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網絡文學批評的五個焦點問題

2018-03-31 11:11歐陽友權
社會科學家 2018年10期
關鍵詞:文學批評網絡文學文學

歐陽友權

(中南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盡管網絡文學批評與它的批評對象網絡文學一樣,歷史不長,尚未形成自己的規(guī)范,但網絡批評一如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其成長性與可塑性為批評的構建與提升蓄積了資源,而批評的有效性和面向文學新銳的實踐性品格,也讓它的理論鋒芒成為引領和規(guī)制網絡文學健康前行的有生力量。在網絡文學發(fā)展20年這個歷史節(jié)點,我國的網絡文學批評——無論是學院派專家批評,還是網絡在線批評——呈興起之勢,并已經初露鋒芒。但與“海量”的作品相比,其對網絡創(chuàng)作的干預度和影響力還十分有限,其中面臨的問題應該引起理論批評界的重視。從近年來的批評成果看,有幾個亟待回應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正成為網絡文學批評關注的焦點。

一、呼喚建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

建立符合文學規(guī)律又切中網絡文學實際的評價體系和批評標準,是網絡文學理論建設的一大焦點,也是影響網絡文學健康發(fā)展的關鍵,許多網絡文學研究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陳崎嶸《呼吁建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一文明確提出,對網絡文學的評價可以有許多標準,但主要的取向是思想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取向。首先,網絡文學應當有正確的思想價值取向,有起碼的社會責任、基本的法理和道德底線?!熬W絡文學同樣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在思想境界上追求對國家民族的擔當,對真善美的贊頌,對假惡丑的鞭撻,對暴力的抵抗,對欺騙的揭露,對遺忘的拒絕,對人生終極意義的不懈追問,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永恒探尋?!薄霸诜从超F實時,應當分清主流與支流、光明與黑暗、現象與本質、現實與理想、合理性與可能性,恪守基本的道德標準和倫理規(guī)范……哪怕是虛構玄幻世界,也應當符合人類既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常理,體現人性人情?!逼浯?,網絡文學應當有高雅的審美趣味取向,對文學心懷敬畏,對網絡志存高遠?!熬W絡文學應當追求積極、健康、樂觀、高雅、清新的審美趣味,反對消極、頹靡、悲觀、低俗、污濁的審美趣味。這種追求或反對,體現在題材選擇、情節(jié)設置、人物塑造、語言使用、文本氣質諸多方面,需要具體分析?!盵1]

評價體系的核心是批評標準或曰評價作品的標準,亦即“網絡文學用什么做計量天平”問題。網絡文學批評究竟是沿用傳統(tǒng)的批評標準,還是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批評標準,探討這一問題的人很多并且持論不一,總體來看大體分為三類:其一:不論是傳統(tǒng)文學還是網絡文學,評價標準都一致;其二,就網絡文學的目前狀態(tài),評價標準可有所調整,略微降低;其三,重新建立新的衡量標準。由此產生的另一問題是,目前的網絡文學到底需不需要文學批評。批評家白燁提出:“當前的網絡文學需要文學批評,而且非常迫切”。而諳熟網絡文學的作家陳村認為:“文學首先是讀者的需要,而不是批評家的需要。網絡文學現在已存在,不能以批評家的個人喜好為轉移?!盵2]康橋的《網絡文學批評標準芻議》一文認為,“文學的批評標準,應該與批評對象的文學承諾、創(chuàng)作實踐、讀者期待相匹配,網絡文學最常見的作者承諾與讀者期待,是為讀者提供快感體驗。”而網絡文學的主要成就,在于涌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玄幻小說”與“穿越歷史小說”,在縱橫馳騁的幻想中,實現主人公的愿望,營造快感體驗,是其顯著的作品構成特征。即便是“都市小說”“官場小說”,似乎與現實有關,但其中的“現實”生活場景,也只是演繹快感體驗的情景而已,按照“真實性”標準去反映現實生活,并非網絡文學的強項。作者認為,快感與美感體驗,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需求,也是網絡文學生存發(fā)展的立足點,“所以,快感與美感標準,應該是網絡文學批評的基礎性標準?!蹦芊駷樽x者提供強烈、鮮明的快感與美感體驗,讀者是否愿意代入主人公,是網絡文學作品成敗的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接受反應效果評價。于是,能否對作品提供快感美感體驗的狀態(tài)與功能、對讀者接受反映的審美活動進行研究,便成為貼近創(chuàng)作實際的評論工作。[3]李朝全《建立客觀公正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一文則提出:“網絡文學是網絡與文學的結合體,因此,評價網絡文學,首先要運用文學的標準、小說的標準。文學的藝術性、思想性、審美觀賞性,語言的特點與敘事的風格,表現人性的深度與人文色彩,這些評價標準同樣適用于網絡文學。同時,評價網絡文學還有其特殊性標準,這是由網絡文學的網絡屬性和特質決定的。由于是借助網絡這一平臺進行即時創(chuàng)作、傳播和閱讀,網絡文學因此具有便捷性、互動性、流傳性等特征,傳播力和轉化力都很強。誠如有關專家所言,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遵循滿足讀者閱讀快感原則,符合‘多巴胺原理’,角色可代入性等。這些規(guī)則或原理,便是評價網絡文學的特殊標準?!盵4]

這些觀點各具特點且各有側重,對網絡文學批評標準的設定有較強的借鑒和參考價值。比如評價網絡文學應當有正確的思想價值取向,有起碼的社會責任、基本的法理和道德底線,應當有高雅的審美趣味取向,作為網絡時代的大眾文學,評價網絡文學還應該有快感與美感標準,好的網絡作品尤其是網絡小說應該滿足讀者閱讀快感原則,讓欣賞者產生角色可代入性等等,這些都是在網絡文學批評標準中需要堅持的。在筆者看來,網絡文學既然是“文學”,評價它就仍然少不了文學的標準,如思想性、藝術性相統(tǒng)一,真善美相一致,歷史的標準與美學的標準不可或缺等等。但網絡文學不僅是文學,還是“網絡文學”,有“網絡”的技術元素,計算機網絡技術不僅是網絡文學的媒介和載體,也是它本體存在的基本依托,在設立批評標準時不能不考慮網絡文學的技術維度。不僅如此,與傳統(tǒng)紙質書寫印刷文學相比,網絡文學對讀者、對市場的依存度更高,商業(yè)價值、產業(yè)體量、讀者消費的市場化指數是衡量網絡文學重要的價值要素。因而,在設置網絡文學批評標準時,除了傳統(tǒng)的批評標準外,“網絡性”(技術維度)、“商業(yè)性”(市場維度)是不能忽視的元素,這兩個評價尺度不僅決定著網絡文學的傳播度,也直接影響著網絡作品的價值大小和存在意義。

二、網絡文學批評原則的設定

網絡文學批評有別于傳統(tǒng)批評的不同點在于其所遵循的原則有所區(qū)別,這與網絡文學的功能和特點有關。如《網絡文學對文學批評理論的挑戰(zhàn)》一文提出,網絡文學的批評原則應該取決于網絡文學的功能,網絡介入了文學生產從遣詞造句到發(fā)行傳播的全過程,所引發(fā)的問題也最為突出。例如,第一,從網絡文學的書寫對象來說,它不在意描寫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一個民族縱深的歷史性命運,也不執(zhí)意思考哲學原點的人文性問題;第二,網絡文學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文學不僅是為了抒發(fā)個人的一己情懷,作家還常常有為國家和民族言說的欲望,所以,一般是借助描寫廣闊的社會生活和歷史,曲折地傳達自己對世道人生的體察認知和對于人性豐富性的終極關懷。與之相比,時下的網絡文學書寫往往是個人的成長與奮斗或異域生活的“打怪升級”,主要功能是泄導人們的心理淤積,以故事化的感性代入使讀者獲得某種愉悅性的心理滿足;第三,從文學形態(tài)來看,網絡文學個人化特性凸顯,形成了許多個人傾訴式的文學形態(tài)。故而,網絡文學的批評原則和標準是應該有別于傳統(tǒng)紙媒的文學批評原則和標準的,這主要表現為:一是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關系及民族文化認同問題;二是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的關系與批評原則確定問題等。正如網絡的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存在的民族國家有一定的相關性一樣,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的關系也是一個在文學批評原則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具有血肉相連的關系畢竟是一個客觀事實,二者之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繞不開的話題;三是網絡文學的批評原則與傳統(tǒng)文學批評原則的同構問題,因為既然確認了網絡文學的“文學”本質,就必然涉及到文學批評的原則如何確立、堅守什么樣的原則去從事批評、是否應該制定某種適用于網絡文學的批評原則等問題。此外,還有超文本網絡文學對既有文學理論和傳統(tǒng)批評原則的挑戰(zhàn)問題。[5]如此看來,評價網絡文學絕不是提出幾條標準那么簡單,而需要從這一文學的特質及其與傳統(tǒng)、與技術、與時代等多重關聯中確立起一定的適配原則,并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其評價標準的可行性。為此,有專家提出了網絡文學“精神能量與價值弘揚”問題。如資深學者黃鳴奮先生認為,文學記錄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精神歷史,以“正能量”推動民族、國家和時代不斷前行,因而值得珍重。網絡文學的正能量敘事和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脈相承;網絡文學不應只順應網絡平臺的增值沖動、擴容沖動、營利沖動,沒有文化作基礎,轟動效應很快就會被忘卻,熱點很快就會冷卻;網絡文學畢竟是文學,無法摒棄審美表達和價值闡述,且因為技術的應用,這種表達和闡述廣為傳播,對網絡文學所蘊含的“精神能量”,我們不能無視。“盡管網絡文學更看好轟動效應、熱點排行,但如果沒有根性的文化作為基礎,轟動效應很快就會被忘卻,熱點很快就會冷卻。顯然,網絡文學不能只是為轟動效應所左右,為小圈子所局限,為碎片所目眩,而要向著文體建構自覺努力,向著世道人心的精神建構自覺努力?!盵6]這涉及到網絡文學批評原則的“精神植根”問題,是我們在秉持網絡文學批評原則時尤其需要遵循的價值范式。

說到底,網絡文學的批評原則是一個堅守文學的人文價值問題,即解決好網絡文學的意義承擔和主體責任,而文學的意義承擔的實質,在于是否擁有一種堅挺的精神,無以回避的人文底色將是它的邏各斯原點。盡管較之于傳統(tǒng)文學,網絡文學添加了技術含量和游戲色彩,技術裝置更大限度地制約了文學的“出場”,文學存在被交付給了電子技術的硬件和軟件。然而,媒介和載體變了,文學的創(chuàng)作手段和傳播方式變了,甚至文本的構成形態(tài)和作品的功能模式也變了,但文學作為一種審美現象的價值命意沒有變,文學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藝術方式沒有變,文學寄寓人文精神、承載人道情懷、表征人性希冀的價值本體沒有變也不會變。人類把文學送進網絡,不是要在此演繹工具理性,而是在一個新的場域里尋求“詩意地棲居”方式,運用技術手段來建構人文價值理性,實現如哈桑所說的“讓我們的精神沙漠多增添一點生命的綠意”。其主要表現為:開啟藝術民主、表征生命自由、調適堅守生態(tài)、重塑人文信仰等。“只有讓網絡文學擁有人文精神的底氣和骨力,撐起這樣的情懷和道義,這種文學才可能真正走進一個歷史的節(jié)點,贏得文學史的尊重。這是網絡文學人文原道中最基本的本體論價值。”[7]人文底色和價值承擔正是網絡文學批評應該堅守的最基本的價值原則。

三、網絡文學批評的特征與方式

在網絡文學批評實踐中,如何體認和把握其批評特征,采用什么樣的批評方式,是網絡文學批評要面臨的問題。我國第一部網絡文學批評專著——譚德晶的《網絡文學批評論》,從網絡在線批評的視角,結合網絡上的網友對文學作品的點評,總結了網絡文學批評的特征。他在“網絡批評的美學特征”一章中將其概括為三條:一是“批評的狂歡”,網絡是一個眾聲喧嘩的“超級批評廣場”,大家可以話由心生,自由言說,平等交流,同時也滋生出“笑謔”和“下身化”表達方式;二是“主觀精神的盛宴”,網上的批評有著更為強烈的主觀色彩,表現為“情感的參與與融合”、“過程與體驗的現形”、“抒情與批評的結合”等;三是“神韻批評的復活”,如欣然自得與評點批評、感悟與印象、詩性智慧與詩意語言等。[8]譚德晶還在《“在線性”對文學批評形式的影響》一文中剖析了網絡寫作和閱讀“在線”的特性,分析了“在線性”對網絡批評形式的重要影響,他認為,所謂“在線”就是作者和讀者的直接在場,這一性質使網絡文學批評的寫作更加短小、更生活化,也使批評更加注意藝術形式和技巧的新穎獨特。[9]他的另一篇文章把網絡批評的形式描述為“即興化、短小化、中心泛化”等,網絡批評語言“口語化和幽默化”,還有“批評內容的邊緣化、情緒化與趣味化”等,而網絡文學批評這種種新的變化,在其根本上又都是由網絡批評主體的某種特定的精神向度所決定的。“因此,研究互聯網時代的文學批評,一個最重要的切入點也許就是,從剖析批評主體的精神向度開始?!盵10]

中國社科院的陳定家先生針對網絡文學“超文本”的技術特點和形式特性,分析了網絡文學的理論批評如何理解“超文本”、怎樣警惕“超文本”的局限性問題。他在《“超文本”的興起與網絡時代的文學》[11]中提出,超文本正在悄然改寫我們關于文學與審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標準,理論批評面對的網絡文學現實是:首先,互聯網吐納天地、熔鑄古今的博大胸懷,使超文本具有超乎想象的包容性;其次,超文本使文學得以解放經典的禁錮,沖破語言的牢籠,它不僅為創(chuàng)作、傳播與接受提供了全新的媒介,它還讓藝術家看到了表情達意走向無限自由的新希望;第三,超文本不僅穿越了圖像與文字的屏障,彌合了寫作與閱讀的鴻溝,而且還在文學、藝術和文化的諸種要素之間建立了一種交響樂式的話語狂歡和文本互動機制,它將千百年來眾生與萬物之間既有的和可能的呼應關系,以及所有相關的動人景象都一一濃縮到賽伯空間中,將文學家夢想的審美精神家園變成更為具體可感的數字化聲像,變成比真實世界更為清晰逼真的“虛擬現實”。這時候我們尤其要警惕的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機械復制給文學所造成的傷害;主體的過度分散和傳統(tǒng)藝術慣用手法的紛紛失效,使超文本寫讀失去了往日的藝術魅力;隨手涂鴉、信口瞎話、胡編亂造、生拉硬套、低級趣味、色情暴力等個性的惡性張揚,以及泛濫成災的無聊“灌水”將網絡超文本引入歧途。認識到這些優(yōu)勢和局限,才能讓網絡文學研究和評判切中對象實際,找到正確的方式。

有學者關注網絡文學的批評的特殊性問題,如趙淑平《網絡文學價值評估的三個關鍵詞》一文中,呼吁網絡文學的理論批評要特別關注其特有的三個價值層面:一是“在線”的三位一體,即由網民在電腦上創(chuàng)作,通過網絡發(fā)表,并由其他網民完成閱讀、參與評論的作品;二是特有的“書寫和傳播工具”;三是“作者”與“讀者”的特殊性,正是這三個關鍵詞體現了網絡文學特質,以及網絡文學研究的特殊對象。[12]對網絡文學的批評特定方式,李朝全在文章中提出了三個觀點:首先,評論者要懷有一種“零度情感”,對網絡文學抱有一種冷靜、客觀、公正、中立的立場,既不能完全“癡迷”于網絡文學,又不能徹底疏離乃至遠離網絡文學。理想的評論者應該是網絡文學的在場者、參與者、感受者與評判者。其次,評論者與網絡文學作者要建立一種平等的對手及伙伴關系?!芭酢焙汀鞍簟倍际еH。理想的評論者與作者應該既是對手,又是伙伴。評論者要具備較高的鑒賞能力、評估能力,也要有相當的創(chuàng)作才能。與此同時,確立網絡文學的標桿性作家和作品,將優(yōu)秀的網絡文學作品進行歷史化、經典化,也是一個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網絡文學進入當代文學史是一件遲早的事,評論者和研究者要有一種超前的眼光,敢于對網絡文學進行細致遴選,去粗存精,去劣存優(yōu)。他認為,在這方面,舉行網絡文學的各種評選、評獎工作亦是當務之急,因為評獎既是一個樹立創(chuàng)作導向的舉措,也是一種將優(yōu)秀作品歷史化、經典化的步驟,建立客觀公正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或環(huán)節(jié)。[13]

從實際情形看,網絡文學批評的特征與方式應該從這種批評與傳統(tǒng)批評不同點中去尋找。在筆者看來,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批評特征和方式的不同點,主要在于批評主體的身份識別和批評文本的結構形態(tài)。從主體身份上看,網絡文學批評主體分三大陣營:傳統(tǒng)學人的專家批評、傳媒批評和網民在線批評。其中,網絡文學的專家批評和傳媒批評的特征和形態(tài),與傳統(tǒng)文學批評的區(qū)分度并不明顯,真正有顯著區(qū)別的是網絡在線批評,即文學網民或“粉絲”通過網絡社區(qū)、論壇、貼吧、作品討論區(qū)、書評區(qū)里“灌水”“拍磚”發(fā)表的即時性評論。文學網民是網絡文學批評的主力軍,他們最早進入網絡文學領域,以在線批評的形式暢所欲言、自由發(fā)聲,由此形成眾聲喧嘩的“廣場式批評”。事實上,在線批評以其匿名性、交互性、在場性、便捷性、民間性等特質已經獲得了強大生命力,對網絡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而且非常直接,許多“大神”級作家可能不關注專家批評或傳媒批評,卻不能不關注網民在線批評,因為這類批評者是作品的直接消費者,關涉到作品的點擊率、關注度和市場份額,是創(chuàng)作者的“衣食父母”。目前各大文學網站已設置有網絡文學作品的快速評判系統(tǒng),比如“推薦”“點贊”“收藏”“評分”“打賞”等,讀者只需點擊設置便能做出相關評價。一部網絡文學作品的點擊率、打分、點贊、收藏、推薦票等,直觀地顯示了該作品的閱讀量以及受歡迎程度,而這就是網絡文學批評最具特色的特征與方式,是需要研究者特別予以關注的問題。

四、網絡作家作品和類型化創(chuàng)作的評論

對作家作品和文學問題的臨場性評論是網絡文學批評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和針砭功能體現?;仡櫸覈W絡文學批評實踐,已經從幾個方面顯示出網絡文學批評的現實力量。

一是“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時出現過一批節(jié)點式批評成果。2009年舉辦的“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是主流文學媒體與網絡原創(chuàng)主力的一次集中碰撞,標志著初創(chuàng)期的網絡文學從此正式走向中國文學的舞臺。在活動過程中和結束后,有對這次活動價值與意義的評價,更有對“盤點”出來的標志性作品的分析評論。如馬季評價了“網絡文學十年的十部佳作”,對今何在的《悟空傳》、江南的《此間的少年》、孫曉的《英雄志》、劉猛的《最后一顆子彈留給我》、蕭鼎的《誅仙》、隨波逐流的《隨波逐流之一代宗師》、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天下霸唱的《鬼吹燈》、李可的《杜拉拉升職記》和我吃西紅柿的《盤龍》等10部網絡小說逐一進行了點評。如認為《悟空傳》“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在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小說并非無意義的搞笑,其主要意圖是借助孫悟空等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揭示我們今天所處之物欲社會的現狀,因為,唯有這樣的‘特殊’人物,才有可能對現實世界形成突破,而自身不被擊垮?!痹谠u價《英雄志》時則說,該小說“一舉打破以往武俠小說‘成人童話’的套路,讓人物身上多了一份煙火氣息、俗世情懷,給人生之路平添了一份崎嶇坎坷,體現出現實主義深度和人文關懷精神。”[14]以“十年盤點”為研究節(jié)點的評論文章還有許多,如王穎的《十年論劍:新世紀網絡文學現狀與問題》(《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馬季的《十年網絡文學:集體經驗與民間智慧》(《南方文壇》2009年第3期)、艾莊子的《十年,網絡文學改變了什么?》(《中華讀書報》2008年7月23日)、馬季的《回首十年:網開一面看文學》(馬季《網絡文學透視與備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97-106頁)等。

二是對網絡作家作品的評論在網絡批評中關注度一直都很高。如作品批評成果中,聶慶璞的《網絡小說名篇解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曾繁亭的《網絡文學名篇100》(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是著作類代表作。批評論文中,姜飛對《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的評論、林華瑜對《悟空傳》的評論、楊新敏對蔡智恒《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等小說的評論、王穎對《誅仙》的評論、楊光祖對《最后一顆子彈留給我》的評論、歐陽友權對《最強特種兵》和《親愛的,翻譯官》的評論、莊庸對《致青春》的評論,還有賀予飛和胡行舟對《斗破蒼穹》的評論①這些批評的出處分別為:姜飛:《“遺忘”:敘事話語和價值態(tài)度——評慕容雪村的網絡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第2期;林華瑜:《英雄的悲劇、戲仿的經典——網絡小說〈悟空傳〉的深度解讀》,《名作欣賞》2002年第4期;楊光祖:楊新敏:《網絡傳奇:蔡智恒小說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第4期;《懷念英雄的時代——評網絡小說〈最后一顆子彈留給我終結版〉》,《文藝報》2010年1月14日;王穎:《由〈誅仙〉想到了網絡文學》,《文藝報》2007年9月29日;歐陽友權:《一部“抓人”的小說——評叢林狼〈最強特種兵〉》,《作品》網絡文學評論專號2015年12月下半月、《網絡小說的敘事維度與藝術可能》,《小說評論》2016年第5期;莊庸:《假若“我”來〈致青春〉——“青春年”里網文創(chuàng)作的“轉譯”問題》,《網絡文學評論》第5輯;賀予飛:《玄幻世界的追夢之旅——評網絡小說〈斗破蒼穹〉》,《網絡文學評論》第4輯;胡行舟:《小白文:高歌猛進的成長模式——以天蠶土豆〈斗破蒼穹〉為中心》,《網絡文學評論》第4輯。等,都顯示出網絡文學批評對作品內涵的精細把握和對閱讀的引導作用。

對網絡作家的評論專著有曾繁亭的《網絡寫手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聶慶璞的《網絡寫手名家100》(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聶茂的《名作家博客100》(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等。論文成果如曾繁亭的《簽約寫手:曖昧的身形與尷尬的身份》一文對網絡作家的“身份”問題,從網絡寫手的新淘金神話、“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文學藝術家還文字匠人、本性自由還是本性娛樂等不同側面作了透徹的辨析,最后的結論是:“‘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惟時光之神,會厘清所有爭議;俟塵埃落定,‘曖昧’與‘尷尬’之謂自然澄明?!盵15]許苗苗的《網絡文學的作者(寫手)類型分析》[16]從真實身份、入網目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角度將網絡作家為參與型寫手、文人型寫手、表演型寫手等不同種類,并對它們逐一進行分析和評價。陸山花則把安妮寶貝與寧財神兩位網絡作家區(qū)分為“陰陽兩極”[17],從“言情與言欲”的不同主題選擇、“獨語與講述”的不同敘事手法、“細膩感傷與粗豪搞笑”的不同美學風格、“疏離與融入”的不同人生觀等方面比較了二人的不同,用高區(qū)分度評述二人的創(chuàng)作特色,顯示出批評的有效性。還有如周志雄《論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群體》(《北方論叢》2009年第5期)、張寧寧的《網絡寫手生存狀況調查》(《西安晚報》2013年7月17日)、歐陽友權的《網絡寫作的困局與成因》(《當代作家評論》2014年第5期)等,從不同角度解讀了網絡作家這個特殊的創(chuàng)作群體。

三是對網絡文學類型化寫作和網文類型的評論和研究。如針對網絡小說篇幅越來越長的“超長”寫作現象,聶慶璞撰文《網絡超長篇:商業(yè)化催生的注水寫作》指出:導致網絡小說以“注水”而超長的主要原因“一是要點擊量,二是要上排行榜,再就是讀者要求”,這三者都是現今網絡文學商業(yè)化運作模式的需要。除了商業(yè)原因外,網絡超長寫作還有一些自身的內在因素:一是網絡小說的類型化寫作,導致它很容易水;二是網絡小說的跟風寫作,不得不水;三是許多網絡小說本身事先沒有很好的藝術構思,隨手敲鍵,信馬由韁,想到哪寫到哪,導致作品被無限拉長。[18]對于時下最為火爆的網絡類型小說,也有許多專題論及的評論文章,如《網絡類型小說:機緣與困局》一文提出,打開時下的文學網站,作品數量最多、更新最快、關注度最高的大都是類型化的長篇小說,類型化寫作已成網絡文學的主流。常見的類型如:玄幻、武俠、修真、穿越、盜墓、懸疑、都市、言情、職場、官場……不下幾十種。網絡類型小說的興盛有其特殊的原因,如新媒體文化市場選擇是網絡類型小說的現實機遇,“讀者中心論”追求的點擊率和閱讀量,達成商業(yè)利益的最大化是類型化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原因,而傳媒主因形成網絡分眾化的技術催生,是網絡類型小說興盛的客觀誘因。類型小說要讓自己走得更遠,需要校正和修補寫作模式化的“重復短板”,消解想象力“枯竭焦慮”,而解決模式化窠臼和想象力貧乏的關鍵,需從創(chuàng)作資源上實現“架天線”、“接地氣”和“打深井”。其中,“架天線”是要注重吸納傳統(tǒng)文學資源,從中外歷史上成功的類型小說創(chuàng)作中汲取滋養(yǎng),而“接地氣”和“打深井”則是倡導文學創(chuàng)作體察現實、深入生活,讓筆下的成色多一些人間煙火、人性的溫暖和人文的承擔。[19]網絡文學類型批評的著作類成果有楊雨的《網絡詩歌論》,蘇曉芳的《網絡小說論》,藍愛國的《網絡惡搞文化》①這三部書均屬于“網絡文學新視野叢書”,歐陽友權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較早研究和評價了網絡文學的文類。還有如許苗苗的《性別視野中的網絡文學》(九州出版社,2004年)、李玉萍的《網絡穿越小說概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年)等,也是筆涉網絡文學專門類型的著作。另有一批有關手機短信文學、博客文學、微博文學、微信文學的理論批評成果②這方面的成果如歐陽文風、王曉生:《博客文學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歐陽文風:《短信文學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于文秀:《手機文學現象:午后茶點與后文學景觀》;《文藝報》2009年4月25日;歐陽友權、羅鵬程:《博客文學的結構體式與創(chuàng)生形態(tài)》,《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年第8期;聶茂:《名人博客的精神特質及其影響》,《中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李存:《微博文學的定義、發(fā)展、類型及特征》,《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第10期;歐陽友權:《微信文學的存在方式與功能取向》,《江海學刊》2015年第1期。,對風生水起的自媒體文學及時做出了學理性解讀和評說。

網絡作家作品評論是網絡文學批評的主打與核心,是文學批評干預文學實踐、顯示其思想力量與價值判斷的基本方式。由于網絡作品浩如煙海,而網絡文學批評還比較薄弱,跟不上網絡創(chuàng)作的需要,導致大量的網絡作品尤其是網絡小說得不到專業(yè)批評者的及時眷顧,只能靠讀者粉絲自發(fā)的在線批評自由發(fā)聲。因而,及時關注網絡作家的創(chuàng)作、有效評價網絡原創(chuàng)作品的所長所短,是網絡文學批評亟待加強的一個重要方面。

五、網絡文學的問題和局限研究

文學批評的職能是及時發(fā)現并準確抓住文學創(chuàng)作中帶有傾向性、普遍性或標志性的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不僅解讀作品,而且引導讀者欣賞。在這方面,近年來有幾部理論批評專著值得關注,如《數字媒介下的文藝轉型》《網絡文學關鍵詞100》《網絡文學大事件100》和《網絡文學產業(yè)論》③《數字媒介下的文藝轉型》,歐陽友權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網絡文學關鍵詞100》,禹建湘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網絡文學大事件100》,歐陽文風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網絡文學產業(yè)論》,禹建湘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等,它們是對網絡文學發(fā)展中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存在問題的揭示、評論與剖析。在論文成果方面,有關揭示網絡文學問題和局限的文章已有相當數量,大多都頗具建設性,這里選擇兩篇論文以舉其要。

一篇是陶東風的《中國文學已經進入裝神弄鬼時代?——由“玄幻小說”引發(fā)的一點聯想》[20]對火爆網絡的玄幻文學直言不諱地予以批評。作者以2005年度“新浪網”評選出的“最佳玄幻文學”的前三名《誅仙》、《小兵傳奇》、《壞蛋是怎么煉成的》為例,批評它們“專擅裝神弄鬼,其所謂‘幻想世界’是建立在各種胡亂杜撰的魔法、妖術和歪門邪道之上的,比如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還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怪獸、幻獸。這些玩意兒可謂變幻無窮,魔力無邊。”文章說,“在傳統(tǒng)武俠小說世界中,價值世界還是穩(wěn)定的,邪不壓正,所以歪門邪道最終是成不了大器的。甚至可以說,沒有真本事的人才熱衷于裝神弄鬼。這就涉及一個關乎玄幻文學命運的更加根本的問題:玄幻文學的價值世界是混亂的、顛倒的?!彼J為,“裝神弄鬼是以犬儒主義和虛無主義為內核的一種想象力的畸形發(fā)揮,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能量在現實中不可能得到實現、同時也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的情況下的一種瘋瘋癲癲狀態(tài)。”因此玄幻文學描述、塑造的魔幻世界再怎么神奇而宏大,想象力再令人驚奇,仍然是缺乏文學意蘊的。

另一篇是歐陽婷等所撰《網絡文學的體制譜系學反思》[21]。該文從譜系學角度全方位辨析了網絡文學在建構新規(guī)制過程中的可侵入性、局限性與可能性。作者認為,“由網絡傳媒觸發(fā)的種種文學嬗變的背后,無不受制于一種深層的觀念裂變——文學傳統(tǒng)規(guī)制與傳媒技術宰制的現實博弈。數字技術的強勁推力不僅為文學打上了‘網絡’的印記,還日漸內化為文學的某些新特性,創(chuàng)生出網絡文學不一樣的品格,并通過文學體制譜系的悄然置換,讓千百年來積淀起來的文學規(guī)制出現‘格式化式’變異?!北热纾?)從主體身份看,網絡文學話語權的下移,蘊含著技術“草根”對知識精英的僭越,網絡用技術平權的操控方式不斷對精英式寫作主體釜底抽薪,實施文學話語權的下移與“均等革命”重構了文學生產的新語境,也形成了創(chuàng)作主體良莠不齊的復雜構成。(2)從創(chuàng)作范式看,網絡自由寫作的“無障礙”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文學的寫作秩序,同時又用自己的“技術宰制”打造出自由寫作的新秩序,不過新秩序是否符合人文審美的文學創(chuàng)造卻仍然處于藝術合理性的懸置狀態(tài)。(3)傳媒市場的文化推力,讓網絡文學用恒河沙數般的文學存量遮蔽了文學經典,技術的復制回避了藝術經典應有的橫亙沉積性,速成與速朽的旋即轉換稀釋了文本的詩性,也沖淡了人們對經典的審美追求,結果,網絡“制衡”的不只是經典,還有經典背后的文學成規(guī)與體制。(4)在價值認同標準上,市場化生存方式勖勉網絡文學用商業(yè)導向對抗文學高度,造成商業(yè)利益驅動下的急功近利,導致文學審美承擔、社會承擔感的弱化和創(chuàng)作者對追求精品力作的漠視。(5)在基礎學理維度上,網絡文學以技術至要擱置抑或消解了傳統(tǒng)文論的邏輯原點,基于“技術沙文主義”的“去體制化”手術,形成對文論歷史主義傳統(tǒng)及其哲學基礎的叛逆,從而引發(fā)文學自律性危機。

網絡文學作為一種依托數字傳媒技術崛起的新興的文學,發(fā)展迅速卻又很不成熟,存在的問題定然不少,已有的網絡文學批評對存在問題和局限的揭示和剖析還很有限。在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20年這樣一個歷史節(jié)點上,我國的網絡文學已呈現出新的面貌,正步入前行的新拐點,這大抵有三個方面的表現:一是網絡文學的“野蠻生長”狀況開始改變,在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后,這一新興文學將進入主流意識形態(tài)規(guī)制下的有序發(fā)展階段;二是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數量膨脹的規(guī)模擴張期,開始進入“品質為王”新時代;三是網絡作家的關注度和文學地位有了明顯提升,成為“新社會階層”。[22]基于新的現實,對網絡文學的研究與批評至少還應該聚焦這樣一些具有普遍性和現實針對性的問題:“網絡文學現象”與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問題;文學網站的商業(yè)化運作及其產業(yè)鏈模式對網絡文學發(fā)展的積極影響與消極掣肘;中國網絡文學的貢獻、局限與未來發(fā)展前景;主流文學的認同與交流帶給網絡文學的新變化;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對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繼承與揚棄;網絡類型化寫作的意義和局限;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與歷史主義立場;網絡文學的“網絡性”與網絡文學“藝術性”之間的關聯與落差;網絡文學IP熱對娛樂文化市場的影響;網站“寡頭現象”與中小文學網站的生存困境問題;網絡作家職業(yè)困頓及其培養(yǎng)、扶持與引導;網絡“大神”創(chuàng)造力的可持續(xù)性問題;打擊盜版、凈化網絡與網絡文學生態(tài)優(yōu)化;政府引導、民間發(fā)力與網絡文學的主流化和新格局;“劍網”“凈網”行動和法律法規(guī)建設對網絡文學的影響等等。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與回應不僅是網絡文學批評的學術責任,也必將對網絡文學的健康繁榮產生積極影響。

猜你喜歡
文學批評網絡文學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倡導一種生命理想——論謝有順的文學批評及其文學批評觀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揭秘網絡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自成體系的文學批評
網絡文學的誕生
回族文學批評的審視與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學批評為例
文學批評史視野里的《摩羅詩力說》
乌恰县| 定安县| 泽普县| 西充县| 太仓市| 敦煌市| 衡阳市| 娄烦县| 正阳县| 清水县| 马山县| 平顺县| 奉新县| 昌吉市| 固安县| 信阳市| 洛浦县| 镇坪县| 油尖旺区| 湖州市| 丽水市| 淮南市| 漠河县| 灵丘县| 观塘区| 洪江市| 舒兰市| 榆中县| 钟山县| 浦江县| 读书| 巴东县| 晋州市| 昌邑市| 湟中县| 砀山县| 辉县市| 奉新县| 靖安县| 昌乐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