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彪
【摘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人們有時感到有些話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 語感 解讀文本 品味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7]GHB2118。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034-02 語感是一種綜合的直覺感受,是能迅速把握語文文字的內涵的能力。經(jīng)驗告訴我們,如果經(jīng)常與語言材料相接觸,久而久之會形成語感。當然,在一線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取措施,通過多種途徑加快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我便與大家分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語感。
一、從不同角度解讀文本,培養(yǎng)良好語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會把從教學角度解讀文本當作一項看家本領,因此忽視了從作者角度解讀文本對正確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作用。文本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風格以及生活閱歷對于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及價值取向有時起著引領作用,有時甚至影響了對作品的正確解讀。
如在教學《秋思》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通過一場蕭瑟的秋風、一個生活的片段表達了一份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我從寫作背景及他人對作者的評價等角度解讀文本,以使學生準確而又迅速地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寫作背景:張籍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張籍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見秋風:秋風是無形的,詩人為什么能“見”秋風呢?這是因為秋風表現(xiàn)出凄涼的景象,使秋葉紛紛落地。落葉歸根,怎能不勾起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悠長思念?
借家書:怎樣才能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在那個時代,只有修一封家書了。可是,濃濃的離情別緒怎么能在一紙家書上表達完?
未了情:故鄉(xiāng)是游子心中永遠的家,而鄉(xiāng)情、鄉(xiāng)愁又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所以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詩人又匆匆開啟了信封。
王安石評張籍的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边@首詩本色、平淡,卻包含了作者的艱辛的構思過程。
如此解讀文本,學生們再讀古詩時更容易走進作者的心靈,從而體會作者那思鄉(xiāng)的惆悵與無奈,從而提高了對語言敏銳感知的能力。
二、通過品味語言文字,培養(yǎng)良好語感
讀文章時不能僅僅讀出語言文字的字面意思,還要讀出其言外之意,因此通過品味語言文字體會文字所表達的豐富意義,也是培養(yǎng)良好語感的過程。下面結合教學《清平樂·村居》與大家分享如何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讀了《清平樂·村居》,學生們對“媚好”這個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議論紛紛……
生一:這個“媚好”用得真妙!雖然這一家人住的是茅草房,可是我透過這個“媚好”感受到這一家人特別幸福。
生二:是啊,你看,他們能不幸福嗎?一條小溪,兩岸青草,這對白發(fā)夫妻正在喝酒取樂,大兒子在豆田除草,二兒子在織雞籠,小兒子臥在溪邊剝蓮蓬,多么幸福的一家五口,多么美好的一幅畫面哪!
生三:“相媚好”是指互相逗趣、取樂的意思,可見他們是多么恩愛的一對夫妻,我仿佛看到那和諧的情景,仿佛聽到他們正在夸贊自己的孩子。
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品味語言文字學生們理解得更加深刻了,而且想象也很豐富。一個“媚好”,讓詩中的那家人幸福地醉了,學生們讀著讀著也醉了,如此以來,在不知不覺就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語言感受能力。
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yǎng)語感
以《窮人》為例,本文篇幅較長、語段難讀。如,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特別是對話中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我們可以先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自由練習,把文章讀通讀懂,然后通過交流討論理解關鍵語段,聯(lián)系上下文。在讀中理解兩個“沉默”的不同含義,“沉默”是不做聲的意思。通過再讀上下文,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是因為桑娜面對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如何告訴丈夫收養(yǎng)孤兒的事,只好沉默。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有很多話對桑娜說,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而第二次“沉默”,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我們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讀,讀出桑娜生活的無奈,讀出桑娜的淳樸和善良,內心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同情心,佩服桑娜驚人的舉動。
只有這樣的先理解再讀,自讀自悟,學生學習起來就沒有那么吃力乏味,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我們是在讀中體會了關鍵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讀中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質。
綜上所述,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們認識到了語感的存在和它的積極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語感,對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學會從不同視角解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通過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yǎng)語感。
參考文獻:
[1]虞建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訓練語感的方式初探》[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5-05
[2]徐新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J].《新課程(上)》,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