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行進中的尋找——探析戴厚英“知識分子三部曲”的思想歷程

2018-04-03 03:14:30王亞楠
關鍵詞:足音知識分子人性

王亞楠

?

行進中的尋找——探析戴厚英“知識分子三部曲”的思想歷程

王亞楠

( 阜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戴厚英在“文革”結(jié)束后創(chuàng)作的《詩人之死》《人啊,人!》和《空中的足音》,被稱為“知識分子三部曲”。作品審視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在不同時期走過的道路與精神歷程,包含著戴厚英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反思。同時,通過“知識分子三部曲”,可以了解作家在那個時期的思想歷程,認識一個更真實的戴厚英。

戴厚英;知識分子三部曲;反思;思想歷程

戴厚英(1938-1996),安徽潁上人,是八十年代以來在中國文壇的小說領域里第一個呼吁人道主義的作家。她曾在“文革”期間犯下錯誤,做了一些那個時代的人獨有的瘋狂舉動。十年“文革”結(jié)束后,思想逐漸成熟的戴厚英反思走過的道路,深刻地剖析自己,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陽光下讓眾人檢閱。她以人性的自省接連創(chuàng)作了《詩人之死》《人啊,人!》和《空中的足音》,統(tǒng)稱為“知識分子三部曲”。這些作品飽含著作家個體生命的遭際、對社會歷史的理性思考以及心靈的懺悔,是戴厚英用血淚換來的人生領悟。通過梳理“知識分子三部曲”,不難觀測到戴厚英從簡單到深刻、從迷茫到清醒、從沖動到理智的思想歷程,同時也呈現(xiàn)了一個堅守人性、不斷思索的戴厚英。

一、情感的傾訴:《詩人之死》

《詩人之死》是十年“文革”后戴厚英的第一部作品,于1980年完稿,也是她發(fā)出的“第一聲長哭”。當時的文學界和出版界都剛蘇醒,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極少,《詩人之死》應是“文革”后第一部涉及“文革”的長篇小說。故事以戴厚英與詩人聞捷的戀愛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濱海市文協(xié)的一批知識分子所遭受的迫害。小說真實還原了兩人從相愛到后來受到“四人幫”的迫害、聞捷被逼自殺的真實經(jīng)歷。女主人公向南是《濱海文藝》的詩歌編輯,憑著自己的闖勁與能言善辯,被任命為“最重要的專案組組長”,負責審查“黑線人物”余子期。一直以來,向南都將“聽話”和“服從”作為準則,對“文革”深信不疑。但無休無止的批判運動使她困惑不解,尤其是在專案組審查余子期時,她的“知識分子的良心”一次次拷問自己。她被眼前這個真誠善良的人所打動,“對余子期的深切同情已經(jīng)在思想上完全占了上風”[1]90。由于向南對余子期的種種袒護,她被定罪為“思想動搖”“炮打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下放牛棚與“牛鬼蛇神”一起接受改造。在牛棚里,對余子期進一步的了解讓向南更加感受到政治的荒謬,她由一開始對余子期的深切同情,逐漸發(fā)展成愛情。最終兩人愛情的無果迫使詩人選擇了一條極端的道路,以死捍衛(wèi)了自己高尚的品格,也將任憑政治擺布、思想處于迷惘之中的向南喚醒。

“文革”結(jié)束后,絕對化的思想觀念逐漸消散?!叭藗円愿鞣N方式來言說他們對革命的理解和想象,表達對革命價值和內(nèi)涵的反思、調(diào)整或修正。修正的主導思想是背離甚至反叛‘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試圖為革命話語恢復人性和人道主義的維度,將‘人’從階級性話語的覆蓋和淹沒中剝離出來,恢復真實的人性情感和欲望?!盵2]62-70于是,被“文革”壓抑得太久的人們終于獲得了解救。大批作家紛紛拿起筆,聲討這場浩劫。戴厚英自然也清楚這個時代的規(guī)律:“文革”的結(jié)束不僅意味著中國歷史的轉(zhuǎn)折,也是個人的轉(zhuǎn)折,必須對過往進行徹底清洗[3]198。戴厚英在“文革”中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和聞捷的自殺無疑是她一生無法擺脫的夢魘。但也因這段際遇,給她帶來了超于常人一百年的領悟,讓她清楚地看到了個人的脆弱、人性的惡毒和政治的殘酷。她開始了自我剖析,把人生遭際與領悟融入到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完成了“文革”后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初次反思?!对娙酥馈吩瓉淼臅椤洞鷥r》,也可見戴厚英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表現(xiàn)“個體生命存在為填充歷史的某種隨意性、荒謬性的駭人深淵所付出的代價”[4]19-23。在作品中,戴厚英將對詩人由憎惡發(fā)展到尊敬、由理解而萌生愛情的過程攤開給眾人看,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極度彷徨與困惑,長期處于“黑暗之中”的戴厚英。正如賈植芳先生所言:“這其實是一種人性的復蘇?!盵5]10戴厚英更是以在章節(jié)末放上“一封信”的方式,用主人公向南的口吻,抒發(fā)心中郁積著的情感,痛斥極權(quán)政治對人性的壓抑與束縛。也以此證明了她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考力、有價值的人,而不再自甘墮落為“馴服的工具”。

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最初的幾年,對“文革”的反思主要體現(xiàn)在對“四人幫”的批評,大家普遍認為是這幾個野心家造成了“文革”的災難[6]9-13。當時的文學作品大多采用一種“少數(shù)壞人害了多數(shù)好人”的泛道德模式。如在古華的《芙蓉鎮(zhèn)》中,將造成小鎮(zhèn)動亂和好人受苦的原因歸之于“壞女人”李國香的惡劣品格?!对娙酥馈分?,余子期的妻子被迫跳樓自殺后,她的女兒曉京從開始的迷茫無助到最后“慢慢想通了”,認為:“我沒有害媽媽,是壞人害的。我恨他們。我只想和他們算賬,感情上就不那么折磨自己了?!盵1]267連向南也表示“總有害群之馬”,并自認為:“我向自己的心靈深處挖下去,可是挖不出一絲一毫反革命的因素,卻又看見了那一顆可貴的種子。”[1]196戴厚英在她發(fā)出的“第一聲長哭”中雖然傾訴了真摯的感情,進行了比較深刻的自我剖析與反省,但也許是受到當時環(huán)境的局限,創(chuàng)作時間也較早,且基于自身經(jīng)歷的書寫,更偏重于情感傾訴而非理性客觀,她的初步反思只停留在社會層面,并不夠透徹。時代自然是造就悲劇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歷史原因造成的知識分子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的喪失也值得探討。

《詩人之死》創(chuàng)作完成后,戴厚英自己也覺得不盡人意,她在自傳中表示這部作品“留有教條束縛的痕跡,流露出的感情也缺少節(jié)制”[3]180。可它確是在當時的中國“持否定‘文革’觀點創(chuàng)作較早的三部長篇小說之一(另兩部是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的《將軍吟》和《春天里的冬天》)”[7]24-29,是作家“靈魂出竅”后自我本真的展示。也是因著這部作品,讓戴厚英于不惑之年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才有了后來轟動一時的作品《人啊,人!》。

二、沉重的反思:《人啊,人!》

“文革”結(jié)束后,由于戴厚英“文藝哨兵”的特殊身份,她一直身處清查“四人幫”的運動中,不斷接受審查。她的第一部小說《詩人之死》因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遲遲不能出版。也因“身份”問題,戴厚英的原單位,恢復以后的上海作協(xié)明確表示不再接收她,其他單位也因受“某種壓力”不敢用她。一系列的打擊讓戴厚英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痛定思痛后,戴厚英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以人道主義為切入點,創(chuàng)作了《人啊,人!》。

故事以C城大學為背景,描述了一批知識分子從“反右運動”到“文革”期間各自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控訴了人為的“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在人們心靈上造成的巨大傷害和人性的扭曲變形。女主人公孫悅和向南一樣,經(jīng)歷了十年“文革”,有過痛苦,有過迷惘。但不同的是,在孫悅的身上存在著當時知識分子軟弱與猶疑的一面。此時的戴厚英不再塑造單純完美的角色,而是用心塑造一個個鮮活且具有“人性”特點的形象。主人公孫悅曾受左傾思想影響而否定自我,把精神枷鎖當作“美麗的項圈”?!拔母铩逼陂g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以及后來十三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孫悅曾經(jīng)的“信仰大廈”發(fā)生傾頹。在小說的開始,孫悅就向好友李宜寧訴說了自己的困惑:“人與人之間應該劃出怎樣的界限?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用與犯了錯誤的同志的界限分明來表現(xiàn)自己的革命性呢?我們不是要解放全人類嗎?為什么一個人可以繼續(xù)當官,一個連發(fā)表文章的權(quán)利也不給呢?這公正嗎?”[8]20這一連串的發(fā)問也是戴厚英的困惑。在那個人人自危、互相傷害的特殊年代過去后,取而代之的不應該是一個互相尊重、“人”的權(quán)利最大化的新時代嗎?而實際情況則不然。

“當時中國正處在新舊交替轉(zhuǎn)換的敏感時期,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三中全會和思想解放運動,但長期極左的流毒一時還很難清除,問題多多,積重難返,不少人的思想還很僵錮?!盵9]163-171這點在《人啊,人!》中也有所體現(xiàn)。即使“文革”已經(jīng)結(jié)束,根深蒂固的極左思想依然難以清除。如游若水、王胖子等人,他們具有一定的知識修養(yǎng),洞察一切,卻主動放棄原則,爭權(quán)奪利,甚至不惜損害他人。還有奚流這樣曾經(jīng)“很有價值”,卻在恢復職務后利用權(quán)勢拉幫結(jié)派、打擊對手的人。面對這些被扭曲了的靈魂和痛苦的呻吟,戴厚英“大聲疾呼:‘魂兮歸來’!”[10]333她塑造了一個心胸寬廣、富有正義感與責任感的人物——何荊夫,在他的身上注入美好的期望。在何荊夫關于革命問題的連續(xù)追問中,戴厚英傳遞了她對人性的思索:

我想是能夠的,老師!我們共產(chǎn)主義者不是要解放全人類嗎?馬克思說過:“無神論是通過宗教的揚棄這個中介而使自己表現(xiàn)出來的人本主義,共產(chǎn)主義則是通過私有財產(chǎn)的揚棄這個中介而使自己表現(xiàn)出來的人本主義。無神論的博愛最初還是哲學的、抽象的博愛,而共產(chǎn)主義的博愛則從一開始就是現(xiàn)實的、直接追求時效的博愛。”馬克思劃清了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和無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的界限,并沒有否定人道主義和博愛本身?。8]81

把人放在首位,一切行為以“人”為出發(fā)點,這是戴厚英回顧自身遭際時最透徹的領悟。此時作家心中的“人”字已完全彰顯。她不再把造成傷痛的原因歸于社會,歸于幾個壞人身上。她深刻認識到“不論是人、是鬼、還是神,都被歷史的巨手緊緊地抓住,要他們接受實踐的檢驗。都得交出自己的賬本,捧出自己的靈魂”[10]333。正如書中人物何荊夫曾說:“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時代的歷史,是由千千萬萬個人的歷史匯集而成的。在這個匯集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走完自己的歷史道路?!盵8]237

在自我反省的力度上,《人啊,人!》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詩人之死》。從尋找“是什么讓我犯了錯誤”,到反思“我為什么會犯錯誤”,戴厚英的思想開始走向成熟,凝聚在她身上的人性意識促使她真誠又嚴厲地解剖自我、反省自我。她不再自我傾訴,用感情支配寫作,而是理智思考,深思熟慮后再動筆?!度税?,人!》歷經(jīng)坎坷出版后,造成轟動。“對文學中人性、人情、人道主義問題的討論是80年代前期規(guī)模最大、對文學產(chǎn)生廣遠影響的、最深刻的文藝思潮激蕩,最直接的是啟發(fā)文學從人的角度來反思歷史,以異化來對人的悲劇進行形象的解釋,《人啊,人!》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盵11]76。《人啊,人!》是戴厚英剖析自己的靈魂的心血之作,也是她在一次次的痛苦中的涅槃重生。

三、 覺醒的回歸:《空中的足音》

《空中的足音》是繼《詩人之死》《人啊,人!》之后創(chuàng)作的又一部長篇小說,是反映當代知識分子生活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空中的足音》寫于1982年,至完稿卻用了整整三年時間。三年間,戴厚英及其作品《人啊,人!》先后兩次受到大規(guī)模批判。人們紛紛指責《人啊,人!》,戴厚英所在學校還罷免了她的職務,甚至取消了她上課的資格。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身心俱疲的戴厚英斷斷續(xù)續(xù)完成了《空中的足音》的創(chuàng)作。較之于《詩人之死》和《人啊,人!》,《空中的足音》的調(diào)子是比較低沉的。戴厚英不再振臂高呼人道主義,而是以一種平和的方式敘述人性?!拔母铩焙蟛粩喑霈F(xiàn)的風波使戴厚英開始追求生活和心靈的平靜,也使她有了更清醒的認知。在小說看似平常的敘述下,矛盾重重,暗流涌動。

A省大學中文系的女教師云嘉洛,因不想讓自己的精力在紛紜復雜的人事糾紛中白白耗費,遂離開省城,回到故鄉(xiāng)的寧城師范學院工作,希望能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但是,人事糾紛的陰影又再次籠罩了她,寧城師范學院的兩大派系之爭使她幾乎寸步難行。即使云嘉洛“誠心誠意地伸出自己的雙手,讓所有人來檢查”,并“無情地解剖了自己的靈魂”[12]3,卻仍然受到排擠傾軋。A省大學中文系主任賀秦仁因私人恩怨非要她承認莫須有的罪名。前寧城師范學院院長寧家梁的妻子余萍更是直言不諱地告訴云嘉洛,只有和其中一派團結(jié)在一起,才能在這里立足。云嘉洛不禁感慨:“前進的腳步越來越沉重,每走一步都伴隨著精神鐐銬的叮當響聲和心靈的痛苦?!盵12]137鐐銬的響聲自然也敲打在戴厚英的心上。她清醒地認識到知識分子在新時期想邁出踏實堅定的一步是何其不易。人害人、人整人、人傷人的事情不僅發(fā)生在“文革”期間,在當時仍在上演,知識分子身上的暴戾之氣與市儈之氣依然沒有掃除。在《空中的足音》中,不再出現(xiàn)前兩部作品里余子期、何荊夫式的精英型知識分子形象,出場的人物身上都有著或大或小的缺陷。如云嘉洛的老師孟躍如,即使有著很高的道德理想,當他面對云嘉洛時,卻因懼怕世俗的眼光而壓抑自己的情感,不敢接受云嘉洛的表白。女主人公云嘉洛身上也存在著思想保守、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等問題。戴厚英把自己切切實實感受到的生活,接觸到的人物以及最真實的自己寫進書里。盡管所寫的生活和社會都平庸膩味,如“一地雞毛”,但卻是戴厚英“不能不看,不能不面對和適應的生活”[3]250。曾經(jīng)洋溢在《詩人之死》和《人啊,人!》中的激情和理想似乎大大沖淡了。

結(jié)合戴厚英在“文革”后的遭遇,并不難理解她渴望尋求精神依靠、腳踏實地的心情。即使如此,依然不妨礙戴厚英對社會及人性的思考。在書中,戴厚英塑造了一批新成長的青年人形象。他們身處經(jīng)濟浪潮中,思想新潮,見解獨特,敢于和老師論長短。對于云嘉洛避世的想法,他們有自己的看法:“意識上的變革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先驅(qū)為之奮斗??墒窍闰?qū)應該是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者,不但清楚自己能夠走多遠,還應明白客觀允許你走到哪里。盲目地亂撞只會造成毫無意義的犧牲?!盵12]可見,對當前社會形勢的認識,戴厚英是清楚的,只是她不再希望永遠生活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激烈沖突中。透過主人公云嘉洛,戴厚英完全傾訴了自己:在人生歷程中,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完全清醒地認識自己,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找到一條理想的道路,甚至有時不自覺地選擇了一條非自己意愿想走的路。這里固然有客觀的、個人無法掌握的力量使然,但也不乏是性格所至。不斷審視自我,明白自身需要選擇什么,知道應該怎么去做才是更為重要的?!拔母铩鼻昂蟮目部澜?jīng)歷使戴厚英在痛苦中逐漸走向成熟,成熟的思想使她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這一時期的戴厚英的反省是冷靜的,可也正是這種無聲的反思顯得最有力量。

在《空中的足音》的結(jié)尾,戴厚英這樣寫道:“生活當然會特別寵愛一些人,使他們無須付出代價就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東西。但是,任何時候,受到寵愛的都只是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則必須在敲打和磨壓中掙扎、奮斗,或者自生自滅。所以,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只有少數(shù)人是不累的。累就累點吧!每一步都靠自己的雙腳踩地,也許走出來的路子更寬,腳印更正呢!”[12]422至此,戴厚英完成了她的“知識分子三部曲”。盡管磨難重重,身心疲憊,可《空中的足音》終于不再回蕩在空中,而是降落于大地,這完全是作者在焦灼的煎熬中奮力突出重圍的結(jié)果[13]196-202。戴厚英沒有停止對自己的審視,“仍然直接向每個人的靈魂發(fā)出呼吁”[14]76-78,站在更高的角度冷靜思考,進行現(xiàn)實的批判與靈魂的開掘。

結(jié)語

戴厚英的“知識分子三部曲”不僅是“文革”前后知識分子生活狀態(tài)及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也是戴厚英本人思想歷程的再現(xiàn)。在這三部作品背后,隱藏著她對自己人生道路的總結(jié)和歷經(jīng)艱辛之后的思考與感悟。作為一個愿意對時代和歷史承擔責任的作家,戴厚英“從第一部小說到現(xiàn)在,始終堅持寫自己心里要說的話。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心聲,對總結(jié)中國歷史有作用,就把它寫出來”[15]21-23。從《詩人之死》到《人啊,人!》,再到《空中的足音》,戴厚英一直把自己帶入創(chuàng)作中,人物形象的背后蘊含著她對現(xiàn)有形象的不滿和批判。她在自傳中談到:“寫《詩人之死》時,我看到一個傻乎乎的女人在哭泣,唯恐人家不知道她受傷了。她希望并相信,一切人都會理解她,安慰她,攙扶她。但是到了寫《人啊,人!》,我就不滿意這樣的形象了,覺得太幼稚,也太淺薄。十年‘文革’,給予人的提示應該更深更多。我喜歡看到自己是一個思想者,內(nèi)心收斂了更多的情和淚,但卻不再哭泣。到了《空中的足音》,我希望看到自己是一個幾乎分不清性別的老人。他慢吞吞向我走來,不想看風景,也不想講故事。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事,他都看到了,但不驚不咋,不喊不叫,只是自言自語。我喜歡這樣新的‘自我’,因為覺得實在不該再那么感情用事、以幻想代替真實的生活了?!盵3]250

通過“知識分子三部曲”,我們認識了一個更加真實的戴厚英。她曾經(jīng)的盲從、蒙昧成就了如今的清醒獨立。戴厚英在不斷地反思與自省中掏出肝膽嚎哭出的《詩人之死》《人啊,人!》和《空中的足音》,也使她完成了自己的文化品格:“兩腳踏開生死路,在另一個世界找到她的星座,翻看塵世一片冰心,雖云漢飄渺而靈魂依舊栩栩如生,并沒有因政治的劫灰化為腐草流螢[16]9-12”。在戴厚英這里,文學作品的精髓隱存在對世俗化生活下的個人心靈家園的尋覓,她所依托的是作為“人”的實在?!爸R分子三部曲”是戴厚英的生命體驗,也是血淚浸染的生命感悟。她這種直面歷史、審視自我的姿態(tài),本身就是可貴的。

[1]戴厚英.詩人之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90.

[2]白亮.個體經(jīng)驗、創(chuàng)傷傾訴與自省姿態(tài)——重讀《詩人之死》[J]. 文藝爭鳴,2016(8):.

[3]戴厚英.自傳·書信[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4]黃裳裳.人性的自省——戴厚英論[J]. 文藝理論研究,1998(6).

[5]賈植芳.她是一個真實的人[M]//戴厚英啊戴厚英.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

[6]王彬彬.錯開的藥方[J]. 文藝爭鳴,1996(1).

[7]左泥.我所認識的戴厚英[J].檔案春秋,2006(1).

[8]戴厚英.人啊,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9]杜漸坤,白亮.八十年代初期語境下的《人啊,人!》[J]. 長城,2012(1).

[10]戴厚英.《人啊,人!》后記[M]//人啊,人!.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11]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戴厚英.空中的足音[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6.

[13]杜漸坤.我為戴厚英編輯《人啊,人!》[J].花城,2010(3).

[14]張英.安頓自己的靈魂——訪著名女作家戴厚英[J]. 山花,1995(3).

[15]徐泓.留下一個歷史的足跡——追憶1988年5月采訪戴厚英[J].世紀,1996(6).

[16]黎煥頤.戴厚英和余秋雨[J].書屋,2002(5).

Searching in the Journey: An Analysis of Dai Houying’s Thought of “Intellectuals Trilogies”

WANG Ya-n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Dai Houying wrote the,and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se novels are known as the “intellectuals trilogies”. Her novels examined the road and spiritual journey intellectuals have taken in different period, including Dai Houying’s deep reflection on human nature and society. Moreover, we can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Dai Houying’s thinking and realize a real person through the “intellectuals trilogies”.

Dai Houying; intellectuals trilogies; rethink; ideological course

2017-04-22

王亞楠(1992- ),女,安徽阜陽人,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1.07

I206.7

A

1004-4310(2018)01-0037-05

猜你喜歡
足音知識分子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提升精品意識 留下時代足音——今年改版以來人民日報深度報道的創(chuàng)新探索
傳媒評論(2019年8期)2019-11-11 12:22:36
雨聲
湘江文藝(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傾聽雁鳴湖畔的人大足音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2
功能與人性
近代出版人: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復興之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抉擇
知識分子精神內(nèi)涵的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
根河市| 凌云县| 合川市| 滨州市| 萨嘎县| 新昌县| 杭锦后旗| 武隆县| 金寨县| 新疆| 余庆县| 文昌市| 永德县| 徐汇区| 玉山县| 沅江市| 芦山县| 开阳县| 灵武市| 南皮县| 衡水市| 五大连池市| 长岭县| 四子王旗| 庆阳市| 乌鲁木齐市| 黔南| 阳春市| 新乐市| 德格县| 道真| 南丰县| 屏东市| 宁阳县| 丹巴县| 商洛市| 铜山县| 偃师市| 普宁市| 东平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