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傾聽澳洲原野的呼喚:自然·女性·和諧
——論麥卡洛家世小說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因素

2018-04-03 07:51汪柳花
綏化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海達荊棘鳥德羅

汪柳花

(泉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澳大利亞,這片神秘、廣漠、荒涼、而豐饒的土地是當代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1937-2015)的故鄉(xiāng)。于1937年6月1日,她出生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慧林頓一個牧業(yè)工人的家庭里,并于2015年1月29日在澳大利亞諾??藣u醫(yī)院因腎臟衰竭而去世,享年77歲。她一生共寫了25部小說,大都是以澳大利亞廣漠的荒原或是田園詩般的鄉(xiāng)村牧場作為背景,比如《荊棘鳥》[1]《提姆》《摩根的旅程》《不光彩的使命》和《呼喚》[2]等。1997年,她被澳大利亞列為百件“活著的國寶”之一。

盡管考琳·麥卡洛自幼小就表現(xiàn)出非凡的創(chuàng)作才能,但是她真正地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卻比較晚。1972年,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創(chuàng)作出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提姆》,這使她一舉成為西方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1977年,她創(chuàng)作出版了嘔心瀝血之作《荊棘鳥》(The Thorn Birds),這部小說一出版,便收獲了巨大的成功,被美國媒體譽為“澳大利亞的飄”。從此,她便離開了喧囂的美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澳大利亞,在一個具有大自然原野風貌的諾??藣u上潛心創(chuàng)作?!逗魡尽肥强剂铡溈逵?003年出版,被西方文壇譽為“作者繼《荊棘鳥》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說和愛情傳奇”[1](P2)。這兩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受到了評論家們和讀者們的喜愛和青睞,由此可以看出,這兩部家世小說的成功性對考琳·麥卡洛的寫作生涯起著重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荊棘鳥》和《呼喚》中,不管是字里行間還是情節(jié)安排中,處處都流露出女性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聲,都可以看到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社會對女性的束縛和壓迫的畫面,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西方現(xiàn)代畸形文明的鞭笞,對澳洲原始大自然的熱愛與尊重,都能夠傾聽到她內心深處的呼喚:親近大自然,渴望回歸簡單純樸的大自然生活,譴責人類中心主義思想,贊美人與自然的和諧。由此,我們不難聽到考琳·麥卡洛所要傳達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聲音。

那么,何謂生態(tài)女性主義?一般來說,它是環(huán)境保護運動與當代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生態(tài)女性主義(Ecofeminism)這一術語最早是由法國女性主義學者弗朗索瓦·德·埃奧博尼與 1974年在《女性主義·毀滅》(La Feminism ou LaMort)中首次提出的,它主要以“女性性別視角在理論和實踐中深入研究人類所面臨的環(huán)境危機,著重關注女性與自然的緊密聯(lián)系,試圖尋找出社會上普遍存在的貶低女人和貶低自然這兩者之間的特殊關系,強烈反對父權制世界觀和二元思維方式對女性和自然的壓迫,倡導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新型關系”[3]。由此不難看出,考琳·麥卡洛內心深處所要呼喚和吶喊的聲音跟生態(tài)女性主義所倡導的宗旨是一致的。本文試圖以其家世小說《荊棘鳥》和《呼喚》為例,研究考琳·麥卡洛家世小說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因素。

一、傾聽:自然和女性受父權制壓迫的控訴之聲

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查倫·斯普瑞特奈克認為,在西方“父權制”文化中女性的被壓迫和自然的被統(tǒng)治之間有著“某種歷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性的關系”,[4]這種關系就是“父權制”的世界觀,這里的父權制就是將男性身體和生活模式視為正式的和理想的社會組織形式。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結構化的、不公正的男性統(tǒng)治女性的制度。[5]這是導致“男性對女性歧視和壓迫以及人類歧視和壓迫自然的根源”。[3]考琳·麥卡洛在她的家世小說里積極地探索著女性和自然之間這種受壓迫的內在聯(lián)系,即人類中心主義、現(xiàn)代的工業(yè)文明和革命對自然的統(tǒng)治與父權社會歧視、壓迫女性這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且明確地指出了人類社會危機的根源所在就是生態(tài)危機和性別壓迫造成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西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了嚴重的糟蹋和破壞,就連與其隔??缪蟮陌拇罄麃喴膊荒軘[脫這種厄運的襲擊。

在《呼喚》中,故事是在1851年新南威爾士的圖倫河流域發(fā)現(xiàn)了金礦引發(fā)了整個歐洲到澳大利亞的淘金熱潮的大背景下展開的。就歷史資料記載,澳大利亞曾是大英帝國用來流放犯人的殖民地。這個地方人煙稀少、荒涼,土地廣袤、肥沃,氣候宜人,而且自然資源豐富,處處給人們呈現(xiàn)出了一副名副其實的“原始”風貌。但是自從發(fā)現(xiàn)了金礦之后,澳大利亞仿佛一下子涌出了數(shù)不清的歐洲移民,村莊和市鎮(zhèn),人們砍伐灌木和森林,開辟出片片的農田和家園;不僅如此,為了迅速積累財富,人類隨意地開采和破壞山脈,制造污水。在這些貪婪的人類掠奪式的開發(fā)和破壞下,自然資源變得滿目瘡痍??剂铡溈逶谧掷镄虚g里流露出的不僅僅是深深的痛斥、譴責,更多的是心中的那份無奈和憐憫。她說:“凡是美洲河流過、有可能找到石英石礦脈的山腳,都能找到殘缺不全的蒸汽機、巖石粉碎機和研磨礦石的機器……仿佛大炮把那塊土地翻了個底兒朝天,到處都是散亂的巖石、沙礫,炸開的坑、洞、窟窿。溪水被迫改道……凡是有金礦的山脈,河流多次改道,河水受到嚴重的污染?!盵2](P58)在這里,考琳·麥卡洛僅用幾個“凡是……”句子的描述不但揭開了西方現(xiàn)代畸形的工業(yè)文明的丑陋面紗,而且把人類中心主義的貪婪與狂妄描寫得淋漓盡致。由此,我們可以傾聽到作者內心深處的吶喊之聲:現(xiàn)代丑陋的工業(yè)文明和人類中心主義才是破壞大自然的真正罪魁禍首。

在《荊棘鳥》中,考琳·麥卡洛描述了殖民者們打破了澳大利亞的祥和、寧靜,對那里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土生土長的動物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破壞和毀滅性的沖擊。在書中,作者描述了美麗、富饒的德羅海達牧場曾經一度達到兔滿為患的境地,“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它們的數(shù)量遠遠超出了飽和點。到處都是兔子,它們也吃寶貴的牧草?!盵1](P313)原來兔子不是澳大利亞的土產,它們是被一個名叫波米的殖民者因思鄉(xiāng)戀井從英國引進過來的,由于澳大利亞沒有天生的食肉獸來控制兔子的數(shù)量,大大破壞了這個大陸的生態(tài)平衡。到1947年的時候,“因為兔子和連年的大旱,作為初級產品生產國的澳大利亞幾乎完蛋了”。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對于連年大旱的問題束手無策,而對于兔子,他們卻想出了一個恐怖又極端的對策?!奥?lián)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組織在維多利亞州進行了一項實驗,用他們培育出來的這種病毒使兔子得了傳染病……一種微生物叫做粘液瘤病毒……兔子上百萬上百萬地死去了,它們被一掃而空?!盵1](P383)在考琳·麥卡洛的筆下,殖民者和政府都是人類文明的代言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不僅可以隨意地擺布大自然生命的自由,而且無情地虐待和屠殺它們。就如生態(tài)倫理學家喬爾·費因伯格所說:“我們對動物確實應負有責任,是因為動物擁有會因為我們的行為而受益或受損的利益?!盵6](P5)可是,貪婪的殖民者們不但沒有反省自己的過錯行為,更可悲的是,他們反而侵占了野生動物們的棲息地,而且還經常舉行大規(guī)模的狩獵游戲——隨意地捕殺動物,把澳大利亞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成了西方殖民者們粗暴的血腥屠殺加工廠。就以土生土長的袋鼠為例,有一次,新到澳大利亞的牧場主帕迪對女兒梅吉聊起其他牧場主正在計劃大規(guī)模屠殺袋鼠的事情,“老天爺啊,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袋鼠!……馬丁·金談起要來一次大會獵,但是我不明白,一隊用機關槍的兵怎么能使袋鼠的數(shù)目明顯地減少?!盵1](P171)西方殖民者們是用這種文明的手段“機關槍”來捕殺動物的,實在是觸目驚心。在殖民者們的眼中,人類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上的一切,不管是有生命的植物、動物還是無生命的礦產、土地都是要為人類服務的。英國生態(tài)主義者亨利·塞爾特在他的《動物權與社會進步》中指出:“如果人類擁有生存權和自由權,那么動物也有……并非只有人的生命才是可愛和神圣的,其他天真美麗的生命也是同樣神圣可愛的?!盵7](P29-30)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工業(yè)技術的革命和文明進一步加劇了人類對自然的侵略和控制,導致了大自然在人類文明的掠奪式開發(fā)下日益萎縮,并逐步淪為人類壓迫的他者。[9]

在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社會的二元思維方式中,女性和自然一樣都喪失了主體性,處于“他者”的邊緣地位。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指出自然在西方文明的發(fā)展始終被視為沒有發(fā)言權的他者和被征服與統(tǒng)治的對象,女性在父權制社會的地位與自然在人類文明社會中的地位相仿。[10]

在《荊棘鳥》中,女性在以男性為代表的父權制社會中遭受了無盡的壓迫,不管是在精神方面還是在肉體方面,并且女性和自然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8]首先來看看小說主人公梅吉的母親菲奧娜和帕吉漢的愛情,在少女時代,愛上了有婦之夫帕吉漢,由于曾經受到了19世紀末女權運動第一次高潮的影響,女性主義的意識逐漸在她的腦海生根發(fā)芽,于是她萌發(fā)了自己掌控命運的想法,不顧世俗的壓力和親人的反對,還為情人帕吉漢生下了兒子——弗蘭克,最后她卻被帕吉漢為了政治前途給拋棄了。不管她是如何進行激烈的反抗,在當時那種殘酷的、無情的父權制社會制度下,最終也只能和大自然一樣,保持沉默,自己默默承受父親權制社會的一切壓迫,成為父權制社會下的任人宰割的犧牲品。[8]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跟她母親的愛情如出一則,梅吉和上帝之間為爭奪拉爾夫而發(fā)生的持久戰(zhàn),最終以梅吉的失敗而告終。因為上帝是父權制社會的終極代表,即這個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制定了各種用來束縛女性的規(guī)章制度、習俗和道德標準,并由他的掌控機構—教會來執(zhí)行。梅吉對拉爾夫的愛情追求觸犯了這個最高統(tǒng)治者的利益,上帝和教會當然不會坐視不管的。面對著這個萬能的上帝、堅不可摧的教會的迫害,梅吉也只能和大自然一樣保持沉默,成為了父權、夫權和神權制度下的犧牲品。[8]

在《呼喚》中,首先看看小說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她是父權制社會下受到傷害最深的犧牲品。結婚之前,她受到了父親“暴君般”的統(tǒng)治,才16歲,她被父親以6000英鎊的價格賣給了遠在異鄉(xiāng)的堂兄亞歷山大·金羅斯作為妻子。結婚之后,她被丈夫亞歷山大當作是繁殖后代的機器,才19歲,她在生死存亡中為丈夫生下了兩個女兒。作為父權制的代言人,亞歷山大把結婚的目的和妻子的角色看得很透徹,在他的眼里,結婚只是形式,生育才是主要目的。他要讓妻子每年生一個,為他生一大打的繼承人。由此可見,生活在父權制文化體制下的伊莉莎白,也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她只能和大自然一樣保持沉默,成為被壓迫的他者。[9]

二、傾聽:自然和女性和諧相處的和諧之聲

自然和女性之間有著特殊的關系,就像蘇珊·格里芬所說的:“婦女與大自然共語……她能聆聽來自地球深處的聲音……微風在她耳邊吹拂,樹向她喃喃低語?!盵7](P175)這種女性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之聲在《荊棘鳥》和《呼喚》中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在《荊棘鳥》中,德羅海達“是一個自成一統(tǒng)的天地,它與文明世紀的隔絕是如此之深”[1](P70)。在這片25萬英畝的土地上,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讓人艷羨:在平展展的草地上高視闊步的鴯鹋;成群結隊、蹦蹦跳跳的袋鼠;通識人性,毫無畏懼地棲息在樹上的各種鳥兒;捕食羊羔、牛犢和病畜的野豬和野狗;男孩子們每天樂此不疲與其斗爭的蒼蠅;梅吉的弟弟斯圖爾特每天花幾個鐘頭觀察的白蟻;喜歡跟隨梅吉在牧場上溜達的狗;一群在尋找昆蟲的胸脯粉紅、脊背灰色的鸚鵡;優(yōu)美而色彩絢麗的蝴蝶和飛蛾;被男孩子們騎著“離家宅數(shù)英里的地方消磨數(shù)日,夜晚露宿在星斗闌干的無垠蒼穹之下”的馬兒……生活在德羅海達的動物和人相處得這么悠然自得,難怪女主人公梅吉會有這種想法:“倘若明天我不得不離開德羅海達,永遠不再回來的話,在夢中我也愿意住在紅翅背鸚鵡的撲打聲中的德羅海達”。[1](P224)在作者的筆下,德羅海達牧場是大自然的典范,它展現(xiàn)了容納、仁慈和奉獻的風采,成了人們心中的避難所和力量之源。對于菲奧娜來說,德羅海達牧場是她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力量之源,通過管理牧草賬目的平臺,讓她展示了才華,感受到了自己生命價值的存在和生存的意義和動力;對梅吉來說,德羅海達不但是她的人生避風港,而且是她的精神家園和生存力量的源泉,當她要離開那個自私自利的丈夫盧克時,德羅海達便是她首選的人生歸宿。當梅吉回到闊別數(shù)年的德羅海達時,她感覺自己回到了如此熟悉的塵土之中,回到了北昆士蘭如此缺乏的令人驚嘆的純潔和閑適之中,展現(xiàn)在她眼前的是:袋鼠比以往更多了。還有那可愛的、勻稱的小蕓香樹,如此豐滿、安詳,幾乎顯得忸怩??ㄜ嚿峡盏姆鄢猁W鵡在喧鬧著,翅膀下露出一片粉紅色,鴯鹋在飛奔著,兔子連蹦帶跳地從路上跑開,身后蹬起一團白土煙……花園里盛開的花卉,香羅蘭和百日草,紫苑和大麗花,……明妮和凱特跑了過來,有力的胳膊擁著她,就像鏈條纏繞著她的心。德羅海達是家,這里就是她的心臟,永遠是。[4](P312)德羅海達牧場是一個賜給人和動物愛的自然界,是被親情、友情和愛情包圍的自然界,是人類心中永遠的家園,在這里人和大自然成了一家人,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8]

在《呼喚》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將自己看作是周圍自然中的一部分,文章中的森林和與世隔絕的深潭是她擺脫現(xiàn)實痛苦和孤獨的避難所和天堂。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從嫁給了亞歷山大以后,她的身心遭受了一系列的打擊:名存實亡的當前婚姻,與大女兒內兒的不合,二女兒安娜的被誘奸與死亡。經過這一系列的重創(chuàng)之后,伊麗莎白心力交瘁,她常獨自跑到森林里,感受大自然慷慨的安撫,她“喜歡坐在天然的石椅上,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地看難以計數(shù)的林中動物從眼前走過,……暢想真正的自由”[2](P179)。特別是林中的深潭,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為她的絕望心情注入了一絲的活力和勇氣。伊麗莎白自從看到深潭那一刻起,只要騎馬到森林,除了那兒,她哪兒也不去。由此可見,深潭對撫慰伊麗莎白的傷口發(fā)揮多大作用了。在她的眼里,深潭的面積不是很大,但是深潭的水很清,清得見底,每一塊小石子仿佛都從水底躍入眼簾。她“在潭邊給自己找了一個舒適的石椅,讓靈魂和思想自由飛翔”[2](P179)。伊麗莎白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從自然之中汲取了氧氣,又恢復了以往的青春和活力??梢哉f,自然不但是撫慰她傷口上的良藥,而且是她在精神上最好的滋補品,與此同時,又是一種協(xié)調劑——幫助她真正緩和現(xiàn)實生活中兩者關系。

三、傾聽:女性積極奮起反抗父權制壓迫的心聲

只有破除文化和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二元對立思想,消除等級制的父權制統(tǒng)治社會,女性才可能獲得解放,生態(tài)危機才得以解決,[11]這正是考琳·麥卡洛在小說中竭力地向讀者傳達她心中所呼喚的心聲。那些飽受父權制壓迫的女主人公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反抗”來改變她們的人生方向。在《荊棘鳥》中,德羅海達牧場主瑪麗·卡森是其中的一位,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年輕時自主地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從愛爾蘭來到澳大利亞,因為她明白自己的背景和現(xiàn)實的處境——在愛爾蘭她“永遠找不上一門好親事的”[1](P70),于是她“用兩只手沒命地干活,攢夠了盤纏,到有錢的男人沒那么挑剔的國土上來了”[1](P70),憑借著自己的相貌和智商,成功地嫁給了新南威爾士最大莊園德羅海達的農場主——邁克爾·卡森。對于菲奧娜來說,她也曾經有過主宰自己人生的念頭,瘋狂地愛上了有婦之夫帕吉漢,并與他生下了私生子。雖然她擁有美貌絕倫的容貌,但最終卻被情人為了政治前途給拋棄了。隨后,她的父親覺得她的行為有辱門風,也隨之把她逐出了家門——下嫁了她家的一位貧困的擠奶工帕迪。菲奧娜的“反抗”給她帶來的是一系列由父權制社會撐控的“拋棄”,她的反抗失敗了,她不得不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對于梅吉來說,她勇敢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zhàn),與上帝展開了一系列爭奪拉爾夫的戰(zhàn)爭。但是無論她怎么努力地挽留拉爾夫,但是還是被拉爾夫為了自己的權勢地位給拋棄了。梅吉并不氣餒,她先是嫁給了一位她不愛的人以此來轉移拉爾夫的注意力。終于,在麥克勞克島上,她降服了拉爾夫,并懷上了他的孩子—戴恩。但是,上帝并不容忍梅吉此次的勝利,他要讓梅吉付出慘痛的代價,他先是讓戴恩重走拉爾夫的道路,當一名教士,然后在戴恩26歲時,他讓戴恩在朝圣的路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以看出,在這個神權、父權制的社會里,梅吉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還有一位另類的朱絲婷,她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她從小特別獨立、自信,有主見,她不想跟她的大多數(shù)朋友們的母親過那樣的生活——“將要在電話上聊聊天,玩玩橋牌而了此一生”[3](P387)。她對自己需求和個性十分的了解,她很早就立定了人生奮斗的目標——自己將來要當一名演員。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她遠離親人,租住簡陋的公寓,刻苦努力地背誦表演的臺詞,最終,她成了英國演藝圈里一位名副其實的實力演員。對朱絲婷來說,她在事業(yè)上取得的成功,一方面是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是她敢于超越傳統(tǒng)、勇于超越自我,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人格獨立的一種內在表現(xiàn)。尤其是朱絲婷在婚姻上的成功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女性只有保持經濟上的獨立和人格上的獨立,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才能在婚姻中獲得平等受尊重的地位。

在《呼喚》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與丈夫(亞歷山大)的繼子(李)之間發(fā)生的愛情糾葛就是對父權制社會的宣戰(zhàn),說明了她的自我意識蘇醒了,她被考琳·麥卡洛描述為沖破樊籬的“醒獅”。茹貝則是一位向父權制社會挑戰(zhàn)的先驅者,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她給一個老頭做了情婦,得了5000英鎊,她拿著這筆錢回到希爾山開妓院和酒館—這是她唯一能做得了的事,雖然她的謀生手段不怎么光彩,但是她可以不靠他人而在這個社會上存活了,可以看出她的獨立意識開始蘇醒了,后來她從一位經營酒館和妓院的老板變成為了一位名聲顯赫的豪華飯店的女主人。她是以鐵一般的意志力來反抗男權制社會的壓迫,在男性的領域里進行一場爭奪女性生存空間的斗爭。[12](P65-66)內兒是父權制社會名副其實的挑戰(zhàn)者,她是小說男主人公亞歷山大的長女,從小個性獨立,志向遠大。16歲時,她所學的專業(yè)與普通女性不同,是當時男人們固守的堡壘——工程技術和醫(yī)學。在這個男性統(tǒng)治的世界里,內爾自稱為“是先驅者,是男人世界里的女人”[3](P388)。內爾以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被學院授予了首批醫(yī)學院榮譽學位的女學生。內爾在學業(yè)上的成功,證明了女人天生不是弱者,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總之,在考琳·麥卡洛的小說里,我們聽到的盡是作者的傾訴之聲:在那片美麗、富饒的荒原的土地上,盡情地流淌著女性、自然在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社會里的掙扎與反抗之聲,同時又夾雜著女性靈魂與大自然的融合之聲。不管是在《荊棘鳥》還是在《呼喚》中,我們讀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自然和女主人公們承受著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的迫害,在她們各自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的社會里,她們不屈服于命運安排而奮起反抗的精彩畫面。所以說,考琳·麥卡洛作品里流淌著的聲音是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聲音,它試圖喚起每個聆聽者們對自然和女性的尊重和理解,消除自然、社會、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對立,尊重生命的多樣性,建立平等和諧的兩性關系,進而創(chuàng)建一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平等和諧的理想世界。

[1][澳]考琳·麥卡洛.荊棘鳥[M].曾胡,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2][澳]考琳·麥卡洛.呼喚[M].作家出版社,2006.

[3]鄭湘萍.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野中的女性與自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6).

[4][美]查倫·斯普瑞特奈克,生態(tài)女性主義建設性的重大貢獻[J].國外社會科學,1998(11).

[5]李剛.《喜福會》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J].湖北社會科學院,2010(11).

[6]戴斯·賈丁斯.環(huán)境倫理學[M].林官明,楊愛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7]羅德里克·弗雷澤,納什.大自然的權利[M].楊通進,譯.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

[8]汪柳花.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荊棘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3(3).

[9]汪柳花.《呼喚》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J].北華大學學報,2014(2).

[10]金莉.生態(tài)女權主義[J].國外文學,2004(5).

[11]趙媛媛,李建珊.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多角度說-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潮評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6).

[12]汪柳花.從空間角度解讀《呼喚》中茹貝的人格意識重生的心路歷程[J].短篇小說,2015(9).

猜你喜歡
海達荊棘鳥德羅
敘述沖突中的海達·高布樂:一個自我中心主義者
創(chuàng)傷理論視域下《海達·高布樂》的解讀
路德維?!っ芩埂し驳铝_
《荊棘鳥》中人物梅吉悲劇性的解讀
“瘋癲滋養(yǎng)出的一朵惡之花”
——論易卜生筆下的海達·高布勒
《玫瑰帝國·荊棘鳥之冠》火熱上市!
復仇的代價
母親的“喂德羅”
在荊棘中歌唱——《荊棘鳥》與《紅字》女主人公形象比較
《枯葉蝶與荊棘鳥》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