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泰
世人未曾料到,當年一個小學肄業(yè)的人民公社社員,如今竟登上了世界文學的最高領獎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硬是靠他的毅力和成就,演繹了一個從小學生到大作家的令人驚嘆和反思的傳奇。
命運坎坷的莫言生不逢時,他5歲上學,11歲時因家庭成分問題,尚未畢業(yè)即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可憐的他連一紙小學文憑都沒拿到。
在歷經(jīng)周折入伍之后,莫言于1984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拿到大專文憑。在軍藝就讀兩年,主要是聽一些知名作家、學者授課。在求學期間,他堅持有選擇地上課,覺得價值不大的講座就干脆不聽,到宿舍自學和寫作。成名作《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等,就是這時候寫就的。
后來,莫言就讀北師大魯迅文學院創(chuàng)作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毋庸諱言,莫言只接受了5年的正規(guī)教育,他的正式學歷就是小學,他并沒有真正讀過大學。他軍旅生涯中所接受的是成人教育,與通常意義上的全日制大學有很大區(qū)別。用莫言自己的話來說,他后來取得的學歷都是“野狐禪”。
學歷,是指一個人的學習經(jīng)歷;而學力,則是指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所達到的知識水平。學歷只是一種“包裝”,學力才是一個人的真才實學和真正實力。其實,我們不必計較莫言到底是啥學歷,上過哪所大學,在高學位、高文憑滿天飛的今天,他的學歷確實“不咋的”。然而,以低起點一路走來,達到了世界文學的巔峰,恰恰昭示出他的超強學力和高才碩學。
據(jù)莫言自己回憶和其傳記作品記述,他很小就喜歡看憶苦戲,到集市上去聽書,經(jīng)常聽大爺爺、爺爺、三叔和老爹老嬸們講狐仙鬼怪、神話故事和歷史傳奇等。這對一個未來的作家來說,是一種比單純在課堂上聽課更重要的學習。他的作文經(jīng)常被當做范文,甚至拿到中學宣讀。輟學前后,他通讀了中國古典名著、文革前出版的幾十部長篇小說和魯迅的作品,學完了哥哥的中學課本。沒有書讀了,他就讀《新華字典》,而且讀得很熟,能夠找出其中的差錯,以至被夸張為“倒背如流”。從軍期間,他參加了黨政干部基礎課自學考試,差點拿到大專文憑。為了教學,他還“惡補”了包括《政治經(jīng)濟學》在內(nèi)的理論書籍。你看,他的學力豈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甚至連大學畢業(yè)生是否能夠達到,恐怕也得畫一個不小的問號。
學歷不等于學力。學歷固然必要,學力更為重要。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來說,起決定作用的是學力,而不是學歷。高學歷者可走向成功,低學歷者也能終成大器。鑒于此,我們每一個立志成功者,大可不必為自己學歷低而懊悔和自卑;對于承擔識別、選拔和使用人才的部門及其領導來說,也不必唯學歷是舉。
這便是莫言的成功給我們的一點啟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