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平,魏 斌,孫 淼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江蘇無錫214072)
導航信道模塊是用于導航系統(tǒng)的天線之后、處理端之前的部分,通常實現(xiàn)的功能包括上下變頻、放大、濾波等功能。信道模塊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機的抗干擾能力、接收靈敏度等指標。多模的導航模塊能夠同時接收多種導航信號,能夠讓系統(tǒng)在多種導航模式下切換,保證了工作的穩(wěn)定性,但是在功耗、通道隔離等指標上都增加了設計難度[1]。本文描述了一款北斗與GLONASS雙模導航模塊的設計方法。
在導航信道模塊之前的天線部分,北斗、GLONASS信號都處于接近的頻率,因此都可以按照相同的信號強度到達信道模塊[2]。本文中設計的模塊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把2個模式的射頻信號分離出來,盡可能實現(xiàn)高通道隔離,增加抗干擾能力,這一步工作一般來說是通過射頻濾波來實現(xiàn),濾波器指標的設計相當關鍵[3]。
導航模塊的本振部分由模塊內(nèi)部產(chǎn)生,由于模塊有4個雙通道的下變頻以及2個上變頻通道,因此需要產(chǎn)生2種頻率的本振各5路。
圖1 導航模塊下變頻通道原理框圖
模塊下變頻通道簡化的原理框圖見圖1。其中省略了一些固定衰減器的部分。接收信號經(jīng)過天線的放大之后輸入到了信道模塊,第一級用低噪聲放大器來優(yōu)化整個模塊的噪聲系數(shù)指標,然后功分出2路信號,分別濾波到北斗和GLONASS的對應頻段,再進行下變頻、放大以及中頻濾波的處理,最終輸出2種模式的中頻信號。
圖2 導航模塊上變頻通道原理框圖
模塊上變頻通道簡化的原理框圖如圖2所示。整個過程與下變頻通道正好完全相反,最終輸出北斗和GLONASS兩種模式射頻信號的混合信號,在器件選型上和下變頻接收通道一致,指標相對來說少很多。
模塊的隔離度指標首先是從殼體布局上進行設計,下變頻部分共有4個GLONASS和北斗的接收通道。首先在布局上把4個通道用殼體隔開,防止信號串擾。以上的布局可以提高4個不同通道之間接收到同模信號的隔離度[4]。
由于兩種模式采用的是同樣頻率的中頻信號,模式之間的相互串擾更加容易影響系統(tǒng)的性能。以圖1中的X1(北斗)通道和G(GLONASS)通道為例子,射頻濾波器中心頻率分別為1567.5 MHz和1602 MHz,采用聲表濾波器,大致的插損在2dB,1dB帶寬30MHz,45 dB帶寬小于200 MHz。聲表濾波器主要實現(xiàn)2個功能,一個是頻率的選通,另一個是鏡像信號的抑制。由于最終采用的GLONASS通道的中頻在46.5 MHz,帶寬8MHz,北斗通道的中頻在46.5MHz,帶寬17MHz,使用的這2款射頻濾波器可以保證45 dBc以上的鏡頻抑制以及三溫條件下帶內(nèi)信號的低插損指標。
在模塊的研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一個天線接收的北斗和GLONASS通道在布局上處于同一個腔體內(nèi),2個下變頻本振之間存在相互串擾[5,6]。此外,射頻濾波器并不能完全過濾還有一種模式的信號。所以說,在下變頻混頻器會混出另一個導航模式的中頻信號。為了提高不同導航模式之間的信號隔離度,需要適當調(diào)節(jié)射頻濾波器的中心頻率,提高1567.5 MHz濾波器對1602 MHz信號的抑制,以及1602 MHz濾波器對1567.5 MHz信號的抑制。對于聲表濾波器,稍微調(diào)整中心頻率比較簡單,因此,把1567.5 MHz中心頻率的濾波器調(diào)整為1562.5 MHz,把1602 MHz中心頻率的濾波器調(diào)整為1607 MHz。中心頻率不能偏移太多,因為那樣會影響到鏡頻抑制的指標[7],如圖3所示。此外,通道隔離度還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末級中頻放大器的饋電電路來改善[8]。適當調(diào)高中頻放大器的饋電電感可以提高各支路之間在饋電上的隔離,提高通道的信號隔離度。
圖3 1562.5 MHz射頻濾波器指標
圖4 1607 MHz射頻濾波器指標
模塊下變頻的增益指標在20 dB左右,噪聲系數(shù)10 dB以內(nèi),鏡頻抑制50 dBc以上,在輸出-5 dBm時,三階交調(diào)抑制達到-60 dBc,輸出信號不超過14 dBm。
圖5 導航模塊下變頻通道鏈路仿真結果
傳輸特性經(jīng)過鏈路仿真,鏈路的增益、噪聲系數(shù)等如圖5所示。另外,如圖6中所示,仿真的三階交調(diào)指標可達到65 dBc。
圖6 導航模塊線性放大指標仿真結果
為了保證系統(tǒng)的輸出信號不超過14 dBm,接收通道末級選取了一款Mini的限幅器RLM-33+,能夠保證信號功率不超過12 dBm,1 dB壓縮點達到5 dBm。
導航模塊一共需要13 dBm的1521 MHz以及1555.5 MHz的本振信號各5路,提供給8個接收通道和2個發(fā)射通道。本文的設計中選取了2個Si4133配合單片機生成1521 MHz以及1555.5 MHz各1路,采用放大加功分的方式,產(chǎn)生2種信號各5路。圖7是本振生成電路的原理圖,2個頻率的本振都可采用同樣的電路生成。
圖7 本振生成原理框圖
下變頻通道的測試過程中,分別輸入-20 dBm的1567.5 MHz以及1602 MHz的信號,進行增益、通道隔離度、鏡頻抑制等指標的測試。經(jīng)過測試,該模塊的通道增益20 dB,1 dB壓縮點5 dBm,三階交調(diào)指標在-65dBc以上,鏡頻抑制55dBc以上,通道隔離度70dBc以上。該模塊的整體功耗在8 W左右。模塊的外形圖和主要技術指標測試結果見圖8至圖10。
圖8 導航信道模塊外形圖
圖9 三階交調(diào)指標測試結果
圖10 鏡頻抑制指標測試結果
實物和仿真的指標符合性見表1。
表1 需求指標和實測指標符合性對比
本文中描述了一款雙模導航信道模塊的設計方法,該模塊實現(xiàn)了GLONASS和北斗的雙模導航信號的接收,每種模式下都可以保證4個通道同時工作,且具備高的通道隔離度以及對鏡頻等干擾信號的高抑制度,非常適合作為導航系統(tǒng)的信道部分。
[1]劉基宇.GPS衛(wèi)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王惠南.GPS衛(wèi)星導航原理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袁建平,羅建軍,越小奎,方群.衛(wèi)星導航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3.
[4]邊少鋒,李文魁.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概論[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5]謝鋼.GPS原理與接收機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6]王寶平,余江鑫,陳衛(wèi)強.北斗二代導航接收機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設計[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2013.
[7]李娟娟,楊開偉.自研BDS/GPS雙模高精度接收機性能評估[J].全球定位系統(tǒng),2015.
[8]吳為,賴生建,鄧建華,白志剛.一種小型化北斗二代導航系統(tǒng)收發(fā)模塊的研制[J].中國測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