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就存在于我們身邊,而我們卻看不見、摸不著、離不開,如此神奇的現(xiàn)象是幼兒非常感興趣又急切想探知的科學奧秘。如何將這無影無蹤的空氣變得可以感覺可以觸碰,如何突破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讓幼兒直觀地感受空氣的存在,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有一天,因接收的快遞紙盒破損,孩子們無意間擠壓紙盒時感受到有風從破損處吹出來,這種現(xiàn)象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他們紛紛玩起了擠壓紙盒的游戲,從中感受風的力量?!?—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和帶動幼兒。紙盒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看到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玩著擠壓紙箱的游戲,我想,能否借助紙盒這個有趣的探究工具生成一個和空氣有關的科學活動呢?基于此,我決定以紙箱作為科學活動的切入點,將紙箱擬人化,設置了“紙箱先生過生日”的游戲情境,并嘗試運用設疑、猜想、操作、實驗、比較等方法開展科學領域的主題探究活動。
由接收快遞按壓紙箱產(chǎn)生空氣的現(xiàn)象促發(fā)靈感生成活動,到遵循游戲化、科學性設置活動的原則,我一直注重將游戲情境貫穿于探究活動的始終。同時,通過開開心心過生日、拍拍打打吹蠟燭、大嘴小嘴來比賽等三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同設計,引導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紙箱先生能吹滅蠟燭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不同大小洞口的紙箱擠壓出風的力量強弱狀況的探究欲望。對“紙箱先生能吹滅蠟燭”的探究從單個紙箱的探索實驗到紙箱上不同大小洞口的對比實驗,探究活動在幼兒的操作體驗中層層深入。最后,引導幼兒運用所學的科學原理來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凸顯探究過程的趣味,同時注重變“無形”為“有形”,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變得可視可感。
為了讓幼兒對實驗探究活動的印象更為深刻,我在他們的探究活動中從操作方法、思維方式和難點突破三個層面,用提問的方式有意無意地給幼兒設“陷阱”、出難題,引導他們以逆向思維的角度跳出“陷阱”,思考解決難題的方法,促使他們在探索、思考、辨析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往往會給幼兒一種思維暗示,讓幼兒順理成章地操作而沒有挑戰(zhàn)性。如何巧設陷阱,讓幼兒在“吃一塹,長一智”中讓操作變得富有挑戰(zhàn)和多樣性呢?
活動中,我在幼兒初次實驗拍打紙箱先生吹滅蠟燭環(huán)節(jié)設置了“陷阱”:“只有拍打頂部才能吹滅蠟燭,是吧?”個別幼兒不幸掉入“陷阱”,回答“是”。此時,我并沒有馬上評價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而是接著讓他們嘗試尋找不同的方法。幼兒通過進一步嘗試發(fā)現(xiàn),除了拍打頂部,拍打兩側甚至用力錘紙箱也可以吹滅蠟燭。由此,他們知道了只要擠壓紙箱就能讓紙箱里的空氣產(chǎn)生沖擊力而吹滅蠟燭。在這個嘗試操作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提供的操作材料并不多,幼兒初步嘗試難于打開思路,操作易單一,缺少創(chuàng)新。于是,我設計了“只有拍打頂部才能吹滅蠟燭”這個問題“陷阱”,使某些幼兒“誤入其中”,再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質疑和不斷嘗試,讓幼兒走出“陷阱”,推翻先前的結論,從而在辨誤中學會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操作材料。
一般來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會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對于缺乏經(jīng)驗積累的幼兒更是如此。因此,要突破幼兒的思維定勢,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巧妙設置教學“陷阱”,引導幼兒開拓思路,發(fā)散思維,同時通過跳出“陷阱”的各種嘗試和探索來提升學習的品質和深度。如:在幼兒知曉了各種吹滅蠟燭的方法后,教師又設置了“紙箱先生來挑戰(zhàn)”的情境,讓幼兒探索大嘴、小嘴兩位紙箱先生“他們誰吹滅的蠟燭多”的問題。在這里,教師就已經(jīng)巧妙地設下了“陷阱”。因為根據(jù)幼兒的思維定勢,他們往往會回答“大嘴先生”吹滅的蠟燭多——“因為大嘴先生的嘴巴大,所以吹滅的蠟燭多?!庇變哼@種基于思維定勢的認知顯然是有待商榷和驗證的。拍打紙箱,空氣會被壓出洞口,由此產(chǎn)生的風能吹滅蠟燭,這是大家嘗試出來的結論,但這個結論并不能證明“紙箱上的洞口越大,吹滅的蠟燭就越多”。教師正是從幼兒的這個認知誤區(qū)來設置“陷阱”,由此引發(fā)幼兒猜想、試誤、驗證,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即大嘴紙箱先生嘴巴大,當我們拍打他的時候空氣會從嘴巴的四周分散開,風的力量會變?nèi)?,能吹滅的蠟燭就少了。而小嘴紙箱先生呢,因為嘴巴小,當我們拍打他的時候,空氣沖出來的力量會更集中、更強勁一些,因而吹滅的蠟燭反而比“大嘴”先生多了一些。這種充滿探索性、驗證性,同時又極具趣味性的操作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發(fā)散性,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多角度思考、多維度驗證并堅持認真有序、嚴謹求證的科學態(tài)度。
本次科學探究活動的難點是:如何讓幼兒真切地感知拍打紙箱會讓紙箱里的空氣流動,從而產(chǎn)生風。為了讓幼兒突破這個探究活動的難點,達成預設的三維目標,我在這個難點處也巧妙地設置了一個“陷阱”——“紙箱先生吹滅蠟燭的秘密就是拍打紙箱”。拍打紙箱,確實能吹滅蠟燭,但這個拍打的動作是否就是蠟燭被吹滅的秘密呢?顯然不完全是。因為掉入這個“陷阱”,幼兒就會下意識地在嘗試中思考,為什么拍打紙箱可以吹滅蠟燭?幼兒在嘗試后雖有所感悟,但因為知識經(jīng)驗的限制很難突破這個難點。這時,教師就通過出示裝有白煙的紙箱先生,讓幼兒仔細觀察在拍打紙箱的過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演示中,幼兒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拍打紙箱時里面有白煙沖出來。教師在這里將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通過白煙這個媒介變得有形可見,讓幼兒很快就理解了蠟燭被吹滅的過程和原理,從而輕松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在此次科學活動中,教師在多個層面設置的“陷阱”,巧妙地起到引領幼兒學會積極反思、主動嘗試、不斷驗證,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科學探究方法。這種引領,讓幼兒一步步地跳出教師設置的“陷阱”,從“錯誤”走向“正確”,讓他們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步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通過課后的延伸活動,教師引領幼兒繼續(xù)在生活中探索相關問題,讓他們運用所學的科學原理來解釋生活中出現(xiàn)的類似現(xiàn)象。這種延伸處理,既是對本次科學活動經(jīng)驗的鏈接,又為后續(xù)幼兒在生活中的更多發(fā)現(xiàn)和運用提供了鋪墊。
專家點評(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張敏)
在我國教育領域,自21世紀初開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成為主流的教育思想。而且,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界越來越關注促進學生形成能適應社會變革的核心素養(yǎng),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圍繞這一主題的課程改革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在這場深刻的教育改革中,幼兒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對一個人的發(fā)展來說,“學會學習”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幼兒教育必須引導幼兒喜歡學習,自小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幼兒園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教”,還需要更加關注幼兒的“學”,要讓幼兒的學習活動充滿快樂的體驗,并變成滿足他們好奇心的活動。該案例主要亮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感知破解操作方法上的“陷阱”。教師通過設置陷阱來引導幼兒嘗試尋找不同的操作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知道了通過擠壓紙箱的方法可以讓紙箱里的空氣產(chǎn)生沖擊力來吹滅蠟燭。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善于幫助幼兒戰(zhàn)勝學習與發(fā)展過程中的困難,并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引導幼兒把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讓每一位幼兒在收獲成功體驗的同時,被賦予了作為學習者的自信和尊嚴。
2.親身實踐破解思維定勢上的“陷阱”。教師運用不斷的追問,鼓勵幼兒在有趣的操作過程中,激活思維,一步步深入地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有意識地按活動預設計劃設置陷阱,以自己的教育機智捕捉生成新的問題,在推動幼兒操作的實踐中充分相信幼兒的學習能力,并注重關注幼兒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3.動手操作破解教學難點處的“陷阱”。在動手操作時,教師給予幼兒充分表現(xiàn)、表達與探索的空間,讓幼兒很快就理解了蠟燭被吹滅的操作過程和科學原理,從而輕松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在活動延伸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在玩中學、用中學、思中學,巧妙地告訴了幼兒:科學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