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濤
什么是“樂”?就是音樂。這個字的繁體寫作“樂”。
“樂”是五聲八音之總名。您看“樂”這個文字的字形,就像絲弦綁在木上,上面還有調弦器呢,“樂”就是活脫脫的一把琴瑟,后來引申指音樂,包括人唱的“音”和樂器彈奏的“音”兩個方面。所以班固說音樂來自人的本性,能夠沁入骨髓。(《漢書·禮樂志》:“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jīng)乎千載,其遺風余烈尚猶不絕?!保┒鴿h語中“和諧”一詞實際上也來自于音樂。(《宋史·律歷志》:“古之圣人推律以制器,因器以宣聲,和聲以成音,比音而為樂。然則律呂之用,其樂之本歟!”)在古人看來,“音樂”是高明的音樂家們用高超的調控技巧、指揮技巧,讓不同的嗓音和樂器密切配合、和諧相處而奏出的美妙聲音。(《禮記·樂記》:“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保?/p>
古人所說的音樂修養(yǎng),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得多,他們“吹拉彈唱”樣樣都行??鬃泳褪且粋€典型。歷史記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其中有兩位都是音樂家,相傳孔子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見韓愈《師說》)。師襄是春秋時期魯國著名的樂官,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妒酚洝防镎f孔子“以擊磬為官,然能于琴”(見《史記·孔子世家》)。儒家有一部典籍叫《樂經(jīng)》,據(jù)說是孔子專門修訂的。文獻記載孔夫子的歌唱得好,琴彈得更好,他的音樂修養(yǎng)達到了專家級的水平?!墩撜Z》記載孔子說:“我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才把音樂整理好,《雅》《頌》都安排妥當?!保ㄒ姟墩撜Z·子罕》)《論語》還記載孔子在齊國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保ㄒ姟墩撜Z·述而》)孔子的歌當然唱得也很好,他同別人一道唱歌,如果對方唱得好,一定請對方再唱一遍,然后和對方一起唱(《論語·述而》)。孔子的音樂理論素養(yǎng)同樣是超一流的,他可以給當時的魯國樂師上音樂演奏課,他是這樣闡釋音樂精妙之處的:“開始演奏時,翕翕地很熱烈,繼續(xù)下去,純純地和諧,皦皦地清晰,繹繹地不絕,這樣演奏,最終完成?!保ㄒ姟墩撜Z·八佾》)
古代還有一個音樂典故即“高山流水”,傳說琴師伯牙有一次在山野里彈琴,砍柴人鐘子期竟然能領會他所彈奏的曲子哪一部分是“巍巍乎志在高山”,哪一部分是“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吃驚得不得了,說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于是他摔琴絕弦,終身不操(見《列子·湯問》)。從此,人們以“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后來,《高山流水》成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自唐代以后,《高山》與《流水》分為兩首獨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發(fā)展,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被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的金唱片,在1977年8月22日發(fā)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尋找“知音”。這說明音樂的溝通能力何其巨大,也說明古人的彈奏技巧何其高妙。
古人所說的音樂素養(yǎng),還有一點是我們難以達到的,那就是他們把音樂、舞蹈、詩歌三者連在一起,形成“三件套”。古人聞歌起舞,而且聽到音樂就會作詩,古詩都是配樂的。音樂配上舞蹈,就是“樂容”“樂舞”;音樂配上詩歌,就是“樂章”,所以《周禮·地官·大司徒》鄭玄注:“樂,六樂之歌舞?!碧拼鷮W者賈公彥解釋道:“言歌舞者,以其作樂時有升歌下舞?!蹦菚r候舞蹈也是非常復雜的,根據(jù)漢代學問家鄭玄的注釋:古代的舞有“文舞”和“武舞”,還要拿上諸如刀斧盾牌和五彩繽紛的羽毛一類的表演道具,而國學里人們所學的課程也總是有“樂”有“舞”的,所以古人的音樂素養(yǎng)是很高的。
為什么中國古人那么重視“樂”呢?原來,中國古人認為:“禮”讓人自我約束,認識到人與人是不同的,是不可以冒犯的,是有界限的;而“樂”讓人自我放松,認識到人與人又是相同的,是可以溝通的。所以,如果說“禮”讓您“怕”對方,“樂”就是讓您“愛”對方。(《孝經(jīng)·圣治章》:“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保?/p>
古代帝王常以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諧的統(tǒng)治目的?!抖Y記·樂記》里面說:“音樂使大家相同,產(chǎn)生共鳴;禮則是辨別不同。認識到了相同,大家就會相親;認識到了不同,大家就會相敬?!币虼?,“禮”用來管理國家,安定社稷,造福人民;“樂”可以移風易俗,讓人變得心平氣和,和平友善,成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所以,古代又有“禮樂”文化一說,而社會的崩潰往往體現(xiàn)在“禮崩樂壞”這四個字上。在漢語中,“和諧”這個詞本來是指“音樂”而言,指不同的音韻,共同彈奏出和諧的聲音來。
中國古人如此看重“音樂”,其中原因,除了我以上所講外,還有兩點:
一是音樂使人快樂?!墩撜Z》記載孔子的原話是:“以吟誦詩篇抒發(fā)熱情,以堅守禮儀建功立業(yè),以聆聽音樂娛悅身心?!保ㄒ姟墩撜Z·泰伯》)所以直到今天“樂”還有兩個讀音,一個是“音樂”之“樂”,讀為yuè;一是“快樂”之“樂”,讀為lè。
二是音樂有六種品德,也就是“樂德”,即中、和、祗、庸、孝、友六種品德。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音樂讓人變得忠誠,變得剛柔相兼,變得尊敬對方,變得尊重常理,變得孝敬父母,變得善待兄弟(見《周禮·春官·大司樂》)??磥?,音樂真是一個心理按摩師。說到底,音樂具有教育功能,我們既可以說“寓教于樂(lè)”,也可以說“寓教于樂(yuè)”。
所以《論語·陽貨》里面記載了一個生動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縣長。一次,孔子去看望自己的縣長學生,他聽到武城縣到處是彈琴瑟唱詩歌的聲音,微笑著說:“殺雞焉用牛刀,治理這個小地方用得著教育么?”子游回答道:“以前我聽老師您說過:做官的學習了,就會有仁愛之心;普通百姓學習了,就容易聽指揮,教育總是有用的?!笨鬃颖阆驅W生們說道:“你們幾個聽到了吧,他的話是正確的,我剛才那句話不過是開玩笑罷了?!?/p>
所以,古人認為音樂的好處有四:
相互溝通——因為音樂沒有國界;
循循善誘——因為音樂寓教于樂;
修身養(yǎng)性——因為音樂陶冶情性;
有助管理——因為音樂講求和諧。
從以上的講解中,您是否能得到一些啟發(fā)呢?
今后,您可否趕快練練嗓子,甚至學一門樂器,領悟一下怎樣讓不同琴弦配合得天衣無縫,讓不同的聲音珠聯(lián)璧合,讓手指的彈奏技巧和大腦中樞的協(xié)調天賦充分發(fā)揮,并使這種能力對工作和管理有所促進?
今后,您是否能聽一曲動聽的音樂,讓自己疲憊的身心來一次徹底的按摩,讓奔波躁動的心靈進入港灣好好地休整一下?
今后,企業(yè)界的領導們是否能給員工多舉辦些文娛活動,把企業(yè)文化的元素悄然注入到這些優(yōu)美的音符里?
“射”就是射箭。在古代,射箭是典型的男人運動,古人要通過“射箭”表演,來看看表演者的本事和德行如何。(《禮記·射義》:“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碧瓶追f達疏:“天子以射禮簡選諸侯以下德行能否?!保?/p>
古代重武習射,常舉行射禮。射禮有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四種。將祭擇士為大射,諸侯來朝或諸侯相朝而射為賓射,宴飲之射為燕射,卿大夫舉士后所行之射為鄉(xiāng)射。
中國古代的“射藝”包含兩個主要運動:射箭和彈弓,春秋時期還發(fā)明了弩。其中射箭由于在軍事和狩獵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歷史上更受人們的重視。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文化遺址,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的石箭頭,這表明那時候人類已經(jīng)開始使用弓箭了。唐代武則天設立了武舉制度,在武舉制度里,規(guī)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人才的標準,其中五項是射箭,包括長跺、馬射、步射、平射,還有筒射等等。如今的“射藝”,其實應該綜合古今,既應包含現(xiàn)代的手槍、步槍等實彈射擊運動,也應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彈弓、射弩。清代有一位大官員、大學問家阮元,他的父親教他的內容有二:一是熟讀《資治通鑒》,說那是“成敗治亂,戰(zhàn)陣謀略”;二是騎馬和射箭,說那是“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zhèn)?。阮元的母親也說射箭對阮元的成長太重要了。
中國古人的射箭技術非常高超。俗話說“百步穿楊”,說的就是此類事。其實還有一種表達法是“百步穿柳”,說的是“射柳”,講的是春秋時候養(yǎng)由基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記·周本紀》這樣記載道:“楚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shù)千人,皆曰善射?!保┻@個方法在少數(shù)民族中也很盛行,遼金時成為一種競技活動。在場上插柳,馳馬射之,中者為勝。有學者認為這是源于古鮮卑族秋祭時馳馬繞柳枝三周的儀式。如果這是真的,說明在很早的時候,射箭就是一項重要的活動了。
古人比賽射箭的場景
與此類似的還有“百步射莎”,說的是北周豆盧寧百步射莎草的故事(見《北史·豆盧寧傳》)。
甚至還有“射虱”,謂射藝之精,雖微細如虱子,亦能射中。《列子·湯問》里面記載:“有一個學習射箭的人,名叫紀昌,把一只虱子懸掛在窗戶上,每天目不轉睛地看著它。十天之后,虱子在紀昌的眼中看起來個頭已經(jīng)非常大了;三年之后,就如車輪一般大。紀昌看其他的家什,無論個頭多小,都像一座高山那樣大。到了這種地步,紀昌才用箭射懸掛在窗戶上的虱子,一箭就射中了虱子的心臟,而懸掛的細繩卻沒有斷?!?/p>
我常常在想,古代培養(yǎng)官員的“國學”里為什么要開設射箭課?難道只是為了強身健體么?
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我看射箭和射擊比賽,才恍然大悟:“射箭”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的定力、耐力、持久力和理性觀察力。而這些,正是一個領導者行政管理所必備的素質。
為什么這樣講呢?您想想,要百步穿楊,您就得耐心持久,得有一個穩(wěn)定的素質,就應該像一個狙擊手一樣等待機會、抓住機會,然后果斷命中。
事實確實如此,先后打破八項射箭世界紀錄的射箭冠軍李淑蘭深有感觸地說過:“射箭讓人變得更加沉穩(wěn)?!鄙浼屓诵恼?、身直,培養(yǎng)一個人的穩(wěn)健端莊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這些都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能力。一個人只有在沉靜的心境中才能理性地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
射箭時有三種情況:兩方靜止、一方靜止一方移動、兩方移動。這就要求一個人有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定力和敏銳性。
我認為射箭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特別是男子漢)氣宇軒昂的氣質,因為彎腰駝背肯定射不好箭,必須腰桿挺直。
“定力”是非常重要的。無獨有偶,美國西點軍校中很多人認為,領導者穩(wěn)定的心態(tài)至關重要,它是使領導力得以充分發(fā)揮的保障。所以,美國西點軍校也要練習射箭,曾經(jīng)獲得美國射擊全國冠軍的西點軍校教官反復強調射箭并不只是練技術,而是練人的心理素質和情緒的穩(wěn)定性。據(jù)說世界杰出的商界領袖有30%是從西點軍校畢業(yè)的,二戰(zhàn)后,在世界500強企業(yè)里,西點軍校培養(yǎng)出來的董事長、副董事長人數(shù)相當可觀,總經(jīng)理、董事級別的高級管理人才更是數(shù)以千計。所以,西點軍校是美國最優(yōu)秀的領導大學之一。而射箭一課,催生了這些杰出領導人。
其實,這一點在中國的《孫子兵法》中已有體現(xiàn)。孫子反復強調軍事領導人的沉穩(wěn)心境對于指揮戰(zhàn)事的絕對重要性,孫子說:“沒有好處不要出兵,沒有取勝的把握不能用兵,不到危急時刻不要開戰(zhàn)。作為最高領導者的國君,千萬不要因一時憤怒而發(fā)動戰(zhàn)爭;作為前線領導者的將帥,不可因一時的憤怒而出陣求戰(zhàn)。符合國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國家利益就要堅決停止。憤怒是可以重新變?yōu)闅g喜的,氣憤也是可以重新轉為高興的,但是國家滅亡了就不能復存啊,人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對待戰(zhàn)爭,明智的國君應該慎重,賢良的將帥應該沉穩(wěn),這是安定國家和保全軍隊的基本道理?!保ㄒ姟秾O子兵法·火攻》)孫子還認為指揮軍事行動,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見《孫子兵法·九地》)。
射箭還可以成為一項純粹的表演,通過這種表演,體現(xiàn)出一種禮讓。在鄉(xiāng)射禮中,每兩人組成一隊,兩隊進行比賽,比賽前與比賽后,選手們都要向對方行禮,這是一項典型的團隊比賽而非個人比賽,比賽雙方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失敗的一方不怨天不尤人,不把責任歸結在裁判、對手、場地或者器械身上,更不可能像今天網(wǎng)球場上個別選手一樣扔球拍、亂罵人,而是在自己身上好好找原因;同樣,勝利的一方行事也很低調,絕對沒有網(wǎng)球場上個別選手欣喜若狂倒在地上半天不起來的現(xiàn)象。所以孔子認為射禮不是培養(yǎng)大家互爭斗狠,更不是以射中目標為唯一目的,這項運動更多地是要培養(yǎng)人們禮讓和恭敬的素質??鬃釉?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君子沒有什么可爭斗的事情,如果有所爭,一定是比射箭吧。但是當射箭的時候,選手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箭完畢,走下堂來,然后作揖喝酒,這種競賽是很有禮貌的?!保ā墩撜Z·八佾》)
在射禮中,甚至還配有音樂,要求選手在比賽時將射箭動作與音樂合拍,這實際上是將人的心理、生理、人文、道德、管理素質融會貫通進行培養(yǎng)。
(選自《國學中的領導智慧》,光明日報出版社。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