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召國
摘 要:縱觀高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學生及家長乃至部分教師仍沒有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在課余時間并沒有給地理學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課堂學習態(tài)度也不夠集中,存在溜號分心現(xiàn)象,學生并沒有全部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想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最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精力不集中、課堂情緒散漫的現(xiàn)象。
關鍵詞:高中地理 合作學習 策略 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情緒,通過小組中的合作每個小組成員有自己的分工,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能夠真正參與到學習探索活動之中,小組通過對探討問題的研究與討論,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益處諸多。
一、精心選擇教學內(nèi)容
“并不是所有內(nèi)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需要一定的條件?!睂τ谳^為簡單的問題,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問題過于深奧,也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討論興趣。例如,在教學“人地關系”這一內(nèi)容時,其中對于人地伙伴論的評價與價值等問題沒有任何討論意義,因為這些知識都在課本中標有明確答案,內(nèi)容過于簡單;如果讓學生討論人地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學生也會感到茫然,因為這樣的問題過于深奧,無論學生怎樣討論,都無法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從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精心選擇合作內(nèi)容,找到適合學生討論的話題,注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地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所以教師應設計開放性問題,這樣的問題比較適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合作探究與學習。例如,在教學“全球氣候的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部分時,要讓學生了解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形成學生正確的環(huán)境意識。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具有很強的探究價值。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拓展思路,廣泛交流,通過查閱各種資料找出實例,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思考,最終通過小組的互動交流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層面有所不同,所以他們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學生深入交流、揚長避短,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與發(fā)展。
二、科學合理的方式分組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是前提。那么如何科學合理的分組以實現(xiàn)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呢?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科學合理的組建小組,組建小組的基本原則是“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要求教師必須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基礎知識、思維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質(zhì)、語言表達能力、紀律狀況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讓每一個小組都勢均力敵;其次,小組學習是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需要明確分工合作。分組之后,讓學生根據(jù)小組成員的愛好特長自行劃分角色,讓每一位學生都分工協(xié)作,參與整個討論過程。期間,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闹笇?,幫助學生正確定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所以,在分配學習小組的時候要合理科學,綜合考慮學生的性別、個性特征和能力傾向以及學業(yè)水平,堅持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要求小組成員積極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互幫互助。
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提倡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首先,我們要認識內(nèi)涵,注意合作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我們也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避免“一言堂”的現(xiàn)象發(fā)生,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辯論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整理所學知識,達到鞏固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辯論,鍛煉學生綜合能力??梢砸髮W生利用課下時間搜集辯論相關資料,然后分成兩組展開辯論,要求學生不僅要闡述自己的觀點,還要說明理由并且找到充分的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獲取信息和收集資料的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另外,通過辯論可以鍛煉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四、加強指導和引導
高中生的思維正在經(jīng)歷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所以在獨立解決地理問題時,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教師的指導。為此,教師應在討論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在教室中走動,觀察各個小組的討論進度,了解學生對話題的討論情況。高中生的時間非常寶貴,如果思路錯誤,那么就無法討論出正確的結論,無疑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采用精準的語言加強引導。地理知識錯綜復雜,教師要注意用語順序以及用詞的適當性,爭取讓學生一次聽懂,不要增加學生的課堂負擔。比如:在教學“洋流”時候,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或生疏的地理詞匯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解決,以此來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啟發(fā)非常關鍵,如果啟發(fā)不到位,學生無法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因此,教師的語言講解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討論成果,并且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中,當教師解釋其中一種現(xiàn)象時,往往會引出多種原因,這些原因一般分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所以在總結和評價時,應指導學生學會總結和歸納,將這些原因進行區(qū)分。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還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教師應不斷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式,使更好的學習方法在地理學習中得到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曉瑞.運用課堂討論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成效[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6).
[2]徐兆剛.利用合作學習提升高中地理復習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