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東
(永嘉縣上塘中學,浙江 永嘉 325199)
有幸作為首屆“我即語文”教學獎的獲獎者,站在領獎臺上,望著各位語文前輩殷切的眼眸,我突然覺得自己幸福得像個學生,像個孩子。在這個充斥物欲、漂浮功利的時代,能懷有一種孩子般的感覺,能看到一顆真誠的童心,是愉悅和欣慰的。吳非老師說:“我把自己教成了一個學生,我把自己教回到課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這也許就是為什么在離開課堂之后,我仍然對教育保持著熱情,仍然對世界保持著好奇心,仍然在思考著學校里和課堂上發(fā)生的所有教育?!卑炎约航袒赝?,把自己教成一個學生,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如此簡單,又如此豐盈。于永正老師也這樣幸福地說過,教了四十多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遠眺語文前輩們行走的背影,再想想自己二十多年語文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我越來越覺得,語文和語文教學,真的不是讓我們走向復雜,走向世俗,而是讓我們經(jīng)由美麗的文字回歸純真,簡化自我,去守住純美人性的秘密。
把自己教成一個學生,回到課堂,回到童年,是希望自己永遠擁有一顆閱讀世界的心,一顆描繪生命的心,一顆思考天地萬物和自我的心,一顆學習和進取的心。吳非老師說:“教師職業(yè)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因為這一點,教師自己必須是真正善于學習的人。因為只有教師知道如何去學,學生才有可能跟隨他學習?!毖詡魃斫?,是最科學最本真的教學,教師的工作卻又很容易走向倦怠和平庸。怎樣讓自己永遠擁有教學的動力和智慧,讓自己不斷地開掘出教學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我想,最應該做的就是把自己教成一個學生。
把自己教成學生,要像學生一樣愛讀書,勤于讀書,語文教師應該也必須是這個社會最愛讀書、最會讀書的人。教師是讀書人,是讀書先生,讀書對于教師的精神成長尤為重要。語文教師不閱讀,何來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深厚的教育理論和開闊的人文視野?于漪老師說:“教師應該是讀書人,是文化人,書讀到什么程度,身上就會有怎樣的氣質,工作就會有怎樣的氣象。”“我們教師是讀書人,讀書要伴隨人一輩子?!币寣W生愛上閱讀,語文教師就要自覺地將閱讀變成生活方式,找回生命靈魂的呼吸。
遺憾的是,踏上語文講臺的最初幾年,我并不懂得這個道理。學校教學任務的重壓,早出晚歸的忙碌,事無巨細的繁瑣,都為我找到了自己無時間讀書的開脫理由。在同事眼里,在學生心里,我是個很勤奮的人。每天早晨,最早站在教室門口等候學生;晚自習后,關滅教室里最后一盞燈,目送全體學生離開,才回宿舍去準備第二天的語文課。我很勤奮地抄寫教參上的文字,教學的時候又勤勤懇懇地寫在黑板上,一次次叮囑學生要做好摘記回去還要一遍遍地背誦,深夜刻寫試卷,自己油印試卷,然后批改、校對,再考再改……如此,如螞蟻般地來來回回,勤奮地重復做著這些其實沒有深度的沒有自我提升的忙碌事情,卻看不到自己在學科專業(yè)上的提升與發(fā)展。
閱讀的回歸,源于2000年秋天在浙江麗水舉行的浙南片語文教學觀摩會上我的一堂高中語文公開課。那次,我執(zhí)教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語文教參上說,這篇文章寫的是汪曾祺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因為“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我就此理解去備課,去設計,去教學。課上得倒是全場叫好,散文的朗讀與品味尤為精彩,那一句“蝦米皮熬白菜,嘿”的朗讀聲更是讓人印象深刻??蓻]多久,我讀到了一本語文教學雜志,里面刊載了史紹典先生對《胡同文化》一文的解析和思考。史紹典說:“他沒有對胡同文化進行批判的,完全沒有批判的意思。對胡同文化,他有一種依戀、一種感傷、一種懷念,還有一種無可奈何?!痹瓉?,這篇文章是汪曾祺為《北京胡同》這本攝影集寫的“序言”,而且這本攝影集就叫《北京胡同》。所以,怎么會是批評、批判呢?《北京胡同》這本書,本身就有一種強烈的保護北京特有胡同的情緒。“它是在批評、批判胡同文化嗎?”這幾行字,雜志上印得不大,卻是那么顯眼地晃動,晃著晃著就化成了這樣一聲棒喝:“你有讀書嗎?”因閱讀而成的豐厚的文化積淀讓史老師成為了文本作者的知音,我為自己的無知和淺薄深感羞愧,更為那無數(shù)個已經(jīng)流去的不閱讀的日子而心痛。教學的孱弱說到底就在于閱讀的蒼白。錢夢龍老師說:“語文教學其實也是語文教師自身讀寫狀態(tài)的生動展示?!薄坝行┱Z文教師平時除了幾本‘教參’幾乎什么書都不讀,什么文章也不寫,一心想在教學方法上花樣翻新,以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水平,這種舍本逐末的追求,結果必然是緣木求魚?!睍愠斡嘧遥萌惶旖绺?。語文教師,思想的粗糙是因為失去了閱讀的基石,靈魂的黯淡更是因為遠離了讀書的時光。只把自己一味封閉在狹小的教參空間,生命的深邃、寧靜與靈動必然遠逝,語文教學,也必然走失靈魂。
“山定泉,樹定根,人定心”,想通了道理,看懂了自己,我開始狠狠讀書。安靜下來,學會利用邊邊角角的時光去讀書。哲學的讀,美學的讀,史學的也讀,魯迅、余華、蔣勛、木心、博爾赫斯、四書五經(jīng)、唐詩宋詞、中外小說,在閱讀中看著淺薄的自己慢慢成長?!澳阕畲蟮呢熑尉褪前涯氵@塊材料鑄成器。”閱讀,就是易卜生說的最好的熔鑄。在這個精神遭到空前貶值的時代,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閱讀,讓我們還有機會做一個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做精神上的貴族。誠然,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閱讀習慣的改變,碎片化閱讀的沖擊,似乎總有太多的理由去遠離紙質書香。幸虧我及時回歸讀書的寂靜和溫馨,用閱讀向浮躁與喧嘩告別。讀書,漸漸融為我的生命細胞,成為我的生活方式。讀著讀著,我的課堂豐厚了,我的精神世界豐富了,我對語文、對教育、對生命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就如陳日亮先生在《我即語文》一書中說:“我常常在讀書時體驗到一種愉快,分享到一種滿足,那都是語言文字帶給我的。”他告訴我們,讀書,是“就自己來創(chuàng)造一個不孤獨的世界”,而且,語文教師勤于讀書,更能影響他的學生愛上讀書。你的閱讀,是最好的課堂;你在閱讀,是最好的教學。
值得憂慮的是,當下,生活的快節(jié)奏,以及浮躁功利的世態(tài),讓很多語文教師也在自覺不自覺地遠離著讀書。3年前,于漪老師曾率隊對上海的教師讀書情況做過調研,匯總出來的結果讓人憂心忡忡:教師每年平均讀書量不到5本書,而且,閱讀書目中經(jīng)典極少,多為教學參考類書籍。更糟糕的是,這半年,我在全國多個地方講課,問全場聽課教師雜志訂閱的情況,結果舉手證明自己訂過語文類教學雜志的人寥寥無幾。語文教師,只有通過閱讀,讀出生命的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自然的美麗與生動、世界的豐富與神奇、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把智慧、文明、善良與愛傳授給求知如渴的學子們。試問,教師不讀書,又何以引領學生尋找精神家園?
語文教學中還有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指導學生寫作。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師自己愛寫作,會寫作,樂于寫作。
如果是閱讀是汲取,是吸收,那么,寫作就是吐納,是呈現(xiàn)。語文教師的寫作,并不要求必須指向文學創(chuàng)作,當然,有好些語文教師又都是優(yōu)秀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教師要有教育之眼,有教育之心,還得動動教育之筆。語文教師,要把自己教成一個愛寫作、樂于寫作的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更好地豐厚自己的人生思想?!岸荚谱髡甙V,誰解其中味?”面對學生的寫作,教師很少能做出切實有效的指導,多是穿靴戴帽地套些高大上的術語詞就匆匆而過,學生下回寫作依舊不得法。而教師自己寫寫下水作文,就會有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直接經(jīng)驗,指導學生寫作就比較切實。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也就能有感而發(fā),能給學生最實際有用的建議。當然,教師寫下水作文不是為了示范,教師的下水作文也未必夠得上是示范作文,優(yōu)秀學生習作勝過教師作品的也很常見。只是很多事情,不去主動實踐,是不會知道其中甘苦,也難以做出真真切切的指點。這些真切的指點,不僅僅是寫作技巧上的,還是寫作心路、寫作生命上的。
我時常寫點小文章,生活的角角落落,人生的縫縫補補,大自然的草草木木,都能形諸筆下。有時也會印發(fā)給學生讀讀,學生會覺得原來自己的教師也能寫出好的文章,也有如此好的文筆,他們的寫作興趣就更被激發(fā),都想模仿甚至渴望超越教師的寫作。有一次高三模擬考,我也逼著自己在一個小時內(nèi)完成同題作文,又悄悄地把作文試卷紙裝訂進學生試卷袋里一并上交。結果,我的作文得了56分。我就在課堂上把我對文題的理解以及我寫這篇文章的相關思考和盤托出,共享我的寫作經(jīng)驗,學生對這次考試作文的理解自然就更清晰更深刻了。那以后,每次考試,我都會如法炮制,學生們對我的作文分數(shù)自然更是期待。這其中,也有幾次我的分數(shù)不理想,我也很真誠地與學生們一起探討,為什么老師的寫作是失敗的,原因在哪里,應該怎樣修改等等。如此,更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寫作困惑和學習需求,也更能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與認同,師生融洽,心靈共振,課堂其樂融融。葉圣陶說過:“希望老師深知作文的甘苦,無論怎樣布局,遣詞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練具有敏感,幾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最有益的啟發(fā),最切用的經(jīng)驗。學生只要心領神會,努力實踐,作一回文就有一回進步?!?/p>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常寫東西,但不是為了發(fā)表,而是為了自己,為了教會自己的學生抱著愛惜的態(tài)度使用語言?!苯處煂懽?,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會變得深刻而悠遠。我做班主任的時候,班級里都會有一本班級日記,全班同學輪流寫,寫寫班級趣事,寫寫校園見聞,寫寫你我之間,我也常被輪到寫。我寫得非常認真,就像學生一樣。學生通過讀我的文章,讀到了他們,讀到了青春,讀到了校園回憶,他們寫得也就更加真誠更加見思想了。
寫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程,既需要思想,又需要能力,也需要毅力。教師經(jīng)常寫作,筆耕不輟的精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還會提高教師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楊林柯在《教育的過程也是自我救贖的過程》一文中的一段話很讓我感動:“因為學生太忙,沒時間讀書,我就想,能否自己多讀點,把自己變成一個資源,除了自救,也能影響學生。于是,我開始廣泛閱讀,我習慣于寫讀書筆記,幾年下來,竟然寫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本子,摞起來有一尺多高,我把讀書學習的收獲與學生分享,漸漸發(fā)現(xiàn),我的課堂在改變,影響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鼻谟趯懽鲬摮蔀檎Z文教師的生活常態(tài),這樣才能教學相長,相得益彰。至于寫教學隨筆、教學論文和教育課題,則更能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極具震撼力。手托下巴,凝眉低頭,苦苦思索,似與天地對話,也似叩問自己的靈魂。一位思想者的美好姿態(tài),便是靈魂在高處自地飛翔。每次想象到這幅畫面,深感思想之光芒能照見我的卑微和淺薄,啟迪著我更要堅持自己的語文理想。
克里希那穆提說:“心靈是非常復雜的,非常微妙,有著巨大的可能性,而那是無法估量的?!庇兴伎?,心靈才會敏感、充足和深邃。悟性和思考,從來都是高度相關的。語文教師要做思想者,并不是要求像思想家那樣創(chuàng)造出驚世駭俗的偉大思想,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判斷和方法等。
我們往往以為哲人最愛思考,其實孩子也是天真的哲人,他們對世界永遠有好奇心,他們絕不滿足于成人告知的一切,都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觀察去思考神秘的萬物。孩子“思無邪”,我們卻在忙碌和浮躁中“思無閑”,不肯苦思冥想,只會人云亦云,自然就沒有頓悟的驚喜。提倡思辨性教學的余黨緒老師說:“我們最缺的,不是想象力,而是理性精神。”不做思想者,想象力也遲早會熄滅。有思考了,才能喚醒沉睡的心靈。薩特說:“我感悟到的比我看到的多得多?!奔o伯倫也說:“但我的靈魂和肉體由相愛而結婚的時候,我就得到了重生?!庇兴伎迹喔杏X,才可能悟到更加廣闊的世界,才可能遇到最好的自己,才更能在語文的世界里保持自由,聯(lián)結豐富與深刻,也才能引導學生思考,做思想精神上大寫的人。
都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得先有思想的靈魂。教師不思考,教師缺失了理性精神,學生又怎么有獨立的思考、個人的見解,怎能仰望燦爛的星空?
最初的我,教學就是一本教參,教參書上怎么說,我就怎么教。說得形象點,就是教參的搬運工。我很機械地依賴教參,自己極少思考。如教學《皇帝的新裝》,課堂上我只是和學生一起去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虛偽和貪婪,全然不知成人世界里彌漫著這樣的無奈和復雜。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只是引導學生痛批封建教育制度,哪里會去思考三味書屋里隱藏著少年魯迅讀書的樂趣,那些印烙著童真、清澈和靈動的荒草瘦藤早就在我不思索的課堂里飄逝了?!八窃谂u、批判胡同文化嗎?”史紹典深刻一問,源于他的閱讀,更功于他的思考。我正是缺乏了獨立的思考,使得自己只會貼標簽,照本宣科,一切唯教參是瞻。很多教師也只是照著教參勤做搬運工,離開教參就無法教學。比如教學王鼎鈞先生的《那樹》,只一味談保護樹木,愛護環(huán)境,這樣,文本教學所得自然膚淺。當然,也有人去思想過,但思維一味求新奇,以怪調炫耀,也算不得有思想的人。有青年教師教學沈石溪先生的《斑羚飛渡》,隨意地就教出了“斑羚是數(shù)學天才”這樣奇怪的主題,而視小說中深藏的復雜人性于不顧。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闭Z文人,要做最能思想的葦草!當下,語文漸有江湖之味,眾語成文,說法各異。教師自己沒有對語文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守正和創(chuàng)新,人云亦云,缺乏思考,往往會被裹挾著前行,最終失去定力,沒有自我,更談不上培養(yǎng)出思想之自由、精神之高貴的學生。有所思考,心靈才會敏感、充足和深邃。會思考了,課堂就多了點個性,多了點氣質,多了點深刻。悟性和思考,從來都是高度相關的。讓學生更會思考,教師得會思考,得做思想者。讀書,寫作,思考,像學生一樣!語文,言傳身教,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