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班固贊、敘作品引《易》典的評點意義

2018-03-12 20:24田勝利
貴州文史叢刊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漢書

摘 要:班固《漢書》的敘傳和贊辭蘊含多則《易》辭,這些引《易》言辭頻次密集,是經(jīng)學思想在史學中的折射和彰顯。《漢書》贊辭是對紀、傳、志等文本的韻語總結(jié),帶有評點性質(zhì)?!稘h書》敘傳是作者對寫作該書的緣由交代、作者家族的歷史追溯,其中的《幽通賦》感人至深?!稘h書》敘傳“敘曰”是對各篇目文本的簡單敘錄,相當于后世的目錄提要,而內(nèi)容又有所溢出。敘、贊多次稱引《易》,語約而義豐,具有依經(jīng)立義的評點價值。

關(guān)鍵詞:漢書 敘 贊 《易》 宗經(jīng) 評點價值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8)01-81-91

《漢書》敘傳和贊辭是較為特殊的文字,蘊含著諸多《易》典言辭,班固在漢代是一位經(jīng)學修養(yǎng)篤厚的學者,品閱前朝的歷史,經(jīng)學史學交匯交融,思想更加地圓通。依經(jīng)品人,其在《離騷序》中言:“且君子道窮命矣,故潛龍不見,是而無悶。《關(guān)雎》哀周道而不傷,遽瑗持可懷之智,寧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為貴矣?!?這是依經(jīng)而批駁屈原沉身乃不明之舉。班固除依經(jīng)對屈氏予以評點外,對其他人的評價以及關(guān)涉自身的時候,是否也有依經(jīng)立義的情形呢?這是饒有趣味的學術(shù)議題,本文試以《漢書》敘、贊引《易》的系列語料為對象考察,作為這方面研究的嘗試。

一、班固《漢書》“贊曰”引《易》的評點意義

班固《漢書》“贊曰”綴于文末,是對此前所述內(nèi)容的總結(jié)或說明,融入作者的觀點,借贊體而言說社會之理,帶有評點性質(zhì),是對《漢書》紀、傳、志文本內(nèi)容的有益補充。贊,《文心雕龍·頌贊》篇曰:“贊者,明也,助也……及遷史固書,托贊褒貶,約文以總錄,頌體以論辭;又紀傳后評,亦同其名。”2《漢書》中的贊相當于《史記》的“太史公曰”,帶有說明、評點的性質(zhì)。《漢書·食貨志》贊曰:

《易》稱:“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書》云“楙遷有無”,周有泉府之官,而《孟子》亦非“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斂,野有餓殍而弗知發(fā)?!惫使苁现p重,李悝之平糴,弘羊均輸,壽昌常平,亦有從徠。3

《食貨志》贊辭,引《易》典出自《謙》卦,顏師古注:“《謙》卦象辭。裒,取也。言取于多者以益少者,故萬物皆稱而施與平也?!?顏氏所說的《謙》卦象辭,指的是:“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敝^君子應效法天道,把多余的拿出,濟予不足者,權(quán)衡事物的多少,使其均勻衡平?!独献印酚醒栽唬骸疤熘?,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卑喙淘凇妒池浿尽分性吨t》卦象辭,是對人道當效法天道的認同。“楙遷有無”,周秉鈞先生注:“楙,通貿(mào),伏生《大傳》作貿(mào)。貿(mào)遷,即貿(mào)易。貿(mào)遷有無,是說調(diào)有余補不足?!?《食貨志》贊辭《易》《書》連用,勻調(diào)食貨,庶幾天下食貨有無相通而平足。贊曰首句引《易》評點是作了思想層面的提升,和《漢書·食貨志上》文本開篇的內(nèi)容可以對讀。

《漢書·郊祀志》贊曰:

孝武之世,文章為盛,太初改制,而倪寬、司馬遷等猶從臣、誼之言,服色數(shù)度,遂順黃德。彼以五德之傳從所不勝,秦在水德,故謂漢據(jù)土而克之。劉向父子以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傳子,終而復始,自神農(nóng)、黃帝下歷唐虞三代而漢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號,著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統(tǒng)矣。3

漢朝廷禮儀從叔孫生草創(chuàng)開始,一直不斷完善,太初改制,倪寬、司馬遷等依順公孫臣等的主張,服色制度取法黃德。劉向父子以為“帝出乎《震》”,典語本之《說卦》傳,后世稱之謂后天八卦,以震為始,對應東方木。這是依托《易》卦和五行原理而建立的系統(tǒng),服虔注:“五帝相承代,常以金木水火相勝之法,若火滅金,便以火代金?!?劉向的改制在光武帝時得以采納,“至光武建武二年,乃用火德,色尚赤耳?!?贊辭梳理了漢室禮儀制度的變遷,標示了劉向所倡尚赤的理論生成依據(jù)。

《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贊曰:

公孫弘、卜式、倪寬皆以鴻漸之翼困于燕爵,遠跡羊豕之間,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是時,漢興六十余載,海內(nèi)乂安,府庫充實,而四夷未賓,制度多闋。6

公孫弘、卜式、倪寬是漢代出名的幾位政客,贊辭引《易》之典出自《易·漸》卦,顏師古注:“《易·漸》卦上九爻辭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鴻,大鳥也。鴻,進也。高平曰陸。言鴻進陸,以其羽翼為威儀也。喻弘等皆有鴻之羽儀,未進之時,燕爵所輕也?!?“鴻漸之翼”,指鴻鳥之志,鴻輔以翼,則能飛上天空,施展自己的偉大宏圖?!胺怯銎鋾r,焉能致此位乎?”暗含的是對公孫弘、卜式、倪寬得時而生的感慨,引“鴻漸之翼”譬喻之,是對公孫弘等傳主的贊賞。李奇嘗曰:“漸,進也。鴻一舉而進千里者,羽翼之材也。弘等皆以大材,初為俗所薄,若燕爵不知鴻志也。”8

《漢書·武五子列傳》贊曰:

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易》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順,自天祐之,吉無不利?!惫受嚽镏该餍M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祐助云。9

引《易》之典,顏師古曰:“《易》上系辭也”。1“《易》曰”等句,出自《系辭傳》上:“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漢武帝有六子,“孝武黃帝六男。衛(wèi)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巫蠱之禍,大批的人被牽涉進去,主要的受害者有戾太子、史皇孫等。車千秋對于這一事件的處置,班固認為是功莫大焉,故稱引《易》典以褒揚之。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贊曰:

《易》稱“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言其各得其道之一節(jié),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故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洞呵铩妨袊浯蠓蚣爸翝h興將相名臣,懷祿耽寵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節(jié)之士于是為貴。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王、貢之材,優(yōu)于龔、鮑。守死善道,勝實蹈焉。貞而不諒,薛方近之。郭欽、蔣詡好遁不汙,絕紀、唐矣!”3endprint

在這段贊辭里,班固以引《易》領(lǐng)起,顏師古曰:“上系辭也。謂發(fā)跡雖異,同歸于道?!?典語出自《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奔脑⑦b深,和《王貢兩龔鮑傳》開篇稱引伯夷、叔齊故實相應,本卷所述傳主王吉、貢禹、龔勝、龔舍、鮑宣等諸人,皆忠貞可嘉,“并著名節(jié)”。

《漢書·魏相丙吉傳》贊寫道:

古之制名,必繇象類,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故經(jīng)謂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明其一體,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勢也。近觀漢相,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孝宣中興,丙、魏有聲。是時黜陟有序,眾職修理,公卿多稱其位,海內(nèi)興于禮讓。覽其行事,豈虛乎哉!”5

人類社會取法自然天道,贊取《易》典之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元首肱股譬喻之君臣,追溯漢代開基,蕭何、曹參為相,孝宣中興,魏相、丙吉為相,輔助漢室王朝,贏得贊譽。魏相,匡扶正義,剛正不阿,深得民心,逝世后謚憲侯;丙吉,嘗冒死護佑入獄的皇曾孫,為人寬宏大量,逝后謚號定侯。這是取《易》典領(lǐng)起,喻為肱股之臣,是對中興之宰魏、丙二人的贊賞。

《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贊:

京房區(qū)區(qū),不量淺深,危言刺譏,樞怨強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

京房是《易》災異學說的典型代表,針對他的死,其師焦贛嘗預言:“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房也。”6贊語“不密以失身”,出自《系辭上》:“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考究史實,京房確實系以“泄露秘密為由被殺害”7。贊辭引《易》評點于史吻合。

《漢書·外戚傳》贊:

《易》蓍吉兇而言謙盈之效,天地鬼神至于人道靡不同之。夫女寵之興,繇至微而體至尊,窮富貴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禍福之宗也。序自漢興,終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寵著聞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至如史良娣、王悼后、許恭哀后身皆夭折不辜,而家依托舊恩,不敢縱恣,是以能全。其余大者夷滅,小者流放,嗚呼!鑒茲行事,變亦備矣。8

外戚,一般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以外戚名篇,唐劉知幾《史通·題目》曰:“如馬遷撰皇后傳以外戚命章,按外戚憑皇后以得名,猶宗室因天子而顯稱?!?外戚具有較高的地位,外戚的權(quán)勢在后漢更熾,“當與皇室通婚時,某些南陽氏族和西北氏族在較長的時期內(nèi)一直是得寵的社會精英。這些是南陽的陰氏和鄧氏家族,西北的馬氏、竇氏和梁氏家族。在公元168年前,在11名皇后中他們輸送了9名,6名大將軍中輸送了5名?!?班固自身亦卷入了這種政治勢力的予奪禍患之中,“身陷大戮”。贊辭所引《易》典,顏師古曰:“《易·謙》卦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3《易·謙》卦言損益盈虛之理,天地鬼神以致人間均是如此,女子一朝受寵,無有功勞卻家富人顯,這是道家所畏,如此一來,所遭受禍難往往也在所難免,如“大者夷滅,小者流放”。《外戚傳》贊曰以引《易》之謙卦領(lǐng)起全辭,從理論上對外戚涉政現(xiàn)象予以了總括和拔升。

在《漢書》贊辭中,班固引《易》,還存在轉(zhuǎn)述他人觀點的情形,標示的是對他人觀點的認同,如《漢書·司馬相如傳》贊:

司馬遷稱:《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以之顯,《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雖殊,其合德一也。4

《春秋》推闡史實之明而至于極隱之處,《易》能將原本隱微的道理闡釋的極為淺顯,對此,王先謙《漢書補注》寫道:“《集解》韋昭曰:推見事至于隱諱,謂若晉文召天子,經(jīng)言‘狩河陽之屬,于義亦通。《索隱》引虞喜《志林》曰:春秋以人事通天道,是推見至隱也?!兑住芬蕴斓澜尤耸?,(是本)隱以之明顯也。張揖曰: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是本隱也。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以類萬物之情,是之顯也?!?班固在《司馬相如傳》贊中直接轉(zhuǎn)述司馬氏的觀點,無疑標示的是對其言論的認同。

二、班固《漢書·敘傳》“敘曰”引《易》的評點意義

班固《漢書·敘傳》“敘曰”,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四字句型,和“贊曰”具有相似的句式形態(tài)。“敘曰”稱引《易》典,表達思想觀念,《漢書》“贊曰”是如此,《敘傳》“敘曰”類文字同樣是如此,也帶有評點的性質(zhì)。針對作《哀帝紀》,敘曰:

孝哀彬彬,克攬威神,凋落洪支,底剭鼎臣。婉孌董公,惟亮天功,《大過》之《困》,實橈實兇。述《哀紀》第十一。

鼎臣,是對重臣作用的標示,漢哀帝崩,鮑宣嘗上疏稱:“三公鼎足,一足不任,則覆亂美實?!?三公比擬鼎之三足,《北堂書抄·設官部》引應劭《漢官儀》:“三公三人以承君,蓋由鼎有足。故《易》曰:鼎,象也?!?《大過》之《困》兩句,引《易》出自《大過》卦,應劭注:“以董賢為三公,以欲共成天功也?!兑住ご筮^》卦‘棟橈,兇,言以小材而為棟梁,不堪其任,至于折橈而兇也。”8《大過》卦上兌下巽,《困》卦上兌下坎,《大過》之《困》屬于《大過》卦第三爻變,對應的確是《大過》九三爻辭“棟橈,兇”,故班固稱“實橈實兇”。孝哀帝劉欣文質(zhì)彬彬,罷黜了王氏、誅殺了朱博、王嘉等,勵精圖治,但因信任婉孌的董公(賢),最終導致了漢室的凋零衰敗。針對董賢受寵幸而禍國的評點,班固在《漢書·佞幸傳》贊中有同樣的表述,也引用了此則《易》典,相關(guān)文字寫道:

主疾無嗣,弄臣為輔,鼎足不強,棟干微撓。一朝帝崩,奸臣擅命,董賢縊死,丁、傅流放,辜及母后,奪位幽廢,咎在親便嬖,所任非仁賢。1

鼎足不強,棟干微撓,分別取自《鼎》和《大過》。鼎乃據(jù)足而立,鼎足不強,則有如《鼎》卦九四爻辭所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能勝其任也。棟干是支撐房梁的關(guān)鍵部位,棟干微橈,則有如《大過》九三爻辭所曰:“棟橈,兇。”,針對此爻辭,《象傳》曰:“棟橈之兇,不可以有輔也”。鼎足和棟干是各自所屬事物的樞紐,就國家而言也是如此,《漢書·佞幸傳》記載了多位受寵得幸者,如董賢、丁明、傅喜等,他們并沒有承擔起各自應當?shù)臍v史使命,而是致使了漢室王朝的沒落。董賢縊死,丁、傅流放,辜及母后,奪位幽廢等句,是哀帝親便嬖所任非賢的直接后果。董賢之死,《平帝紀》曰:“哀帝崩,太皇太后詔曰:‘大司馬賢年少,不合眾心,其上印綬,罷。賢即日自殺?!奔樾柏茧m死不足惜,但因帝王的親便嬖任非賢臣,國家危亡則令人深思,故班固稱“主疾無嗣,弄臣為輔,鼎足不強,棟干微橈?!眅ndprint

《刑法志》第三,敘曰:

雷電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則是效。威實輔德,刑亦助教。季世不詳,背本爭末,吳、孫狙詐,申、商酷烈。2

刑法是治理重器,雷電和刑法比附,見于《噬嗑·象傳》:“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崩纂娺@一自然情景往往給人以震懾,刑法亦是如此,《易》者,象也,故《易》將二者粘合,是基于形象思維而得。

《地理志》第八,敘曰:

《坤》作地勢,高下九則,自昔黃、唐,經(jīng)略萬國,燮定東西,疆理南北。三代損益,降及秦、漢,革鏟五等,制立郡縣。略表山川,彰其剖判。3

“坤作地勢,高下九則”,王先謙《漢書補注》:“張晏曰:《易》曰‘地勢坤,劉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師古曰:墬,古地字。易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高下謂地形也?!?《地理志》稱引的是《易·坤》象辭,乾為天,坤為地,“地勢坤”之語出自《坤》卦《大象傳》,坤作地勢,針對“地勢”一語,陳鼓應、趙建偉辨析道:“地勢,當作地執(zhí),因形近執(zhí)而訛為執(zhí),后又作勢?!瓐?zhí)又通蟄,《淮南子·天文訓》注‘執(zhí),蟄,《爾雅·釋詁》‘蟄,靜也,《黃帝四經(jīng)》說‘天動地靜”5陳、趙兩位先生的論斷是有道理的,地勢指地靜、地處,和天動、天行相對相生。高下九則,亦是與天相應,天則九重,故而劃分地為九則,九則指的是九等分,這是引《易》而說明之。

《陳勝項籍傳》第一,敘曰:

上嫚下暴,惟盜是伐。勝、廣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陽,宰割諸夏,命立侯王,誅嬰放懷,詐虐以亡。6

首兩句出自《系辭上》:“《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蹦﹥删渲冈诟呶徽叩÷酉挛坏膭t會強暴不安分,和秦漢之際的社會混亂情形相扣合。

《魏豹田儋韓信傳》第三,敘曰:

三枿之起,本根既朽,枯楊生華,曷惟其舊!橫雖雄材,伏于海塢,沐浴尸鄉(xiāng),北面奉首,旅人慕殉,義過《黃鳥》。

稱引《易》典出自《大過》卦,“本根既朽,枯楊生華,曷惟其舊”,顏師古指出:“枯楊生華,《大過》卦九五爻辭也?!睉孔ⅲ骸啊兑住吩疲嚎輻钌A,暫貴之意也。曷惟其舊,言不能久也。”1指的是本根已經(jīng)朽亂,盡管枯楊能開花,但為時是不會久的。對應的歷史人物是義士田橫,雖有雄才大略,但處于海島一隅,難以真正成事,故而后來其選擇了自殺?!傲x過《黃鳥》”,指的是《詩經(jīng)·黃鳥》,詩歌描寫秦穆公死時,以子車氏三兄弟等大量活人殉葬,流露出對三位壯士的哀婉之情。義過黃鳥,宣示的是對壯士田橫的嘆賞,針對田橫,班固在《魏豹田儋韓信傳》贊語中亦曰:“橫之志節(jié),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乎!”

《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敘曰:

舞陽鼓刀,滕公廄騶,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天衢,出自《大畜》卦上九爻辭:“何天之衢,亨。”2天衢指天上四通八達的道路。何天之衢有“道大行”之象。舞陽侯樊噲操刀屠狗為業(yè),滕公是善于駕車養(yǎng)馬,穎陰侯販賣絲帛,曲周侯酈商本是平庸之人,追隨著高祖呂后,最終都封侯。故班固稱“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敘曰:

內(nèi)強關(guān)中,外和匈奴。叔孫奉常,與時抑揚,稅介免胄,禮義是創(chuàng)。或哲或謀,觀國之光。

末兩句引用《詩》《易》,嚴師古曰:“《詩·小雅·小旻》之篇曰:‘或哲或謀,言有智者,有謀者。《易·觀》卦六四爻辭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故合而為言?!?班固以有謀有智、觀國之光典語,是對各傳主的激賞。

《爰盎晁錯傳》第十九,敘曰:

子孫慷慨,激辭納說,攬轡正席,顯陳成敗。錯之瑣材,智小謀大,禍如發(fā)機,先寇受害。

晁錯是助推削藩 ,鞏固中央集權(quán),最終被腰斬于市。智小謀大,見于《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币兑住返湓u點晁錯,對其遭遇深不以為然?!顿Z鄒枚路傳》第二十一,敘曰:

榮如辱如,有機有樞。自下摩上,惟德之隅。賴依忠正,君子采諸。

劉德注:“《易》曰: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眲⒌伦⒁娪凇断缔o上》,是針對“言行”而作的引申闡釋?!顿Z鄒枚路傳》主要敘述的是賈山、鄒陽、枚乘、路溫舒的言行,是一篇以直言正諫而著稱的人物類傳。班固引《系辭上》中關(guān)于言行的觀點,是對本傳各傳主的特征歸納和總括。

《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敘曰:

安國壯趾,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

孟康注:“《易》‘壯于趾,征兇。安國臨當為丞相,墮車,蹇。后為將,多所傷失而憂死。此為不宜征行而有兇也?!泵鲜献⒔Y(jié)合韓安國的生平而作,是可信的,韓安國系西漢名臣、將領(lǐng),壯于趾,指其代田蚡而為丞相,在一次給皇帝導引車駕時墮車,摔跛了腳,后亦因此而丟了丞相位。后為將,倡導與匈奴和親,促成了北方邊境的多年安寧,合乎《易》典“征兇”這一省略之語。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敘曰:

六世耽耽,其欲浟浟,文武方作,是庸四克。助、偃、淮南,數(shù)子之德,不忠其身,善謀于國。

顏師古注:“六(者)謂武帝也?!兑住ゎU》卦六四爻辭曰:‘虎視耽耽,其欲浟浟。耽耽,威視之貌也。浟浟,欲利之貌也。耽音丁含反。浟音滌,今《易》浟字作逐?!?敘曰首兩句引《易》,是對漢武帝威視天下,充滿急功近利的欲望的真切描寫。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敘曰:

四皓遁秦,古之逸民,不營不拔,嚴平、鄭真,吉困于賀,涅而不緇,禹既黃發(fā),以德來仕。舍惟正身,勝死善道,郭欽、蔣詡,近遁之好。

不拔,《乾·文言》稱:“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引此語評點隱遁避秦的四皓,是將其喻之為潛龍君子。近遁之好,《遁·九四》爻辭稱:“好遁,君子吉,小人否?!惫鶜J,正直無畏,王莽有篡位之野心,以與之為伍而恥,辭官遁跡;蔣詡,當王莽篡位執(zhí)政后,亦稱病返鄉(xiāng),終身不再出,只與隱士往來。故班固引《易》評點謂“近遁之好”。endprint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敘曰:

占往知來,幽贊神明,茍非其人,道不虛行。學微術(shù)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眾迕世,淺為尤悔,深作敦害。

顏師古注:“《易》上系辭曰:神以知來,知以藏往。言蓍卦之德兼神知也?!墩f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言欲深致神明之道,助以成教,故為蓍卜也?!?《漢書》此卷傳主多是深通易學,侯陰陽災異者,故而班固稱“占往知來,幽贊神明”。

《薛宣朱博傳》,敘曰:

高陽文法,揚鄉(xiāng)武略,政事之材,道德惟薄,位過厥任,鮮終其祿。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王先謙《漢書補注》:“劉德曰:《易》曰:翰音登于天,貞兇。上九處其位,亢極,故‘何可長也?位在上高,故曰翰音。博拜時聞有鼓聲也。師古曰:‘翰音登于天,《中孚》卦上九爻辭也。翰音高飛而且鳴,喻居非其位,聲過其實也?!?朱博歷位任過宰相,但“馳騁進取,不思道德,已亡可言”,最終落得自殺的結(jié)局,故敘曰評點稱“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揚雄傳》第五十七,敘曰:

淵哉若人!實好斯文。初擬相如,獻賦黃門,輟而覃思,草《法》纂《玄》,斟酌《六經(jīng)》,放《易》象《論》,潛于篇籍,以章厥身。

首兩句贊賞揚雄學問淵博,富有禮樂文采。仿效《易經(jīng)》,模擬《論語》,專心篇籍,進而彰明其身。班固對于揚雄是推崇的, 《漢書·揚雄傳》贊辭亦曰:“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為經(jīng)莫大于《易》,故作《太玄》,傳莫大于《論語》,作《法言》?!^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利祿,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贊曰和敘曰可以對讀,“放《易》象《論》”“經(jīng)莫大于《易》,故作《太玄》”,揚雄的《太玄》確實和《易》有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3。

綰結(jié)而言,班固《漢書·敘傳》“敘曰”和《漢書》“贊曰”可以合而觀之?!稊鳌贰皵⒃弧苯淮藢懽鞯木売桑喍痰狞c評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引《易》評點史實,對歷史人物和史實予以恰當?shù)恼f明和總結(jié),有的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具有燭見之明。

三、班固《漢書·敘傳》內(nèi)蘊的作品引《易》的評點意義

《漢書》敘傳蘊《易》的存在形態(tài)是多樣性的,“敘曰”之外,《漢書·敘傳》還包含三篇純文學作品:《王命論》《幽通賦》《答賓客》,首篇出自班彪,后兩篇出自班固之手,富有一定程度上的評點價值。三篇文字不少地方都對《易》予以稱引,借《易》以昭示思想。

《漢書·敘傳上·王命論》,《文選》見錄,是班彪針對隗囂的言論而作,帶有規(guī)諫性質(zhì),其中引《易》典文字如次:

夫餓饉流隸,饑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褻,儋石之畜,所愿不過一金,然終于轉(zhuǎn)死溝壑。何則?貧窮亦有命也。況乎天子之貴,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處哉?故雖遭罹厄會,竊其權(quán)柄,勇如信、布,強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潤鑊伏質(zhì),亨醢分裂,又況幺髍,尚不及數(shù)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是故駑蹇之乘,不騁千里之途,燕雀之疇,不奮六翮之用,楶棁之材,不荷棟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兑住吩弧岸φ圩?,覆公餗,”不勝其任也。1

顏師古注:“《鼎》卦九四爻辭也。餗,食也?!薄锻趺摗肥前喙讨赴啾氲淖髌罚瑪髟唬骸凹雀袊萄?,又愍狂狡之不息,乃著《王命論》以救時難?!贝苏乱责嚭黄鹊娜藘H渴求粗布衣服為例領(lǐng)起,繼之列舉韓信、季布、項梁、項籍、王莽等,均未成事而敗事,揭示出凡無名之輩,實不宜窺視天子之位。《易》曰句,出自《鼎》卦九四爻辭:“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班彪在這里引用《易》典指的是君子需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具有總結(jié)性質(zhì)?!锻趺摗穼τ凇兑住ざΑ坟载侈o的運用,還見于接下來的文字:

歷古今之得失,驗行事之成敗,稽帝王之世運,考五者之所謂,取舍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茍昧于權(quán)利,越次妄據(jù),外不量力,內(nèi)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壽,遇折足之兇,伏鈇鉞之誅。英雄誠知覺寤,畏若禍戒,超然遠覽,淵然深識,收陵、嬰之明分,絕信、布之覬覦,距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毋貪不可幾,為二母之所笑,則福祚流于子孫,天祿其永終矣。2

折足之兇與必喪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壽、伏鉞之誅并提,是兇險之象的疊加??疾旃沤竦牡檬?,行事的成敗,班彪指出取舍和所處的地位不吻合,越位而求,貪圖權(quán)力財富,是一種自不量力、不知天命的表現(xiàn),如此則必然會喪失保家、不能頤養(yǎng)天年,遭受到鼎折足一樣的兇險。班彪的規(guī)諫,隗囂并沒有采納其意見,此文揭示出來的深刻道理,卻也深得后世的認同。

《敘傳》記載有一篇賦文學作品,對于該則賦作的創(chuàng)作緣由,班固曰:“有子曰固,弱冠而孤,作《幽通賦》,以致命遂志。”弱冠而孤,遭遇多舛命運,作者自己有感于此而作,“以致命遂志”句,出自《困·象》傳:“君子以致命遂志”?!稘h書·敘》收錄的《幽通賦》,帶有一定的自我點評性質(zhì),元人袁桷說“如《幽通》諸賦,又近楚辭矣”3。其辭首章引《易》典,曰:

系高頊之玄胄兮,氏中葉之炳靈,繇凱風而蟬蛻兮,雄朔野以飏聲?;适o而鴻漸兮,有羽儀于上京。4

“鴻漸”“羽儀”,出自《漸》卦。《漸》卦爻辭依次敘寫的是一只鴻鳥漸次于干、磐、陸等景象,《漸》上九爻辭是:“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辟x作中的辭句“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于上京”即本之于此,對此,張晏曰:“《易》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成帝時,班況女為倢伃,父子并在京師為朝臣也?!?針對該則《易》典,費振剛等先生注:“謂鴻雁從水中到陸上,以喻仕進?!薄坝饍x,比喻被人尊重,可作為表率。”6

《幽通賦》:

承靈訓其虛徐兮,佇盤桓而且俟,惟天墜之無窮兮,鮮生民之脢在。紛屯亶與蹇連兮,何艱多而智寡!上圣寤而后拔兮,豈群黎之所御!昔衛(wèi)叔之御昆兮,昆為寇而喪予。7

屯亶,指處境艱難,孟康注:“世艱難多,智者少,故遇禍也?!?《易》典出自《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蹇連,指艱難、困厄,易典出自《蹇》六四:“往蹇來連”。對此,顏師古注:“《易·屯》六二爻辭曰:‘屯如邅如,《蹇》六四爻辭曰:‘往蹇來連,皆謂險難之時也?!?這是班固回顧過去的艱難生世,“紛屯亶與蹇連兮,何艱多而智寡”,指的是紛繁的世間險阻重重,是多么的艱難。隨后羅列了系列歷史人物以說明“固行行其必兇兮,免盜亂為賴道”,是將《易》典與感觸兩相結(jié)合的具體生發(fā)。endprint

《幽通賦》:

發(fā)還師以成性兮,重醉行而自稱?!墩稹拂[漦于夏庭兮,匝三正而滅;《巽》羽化于宣官兮,彌五辟而成災。主冥默道悠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胥仍物而鬼諏兮,乃窮宙而達幽。3

王先謙《漢書補注》:“應劭曰:《易》震為龍,鱗蟲之長也。漦,沫也。師古曰:謂褒姒也,解在《五行志》。三正,歷夏、殷、周也。”4《說卦》稱:震為龍,“震鱗于夏庭”,指的是神靈龍流涎在夏朝王庭的傳說,本事還見于《史記·周本紀》,“匝三正而滅”,指龍涎一直傳經(jīng)夏、商、周,到周歷王時,涎沫變化成玄黿,致使宮女懷孕,生女子,棄之后流落到褒國,史稱褒姒,為周幽王后,使之失國而被殺?!啊顿恪酚鸹谛儋猓瑥浳灞俣蔀摹?,應劭注:“《易》巽為雞,羽蟲也。宣帝時未央宮路軨廄中雌雞化為雄,元后統(tǒng)政之祥也,至平帝,歷五世而王莽篡位?!?應氏揭示出了賦句的史實內(nèi)容,《說卦》稱:巽為雞,“巽羽化于宣宮”,指的是漢宣帝時宮中雌雞化為雄雞的災異事象。“彌五辟而成災”,指經(jīng)漢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五位君王之后,出現(xiàn)元后掌管政治的情形,導致王莽篡國的災難。兩處對《易》典的運用,取象婉曲,感發(fā)人心。

《幽通賦》亂曰:

天造草昧,立性命兮,復心弘道,惟賢圣兮。渾元運物,流不處兮,保身遺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誼,亦道用兮,憂傷夭物,忝莫痛兮!昊爾太素,曷渝色兮。尚粵其幾,淪神域兮。6

“亂曰”是總結(jié)性言辭,是《幽通賦》的末章。班固引《易》典為收束,和首章引《易》形成結(jié)構(gòu)上的呼應之勢。“天造草昧”,顏師古曰:“《易·屯》卦彖辭曰:‘天造草昧,故賦引之。”7“天造草昧”等語出自《屯》彖辭:“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拋開《易》之門戶的乾坤二卦,《屯》卦即《周易》上經(jīng)的首卦,“天造草昧”等句,應劭注:“天道始造萬物,草創(chuàng)于蒙昧之中,皆立其性命也?!币庵浮疤斓刂?,萬物草創(chuàng)于混沌蒙昧之中?!?“亂曰”的末兩句“尚粵其幾,淪神域兮”,應劭曰:“尚,上也,粵,于也?!兑住吩唬骸獛?,其神乎,淪,入也。9

《漢書·敘傳》的《答賓戲》,是班固虛擬與一位賓客對話而展開的。《答賓戲》前半部分,書寫了班固和賓客之間的兩次問答,《答賓戲》對《易》典也有稱引:

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帶冕之服,浮英華,湛道德,矕龍虎之文,舊矣。10

龍虎之文,出自《革》卦《象傳》:“大人虎變,其文炳也?!贝酥傅氖恰肮P力深厚的好文章”。11孟康注:“矕,被也?!兑住吩唬骸笕嘶⒆?,其文炳也,言文章之盛久也。”1龍虎之文和帶冕服、浮英華、湛道德并提,是對盛世太平之象的描寫?!洞鹳e戲》的創(chuàng)制,許結(jié)先生說:“班固貴禮,更多尊漢,如其仿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體例而為《答賓戲》,這類文章以抒發(fā)‘不遇怨情為主旨,而班文卻轉(zhuǎn)為對‘漢德的贊頌?!?在這里,對《易》典的稱引與贊頌“漢德”是合拍的。

又,《答賓戲》:

且吾聞之:一陰一陽,天地之方;乃文乃質(zhì),王道之綱;有同有異,圣哲之常。故曰:慎修所志,守爾天符,委命共己,味道之腴,神之聽之,名其舍諸!3

一陰一陽,表示“一體之內(nèi)的兩個對立部分”4,“《易》以道陰陽”,一陰一陽觀念和《易》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聯(lián)?!澳宋哪速|(zhì)”,李善《文選注》引《春秋元命苞》寫道:“一質(zhì)一文,據(jù)天地之道,天質(zhì)而地文”,陰陽、文質(zhì)、同異三組范疇并提,所表達的意義具有相通性?!洞鹳e戲》敘述了在漢王朝大一統(tǒng)的政治形勢下,班固甘心獻身于著述的志愿。

四、余論

班固的《漢書》引《易》評點可分為兩端,一是引《易》典以評點兩漢王朝的名人賢士,一是引《易》典給自我畫像。贊辭和敘辭是班固可以自由發(fā)揮,寄托自己思想觀點的文字,在這些文字里,班固凸顯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評點過去,引領(lǐng)現(xiàn)在,澤灌未來。在班固《漢書》贊辭、敘辭里,還有一部分既是對《易》典的運用,也是一種貼近史實的敘述,具有史的性質(zhì)。《漢書·儒林傳》贊:

自武帝立《五經(jīng)》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訖于元始,百有余年,傳業(yè)者浸盛,支葉善滋,一經(jīng)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蓋祿利之路然也 。初,《書》唯有歐陽,《禮》后,《易》楊,《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復立《大小夏侯尚書》《大小戴禮》《施》《孟》《梁丘易》《穀梁春秋》。至元帝世,復立《京氏易》。平帝時,又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所以罔羅遺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p>

《儒林傳》“贊曰”敘述了經(jīng)的發(fā)展脈絡,梳理的甚是清晰明了。就易學一端而言,經(jīng)楊何、施讎、孟喜,傳至梁丘賀、京房等,他們的師承關(guān)系在《儒林傳》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象數(shù)易學是兩漢易學的標識,象數(shù)易學言災異,相類的闡釋見于《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贊:

幽贊神明,通合天人之道者,莫著乎《易》《春秋》。然子貢猶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已矣。漢興,推陰陽言災異者,孝武時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則眭孟、夏侯勝;元、成則京房、翼奉、劉向、谷永;哀、平則李尋、田終術(shù)。此其納說時君著明者也。察其所言,仿佛一端。假經(jīng)設誼,依托象類,或不免乎“億則屢中”。

仲舒下吏,夏侯囚執(zhí),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京房區(qū)區(qū),不量淺深,危言刺譏,樞怨強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

災異關(guān)聯(lián)政治,孝武帝時有董仲舒、夏侯始,隨之有眭孟、夏侯勝,再次有京房、翼奉、劉向、谷永,哀平年間的李尋等人?!皟|則屢中”,也是從易學理念出發(fā)。

《漢書·敘傳》敘曰:“河圖命庖,洛書賜禹,八卦成列,九疇逌敘,世代寔寶,光演文武,春秋之占,咎徵是舉。告往知來,王事之表。述《五行志》第七。”李奇注:“河圖即八卦也。洛書即洪范九疇也?!?告往知來,成王事之表,班固述《五行志》,歷數(shù)了河出圖洛出書等傳說。endprint

總起來說,兩漢的經(jīng)學繁榮度是空前的,《易》為群經(jīng)之首,更是如此,此一時期易學的發(fā)展脈絡,班固在贊辭和敘傳中都予以了簡筆勾勒。班固《漢書》贊辭引《易》典以評點人物(兼自述),深得評點與易學的精髓,是二者較為完美的結(jié)合者,評點依經(jīng)而立,“綜其行事,傍貫五經(jīng),上下洽通”1,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意義?!稘h書》贊曰、敘曰引《易》具有目的性,不是隨意的,和《漢書》紀、傳、志等文本內(nèi)容可以合而觀之,或是總結(jié),或是說明,是對紀、傳、志等內(nèi)容的補充,對后世史書的論贊敘曰撰寫也具有開示意義。

On the Critical Significance of Zan and Xu Cited from Yi by Bangu

Tian Shengli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XuZhuan and ZanCi cited from Yi by Bangu and it is the refrac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n historiography. ZanCi in Hanshu is a rhymed conclusion to Ji, Zhuan and Zhi. Xu in Hanshu is a replacement to cause and a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to household by the author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YouTongFu. The “Xuyue” in Hanshu is a sample catalog to every content and it is equivalent to content summery today. There are many times that Xu and Zan cited from Yi whcih is possessed to be criticized.

Keywords: Hanshu; Xu; Zan; Yi; ZongJing; Criticized Value

作者簡介:田勝利,1982年生,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主要研究先秦兩漢文學。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先秦兩漢占丹辭研究,(16CZW034),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兩漢易類文獻與文學”(2017M610056)

1 嚴可均:《全后漢文》,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250頁。

2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88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185-1186頁。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658頁。

2 周秉鈞:《白話尚書》,岳麓書社2001年版,第27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270-1271頁。

4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7頁。

5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8頁。

6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33頁。

7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237頁。

8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237頁。

9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771頁。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416頁。

2 王弼撰、樓宇烈校釋:《周易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358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097頁。

4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803頁。

5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150-3151頁。

6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160頁。

7 詳參拙文:田勝利《<漢書><后漢書>中的死亡主題考驗及其文化啟示——以京房、鄭玄的占斷故實解析為視角》,河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8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011頁。

1 劉知幾撰、浦起龍通釋、呂思勉評:《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頁。

2 [英]崔瑞德、[美]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68頁。

3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007頁。

4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09頁。

5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207頁。

6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052頁。

7 楊樹達:《周易古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67頁。

8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71頁。

1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741頁。

2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42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43-4244頁。

4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77頁。

5 陳鼓應、趙建偉:《周易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42頁。

6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45頁。endprint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79頁。

2 王弼撰、樓宇烈校釋:《周易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45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50頁。

4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57頁。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98頁。

2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301頁。

3 參見拙文:田勝利《揚雄<太玄>贊辭與<周易>古歌的若干關(guān)系》,《成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1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09-4210頁。

2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12頁。

3 袁桷著,楊亮校注:《袁桷集校注》卷四十二《答高舜元十問》,第1888頁。

4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13頁。

5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1-6242頁。

6 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96頁。

7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16頁。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4頁。

2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4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19頁。

4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8頁。

5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8頁。

6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24-4225頁。

7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53頁。

8 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02頁。

9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54頁。

10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25頁。

11 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12頁。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55頁。

2 許結(jié):《中國辭賦理論通史》,鳳凰出版社2016年版,第249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31頁。

4 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16頁。

5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277頁。

1 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396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漢書
《集韻》明引“漢書”考
《漢書》
基于比較視角的《史記》《漢書》語言現(xiàn)象管窺
CLOSE ENCOUNTERS
古今字研究應該重視出土文獻*——以顏師古《漢書注》古今字研究為例
從班固的禮樂觀看漢代樂論思想的重建——以《漢書·禮樂志》為例
李學勤《〈漢書·李尋傳〉與緯學的興起》手稿
李賢《后漢書》注引《前書音義》考
《漢書·藝文志》“輯而論篹”句釋說——“論語”二字話
蘇東坡抄《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