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麗
【設計意圖】
《猴王出世》是古典白話小說的典型代表,五年級的學生對此故事并不陌生,但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本文的文體特點以及有效的閱讀方法是教學關鍵所在。本次教學以探索《猴王出世》的語言特點、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為主要內容,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要的活動方式來設計,實現從“文本解讀型”向“語言學習型”、從“內容分析式”向“策略學用式”的轉型,把當下小學語文教學“關注文體,關注生本,凸顯語用”的理念落到實處。
【教學目標】
1.自主通讀全文,探尋古典白話小說的閱讀方法。
2.自尋石猴成王過程,感受《西游記》神奇的故事情節(jié)。
3.自探石猴形象,感受《西游記》豐富、貼切的言語表達。
【教學設計】
一、題說悟空,以趣入文
1.用最簡潔的語言,說說你所知道的《西游記》的故事。
2.大家說的都是電視劇《西游記》中的故事。老師這里有選自《西游記》原著的故事目錄,請你讀一讀,能說說大概講的是什么事情嗎?
3.中國古代的章回小說一般都用精練、簡潔的韻文作標題,讀讀標題你就能對整個故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今天我們所學的《猴王出世》就是由《西游記》第一回和第二回改編的,很大程度上保留著古典白話小說的原貌。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對《西游記》、對古典白話小說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導學引路,明確任務
1.《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快速默讀自學提示,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梳理出示略讀目標一)
略讀目標一:
1.知道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嗎?
2.知道石猴是怎么成為猴王的嗎?
3.知道石猴最初是怎樣的嗎?
2.帶著略讀目標,自由默讀課文,并用讀書記號在文中標一標,畫一畫。
三、探尋來路,初識言語特色
1.先來交流“石猴是從哪兒來的”。打開課本,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這個問題。
2.自由讀讀第一段文字,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3.誰來說說,這段文字有什么特別之處?(像古文,精練、簡潔。)
4.引導學生學習代表性的句子。
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1)請學生自由讀,請個別學生讀。
隨機點撥“蓋”“天真地秀”“日精月華”“靈通”等詞的意思。
(2)師生對讀。(教師說意思,學生讀原文對應的詞句。)
(3)總結讀通古典文學的方法。
加上適當的停頓,讀出節(jié)奏,這是個不錯的讀古文的方法。(再請學生來試讀)
(4)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是怎么來的。
5.小結:古典小說最大的特點是語言接近古文?!段饔斡洝肥敲鞒瘏浅卸鲗懙?,盡管已經算是當時的通俗小說,但對于現代人來說,仍須按照古文的讀法才能讀通、讀懂。
四、成王之路,初感神奇情節(jié)
1.知道了石猴是從哪兒來的,那它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呢?(出示略讀目標二)
略讀目標二:
快速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抓住石猴的行蹤,用簡潔的文字完成思維導圖,理一理石猴變成猴王的過程。
2.交流引導: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結合思維導圖,簡單講述。教師適時引導,完善思維導圖。
板書:澗中玩耍 順澗尋源
入瀑得洞 拜為猴王
3.結合思維導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小結: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用簡潔的語言快速讀懂故事。
4.讀到這里,你覺得這是一則怎樣的故事?(神奇、充滿想象。)
小結:中國很多古典白話小說特別是《西游記》,不僅具有現代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而且神話色彩比較濃厚,這一點大家在閱讀《西游記》時也要重點關注。
五、識猴本性,深悟言語之妙
1.據說孫悟空是根據上古時期的水怪無支祁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過兇殘的無支祁沒人喜歡,孫悟空卻深受大家喜愛。那么,它究竟是一只怎樣的石猴呢?(出示略讀目標三)
略讀目標三:
同桌兩人合作,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讀一讀,議一議,這究竟是一只怎樣的石猴,同時想想作者在語言表達上有怎樣的特色,在書上做好批注。
2.隨機引導: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
自由快樂的石猴
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
(1)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
(2)你從哪里體會到了石猴的自由、快樂?
(3)請三位同學讀讀這句話。其他同學想一想,他們該怎樣分工?
(4)聽完同學的朗讀,你感受到這組文字有什么特點嗎?(富含節(jié)奏。)
(5)請帶上節(jié)奏讀一讀這三組文字。
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
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6)這段文字除了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節(jié)奏外,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富于變化。)
(7)你覺得這樣的文字和石猴的自由快樂有什么聯(lián)系嗎?
小結:富有節(jié)奏、富于變化的語言和石猴的性格特點之間是多么合拍。如此貼切的言語表達,在閱讀《西游記》的時候,同學們會感觸更深。
頑皮率真的石猴
(1)古人說“言為心聲”,要真正認識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我們還可以從它的話語中去探尋一番。快速從文中找一找描寫石猴語言的句子。
出示:
“我進去!我進去!”
“大造化!大造化!”
“沒水!沒水!……”
“都隨我進來!進來!”
(2)自由讀讀,你發(fā)現石猴說話有什么特點?(重復、短促,每句話中都有感嘆號。)
(3)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學學石猴的樣子說一說。
(4)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頑皮、率真。)
(5)吳承恩用重復、短促的語言,塑造了石猴頑皮、率真的性格。讀到這里,你想說什么?
勇敢無畏、膽大心細的石猴
(1)出示石猴入洞探查的文字。
(2)說說你為什么認為這是一只勇敢無畏的石猴?
(3)讀這段文字,要特別留意石猴的什么?(動作。)
抬頭觀看 仔細再看 再走再看 看罷多時 左右觀看
(4)讀讀石猴反復做的動作,感受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
小結:同學們,吳承恩用上準確的動作描寫以及反復的手法,就把石猴勇敢無畏、膽大心細的形象輕松描繪出來了。
3.讀到這里,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石猴的性格特點,更重要的是發(fā)現了《西游記》這部古典白話小說的特點——(結合板書)語言豐富、貼切。如果你讀原著,會有更深刻的感觸。
六、延伸話題,引導走向原著
1.同學們,正是因為吳承恩豐富的語言表現力,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石猴形象才會如此豐滿。你瞧,它時而活潑歡快,時而頑皮率真,時而又這樣膽大心細,處處讓人覺得它是真實的存在。
課上到這里,老師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當初眾猴沒有“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的提議,你覺得石猴會不會那么踴躍地站出來?
2.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熟悉的《西游記》故事中的情節(jié),也可以用課文中的相關描述作依據。請按這樣的格式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出示:我覺得石猴
_______________, 因為______________。)
3.小結:看來,同學們對《西游記》的故事情節(jié)已有一定的了解,不過,如果能進一步閱讀《西游記》這部經典的原著,相信大家會對這部著作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樹人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