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呆”中窺“真”
——賈寶玉之“呆”的深層解讀

2018-04-03 13:05:29
關(guān)鍵詞:大觀園賈寶玉黛玉

靳 超

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

賈寶玉在《紅樓夢》中堪稱“至真至情”第一人,而他的這種絕假純真之性情在小說中常常以“呆”這種行為表現(xiàn)出來?!按簟弊鳛橐粋€建構(gòu)性的概念,實則與真粹無偽之“真”合為一體。在充斥著封建禮教和虛偽的社會氛圍里,“真”以格格不入的名義被看作是“呆”,而“呆”也就不可避免地變成了“真”的代名詞。在《紅樓夢》里,賈寶玉被作者賦予了多重身份:在青梗峰下,它是一塊產(chǎn)生于混沌原初時代、被女媧賦予了靈性卻被遺棄的補天頑石;在大觀園中,他是鐘鳴鼎食之家里面至情至性的富貴閑人;在太虛幻境里,他又是超越世俗,看清世間生命真相的神瑛侍者。無論是混沌原初之靈石、至情至性之人,還是生命真相的掌控者,他們無一例外有著共同的特征,那便是“真”。這三類身份在《紅樓夢》中集中統(tǒng)一在作為“個體人”的賈寶玉身上,凝聚為他性情中的絕假純真,而他身上閃爍著的這種真誠無偽在大觀園中的人們乃至整個封建社會看來,卻是令人憂慮與嘲笑的癡呆。因此,賈寶玉生命之“真”必須透過他在格格不入的,并且正在由春天走向沒落的虛偽世界中表現(xiàn)出的“呆”來窺測,即于“呆”中窺“真”,見“呆”而知“真”。

一、“呆”根——源自混沌原初之始的“本真”

如果說賈寶玉是世俗社會中的一塊通靈寶玉,那么充溢在他身體里的靈氣則來源于最為原始的混沌之初。[1](P15)在古老的華夏記憶中,天地未開之始即是以一種混沌狀態(tài)而存在,充斥著稱作鴻蒙的元初之氣。天開地辟后,人聚天地之沖和之氣以成,然而“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鱉足以立四極?!盵2]卷六(P571)媧皇氏只好于昆侖山上尋找五彩靈石以補蒼天,寶玉單單是那剩下未用的一塊,觀其材質(zhì),能用作補天之用的靈石定然有天地原初的本真。鴻蒙未開,唯有一“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為萬物也”[3](P669),此精靈之氣即為天地原初之本真。就《紅樓夢》的核心思想而言,作者開宗明義,從一開始便賦予賈寶玉以此種混沌之始的精靈之氣:女媧補天棄煉石,此石靜極思動,心慕紅塵之榮耀繁華,遂變縮瑩潔美玉,幻化人形,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tài),重歸青梗峰。身攜精靈之氣的賈寶玉處在已經(jīng)失去本真面貌的封建社會中,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真與偽于是便開始了漫長的較量之路。在一個多數(shù)人都認可并欣然接受“偽”作為合理規(guī)則的世界里,“真”就會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叛逆和異端,因此在充斥著丑惡與虛偽的大觀園里,寶玉的身體中所固有的“精靈之真”即被認作是“癡呆”了。

明明是純之又純的本“真”,何以轉(zhuǎn)而變成為人嘲笑的癡“呆”了?這是本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寶玉身上的“精靈之真”之所以被其時的絕大多數(shù)人看作“癡呆”,實則歸咎于當時虛偽的社會。所謂社會的“虛偽”,理應(yīng)從兩個方向來思考,即社會之虛和社會之偽。

(一)視“真”為“呆”的原因——社會之虛

就社會之虛而言,不僅賈寶玉或者說小說作者生活的封建社會是虛幻的,連同各種形態(tài)的社會、整個自然的世界都是虛幻的,這是佛家站在哲學的高地所講出的關(guān)于世界的本質(zhì)。小說中,對世界是虛幻本質(zhì)的價值認識,隨著作者“歷過一番夢幻之后”而顯露出來,而這種社會的虛幻本真,早就藏匿在賈寶玉的潛意識當中了。不僅是因為寶玉的墜落凡塵歷盡悲歡本來就是一場虛幻之旅,更是由于他在紅塵中對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體悟。迎春嫁與孫紹祖而飽受家暴之苦,寶玉聞此嗚嗚咽咽,放聲大哭,回憶在大觀園結(jié)‘海棠社’的時候,大家吟詩作東道,那時候何等熱鬧。[4](P1140)“我原打算去告訴老太太接二姐姐回來,誰知太太不依,倒說我呆、渾說,我又不敢言語。這不多幾時,你瞧瞧,園中光景,已經(jīng)大變了。若再過幾年,又不知怎么樣了?!盵4](P1140)寶玉切身體會到了人生無常的滋味,一切的鶯歌燕舞都將是“殘羹冷炙”的美好幻影。而大觀園里形形色色的人各有各的“門道”,各有各的算計。向賈璉夫婦低聲下氣,跟賈寶玉稱叔認父,犧牲自我尊嚴的賈蕓只為得個求生活計;王夫人無下限地寵溺寶玉,無外乎為了穩(wěn)固自己賈府合法繼承人嫡親母親的地位;薛姨媽處處提點、算計,不就是為了扶持自己的女兒成為“寶二奶奶”嗎?……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汲汲追求的東西到頭來只能隨著一抔黃土的掩埋而銷聲匿跡,帶也帶不走。對生命本真認識的差異,使得寶玉與賈府里面的大多數(shù)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內(nèi)在沖突,因此,他們對于寶玉基于生命本真的虛幻的看法必然表示不解與嘲笑,姐姐元春才選風藻宮,寧榮兩處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踴躍,個個面上皆有得意之狀,言笑鼎沸不絕[4](P203),唯有寶玉心中悵然有如所失,雖聞得元春晉封之事,亦未解得愁悶。獨他一個皆視有如無,毫不介意。因此眾人嘲他越發(fā)呆了[4](P204)。他們?nèi)绱藷嶂杂谑篱g的榮耀與富貴,唯有寶玉將身外的繁華視若無物,以虛幻的眼光看待整個世界。對生命本質(zhì)認識的差異,便使得寶玉之“真”成眾人眼中令人不解的“呆”。

(二)視“真”為“呆”的原因——社會之偽

如果說寶玉之“真”在社會之虛的層面上表現(xiàn)為對生命本然的體悟,那么在社會之偽的層面上,“真”即表現(xiàn)為與“偽”相對的真誠無欺。小說作者生活在康雍乾盛世之際,因此《紅樓夢》所反映的社會狀況亦即此段歷史。以民主的眼光審視,可以說那是一個偽飾的社會。從政治統(tǒng)治來看,康乾時期大力加強中央集權(quán),盛興文字獄,以道德禮制規(guī)限人們的思想、生活和行為,使人們處在一個無形但又沉重的壓制之下而不覺。在這種壓制下形成了一個叫作“愚民”的牢籠,人們在這間牢籠里生存,把這個小范圍、小眼光的“世界”叫作“真實”,根本不會去想穿破牢籠看一看外面真正的、真實的世界。一旦有這樣的人想要突破禁錮,沖破這間牢籠,在籠內(nèi)人們的眼中這僅僅是一種“作死”的行為,是“異端”,是“呆”,是“瘋癲”。從思想潮流來看,一種社會思潮不可能隨著朝代的更替戛然而止,而是具有著極其強大的慣性。受心學思想的影響,晚明的性靈思潮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極為活躍的時期??滴醯邸耙詾榭酌现?,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為弘鉅”[5]卷二四九(P466),于是大力“從事程朱之學”[6](P120),選擇程朱理學作為清王朝的官方哲學和統(tǒng)治思想,盡管如此,由晚明性靈思潮過渡而來的“自由民眾”難以適應(yīng)這一轉(zhuǎn)變,求真的洪流在虛偽的時代大潮中暗自涌動。這一點,從與小說作者同時代的吳敬梓、活躍于康熙年間的蒲松齡,以及乾隆年間的“揚州八怪”[7](P82)身上都能真切地體現(xiàn)出來,這些士人階層對時代平等、自由、個性的要求,顯然來自于晚明以李贄為代表的求真求誠的思想,這些為民間爭相傳閱的作品,恰恰在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之外。一面是官方統(tǒng)治思想的嚴實包裹,一面是自我意識的自然宣泄,二者在精神選擇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突。一部分士人為了保存內(nèi)心的真實與純粹敢于與社會對抗,而大部分人則走上了陽奉陰違之路,正如左東嶺先生所言:“過于理想化的道德標準已經(jīng)與現(xiàn)實的人性狀況發(fā)生嚴重的脫節(jié),士人由于難以在現(xiàn)實中達到此一理想標準,便只好采用心口不一的做法,則道德虛偽的時代便來臨了。”[8](P438)《紅樓夢》中,大觀園里的大多數(shù)人身上都有著陽奉陰違的“品行”,而賈寶玉則是那個世界里敢于對抗社會的至真至純之人,這也是寶玉身上叛逆精神的社會根源之所在,于是他身上閃爍的純真之靈魂在虛偽的現(xiàn)實社會中顯得無處棲息。賈寶玉對生活有一種強烈的情緒,他渴望將生活的情緒真誠地表達出來,沒有指桑罵槐,沒有猜疑偽裝,一切都由心而發(fā),真實地流露??墒?,他的真誠在虛偽的社會中只能是格格不入,他越是真誠,在他人眼中就越是叛逆,越是“呆”。賈寶玉就像一只長在綠草中的毛栗,堅硬的毛刺是世人觸碰得到的叛逆,而內(nèi)里的純圓才是他的本真面目。

二、“呆”情“呆”性——虛偽世界違“真”的情感外化

如果以上是從本然狀態(tài)的層面上來看“呆”的本質(zhì),即“呆”是“真”在虛偽世界中的指代稱謂,那么當它作為一種情感行為,賈寶玉的“呆”是如何發(fā)生的?在《紅樓夢》百二十回中,賈寶玉發(fā)呆次數(shù)多達22次,集中來看,在小說中發(fā)生以下三種情況時,寶玉便會呆性大發(fā)。

(一)呆之情感表現(xiàn)——違情、不解、不知己

一是“違真實情感”而呆。寶玉最厲害的一次發(fā)呆即為紫鵑情辭試寶玉。聽聞黛玉要離開的消息,他先是“一頭熱汗,滿臉紫脹”,“兩個眼珠兒直直的起來,口角邊津液流出,皆不知覺。給他個枕頭,他便睡下;扶他起來,他便坐著。倒了茶來,他便吃茶?!盵4](P780)待回到怡紅院,已有了失魂散魄的模樣,襲人等一時叫李嬤嬤來,在“嘴唇人中上邊著力掐了兩下,掐得指印如許來深,竟也不覺疼”[4](P781),眾人直呼“不中用”。黛玉可以說是寶玉在大觀園中唯一的知己了,他從未想過黛玉會離開,也一直認為黛玉會一直留在賈府。這時的“呆”是他聽聞黛玉離開賈府的消息的無所適從和難以接受,是違背他心中真實意愿的強烈應(yīng)激反應(yīng)。這類反應(yīng)在第九十七回寶玉、寶釵大婚之夜亦有發(fā)生:待到揭蓋頭,寶玉發(fā)覺自己娶的不是黛玉而是寶釵,一時“心無主意,自己反以為是夢中了,呆呆的只管站著。眾人接過燈去,扶著坐下,兩眼直視,半語全無。”[4](P1344)他呆到問襲人房間里的人是誰,幾次懷疑自己是否在做夢。一心想要娶林妹妹為妻,到頭來娶回來的卻是寶姐姐,因此他的呆性又起,“舊病徒發(fā),更加昏聵,飲食也不能進。”[4](P1346)這些例證足以說明當外界違背寶玉內(nèi)心真實情感和想法之時,他便呆性大發(fā)。

二是“不知己”而呆,亦即他人不解己意。明明知曉自己的心意,卻故作他言,使寶玉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無奈和惱怒?!霸矣瘛笔录f到底就是因為黛玉以假情試探寶玉,二人真情真意,卻你瞞我瞞,于是口角之爭便激化以至爆發(fā)。寶玉心想“別人不知我的心,還有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不能為我煩惱,反而以這話奚落我?!盵4](P401)他不解黛玉時常提金玉之說,其實是希望見到他對于此說置若罔聞的態(tài)度而已。以寶玉的真誠之性,恐怕永遠不可得知黛玉這樣的幽深曲折之意,只好“日夜沉悶,如有所失”[4](P406)。

三是“不解”而呆?!安唤狻奔床唤馑酥猓笥^園中的女兒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意在言外”,尤其是在與寶玉相處時,她們從來不把自己的真實態(tài)度用語言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采用一種“側(cè)面啟發(fā)”的交流方式。一直以來追求真誠無欺地表達情感的寶玉,對這種“話中有話”感到極為不適應(yīng),經(jīng)常因為不解而發(fā)呆、惱怒。因?qū)氂裨跒t湘館洗漱畢,同黛玉湘云流連玩鬧,襲人大為不悅,寶玉問她是否動氣,她冷笑著這樣回答:“我那里敢動氣!只是從今以后別進這屋子了。橫豎有人服侍你,再不必來支使我。我仍舊還服侍老太太去?!盵4](P281)寶玉對此深為駭異,問麝月緣由更是一句“問你自己就明白了”[4](P281),惹得寶玉思忖發(fā)呆,片刻未解,繼而賭氣不語,就連二人準備互訴心扉之時,襲人口里仍然是“你心里明白,還等我說呢”[4](P282)這樣的不明不白之語,直至最后和解,寶玉依然未解襲人麝月為何動氣,何嘗聽見他們勸什么話了[4](P281)。

由上述可知,從情感意義上來看寶玉之“呆”的內(nèi)涵,其實這是一種違拗他內(nèi)心真實意愿的突出的情感表現(xiàn),因為他渴望真誠無欺地生活和表達情感。與其說他因違拗性情而發(fā)呆,不如說這是對虛偽的現(xiàn)實世界的一種無聲的反抗,只不過這種反抗不是在行動層面上的強烈反擊,而是非常無力的內(nèi)心活動。不管是違背了真實想法,抑或是“我”不解人、人不解“我”,這些都強烈地反射出渴望真誠的寶玉與“假”意人、虛偽世界之間的沖突和較量??杀氖?,擁有強大力量的“偽”吞噬著氣息微弱的“真誠”,寶玉無法以自己真誠的意志來改變外在社會的虛偽,只能用這種帶有拖延意味的“呆”試圖去理解,去接受,結(jié)果只能是“真”的泯滅與嘆息。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寶玉之“呆”深刻地反映了他內(nèi)心真誠與現(xiàn)實虛偽之間的強烈對抗,而“呆”也就成了這種對抗的外化,即“呆”實為“違真”的情感反應(yīng)和外在表現(xiàn)。

(二)“呆”情“呆”性——虛偽世界違真的外化

進一步來說,“真”并不足以構(gòu)成一種情感特質(zhì),更多時候是代表一種本然狀態(tài)。當這種基于生命本真的原初狀態(tài)與外在社會發(fā)生作用時,它就會移變成自然而然的身心自由以及不能容己的真情流露[9],這時的“真”便具有了情感意義。

具體來看情感層面的寶玉之“真”,其突出表現(xiàn)即為“真性情”。既然寶玉之“呆”是違“真”的外化,那么從反式的角度看,“呆”也可以從違真情、違真性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癡“呆”之情,即違拗真情而發(fā)呆。寶黛愛情是《紅樓夢》故事發(fā)展的一條主線,這一點是沒有異議的。紫鵑情辭試寶玉時寶玉的反應(yīng),可以說是全書最大的一次“呆”了,這次發(fā)呆不為別的,正是因為“寶玉對黛玉的感情,就是徹頭徹尾的‘癡情’”[7](P429)。何為癡情?“也就是‘情癡’。雪雁擔心寶玉‘犯了呆病’,襲人稱寶玉為‘那個呆子’,賈母說寶玉有‘呆根子’,所謂‘呆’也者,其實不過是‘情癡’的通俗說法。王太醫(yī)解釋其病理為‘急痛迷心’,尤道出因情生痛、因痛迷心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盵7](P429)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情,可以說是一種至真至純之情。與其說這是一場源于“知己”的戀愛,更不如說是一種互相填補式的吸引與滿足。黛玉與寶釵尤為不同的,是她對“仕途經(jīng)濟”的嘲諷與蔑視和對“純真”與“自由”的向往與渴求,而不是將自己緊鎖在封建禮教的牢籠中,同流揚波。林黛玉對于賈寶玉的吸引,恰恰是這種源自“真”的先驗?zāi)ЯΑT诔錆M虛偽的大觀園中,賈寶玉所能找到的唯一承載著“真”之精神的人只有林黛玉,因此,當紫娟“情辭試寶玉”之時,寶玉癡呆了,因為黛玉的離開會使大觀園里除了自己之外唯一存在的“真”被無情地奪走,剩下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個純粹的靈魂。因此,他的“真根”被狠狠地攔腰折斷了,他的“呆”實則為失去精神寄托的恐懼。

在寶玉發(fā)呆的22次中,有5次是因為晴雯而呆,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寶玉待晴雯格外的特殊。晴雯明朗爽快的性格和敢于打破封建等級觀念的精神,贏得了寶玉的贊賞,成了他心中‘第一等的人’。[7](P252)晴雯被攆出賈府,寶玉看過她之后發(fā)了一晚上的呆;晴雯死后,寶玉見到那件雀金裘神情癡呆,穿上只呆坐著;見長得像晴雯的五兒直呆了三次。其實這不僅是由于作者將寶玉放置于青梗峰下,賦予它先驗的“情根”的本質(zhì),更是因為晴雯確為大觀園的丫頭中最與眾不同的那一個?!靶谋忍旄?,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4](P75)是判詞對她一生的總結(jié)。她個性爽朗率真,平兒說她是一塊“爆碳”,她在王夫人眼中是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點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罵小丫頭”[4](P1026)的“輕狂”丫頭,似乎一說到晴雯,耳邊就響起一陣爽朗的笑聲抑或罵聲。她的嬉笑怒罵皆因性情而發(fā),言語行為里透露著她率真的本性。不僅如此,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隨機應(yīng)變,讓寶玉裝病等更體現(xiàn)了她敢于挑戰(zhàn)封建禮教,追求個體自由的勇氣,這些更是值得寶玉待她不同的地方。率真的性情和敢于挑戰(zhàn)規(guī)則的勇氣正合了寶玉的叛逆,與寶玉身上的真性如出一轍。她的亡故使得怡紅院失去了精靈之氣,一時間讓寶玉如有所失,晴雯被攆出大觀園對于寶玉來說絕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個活潑的丫頭,更是失去了一個近于知己一類的人物。一首《芙蓉女兒誄》把寶玉對她的真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正是基于這種不同于襲人、麝月的純真之情,寶玉才反反復復為她而呆。

癡“呆”之性,即違拗真性而發(fā)呆。宋儒以來對于性情的哲學討論數(shù)不勝數(shù),這里的“性”并非站在哲學的角度,而是指在情感層面的秉性、個性之意。概括來說,寶玉身上的突出本性即為“自然”。在違情的時候,“呆”表現(xiàn)為無力的內(nèi)心反抗,但在違性面前,寶玉之“呆”則表現(xiàn)為強烈的外在對抗。在“大觀園試才題額對”一回中,眾人皆揣度他意,附和賈政,唯有寶玉任心而發(fā)己見,就算在他平時最為畏懼的父親面前,就算被他人嘲笑牛心,呆癡不改,寶玉也不迫于其淫威,講出一套“自然”之理。由此可見,賈寶玉的主張“自然本性”,實際上是對虛偽做作的封建道統(tǒng)和人為的現(xiàn)存秩序懷著一種自發(fā)的深刻的憎惡。[10](P63)首先,這樣的憎惡強烈地表現(xiàn)在他對科舉的態(tài)度上。任何人與他提起仕途經(jīng)濟之事,便如同見了仇人一般,包括寶釵和湘云,其實一開始寶玉對黛玉的感情是搖擺不定的,但導致寶玉從“釵、黛搖擺”轉(zhuǎn)向“專一于黛”的原因,則是寶釵勸他走上仕途經(jīng)濟之路,寶玉由此產(chǎn)生了反感之心。由此可見,在寶玉的心中,真性是不可違拗的,他生命的本質(zhì)追求只有純真與自然,摻雜不得半點污垢。其次,從對“甄寶玉假知己”的失望中亦可以反映出。寶玉把這個未曾謀面的甄寶玉可謂是當作“假想的知己”,朝夕相盼換來的卻是冰炭不投,沒有一點明心見性之談,不過說些什么文章經(jīng)濟,竟和祿蠹沒什么兩樣[4](P1534),與其說這令寶玉大失所望,不如說這是因為違拗了寶玉心中真誠的交友原則而產(chǎn)生的巨大心理落差,此次“呆”之程度不亞于前番的“急痛迷心”。

三、“呆”想——生命“真相”的思索

寶玉除了是青梗峰下的一塊充滿靈性的補天石,是大觀園里至真至純的富貴閑人,也是太虛幻境中掌控生命真相的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熾,意欲下凡造歷“幻緣”,一僧一道于是“將此蠢物夾帶于中”,讓石頭跟隨神瑛侍者一起下凡經(jīng)歷?!盎镁墶倍终f明寶玉身上不僅有石頭的本真,也包含了神瑛侍者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

(一)“呆”想之結(jié)果——“好”“了”輪回,美好無常

《紅樓夢》里對待生命真相的態(tài)度,一言以蔽之,即美好的無常?!都t樓夢》之思想,盡在“好”“了”二字之中。自人生之現(xiàn)象觀之,則曰“好”,自其真相言之,則曰“了”,“了”者,無常也,“笏滿床”則“好”矣,乃有“陋室空堂”之一日。[11](P473)開篇一首《好了歌》可謂道盡紅樓夢的思想,錦簇繁榮的大家族阻擋不住窮途末路的命運,純真的愛情終不可避免天人相隔,青春活潑的女兒們終將散落無依。美好在世間永遠是暫時的,一切終將泯滅。若欲獲“有常”,則只能忘卻世間的美好,悟得生命的“無?!?,以“虛幻”的目光看待整個世界。

寶玉既為神瑛侍者的幻相,從一開始便開始了有關(guān)人生真諦的思考。見雀兒在枝頭亂叫,他便呆性大發(fā):“這雀兒必定是杏花正開時他曾來過,今見無花空有子葉,故也亂啼。這聲韻必是啼哭之聲,可恨公冶長不在眼前,不能問他。但不知明年再發(fā)時,這個雀兒可還記得飛到這里來與杏花一會了?”[4](P800)曾經(jīng)繁花錦簇,今卻花空殘枝,明朝又復芬芳遍地。世間的一切皆如此,仿佛一個循環(huán)不盡的輪回,無奈的世人只能隨著花謝花落而悲歡接替,此時寶玉對待人生的無常只能悲傷嘆息。待到寶釵不來大觀園,他又呆想“難道寶姐姐便不和我好了不成?”[4](P1268)人情的變幻無常,忽冷忽熱使他苦惱而無所適從,這時他便發(fā)出了“我想這個人生他做什么!天地間沒有了我,倒也干凈!”[4](P1268)這樣的體悟之語,既然結(jié)局注定不好,倒不如從來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上,從未感受過好便無所謂好與壞了。寶玉開始尋求生命無常的解決之道,以“空”的態(tài)度面對整個人生,直到最終他出家皈佛,才真正體悟到了生命虛幻的真諦。

(二)“呆”想——靈魂棲息的內(nèi)在方式

以虛幻的目光看待世界,除了體悟生命的“無常”,還要為純真的靈魂尋找棲息之所。作者在現(xiàn)實之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太虛幻境,因為在人們所生活的社會里,美好是沒有棲息之所的。在封建禮教的統(tǒng)治之下,像襲人、寶釵這些順從于禮教體系的人自然不難在社會中尋找歸宿;相反,諸如黛玉、晴雯、尤三姐、司棋這樣率性真情的人,或死亡,或以悲劇終其一生,他們的靈魂在現(xiàn)實的丑惡中無處安放,只能美好地存在于太虛幻境之中。這樣一來,太虛幻境就是承載著世間美好的場所,變成了率真之人的精神家園。當寶玉呆呆地想起金陵十二釵的夢來,復看看只剩下寶釵、湘云等寥寥數(shù)人的宴席,不禁淚盈雙眼,掛席而去。黛玉、晴雯等均已不在,他們已經(jīng)歸于太虛幻境當中,剩下的不足以留戀,使寶玉放不下的只有太虛幻境中的美好。

寶玉每每發(fā)呆,都可以稱作是深刻的內(nèi)省,其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便是對生命真相的體悟。盡管神瑛侍者的先驗身份讓他早已掌握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和結(jié)局,但寶玉在世間畢竟是人,他依然需要通過周圍社會發(fā)生的一切來逐步體察,這或許又與他石頭的呆性相關(guān),否則也不會在最初全然不知金陵十二釵判詞的真正含義。當對人生真諦具體為何還沒有確定答案的時候,寶玉即會思考,而每每思考便表現(xiàn)為這種發(fā)呆的行為。也就是說,“呆”想其實就是寶玉思考生命虛幻之真相的過程。

寶玉之呆與單純地發(fā)呆、空想行為有著巨大的差別,這不僅是《紅樓夢》塑造人物的手法和敘述的需要,更關(guān)鍵的是寶玉形象的復雜性。從身份角度來看,寶玉是補天靈石,是富貴閑人,也是神瑛侍者,這些身份賦予了“呆”多重的意義和價值內(nèi)涵,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帶有“真”的本質(zhì)內(nèi)涵;從“頑石下凡”的整一過程來看,此次歷劫本身就帶有著極強的體悟“人”生的意味,因此“呆”必然具有人世間的情感和思索的意義。因此,理解賈寶玉的人物形象必須重視“呆”這一行為所透露出的本質(zhì)內(nèi)涵。

[1] 李劼.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劉安.淮南鴻烈解[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 孔穎達正義.宋本周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8.

[4] 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5] 清實錄[M].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

[6]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7] 劉夢溪.陳寅恪與紅樓夢[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8] 左東嶺.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tài)[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

[9] 楊梅.從良知到真——李贄哲學思想的心學淵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6).

[10] 蔣和森.紅樓夢論稿[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11] 王家棫.紅樓夢之思想[M].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大觀園賈寶玉黛玉
賈寶玉:暖男的愛僅僅如此
黛玉講詩
幽默大師(2019年6期)2019-06-06 08:41:46
黛玉為什么愛哭?
海峽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6:40
試論賈寶玉待花襲人“與別個不同”的原因
西門慶與賈寶玉女性觀的比較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4
不僅僅是眼淚*——黛玉的另一種解讀
論賈寶玉之本真善
大觀園
檢察風云(2011年2期)2011-10-25 03:11:04
大觀園
檢察風云(2009年15期)2009-10-19 09:07:28
大觀園
檢察風云(2009年16期)2009-09-16 04:44:54
安远县| 潞城市| 沂源县| 安新县| 寻甸| 定日县| 珠海市| 湘潭县| 舒兰市| 云林县| 黄梅县| SHOW| 长泰县| 阿荣旗| 龙里县| 怀仁县| 厦门市| 叙永县| 兴义市| 瑞丽市| 台南市| 门源| 日土县| 类乌齐县| 曲靖市| 名山县| 建水县| 昂仁县| 安阳市| 金堂县| 周口市| 朝阳市| 芦山县| 鸡泽县| 和硕县| 固镇县| 渭南市| 东宁县| 安岳县| 酉阳|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