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小龍
(甘肅省慶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甘肅 西峰 745000)
在涉水工程規(guī)劃設(shè)計、城鄉(xiāng)防汛等工作中都要進行洪水計算,由于大多數(shù)中小流域缺乏實測水文資料,長期以來業(yè)界基本上都是以設(shè)計暴雨推求設(shè)計洪水。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甘肅省主要使用《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法計算中小流域設(shè)計暴雨和設(shè)計洪水,2004年后,個別部門在使用《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時,還以《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為計算設(shè)計暴雨的輔助資料。《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由甘肅省水利廳編制,出版于1988年,支撐《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的水文資料系列截止于1984年?!陡拭C省暴雨特性研究》由甘肅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編寫,成書于2004年,所依賴的資料系列截止于1997年。前者距今已過去30多年,后者也有20年了。本文擬以涇河水系汭河支流石堡子河流域為代表流域,分別利用實測雨洪資料、《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和《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計算百年一遇面雨量及洪峰流量,然后根據(jù)其成果誤差情況,討論《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和《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已不能準確反映流域水文特征。代表流域位于甘肅省華亭縣東華鄉(xiāng)峽口以上,面積274 km2。
選取在代表流域內(nèi)面上分布較均勻、降水資料系列相對完整的華亭、王寨、趙莊和孟家臺4個雨量站為代表雨量站,以華亭水文站為代表水文站,分別對各雨量站30 min、1 h年最大降水量和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作Mann-Kendall法趨勢檢驗和突變分析,成果(僅以華亭站為例)見表1和圖1、圖2、圖3。
表1 華亭站降水及徑流資料Mann-Kendall檢驗成果表
Mann-Kendall檢驗成果(顯著性水平α取0.05)表明,各站點30 min、1 h年最大降水量有微弱減小趨勢,減小程度不明顯,華亭站年最大洪峰流量也呈減小趨勢,減小程度明顯。
圖1 年最大30 min降水量Mann—Kendall統(tǒng)計量曲線圖
圖2 年最大1 h降水量Mann—Kendall統(tǒng)計量曲線圖
圖3 年最大洪峰流量Mann—Kendall統(tǒng)計量曲線圖
圖1與圖2中UF與UB線多次相交,說明年最大30 min和1 h降水量多次出現(xiàn)突變,兩圖UF線都在1997年后出現(xiàn)大幅度下降趨勢。降水序列的突變是大環(huán)境因素(如區(qū)域甚至全球氣候變化等)引起的,可以肯定地說,在特定的小流域人類活動對降水量的影響有限,因此,可認為本研究區(qū)降水資料序列具有一致性。
圖3中UF與UB線在有效區(qū)域內(nèi)沒有相交,說明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年際變化過程沒有發(fā)生突變,即人類活動對研究區(qū)洪峰流量的影響暫不明顯;時段降水量的減小是洪峰流量減小的主要原因;1997年后時段降水量減小幅度變大,導(dǎo)致最大洪峰流量出現(xiàn)明顯減小趨勢。由此可以認定,研究區(qū)洪峰流量和降水資料具有時間序列一致性。
分別對各雨量站年時段最大降水資料做P-Ⅲ型配線,得到各雨量站各時段1%點雨量,見表2。
表2 各雨量站時段點雨量與代表流域面雨量統(tǒng)計表
使用ArcGIS軟件,對各雨量站1%時段點雨量以反距離加權(quán)方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進行空間插值,得到代表流域200 m分辨率的1%時段雨量空間柵格數(shù)據(jù),再以代表流域邊界圖作為掩膜,提取代表流域的面雨量,成果見表2。
根據(jù)《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中最大10 min、30 min、1 h、6 h、24 h降雨量均值及Cv等值線圖計算代表流域面雨量,具體計算過程見表3,其中流域重心處3 h點雨量為1 h、6 h雨量插補值。
根據(jù)《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中最大10 min、1 h、6 h、24 h降雨量均值及Cv等值線圖計算代表流域面雨量,具體計算過程見表4,其中流域重心處3 h點雨量為1 h、6 h雨量插補值。
對華亭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資料做P-Ⅲ型配線,得到研究區(qū)1%洪峰流量為336 m3/s,見圖4。
依據(jù)涇河區(qū)主雨峰為3 h的綜合雨型分配表做24 h雨型分配,再結(jié)合六盤山土石山區(qū)平均入滲率表,計算出1%暴雨凈雨量h為45.6 mm,產(chǎn)流歷時tc為3 h。
使用六盤山土石山植被一般區(qū)推理公式法參數(shù)公式計算θ和m:
θ=L/J1/3=31.8/0.0181/3=121.34,m=0.1θ0.384= 0.631 3
利用公式Qt=0.278 Fht/t和τ=0.278L/(mJ1/3Qt1/4)構(gòu)建兩個數(shù)據(jù)系列,繪圖成果見圖5,2線相交處流量即1%洪峰流量Qm=261 m3/s。
表3 流域1%時段面雨量計算表
表4 流域1%時段面雨量計算表
圖4 年最大洪峰流量P-Ⅲ型曲線圖
圖5 推理公式圖解法求洪峰流量
時段實測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1%面降水量/mm1%面降水量/mm相對誤差/%1%面降水量/mm相對誤差/%10m29.424.6-16.125.6-12.930m57.149.3-13.61h59.457.6-3.145.5-23.53h68.283.121.967.0-1.66h77.4104.935.585.810.824h146.6141.6-3.4115.5-21.2
用表4中1%時段面雨量成果重復(fù)本文3.2節(jié)計算過程,得到研究區(qū)《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法洪峰流量計算成果,見圖6,2線相交處流量即1%洪峰流量Qm=170 m3/s。
以用實測資料計算的成果為標準,分別計算2種圖表法成果的相對誤差,見表5和表6。
圖6 推理公式圖解法求洪峰流量
實測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1%洪峰流/m3/s量1%洪峰流量/m3/s相對誤差/%1%洪峰流量/m3/s相對誤差/%33626122.317049.4
從表5可看出,2種圖表法10 min設(shè)計雨量誤差都比較大,且《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法誤差較《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法為大;1 h設(shè)計雨量《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法誤差較小,而《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法偏小23.5%;3 h設(shè)計雨量《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法誤差較小,而《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法偏大21.9%;6 h設(shè)計雨量《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法偏大10.8%,而《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法偏大35.5%;24 h設(shè)計雨量《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法誤差較小,而《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法偏小21.2%??傮w來說,2種圖表法設(shè)計雨量的精度都比較低。表6中,《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法洪峰流量誤差達22.3%,而《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法誤差高達49.4%,2種圖表法設(shè)計流量精度非常低。由此看來,《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和《甘肅省暴雨特性研究》已不能準確反映流域水文特性,為此有關(guān)單位應(yīng)對其進行修編、修訂,這一工作十分緊迫。
[1]張淑蘭,王彥輝,等.人類活動對涇河流域徑流時空變化的影響[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1.25(6):66-72.