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健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被選入人教版的中學語文教材,使得這首詩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在許多人的理解中,這是一首很美很幸福的詩。
我無意中讀到了這首詩,發(fā)現(xiàn)大家在對這首詩的理解上或許有些表面化。從心理學分析的角度出發(fā),我在讀這首詩時發(fā)現(xiàn),在這首詩歡樂的背后卻是絕望的痛苦——這首寫于詩人自殺前不久的詩,可以說是詩人心理危機的詩化表述,是自殺前的心理掙扎?!叭酥畬⑺溃溲砸采啤?。在這首詩中,詩人一邊空洞地為所有人祝福,一邊對自己卻絕望至極,堅定自己根本無法獲得塵世的幸福,只能“面朝大海”,感覺“春暖花開”——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說,在這首詩里,海子把快樂的“生本能”給了別人,自己選擇了痛苦的“死本能”,表現(xiàn)的是他自殺前非常矛盾、脆弱與絕望的心情。當然,海子是一位“天才詩人”,在這首詩中,他用一些意象與象征,把他的這些心情審美地表現(xiàn)出來了,但平心而論,這或許有些病態(tài)心理。不是說不能寫死亡,而是說這種寫法,我認為并無太多美學上的意義。這首詩在寫法上,在意象與象征上有一些特點,但由于受前面所說的局限,這些意象與象征并沒有好到令人感到特別的程度;相反,由于詩的內蘊相當單薄,盡管用上了一些審美的意象與象征,道出了那么多的祝愿,表現(xiàn)的卻是自殺前,詩人所感覺到的一個將或傾塌的世界。
說以上的話,是想表達什么呢?我想說,中學語文教材在選擇詩歌時,是代表著一種“權力意志”或“權力話語”的。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詩,自然會被無數(shù)的孩子所誦讀,從而成為“名篇”,甚至“經(jīng)典”,就會膾炙人口。因而中學語文教材在選擇詩歌時,應該十分慎重,不但要考慮作品的語言藝術,而且也要考慮作品的審美意蘊等等。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當代詩歌中比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更適合的詩作并不少,為什么中學語文課本卻偏偏要選海子的這首特別的詩呢?
當然,說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宜選入中語教材是一回事;說海子是一位“天才詩人”又是另一回事,不應當將兩個不相關的命題糾纏在一起。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不妨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作一個解讀: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這一節(jié)中,有兩個“明天”,即將來時態(tài),表達詩人的意愿,“喂馬”“劈柴”“周游世界”“糧食和蔬菜”,這些都是世俗生活的意象,“美是生活”,應該說這些意象是美好的,并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個意象就更加開闊,同樣也是很美好的。當“我有一所房子”,因而才能“面朝大?!?,才能感受“春暖花開”。兩個不相干的意象加在一起,不但能感受到大海的遼闊,甚至還能聽到花開的聲音。這個意境確實是境界開闊并且詩意盎然的。
接下來是第二段: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個人
上一節(jié)寫“明天”的我,一個未來時態(tài)的虛擬的我,一個在世俗生活中找到并感受到幸福的“我”。而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更進一步,要把自己的幸福感告訴每一個親人,讓他們分享幸福?!靶腋5拈W電”這個暗喻很好,就像“快樂”一詞告訴我們,“樂”是“快”的,正像“愁”是“慢”的一樣,“幸福的閃電”一語確實顯示出詩人的才華。這一節(jié)中,詩人的語調顯得更是昂揚喜悅,意象也是清新美麗,情感涉及“親人”,十分溫暖。
接下來的第三節(jié),詩人則更把他對塵世生活的幸福感推向了每一個人——從第一節(jié)“明天的我”,到“自己的親人”,再到不可數(shù)的世上“每一個人”,詩人遞進地表達著自己的幸福與對別人和世界的祝愿,表達出一種單純而美好的情懷: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人生只能在世,在世就意味著我們與他人在一起,這是人生的基本結構。詩人以歡快的語言與清新的意象,表達了對在世的他人的祝福,讓人感到非常溫暖。“前程”“眷屬”“幸?!倍际窃趬m世生活中的人們想獲得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幸福。以上的意象與情調顯得昂揚、開放而美好。它的美好來自對陽光與快樂的“生本能”的肯定與表現(xiàn),在這種表現(xiàn)中,詩人自己也感受到了“愛”與“幸?!?。但是結合全篇,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上只是“明天”的“我”,或虛擬的“我”所想象與感受到的??梢哉f,最后一句才是這首詩的真正關鍵,最后的詩句是詩人作為“今天的我”的一個真實的表白: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言志”。這一詩句中,“我只愿”無疑是“今天的我”的真心選擇,帶有一種決絕的態(tài)度;那么,他選擇的是什么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里作者省略了前面相似句子中的“我有一所房子”——這個象征塵世生活的意象,因而,這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情調與意味就完全變了——明顯帶有一種選擇絕望的“死本能”的陰影,“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但意味著“今天的我”對“明天的我”的拒絕,也意味著“今天的我”對祝福過的“他人”與“世界”的告別。“我只愿”才是這首詩的關鍵,才是詩人內心最真實心理的流露。也正因如此,沒有了“我有一所房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不再有此前相似句中的青春與美好,開闊與歡快;它成為了一種表現(xiàn)幻滅的意象,成為了一種反諷,就像龐德的名言 “我的愛人是紅火焰,燃燒在大海的深處”一樣——火焰是不能燃燒在大海深處的,它表達的是一種絕望,“面朝大?!笔菬o法感受到“春暖花開”的。詩人也知道,沒有了“房子”,“面朝大?!笨吹降摹按号ㄩ_”就只能是海市蜃樓,而人是不能生活在海市蜃樓的,但詩人卻做出了“我只愿”的決絕選擇。這個句子之所以讓人感受到悲痛,就是因為它表現(xiàn)了上文說的“死本能”?!八辣灸堋迸c“生本能”相反,它給人們的只能是陰暗與悲痛。用一位朋友的話說,海子在這里是把塵世的幸福給了我們,他自己卻選擇了對塵世的放棄。所以,如果在海子臨終前不久寫的這首詩中,只讀出所謂青春與美好,而讀不出更為重要的殘酷與悲情,是不是有點太矯情了呢?是不是沒能理解這首詩的“整體結構”呢?
這里我們不妨把同樣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簡單做個比較。前者在意象與象征的運用上,在人生積極意蘊的開掘與表現(xiàn)上,有著許多可取之處,它會給學生以更多的領會空間與回味余地,對學生的欣賞能力與人生領悟能力會有啟迪意義——這是一首真正好詩的標志;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并不是像一些中學老師理解的那么“美好與單純”,在一定意義上,它不是一首在詩意上經(jīng)不起再三推敲與反復領悟的詩歌,盡管也不可否認這首詩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才華。如果我是一個中學教材的編寫者,我希望我的學生能選擇“更遠的林中路”,而不是選擇絕望的“我只愿”。
詩歌欣賞是需要從感覺出發(fā)的,然而“詩人心細如發(fā)”,讀者對詩的感覺就如嚴羽所說,也有“深淺”。同樣,“為藝術的藝術”與“為人生的藝術”,在本質上并不應該是矛盾的。沒有思考的崇拜與沒有獨立的判斷,是要不得的。
其實,對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質疑,并不是對海子的質疑——他早已走了,愿他安息;也不是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質疑,這是一首有特色的詩——而是對讓它成為“名篇”的語文教材與語文教參的質疑,是對“權力意志”或“權力話語”的質疑:完全沒有必要把這樣一首對中學生來說有些“過于復雜”“難以理解”的詩選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