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飛 韓冰 付新花
摘要: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為推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zhì)量,作者按“三階段”、“九環(huán)節(jié)”作為基本模式實施初中化學教學,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
關(guān)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模式;有效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而且要注重通過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推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zhì)量,我們通過總結(jié)和借鑒,按“三階段(課前、課中、課后)”、“九環(huán)節(jié)(課前明確目標、自主學習、自學檢測,課中合作學習、當堂檢測、難點解析,課后歸納整理、鞏固練習、拓展延伸)”作為基本模式實施初中化學教學,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基本模式解析如下:
一、課前——明確目標、自主學習、自學檢測
1.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明確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這里的目標包括教師教的目標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目標。教師要基于《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從“三維目標”入手,去思考、明確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在課堂教學中可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教學設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學生明確目標,就要在上新課時明確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應該掌握的層次要求,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不同層次,最重要的是明確學習的知識重點,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了目標能增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與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進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課題教學時,依據(jù)《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以及與其相對應的學習目標。
2.課前預習,自主學習
課前預習是課題學習的初始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非常積極地促進作用。課前教師應該給學生預習的內(nèi)容與問題,使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規(guī)定的內(nèi)容,并獨立地進行思考,探索獲取新知識。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憑借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自主探索,學會猜測、實驗、觀察、驗證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肯定會有不明白的地方。那么,他在課堂學習中就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的講授,而是有側(cè)重點的去接受新知識,這樣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才會達到有效和高效。在設計預習作業(yè)時應突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有一定的梯度、難度符合初中學生認知水平,能夠使學生通過較短的時間內(nèi)解決問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下面是筆者設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課題的預習作業(yè)。
閱讀教材回答以下問題:
一、在實驗室里用什么藥品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發(fā)生的總反應。
二、閱讀“探究: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室制取氣體時:
(1)確定發(fā)生裝置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
(2)確定收集裝置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
(3)收集氣體的方法一共有幾種?分別需符合什么條件?
2.填寫P114的表格。
3.認識P114的各種儀器,并寫出名稱。
4.根據(jù)教材上的各種儀器,你認為哪些裝置組合可以制取二氧化碳?簡單地畫出你的裝置圖,并選擇一套最佳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5.怎樣檢驗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怎樣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6.閱讀P115“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
練習:P116.1.2.3.4.5
預習完本課題你還有哪些疑問?
3.預習檢查,檢測效果
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水平、認知能力等方面都有差異存在,那么他們在預習效果上就有差異存在。對預習質(zhì)量的檢測,可以針對課題學習的不同,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梢允墙處熢谡n前對學生逐個檢查,或者是學生學習小組內(nèi)相互檢查,也可以是有重點的對個別學生抽查等。無論是采用哪種形式的檢查,其作用都是教師為了解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通過自學所掌握的狀況,從而按照學生需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具體的活動。
二、課中——合作探究、當堂檢測、難點解析
1.生生互動,合作探究
通過對預習效果的檢查,肯定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對于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或小組之間討論、互相之間評價、切磋、傾聽。同時在學生討論與評價的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教師對新問題的反饋應及時準確。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討論問題和發(fā)表見解的積極性,使學生全員參與,共同進步!
2.當堂檢測,判定獲得
當堂檢測,就是在課堂上就剛才所學的知識的鞏固,主要以書面練習為主,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以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檢測。通過當堂檢測,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從而依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制定出相應的繼續(xù)學習措施予以指導。這一過程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課堂質(zhì)量不可缺少的必要過程。
下面是筆者設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課題的當堂檢測作業(yè)。
1.在實驗室里,常用——與——(或——,主要成分碳酸鈣)起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其反應原理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可用——排空氣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所以通常不用——收集二氧化碳氣體。
2.從下面的儀器中選擇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儀器——(填序號)。
①大試管;②酒精燈;③水槽;④帶導管的雙孔橡皮塞;⑤毛玻璃片;⑥鐵架臺(帶鐵圈);⑦長頸漏斗;⑧量筒;⑨集氣瓶。
3.利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二氧化碳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填空(表2)。
3.師生互動,難點解析
在課題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小組會有一些問題存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就是把各小組在討論時沒有解決的問題和生成新的問題進行分類、歸納、提煉、總結(jié),形成核心問題,并加以解決。同時,教師可預先準備一些問題,巧設疑問、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順利地轉(zhuǎn)入新的知識的探索階段。
三、課后——歸納整理、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歸納整理,形成系統(tǒng)
授課結(jié)束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行歸納概括,要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guān)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網(wǎng)絡,使學到的知識形成系統(tǒng)、有規(guī)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lián)想暢通,思維活躍。對剛學過的知識,要“趁熱打鐵”,及時歸納總結(jié)、復習鞏固。
下面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課后知識點的歸納與整理:
1.制取氣體的藥品:稀鹽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
2.化學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用于實驗室里制取氣體裝置圖:(略)
裝置的注意事項:
(1)若用長頸漏斗來注入鹽酸,長頸漏斗下端必須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試管來裝藥品,固定試管時,試管口豎直向上,試管底部與鐵架臺面接觸。
4.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5.檢驗方法: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集氣瓶中已經(jīng)集滿二氧化碳氣體。
2.鞏固練習,知識內(nèi)化
加強鞏固練習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切實可行的好辦法。教師講完新課后,對學生進行鞏固練習,能使學生及時進行知識反饋,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下面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設計的鞏固練習:
1.小麗在實驗室里學習制取CO2,她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組裝儀器后進行——,如圖(a),請你幫助她判斷,該裝置是否漏氣?
(2)她從稀鹽酸和稀硫酸中,選擇——與石灰石反應制取CO2。想一想她為什么不選擇另外一種酸?
(3)小麗想用圖(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你認為是否理想——,原因是——。
(4)請你告訴她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應該——(填“正”或“倒”)放在桌面。
(5)小麗將氣體發(fā)生裝置稍作改動如圖(c),該裝置與(a)中發(fā)生裝置相比,優(yōu)點是——。
(6)請幫助小麗檢驗(c)裝置的氣密性(簡述過程)——。
2.下圖是實驗室制取CO2裝置圖。
(a)請指出圖中的兩處錯誤:
(b)若用正確的裝置制備CO2時選用的試劑是——。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檢驗CO2是否收滿的方法——。
學生通過及時的鞏固練習,能將所學的知識逐步內(nèi)化,化為己有。經(jīng)過日積月累,學生就能夠?qū)A知識和基本技能逐步穩(wěn)定、轉(zhuǎn)化,形成智能。
3.拓展延伸,激發(fā)興趣
教師在立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深化落實新課程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在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課題后,我給學生留下了以下課后思考內(nèi)容:
(1)是否可以用濃鹽酸或稀硫酸替代稀鹽酸?是否可以用Na2CO3或CaCO3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通過參閱資料,解釋原因。
(2)利用家庭里的物品,設計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為主體,教為引導”的理念。教師發(fā)揮好引導的作用,通過點撥、總結(ji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將課堂時間較多的留給學生活動,突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地位,形成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獲得自信,進而提高學習能力,達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與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