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常州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江南古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2500多年①。常州自然地理條件優(yōu)越,秀美、富庶的土壤怡養(yǎng)情性,浸潤了不少文人雅士的性靈,山水與人物文章相映相成,共同奏響了常州文明的燦爛旋律,使常州成為了江南人文開拓的重要發(fā)源地②。陸游曾盛贊常州“多先生長者,以善俗進后學為職,故儒風蔚然,為東南冠”③,可見常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是人文薈萃之地。歷史上,因朝代更迭常州也幾經(jīng)易名,從春秋時期的“延陵”、漢代的“毗陵”、南朝的“蘭陵”,到隋文帝時的“常州”之名,明初改稱“常州府”以及清沿襲稱府。泰伯與季札成為江南文明肇始共同的道德典范,他們的德行風教歷代延續(xù),衍為風尚。尤其是唐宋以后,風氣日開,不僅有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晚年寓常,還有《永樂大典》編纂總裁陳濟,文武雙全的奇才唐順之,他們都推動了常州重文之風的構(gòu)建。直至清代,常州文壇人才輩出,呈現(xiàn)蔚然大觀。不僅有“毗陵前七子”與“毗陵后七子”這些文化精英群體,更涌現(xiàn)出了“常州今文經(jīng)學派”“常州畫派”“常州詞派”和“陽湖文派”等流派,可謂將江南的人文風派、人文個性以及獨特氣質(zhì)都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所以,龔自珍在《高才篇》中贊曰:“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
方志是按照一定體例,全面記載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情況的書籍文獻,具有經(jīng)濟、史學、民俗等多方面的史學價值,是珍貴而又豐富的學術(shù)研究資料。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地方志的編纂,因此,通過各個朝代的常州府志可以了解不同時期常州各個方面的詳細情況。例如,康熙《常州府志》綜合反映了當時自然人文、經(jīng)濟發(fā)展等狀況,對其進行百科式的描述,于文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康熙《常州府志》共三十八卷,為常州知府于琨修,陳中翰玉璂纂。于琨到任常州府后,因感“郡志自萬歷四十三年刊修后,俱以闕略”④,于是捐俸并主持編纂,聘請陳玉璂為主纂,歷時五年而告成??滴酢冻V莞尽妨杏嘘愑癍D《重修常州府志序》,于琨《常州府志序》,宋犖《常州府志序》,并歷代舊志序九篇,編纂姓氏,目錄,卷首巡幸,卷一圖考,卷二建置改革,卷三星野(祥異附),卷四山川,卷五疆域,卷六兵御,卷七水利,卷八戶口(田賦徭里附),卷九風俗,卷十物產(chǎn),卷十一封系,卷十二公署,卷十三至十四職官表,卷十五學校(書院附),卷十六至十七選舉,卷十八壇遺(祠廟寺觀附),卷十九陵墓,卷二十古跡,卷二十一名宦,卷二十二至二十四人物,卷二十五孝友(行義附),卷二十六烈女,卷二十七隱逸,卷二十八流寓,卷二十九仙釋,卷三十方伎,卷三十一至三十七藝文,卷三十八摭遺。光緒本知府同澤《序》稱其“辭簡而能賅,事博。而有要,俾覽者展卷瞭然,舉凡戶口之多寡,風俗之得失,山川城郭之險易,建制沿革之異同,胥于此得其蓋焉!”⑤可見,方志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當時常州府的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情況,也為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提供了重要史料。同時,對于我們了解當時的民俗風情、人物風貌具有不可或缺的參考價值,為研究常州府這一地區(qū)的建置改革、社會變遷等情況提供了重要線索,也是研究常州社會歷史變遷的重要資料來源。
方志與文學研究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可以說,地方志為文學研究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研究線索,為開展學術(shù)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方志通常反映了一地的名人盛事,對考察一地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也往往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奈幕滋N??滴酢冻V莞尽肪矶蕉慕榻B了從漢代到清順治年間常州府五邑(武進縣、無錫縣、江陰縣、宜興縣、靖江縣)的人物,內(nèi)容豐富、范圍廣博,直觀、簡明地呈現(xiàn)了人物的生平事跡、作品書目以及交往關(guān)系等。例如,卷二十三中為陳濟寫的小傳:“陳濟,字伯載,武進人,與弟洽、浚同游謝應芳之門,濟尤學問該博。成祖修《永樂大典》召濟總裁,以姚廣孝、胡儼諸侍從臣副之。書成,授右贊善。又命授諸皇孫書。居官十五年,僦一室,僅蔽風雨。所著有《詩傳通證》、《書傳補經(jīng)》、《元史舉要》、《通鑒集覽》諸書?!雹尥ㄟ^小傳,我們對陳濟的個人及家庭成員情況有所了解,對其官場事跡、著書立說有所認識。但是,諸如被后人稱道的“兩腳書櫥”的人物軼事卻沒有納入小傳之中,由此可見,方志在編纂時考慮到詳略問題,很多細節(jié)并未展開,所以在閱讀方志時需要前后對應補充,并輔以其他文獻資料,以便更為完整、詳細地了解人物與歷史。
因而,仔細翻閱方志就會發(fā)現(xiàn),陳濟之弟陳洽的人物小傳排列在陳濟之前;三兄弟的老師謝應芳位列卷二十三人物的第一位;陳浚的小傳則列于卷二十七隱逸中。不管是兄弟還是師承關(guān)系,僅在陳濟與陳浚的小傳中提及,因此,前后對照、反復查閱方志能夠更深入了解人物的交往關(guān)系。陳洽因為在洪武年間就被推薦授予吏科給事中,而陳濟是在永樂年間受召編纂《永樂大典》并授予官職的,所以按照歷史朝代的更迭順序陳洽排列在前。陳洽累官至大理寺卿,因多次隨軍出征平定戰(zhàn)亂而升兵部尚書,最后也以忠殉國⑦。陳濟同時具備軍務(wù)與政務(wù)才能,也因為他的認真穩(wěn)重、聰穎勤奮使得他仕途順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小傳我們可以窺探其人物性格與才能,以及為人處世之風格。陳浚,與其兄弟不同,并未列于人物卷中,而是列于卷二十七隱逸中。由方志人物卷次的排列就可以窺見陳浚與其兄弟志向選擇的不同。陳浚,號真趣居士,“與兄濟同游謝龜巢先生之門,行誼為一時所推”⑧,其儒行孝道遠揚。因為考慮到兄濟弟洽皆入仕途,所以在家侍奉母親,主動承擔責任盡子之孝。陳浚的人生選擇與陳濟、陳洽不同,但其德行卻讓人敬佩。通過方志,我們可以領(lǐng)略形形色色的人物,看到百態(tài)社會與多樣人生,或欽佩或感慨或嘆息,從而汲取更多的人生經(jīng)驗,內(nèi)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
方志中的詩文作品往往體現(xiàn)了一地的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關(guān)注方志中輯佚的作品有助于我們了解當?shù)氐奈幕健4送?,方志中的詩文作品可以與主流文學史相互補充,并給文學研究提供一些獨特的思路。
方志中除了編纂隱逸人士,還作流寓志為一卷。常州府自泰伯以來就不乏名賢高士接踵而至,因此康熙《常州府志》稱此地“豈非人與地相輝映,流風余韻尚可想而見乎”⑨。杜牧、孟郊、皮日休、蘇軾、賀鑄、楊基等文豪都曾流寓此地,留下了不少詩文作品,這些作品成為研究文學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他們的文學作品主要見于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十一至三十七,賦、古歌、古詩、律詩、絕句、詔誥、記、碑記、雜著等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詩詞者的思想光輝,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并舉,具有極大的文學價值。如朱石《五湖賦》、李東陽《荊溪賦》《黃山賦》、方逢時《義興八景詩》等狀物繪景,自然風光與歷史風情歷歷在目,實具地方特色;宋之問《送武進鄭明府》、杜審言《九日宴江陰》、王世貞《常州道中逢王百榖》、茅坤《訪薛方山考功山中》的文學交往,在詩歌贈答中流露出自然真切的情誼,不失為古典文學中不可多得的史料;通過朱熹《宜興縣修學記》、朱彥《延陵季子廟記》、王守仁《城南東林書院》、陸游《修河碑記》等可窺探地方政府的實政業(yè)績,對教育文化的重視、對民族傳統(tǒng)的傳承與弘揚可見一斑。方志很好地反映了一地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績,能讓我們了解此地區(qū)的文化水平和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同時,對于歷史上名聲較小,世人了解甚微的作家和作品也可見于方志,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材料。不僅可以補充和豐富文學研究的史料,還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將文學考察研究放寬,從而不斷補充和豐富文學史。
以陳濟、陳洽、陳浚三兄弟的老師謝應芳為例。謝應芳是由元入明的遺民詩人,陳玉璂將其編纂進明朝人物卷中。謝應芳,字子蘭,號龜巢,著有《龜巢稿》《思賢錄》《懷古錄》《辨惑編》⑩等。據(jù)方志記載,謝應芳從元至正初年起就隱居白鶴溪,并授徒講學。元末兵起避地吳中,吳人爭相聘請為師,后明興江南逐漸安定又歸隱芳茂山,卒年九十七??滴酢冻V莞尽肪砣坏骄砣呤珍浿x應芳的詩文作品有:五言古詩《歸故里》《過鄒道鄉(xiāng)先生墓有感》,七言古詩《金牛臺送客》《六月初八雨晴懷毛伯尚》《補植獨孤檜詩》《具區(qū)耕隱歌為盛征士作》,七言律詩《閱馬跡山記寄西青山人》,六言詩《自書潞城樵舍壁》,雜著《厲鬼辨》共九篇。《歸故里》表達元明易代之際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感受,“什九死兵戈,余亡不知處。其詞吐未終,我淚已如注”。戰(zhàn)亂給人帶來了無數(shù)創(chuàng)傷,謝應芳在戰(zhàn)后重歸故里應當有萬千肺腑之言與老友親朋講述,但是所有的感受都無法傾吐,只能以筆代之表達蒼涼、飄零之感。龜巢先生又以沉潛性理、匡俗衛(wèi)道揚名于世,《厲鬼辨》表現(xiàn)他辨斥巫俗,崇尚理性,他認為“疫厲之鬼以害天下后世之人哉”,是迷惑后世的邪說。其余詩文多為在故里寄情山水、走訪故人故地、人情交往之作,可以說是先生在經(jīng)歷重重困境后,并未放棄追尋實現(xiàn)自我價值,追求生命不朽的方式??上У氖牵街静⑽摧嬩浿x應芳先生的詞作,我們無法欣賞其具有散曲化特點的詞作,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印象也會有所欠缺。
綜上,康熙《常州府志》中人物與藝文所占比重較大,其廣泛程度與詳細程度可見一斑。府志涵蓋的內(nèi)容廣博,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史料,也為我們研究當?shù)氐臍v史改革、社會變遷、風俗禮儀、地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線索。因方志較好地保存了地方文化的原始性與獨特性,也能夠為我們研究地域文學、民間文學提供新思路。方志的文學價值著重體現(xiàn)在人物與藝文的記述上。對眾多人物分門別類進行撰述,不僅能夠簡明地讓人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跡和作品書目,還能顯現(xiàn)地方的人文底蘊,以便考察相應的歷史文化。收錄的大量藝文作品則體現(xiàn)了作品的文學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并蘊含著作家創(chuàng)作的思想光輝,成為后人研究歷史人物與地方文化的重要資料。同時,這也反映了地方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實況。但是,康熙《常州府志》的人物分類并不清晰明朗,既有人物卷,又分孝友、隱逸、烈女、仙釋等卷,實則應該全部按照類別記述人物,或者統(tǒng)一按照年代不區(qū)分人物類別記述,將兩種記述方法合并確有不妥,人物編排上也易有差錯或混淆。藝文類所載內(nèi)容雖然詳細,但不詳盡、全面,如若能夠?qū)⒆骷覍W者作品目錄附在方志后則更好。
陳玉璂在編纂《常州府志》時就以前人王、唐二人為師,“或簡而未該者,則參之以詳;或詳而似冗者,則仍歸于簡”,府志也確實做到了有詳有略、繁簡得中。光緒《武陽志余》評論說:“人物傳不分門類,后人撰志各立子目,多所芟削。故有府志有傳,而邑志反無者。藝文不免有芟改之病,皆由是志成書太促,??炩队榷啵笕琐ぷh太過,亦不免存私見耳?!笨滴酢冻V莞尽忿o簡能賅,事博有要,雖然成書倉促,但我們還是不能忽略其對歷史、文學史的重要參考作用,尤其是其體現(xiàn)出的文學價值。
注釋:
①毛亮慶:《常州史話》,《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4期,第54頁。
②路海洋:《社會 地域 家族:清代常州古文與駢文研究》,鳳凰出版社,2014年,第22頁。
③錢仲聯(lián)、馬亞中主編,涂小馬校注:《陸游全集校注9·渭南文集校注1》,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65-466頁。
④⑤徐復、季文通主編:《江蘇舊方志提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20頁,第220頁。
⑥康熙《常州府志》卷二十三《人物》,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影印,第483頁。
⑦宣德元年征討黎利時,因帶兵將領(lǐng)王通不聽陳洽的建議莽撞進攻而使軍隊中伏。陳洽最終披掛上陣,殺死數(shù)名賊人后自刎而死。事情報到朝廷,皇上感嘆道:“大臣以忠殉國,一代幾人?”參見康熙《常州府志》第480頁。
⑧⑨康熙《常州府志》卷二十七《隱逸》,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影印,第617頁,第618頁。
⑩劉廷乾:《江蘇明代作家文集述考》,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43頁。
[參考文獻]
[1]于琨,修.陳玉璂,纂.常州府志(清康熙三十四年)[M]//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毛亮慶.常州史話[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4):54-58.
[3]路海洋.社會 地域 家族:清代常州古文與駢文研究[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
[4]錢仲聯(lián),馬亞中.陸游全集校注9:渭南文集校注1[M].涂小馬,校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5]徐復,季文通.江蘇舊方志提要[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6]劉廷乾.江蘇明代作家文集述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7]王廣超.謝應芳詞初論[J].社會科學輯刊,2006(5):196-199.
[8]谷春俠.謝應芳匡俗衛(wèi)道事跡與著述考[J].文藝評論,2011(6):131-135.
[9]陳光貽.中國方志學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10]楊軍仕.清代江蘇官修府志淺析[J].中國地方志,2007(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