并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新時代歌曲創(chuàng)作的使命,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有很多藝術瑰寶,是先人積淀下的財富,如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戲曲等,無不蘊藏著文化底蘊,這些傳統(tǒng)文化是包包括紅歌在內的現代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其中:曲藝音樂、少數民族音樂、民間音樂、民族器樂等文化在千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從多元化的藝術展示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紅歌要借鑒這些藝術形式實現融會貫通、開拓創(chuàng)新。
紅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且暗藏在每首歌曲的詞匯和韻律中。對于不同的紅歌,每一句歌詞都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通過對紅歌的演唱,人們會對紅色革命史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比如,聽過《門口在過兵》這首紅歌,就會對老紅軍和百姓之間的軍民一家的關系有更深的感受。再如,《山東小調》這種革命歷史題材的民歌作品,通過具體事件的描述,可以生動的展示出場景,同時還能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再如,《打藕池》《打開石首城》的紅色歌謠,可以把洪湖蘇區(qū)的領導人賀龍的事跡展示出來,使人們產生敬意。
在一些紅色景區(qū),傳唱紅歌可以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fā)展,并且借助媒體的宣傳,可以提升當地的節(jié)目收視率,甚至在全國產生強烈的反響,因此,對當地的旅游經濟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紅歌會音樂節(jié)”的舉辦,會吸引到眾多音樂家、音樂制作者以及承辦者、歌迷,通過紅歌節(jié)的舉辦會形成良好的效應,比如每年舉辦的“納西古樂文化藝術節(jié)”,會吸引很多游客前來,中國紅歌會也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應,推動旅游業(yè)邁上新臺階,促進經濟文化共同發(fā)展。
綜上所述,紅歌是時代的風貌,引領正能量的風氣,傳唱紅歌可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對青少年灌輸正確的思想觀念,發(fā)揚五四青年和紅軍的不屈精神、探索精神,培養(yǎng)人們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正能量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