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林口縣建堂鄉(xiāng)畜牧站 157699
(1)選地。苜蓿適應性強,可以在各種類型土壤中生長并獲得一定產量,但以土層深厚、平坦、含鈣較多、排水良好的中性、微堿性土壤為佳。低洼易澇、酸堿度過大的土壤不宜種植。
(2)整地。苜蓿種子小、芽頂力弱、苗期生長緩慢,整地不細易造成缺苗、斷條和草荒。在棄耕地上,于秋天破茬打壟,隨后進行多次鎮(zhèn)壓,達到土細無坷垃、土層堅實墑情好,以備播種。在棄耕田或荒坡地上,為防止水土流失,應在春夏過后開荒,并隨翻隨耙壓。第二年早春頂漿打壟,并進行鎮(zhèn)壓保墑。機械平播時可以不打壟,但是要求土壤平整細碎。
苜蓿草是比較喜肥的牧草,在瘠薄土地上產量較低。因此,在瘠薄地上種植苜蓿時,施些廄肥和磷肥,對提高草產量有顯著作用。追肥以施氮肥為主,一般每畝(667m2)可追施硫胺 10kg。
基肥以優(yōu)質有機肥、常用化肥、復合肥為主。在中等偏下地力條件下,每畝(667m2)施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2000~3000kg、過磷酸鈣 80~120kg、尿素 10~25kg。 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80mg/kg時畝施硫酸鉀10~25kg。
(1)播種時間。苜蓿的播種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很難一致。我縣屬于三江平原南麓,播種最佳時間為5月下旬到6月上旬,最遲不能超過7月末播種。5~6月份播種當年可刈割一次,7月末播種不能刈割。
(2)播種方式。主要有條播和壟作兩種方式。條播要求土地平整細碎,成池成畦,條距25~30cm,每10條間距70cm。這樣大面積種植,一是便于管理,二是通透性強,三是增加邊際效應,產量、質量均提高。壟距在 65~70cm, 壟寬 50cm (45~60cm),5 月中下旬整地,第一年起壟深松,但不要把底土翻到上邊,施有機肥每畝與種植大豆等同,速效、長效1∶1.2與條播一樣,鎮(zhèn)壓保墑,土地濕度在60%~70%為最佳。
(3)播種量及密度。播種量要根據種子發(fā)芽率確定,每畝條播量為0.7~1.0kg,鹽堿地適當增加20%~50%播量,撒播每增加20%播量,每平方米保苗300~450株。苜蓿生長中存在自然稀疏現象,密度稀時分桿多,密度大時分桿少,因此播種量要控制在適當范圍。
(4)播種深度。掌握適宜的播種深度是保苗的關鍵。一般土壤播種深度2~3cm。在干旱條件下,則應深開溝,淺覆土。水分不足的土壤以覆土0.5~1.0cm為宜,在水分適宜時以0.3~0.5cm為宜。
(5)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要經過精選,去掉雜質和草籽等,純度要求在95%以上,發(fā)芽率要達到95%以上。硬實的種皮細胞致密,不透水,直接播種不易吸水,發(fā)芽率很低,所以除曬種外,在播前應采用擦破種皮法或熱水浸泡法進行處理。擦破種皮法就是將苜蓿種子摻入1/6左右的細沙,沙粒與種子大小接近,在碾子上碾磨,擦傷種皮,以達到種皮粗糙而不碎為原則,促進種子吸水發(fā)芽。熱水浸泡法即將苜蓿種子放在50~60℃的溫水中浸泡30分鐘,取出晾干后播種。
(6)拌種。初次種植苜蓿的地塊應采用根瘤菌拌種。一般每公斤種子用根瘤劑5g,溶于水中與苜蓿種子拌濕混種,水量以浸濕種子為宜,拌勻后立即播種,在早晚播種為佳。用菌劑接種過的苜蓿固氮能力強,生長旺盛,產量大幅度提高。因紫花苜蓿種子細小,畝播 1~1.5kg,播種時必須拌細沙,比例為 1∶5,為保證播種質量,大面積的采用機械播種(播種機),小面積可采用點葫蘆,復土深度1.5~2cm。墑情不好,比較干燥,可復土3mm,墦后鎮(zhèn)壓。
(1)條播壟作株距3~5cm,采用松散苗或拐子苗均可。及時除草,藥劑滅草,只能用殺單子葉的藥,堅決不能用殺闊葉和雙子葉的藥。
(2)及時追肥和施肥。第一年有底肥不要追肥,第二年到第六年每年保證追1~2次肥,可用葉面肥。
(3)病蟲害的防治。霜霉病、褐斑病用4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噴霧。銹病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白粉病用15%可濕性粉劑1000~15000倍液噴霧。蚜蟲、薊馬用40%樂果乳油加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甜菜夜蛾用5%氟啶脲乳油2500~3000倍液噴霧。棉鈴蟲、造橋蟲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辛氯乳油1000倍液噴霧。
(4)刈割收獲。紫花苜蓿一般在開花初期,即開花率達10%~30%時收割為適宜,此時產量高,草質好。紫花苜蓿在我地每年刈割兩次為最佳,產量鮮草都在10000~12000kg、干草在 1000~1200kg 左右,鮮喂家畜效果最好。
(5)采種。種植紫花苜蓿,大部分都利用植株喂飼家禽和調制干草,但最不可忽視留足種子田和種子帶,這樣能及時補播缺苗的地塊,同時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