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菲 (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當作為一個應用戲劇工作坊的引導者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時,你便成為一個演員,你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一種表演,這時,又該怎樣準確把控自我與角色?在打破第四堵墻的表演空間中,又該怎樣區(qū)分與控制前后臺,完成前后臺的轉化?在面對特殊的觀眾時,又該怎樣恰當?shù)倪\用腳本與適時的現(xiàn)場的即興自由發(fā)揮?這對于成功扮演引導者這個角色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我以實踐中的例子,透過社會表演學的三大矛盾,來分析引導者行動。
在《社會表演學》一書中,作者講述這一矛盾時,提到社會表演也有宗教般虔誠的和玩世不恭的兩個極端,從藝術表演的角度來看就是體驗派和間離說;多元的生存環(huán)境下,多重角色的誕生及各種角色的適應問題;角色規(guī)范與整體規(guī)范及社會規(guī)范下的角色自由;角色與接受訓練后的角色,以及訓練方法和現(xiàn)實意義;”主我“和”客我“的矛盾性存在以及如何保持各自的特色等。
在應用戲劇工作坊中,作為引導者,處理好自我與角色是十分關鍵的,在面對不同的群體,就要有不一樣的狀態(tài)和角色感,在進入一種新的情境中,我們試圖規(guī)范角色,使角色在社會規(guī)范下,找到一種自由。
角色的適應與角色的訓練對于應用戲劇工作坊工作者影響是很大的。面對不同的群體時,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在面對從未接觸過的特殊群體時,應用戲劇工作者也就面對了新角色的挑戰(zhàn),這種對于新角色的挑戰(zhàn),對于他們來說可能是提升自我的一個契機,哪怕這種新角色明顯高于表演者的自身條件,只要角色和訓練是對路的。在我們應用戲劇工作坊的實踐中,有的同學作為引導者則會怯場,緊張之后,語無倫次,但經過反復的練習,實踐經驗,與課后反思,逐漸的能夠擺脫怯場等不良情緒,以及能夠面對不同的參與者,適應自己的角色。
在很多情況下,角色與自我是對立統(tǒng)一的,個體目的和群體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統(tǒng)一。掌握角色與自我這一矛盾,在戲劇工作坊中,在面對不同的參與者,能夠順利的轉化角色??梢蕴魬?zhàn)新角色,找對角色的訓練方法,使自我變得更好,在不同的情境下,也能夠適應環(huán)境,并不會被角色吃掉,深陷其中。通過對自我與角色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參與者的心理,在設計課程時更能夠深入核心。
在歐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xiàn)》中對前臺有這樣一個說明,前臺包括舞臺設置和個人前臺。其中個人前臺又包含外表和舉止兩個方面。不管社會表演的“舞臺”形式怎么樣,表演者都需要有明確和安全的后臺區(qū)域。不論是落魄還是光鮮,我們都無可避免。當然在有些時候,一些表演者也會把后臺搬上舞臺形成前臺區(qū)域。這樣的扭轉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他可以更好使觀眾信服,從而提高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觀眾看到不愿意看到的現(xiàn)實而選擇遠離。為了更好符合觀眾的審美趣味,表演者必須分清前臺和后臺。
應用戲劇強調的是通過過程中觀演者的行動來達到讓個人,社區(qū)或者社會受益的目的,打破了第四堵墻,觀眾用身體行動,觀演關系不固定。伯奧曾經這樣論述應用戲劇:第一,“了解身體”,由一系列能偶讓參與者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練習組成,認識身體的局限性與可能性,人是身體受到社會制約及許可的部分;第二,“讓身體具有表現(xiàn)力”,有一系列的游戲組成,旨在讓參與者發(fā)現(xiàn)出聲音之外的其他表現(xiàn)方式;第三,”戲劇作為語言“通過”同時演出“等方式,參與者逐漸認識到戲劇是一種”獲得“,”當場“語言;第四”戲劇作為辯論“,通過采用特定的步驟形成戲劇場面,已達到討論特定主題或語言特定的行動的目的。因為應用戲劇強調這種過程性,以及強調觀眾身份的轉變,由觀眾成為演員,由觀看變?yōu)橛^演。因此在應用戲劇工作坊開始之后,在這個空間中,后臺基本與前臺融為一體,沒有嚴格的區(qū)分。而退出當時的空間來說,后臺則可以是多樣的。在我參加給蒙多貝自閉癥兒童中心的教師做的最后一期工作坊中,采用了論壇劇場,首先我們在后臺提前編排導演了一個15分鐘的短劇,在來到自閉癥兒童中心后,我們演出了這出戲,使觀眾坐不住,用身體參與進來,從而引發(fā)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在我們出現(xiàn)在那個空間之后,我們便沒有明確的后臺了,雖然老師是坐在一排,但我們表演者的小聲交談,蒙多貝的老師還是可清楚的聽見,此時如果信息很關鍵,則可能會影響我們工作坊的進行,所以再來蒙多貝之前,我們在后臺一定要做充分的準備,不能將慌忙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應用戲劇工作者,則要格外注意個人前臺,即注意“外表與“舉止”“外表”所指的那一類刺激功能,隨時會告訴我們有關表演者的社會身份?!迸e止“所指的那一類刺激的功能,可以隨時讓我們預知,表演者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情境中扮演怎樣的互動角色。因此,在應用戲劇工作坊中,我們要以怎樣的外表與舉止,面對參與者,是非常關鍵的,首先,外表帶給觀眾的是最直觀的一種對表演者的社會身份的判斷,而我們在工作坊中,強調一種氣場,這種氣場和外表也有直接的聯(lián)系,其次,舉止是接觸過程中觀眾對表演者產生印象的關鍵。這得益于合理的舉止,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坊中,我都會依照情境來調整自己的外表與舉止。
在做工作坊時,當我們把后臺搬到前臺的表演區(qū)時,也許對參與者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有的同學在做工作坊時,將原本應該在后臺做好的道具,帶到前臺 直接供參與者使用,但他卻讓參與者和他一起現(xiàn)場制造道具,這時不但增強了參與者的動手能力,還調動其參與 積極度 。所以,我們要以情境來定,謹慎地的對待前后臺的劃分。
社會表演中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就是表演的腳本,和藝術戲劇相比,它的腳本更隱蔽、更靈活。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腳本就是規(guī)范,就是依據。腳本與即興,既不是教條主義的照本宣科,也不是一意孤行的自由發(fā)揮。它是根據交往行為過程中的對象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表演以達到意料外的目的。
在應用戲劇工作坊中,應保持角色穩(wěn)定。課程設計即是我們表演的腳本,是我們在腦海中預測的活動情景,更是我們對工作坊達成目的程度的一種預測,編寫腳本不僅僅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而是在發(fā)生突發(fā)情況之下有據可依,并且也是塑造形象,克服自我一些短處的需要。但在工作坊開始之后,將以腳本為基礎,在觀眾做出的反應后,及時進行調整。但在編寫腳本時,應進行實際調查,否則將促成巨大的挑戰(zhàn),也就需要更強的自由發(fā)揮能力。因此在設計腳本時,不能光紙上談兵,而要依據實際進行設計,這樣才能給角色塑造提供合理的依據,并且在表演時,做出機智的自由發(fā)揮。
在我國,應用戲劇尚屬新型學科,只有上海戲劇學院、云南藝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三所學校設立。應用戲劇脫胎于藝術戲劇,又再將戲劇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在這個應用與轉化的過程中,引導者則成為載體。應用戲劇是存在與傳統(tǒng)意義上主流戲劇或劇場之外戲劇活動,尤其是那些使個人,社區(qū),社會受益的戲劇活動。在做這樣一個特殊的戲劇時,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社會表演學則為我們提供了經驗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