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濕
2011年是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作為清華百年校慶獻禮影片,《無問西東》在跳票五年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終于上映。電影用四個段落故事,講述了清華的四代學生,從20年代、西南聯(lián)大時代、上世紀60年代再到當下的青春故事?!稛o問西東》為清華百年校慶而來但卻感動了更多非清華的觀眾。
先看兩則趣味,一則:很多年前,北京清華大學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信封上寫著“清華大學倪維斗教授收”,當倪教授拆開一看,發(fā)現(xiàn)原來是把本應(yīng)寄給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信寄到北京清華大學了。二則:在曾經(jīng)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大學生活動中,只有兩岸“清華”同學一碰在一起,馬上“西山蒼蒼,東海茫?!备呗暢鹦8瑁钏袇⑴c同學驚訝,兩岸“清華”就這樣以一種趣味的方式在新時期打開。
同樣的校訓(xùn)、同樣校歌、在海外還有著同一個校友會,校友會不分你來自北京還是我來自新竹,只要是清華人都是在同一個校友會。
兩岸“清華”不僅擁有相同的校名、?;?、校歌,它們還有曾經(jīng)擁有同一位校長,那就是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1914年,作為“庚子賠款”的留美學生歸國后,梅貽琦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和教務(wù)長等多種職務(wù)。1931年,梅貽琦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在就職演講中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著名論斷。在梅貽琦廣招人才下,從朱自清、聞一多、錢鐘書,到華羅庚、錢學森、梁思成……清華園大師云集、群星燦爛。
1937~溝橋事變平津淪陷,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長沙,1938年繼續(xù)南遷至昆明組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以校務(wù)委員會常委兼主席的身份主持校務(wù)。就在那樣一個校舍屢遭轟炸、頭頂敵機警報、忍受饑餓困苦的年代,西南聯(lián)大卻創(chuàng)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8年時間里,西南聯(lián)大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畢業(yè)的不到4千名學生中,走出了2位諾貝爾獲得者、6位“兩彈一星”元勛、8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3位中國工程院院、100多位人文大師,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的奇跡。國破但山河猶在,戰(zhàn)火紛飛與顛沛流離依舊阻擋不了文明的傳承,反而在苦難中進發(fā)出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堅持。
1955年梅貽琦去往臺灣在新竹創(chuàng)建清華大學,最后因工作過繁忙,積勞成疾,罹患癌癥。1962年,5月19日,梅貽琦去世了。
“生斯長斯,吾愛吾廬”。梅貽琦是清華大學歷史上最偉大的校長之_,也是兩岸“清華”共同的校長,梅先生用一生踐行著對祖國的熱誠、對民族的熱愛、對清華的忠誠。
蔡元培講過,“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梅貽琦也講過:“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shù),造成有用人才,將來為國家服務(wù)?!睙o論是驚濤駭浪的時代,海峽分隔的時代,還是如今的兩岸和平發(fā)展時代,清華學子都未有負校訓(xùn),辜負師訓(xùn)。
如梅先生教育所言“諸君在國外的時候,不要忘記祖國;在新奇的社會里,不要忘掉自己;在求學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務(wù)要保持科學”。清華學子從未忘記祖國、忘掉自己。清華百年歷史印證了中國“站起來”的滄桑不易,包含了千萬萬學子對祖國的大愛。而今,兩岸“清華”學子也正用他們的青春熱血,呼喚更美好的兩岸未來?。ㄙY料來源: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