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娟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睂W習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幼兒園的教學方式中提問是最為主要的教學手段,特別是繪本教學中,出色的提問能夠引導學生探索所要達到目標的途徑,獲得知識智慧,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因此,提問的技巧和問題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繪本集體教學中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后的缺少等待
例如小班繪本《好心的小蛇》中前面3幅圖片是小蛇用自己的身體搭成一座橋,小螞蟻、小蚯蚓、小老鼠都過去了,還有小雞沒有過去。老師想引導孩子觀察小蛇身體的變化,于是提問“小蛇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幼兒回答“小蛇累了”教師繼續(xù)提問“看看前面圖片,這座橋為什么變彎了?”幼兒繼續(xù)“小蛇累了”,教師想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動物體重加重給小蛇的負擔,看到孩子沒有回答這點,就會急用自己講述“小動物重量越來越重,小蛇表情怎樣了?”其實老師可以這樣問:“是呀,小蛇累了,為什么這么累?”幼兒就會發(fā)現(xiàn)“走過這么多小動物,小動物越來越重,小蛇更累了。”
2.提問較隨意,缺乏目的性
在隨堂聽課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在提問時往往想到什么,就問什么。提問的目的性不明確,與總目標無關,導致這種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對提問做好斟酌。如在小班綜合《一顆紐扣》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引導幼兒學習比較大小,認識形狀,感受媽媽對小老鼠的愛。有一個畫面是是這樣的:小老鼠撿到一粒紐扣,遇到大象問:“這是你的紐扣嗎?”老師問:“大象長得怎么樣?”幼兒回答:“大大的”。老師繼續(xù)追問:“大象的耳朵呢?它的鼻子呢?它的腳怎么樣?”教師的第一個提問,意在引導幼兒感受大小關系是有必要的。但后面和問題圍繞大象各部位的形態(tài)特征展開,不但脫離了活動目標,沒有意義,反而使活動冗長,浪費時間,讓聽課的人找不到活動重點,使孩子更是偏離了教育目標,影響教學質量。
3.提問中追問不適當
追問是提問中很重要的方法,它是教師幫助幼兒進一步思考的方式。但追問也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很多老師追問時不恰當,反而擾亂幼兒思維和思考。例如小班繪本《好心的小蛇》中,一開始老師請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小動物要過河。孩子們都能說出小螞蟻、小蚯蚓、小老鼠。但在小雞還是小鳥上有了爭執(zhí),有的孩子說是小雞,有的孩子是說小鳥。畫面中其實是小雞。老師提問“為什么你這么覺得?”這個提問提的是正確的,但是老師追問的是回答小鳥的。小班孩子會有重復他人語言的特性,所以老師一追問,更多孩子說小鳥怎么怎么了,老師不得不被打亂課堂秩序,大聲強調這是小鳥。所以這樣的追問,會讓其他孩子有一種思維上的暗示,要往這方面繼續(xù)思考。所以偏離了教師教學目標。對于這些認知性爭論,我們應該追問回答正確的幼兒,或者直接告訴他們答案,避免課堂上的思維注意力被打斷,引發(fā)錯誤思維天馬行空,引起思維脫軌。
二、繪本集體教學中提問的改進策略與方法
1.善用猜想式提問
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圖畫,通常幼兒都會被故事中的圖畫所吸引,教師可以借機請幼兒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兒的思維會馬上被調動起來,幼兒會通過觀察圖片運 用已有的知識經驗, 通過分析、綜合、尋求最佳答案。這樣的問題能使幼兒積極動腦,能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膽主動地發(fā)言,增強參與的意識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繪本《我的幸運一天》,可以先看封面是流口水的狐貍和笑瞇瞇的小豬。我就問孩子什么叫幸運?猜想它們倆遇到了一起,是誰的幸運一天呢?幼兒一聽,馬上會被這個懸念吸引,促使他們積極地閱讀,以尋求答案。
2.多用啟發(fā)性提問
什么樣的提問才能夠提高幼兒閱讀繪本的欲望呢?選擇優(yōu)秀的繪本都會配上美麗的配圖,通常幼兒都會被故事中的圖畫所吸引,教師可以啟用猜想式的提問讓幼兒猜測,把幼兒的思維調動起來;其次在提問上開放而不封閉,也就是變單一的問題為多樣性的問題,使幼兒從多種角度了解事物;中大班的幼兒我們可以采取一種遞進式的提問,即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的提問方式,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由淺入深的提問,不僅開闊幼兒的思路,還有助于提高幼兒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連貫的表達能力。幼兒容易被新奇和新鮮的事物吸引,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圖畫面,這些魅力漂亮的故事情節(jié)很能抓住幼兒心,教師可以借機請幼兒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節(jié)等,幼兒的思維會馬上被調動起來,幼兒會通過觀察圖片,通過自身的想象和討論,尋求答案。
3.巧用遞進性提問
每一個繪本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結合故事和畫面,我們一般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提問:第一層次——觀察畫面,描述畫面;第二層次——理解畫面,進行畫面外的想象,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前后畫面的聯(lián)系;第三層次——不僅對畫面進行詳細連貫描述,而且注重對其中的因果關系做出判斷與分析。孩子思維發(fā)展存在年齡差異,所以繪本教學中提問要根據(jù)年齡階段和幼兒發(fā)展水平。一般通俗講小班從小往大提,中大班從大往小提。小班的提問要從一個個小問題幫助孩子搭建臺階,例如:中班繪本《理發(fā)店》圖片1中教師希望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一家理發(fā)店,小動物會怎樣想?她的提問是“他們在干什么?新開的理發(fā)店會怎樣做?”這樣的提問設置引發(fā)幼兒迷惑,有幼兒回答“叫爺爺奶奶帶我去理發(fā)?!边@就違背了教師問題設置的初衷??梢愿臑椤翱吹嚼戆l(fā)店會干什么?”圖片2中小狗進入理發(fā)店,教師提問“你從哪里看出小狗變漂亮了?”“它做了什么動作?”“它滿意嗎?”這樣的提問方式是從小往大提了,可以改為“小狗覺得自己發(fā)型滿意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這樣提問重在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邏輯性。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和想象力,還有利于幼兒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連貫表達能力的提高。有遞進性的提問,不是停留在同一層面上,而是相互聯(lián)系遞進、層層深入,并鼓勵幼兒把話說完整,這樣的問題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同時也有助于幼兒將原有的經驗系統(tǒng)化,在新的刺激下得到新知識、新經驗。
繪本教學有著其獨具一格的魅力,而教學中提問的藝術智慧,就像一顆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能激起孩子思維的漣漪,發(fā)展孩子的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樣在思維互動中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如同在孩子的心靈上播撒了一顆特別的種子——愛上閱讀,感受閱讀帶來的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